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单元自检题含答案
人教第9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常见氧化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2O是最常用的溶剂,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B.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C.固态CO2叫做“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有磁性,可用于炼铁
2、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 B.节约原料,节省成本
C.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D.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
3、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内的液面几乎保持不变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氯化钠晶体
C.硝酸铵晶体 D.生石灰
4、某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
C.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 (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减少溶剂
6、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其中一种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乙所示为在t2℃时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0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 ℃时,将25 g乙加入50 g水中形成75 g乙溶液
C.由②到③进行的操作是升高温度
D.甲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是( )
A. 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 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 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 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9、实验室欲配制0.9%的生理盐水100 g,下列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9 g NaCl B.用烧杯量取99.1 mL水
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10、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B.水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12、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质量的.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 40% B. 30% C. 20% D. 10%
13、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14、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硫酸铜 B.蔗糖 C.花生油 D.酒精
15、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具有均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二、填空题。
16、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g,溶剂质量为________g,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③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钠,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17、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 g、15 g、10 g、5 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请回答:
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______
_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8、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
(2)60℃时,在2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
①所得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将上述溶液降温至30℃,可析出硝酸钾晶体_____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或“<”)45.8%。
19、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把较浓的溶液加水稀释成所需的较稀的溶液,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 g/cm3),配制2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步骤如下:
(1)计算:依据溶液稀释前后,________的质量不变,计算出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mL,需要水______mL(水的密度为1 g/cm3)。
(2)量取: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__(填“10 mL”“20 mL”或“50 mL”)的量筒。
(3)________: 配制该溶液的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上述步骤涉及的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
(4)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________(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20、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________,
(2)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________,
(3)食盐水________,
(4)80mL酒精与20mL水组成的溶液________.
(5)硫酸铜溶液显________色,溶质是________.
(6)氧气可用于________(填一种用途),但氧气也是导致铁锈蚀的因素之一.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__.
21、在一定温度下,将30 g、40 g、50 g、60 g、70 g硝酸钾固体分别加入50 g水中,其5次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KNO3的质量(g) 30 40 50 60 70
所得KNO3溶液的质量(g) 80 90 100 105 105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__________次起得到的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
(2)在该温度下,50 g水中溶解____________g KNO3刚好达到饱和。
1. 22、下表是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46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8
(1)从表中可以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______ .
(2)20℃时,将20g NaCl投入50g水中,所得溶液是 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稀释36%的NaCl溶液的方法来配制10%的NaCl溶液.
(3)当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固体时,提纯KNO3的方法是 ______ .
(4)80℃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20℃时,得到的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KNO3溶液的浓度小于NaCl溶液浓度
C、剩余溶液中溶剂质量:KNO3>NaCl.
23、实验操作考试“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不用游码),同学们的下列操作中,不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_。
①称量时,药品、砝码放反了 ②称量时,托盘天平右盘没放称量纸 ③将称量好的氯化钠转移到烧杯中时,纸上有残留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⑤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⑥用刚刚洗净的烧杯配制溶液 ⑦量好的水转移到烧杯时有洒落 ⑧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用蒸馏水刚洗过的试剂瓶 ⑨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洒落 ⑩在烧杯中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有氯化钠固体残留
三、简答题。
24、汽油和洗涤剂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四、实验题。
25、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Ⅴ、【实验结论】
(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
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 ③浓H2SO4
Ⅶ、【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_____Q放(填“>”或“<”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______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类题。
26、实验室中有一瓶未知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为了得知它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向盛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随后向其中加入100g待测硫酸铜溶液.反应结束后,烧杯中的溶液为无色,并产生了蓝色沉淀。求:
(1)判断此时两种溶液是否完全反应,并说明理由。
(2)待测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单元自检题含答案
人教第9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常见氧化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2O是最常用的溶剂,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B.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C.固态CO2叫做“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有磁性,可用于炼铁
【答案】A
2、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 B.节约原料,节省成本
C.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D.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
【答案】C
3、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内的液面几乎保持不变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氯化钠晶体
C.硝酸铵晶体 D.生石灰
【答案】B
4、某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
C.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答案】D。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 (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减少溶剂
【答案】C
6、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其中一种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乙所示为在t2℃时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0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 ℃时,将25 g乙加入50 g水中形成75 g乙溶液
C.由②到③进行的操作是升高温度
D.甲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答案】D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A
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是( )
A. 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 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 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 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答案】A
9、实验室欲配制0.9%的生理盐水100 g,下列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9 g NaCl B.用烧杯量取99.1 mL水
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答案】D
10、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B.水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答案】D。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答案】D
12、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质量的.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 40% B. 30% C. 20% D. 10%
【答案】D
13、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答案】A
14、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硫酸铜 B.蔗糖 C.花生油 D.酒精
【答案】C。
15、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具有均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答案】D
二、填空题。
16、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g,溶剂质量为________g,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③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钠,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答案】 4 ;36 ;8% ;28%
17、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 g、15 g、10 g、5 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请回答:
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______
_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A、B C D
18、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
(2)60℃时,在2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
①所得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将上述溶液降温至30℃,可析出硝酸钾晶体_____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或“<”)45.8%。
【答案】(1) 45.8g (2) 不饱和 (3) 28.4 (4) <
19、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把较浓的溶液加水稀释成所需的较稀的溶液,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 g/cm3),配制2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步骤如下:
(1)计算:依据溶液稀释前后,________的质量不变,计算出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mL,需要水______mL(水的密度为1 g/cm3)。
(2)量取:应选用规格为__________(填“10 mL”“20 mL”或“50 mL”)的量筒。
(3)________: 配制该溶液的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上述步骤涉及的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
(4)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________(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答案】(1)溶质 9.2 10 (2)10 mL
(3)混匀 烧杯、玻璃棒 (4)细口瓶
20、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________,
(2)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________,
(3)食盐水________,
(4)80mL酒精与20mL水组成的溶液________.
(5)硫酸铜溶液显________色,溶质是________.
(6)氧气可用于________(填一种用途),但氧气也是导致铁锈蚀的因素之一.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__.
【答案】(1)Ca(OH)2
(2)ZnSO4 (3)NaCl (4)C2H5OH
(5)蓝;CuSO4 (6)冶炼钢铁;涂油漆
21、在一定温度下,将30 g、40 g、50 g、60 g、70 g硝酸钾固体分别加入50 g水中,其5次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KNO3的质量(g) 30 40 50 60 70
所得KNO3溶液的质量(g) 80 90 100 105 105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__________次起得到的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
(2)在该温度下,50 g水中溶解____________g KNO3刚好达到饱和。
【答案】(1)4 (2)55
2. 22、下表是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46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8
(1)从表中可以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______ .
(2)20℃时,将20g NaCl投入50g水中,所得溶液是 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稀释36%的NaCl溶液的方法来配制10%的NaCl溶液.
(3)当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Cl固体时,提纯KNO3的方法是 ______ .
(4)80℃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20℃时,得到的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KNO3溶液的浓度小于NaCl溶液浓度
C、剩余溶液中溶剂质量:KNO3>NaCl.
【答案】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饱和;不能;降温结晶法;A、B
23、实验操作考试“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不用游码),同学们的下列操作中,不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_。
①称量时,药品、砝码放反了 ②称量时,托盘天平右盘没放称量纸 ③将称量好的氯化钠转移到烧杯中时,纸上有残留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⑤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⑥用刚刚洗净的烧杯配制溶液 ⑦量好的水转移到烧杯时有洒落 ⑧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用蒸馏水刚洗过的试剂瓶 ⑨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洒落 ⑩在烧杯中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有氯化钠固体残留
【答案】①⑨ ②③④⑥⑧⑩
三、简答题。
24、汽油和洗涤剂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答案】用汽油洗去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除去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四、实验题。
25、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Ⅴ、【实验结论】
(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
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 ③浓H2SO4
Ⅶ、【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_____Q放(填“>”或“<”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______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Ⅴ、(1)降低 (2)升高
Ⅵ、低于 ②
Ⅶ、(1)< =
(2)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已达到饱和,不能再继续溶解放热
五、计算类题。
26、实验室中有一瓶未知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为了得知它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向盛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随后向其中加入100g待测硫酸铜溶液.反应结束后,烧杯中的溶液为无色,并产生了蓝色沉淀。求:
(1)判断此时两种溶液是否完全反应,并说明理由。
(2)待测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完全反应,若氢氧化钠有剩余,则溶液为红色;若硫酸铜有剩余,则溶液为蓝色
(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