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作文高分速成模板
总分总结构
引议联结结构
起承转合结构
议论文
经典结
构模板
一、总分总结构
总分总结构是议论文的经典结构模式。可以说是议论文各种结构类型中使用最为广泛、最易上手的一种结构形式,运用此结构往往能使文章有开宗明义、层次清晰、首尾圆合的效果。
总(总起),即在引论部分(文章开头)紧扣作文题材料,或概述引用或解析,提出中心论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语句靓、入题快、观点的表述要完整、清晰、精练。
名师指津
分(分层叙述),即在本论部分(文章主体)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证。注意:分论点必须和中心论点在主旨上保持一致;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句式结构要基本一致;分论点之间既不能互相矛盾、对立,又不能相互包含、雷同,要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一般有并列、递近和对比三种。
名师指津
总(总结),即在结论部分(文章结尾)加以归纳、总结或做必要的引申。这部分内容要和开头形成呼应;语言须简洁、刚劲有力。
名师指津
议论文中本论部分,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分论点,分论点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并列关系,或在本论部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以便更充分的摆事实、讲道理,而几个并列的论据没有程度上的差别。
(一)总分总结构并列式
三美能致远,理想方可期
吉林考生
没有理想,人生怎能飞翔?每个人都应追逐自己的理想,但实现理想的路并非一片坦途。“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汉代扬雄用精妙的比喻启示我们:理想的实现,需要修身以德,正思以学,明志以义。
50+范本
以学正思,厚积方能薄发。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的除旧布新,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荀子曾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广泛的学习,不仅能使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更能让我们在增长才干之时,积聚足够的与世界对话的资本。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必借垂天之羽;聚百舸而中流击水,必持破风之楫。见识不广,思虑不周,又怎保生命之树常青呢?
以义明志,求真务实追高远。义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不可不真,亦不可不高。唯 其高,方能量力而行,如此才能避免好高骛远,空留遗憾;唯 其高,方能思之念之,如此才能见贤思齐,拼尽全力。目标所指,虽山高路险,不畏其艰;虽水阔浪汹,不畏其难。如此追梦之旅,也许荆棘密布,也许险象环生,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雕琢,怎能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不追求远大的理想,又怎能彰显生命的价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好的时代迎来了最好的我们,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回应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理应有我们青年一代的身影,以德修身,让人格之花染香追梦之旅。以学正思,让睿智之灯照亮锦绣前程;以义明志,让高远之歌在中华民族每一步的行进中唱响。把个人的事业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宏伟大业,这是我们青年人应有的理想和追求。(写作题目:2021年全国乙卷)
名师点睛:
结构整饬,文采飞扬。以反问句开篇醒人耳目,然后引述材料并明确中心论点——理想的实现需要修身以德,正思以学,明志以义。文章主体部分承应中心论点,设置了三个分论点,从“德”“学”“义”三个层面阐述理想实现的要素,呈现并列关系,整饬美观。最后立足时代发出呼吁,并从“德”“学”“义”三个层面总结全文。行文中,考生善于运用句式,长短句错落 ,灵活多变,大量问句、排比句的运用,既让文章文采飞扬,也展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
(二)总分总结构
递近式
议论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本论部分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述,分论的内容之间是递近关系;或本论部分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论点,分论点之间呈现明显的递近关系。
50+范本
于可为处大胆作为
四川一考生
建党百年的集结号已经吹响,经久不息嘹亮而清澈。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作为李大钊先生所言的拥有“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的青年一代,我们应接过时代的大旗,借着新时代的潮流,于可为处大胆作为,争做有为的时代弄潮儿。
于可为处大但作为,首先要传承先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仁人志士在青史上留下瞩目的痕迹。我们在《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音符中,感受先辈的热血。我们在《为人民服务》《红岩》的文字里体悟先辈的思想,这些是英雄们一生最美的注脚,亦是我们需要传承和发扬的精神力量。我们当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美德,当学习革命志士李大钊敢为天下先、坚守信仰、不忘初心的精神,当学习民族英雄杨靖宇英勇抗日,誓死不屈的爱国情怀,我们当在这些宝贵精神的引领下,于可为处大胆作为。
于可为处大胆作为,还需要我们向阳而生,不被现实的一地鸡毛蒙蔽双眼。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首湖海茫茫。我们这一代曾被打上“沉沦”的标签,也曾沾染“垮掉的一代”的颓废,被眼前的苟且淹没,被及时行乐的信条抽干了鲜活的灵魂。我们在路遥《平凡的人生》中寻到努力走向不平凡的力量,在燃灯校长张桂梅的身上看到了奉献与爱的阳光,在青年偶像曹原身上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我们知道,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里寻得骊珠。我们心中充满希望,我们拒绝“佛系”与“躺平”我们要在这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
于可为处大胆作为,更需要我们脚下充满力量,脚踏实地迎风前行,我们应如李大钊先生所言,“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努力奋斗砥砺向前,你或许身处高三,那就挥洒汗水争做高考的弄潮儿,你或许投身科研,那就潜心学术争做领头羊,你或许忙碌于平凡的岗位,那就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中挥洒汗水……作为新时代青年,不论身处什么位置,我们都应于可为处大胆作为,脚步坚定而有力。
陈独秀先生说过:“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我赞美如今的祖国,更要赞美她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扎根于时代,于可为处大胆作为,争做有为的时代弄潮儿。(写作题目:2021年全国甲卷)
名师点睛:层层递进,说理深入。开篇由作文题材入手,明确青年一代“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提出“于可为处大胆作为,争做有为时代弄潮儿”的观点;接着针对中心论点立足“怎么办”从“首先要”“还需要”“更需要”三个层面进行层进式论述,最后引用 了陈独秀的名言表达了希望和号召。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层层递进,体现出论证之深刻,思维之缜密。此外,本文内容丰富,用例典型,值得借鉴。
(三)总分总结构 对比式
在总分总结构的议论文中,本论部分采用正反对比的结构来论证中心论点。此类文章,本论部分的内容明显分为正反两个方面,或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论证。采用 这种结构作文时,中心论点要十分明确,不能因正反两方面 论述而使其模棱两可。
50+范本
后天努力塑造真正强者
江苏考生
强与弱是看似对立的关系,但二者都只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强弱会发生转化,强者不会一直让人望尘莫及,弱者也不会一直要仰人鼻息。
王安石曾写了一篇文章《伤仲永》,讲述了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是一个神童,具有作诗的才能,常常被他的父亲带到众人面前炫耀,“不使学”,久而久之神童沦为普通人,这真的令人遗憾。很明显,生而强大,若是后天一味沉浸在自认为的强大之中,放弃努力,不思进取,终究会成为普通人。所以,人应该永远保持 一颗谦卑的心,不仅要对他人谦卑,更要对自己谦卑。
要记住,没有人能成为制高点,制高点永远在更新。这便如毛泽东所说,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会转为至弱。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前进。我们可为为自己的成就自豪,去回味已摘取的果实的甜美,但片刻停留后,仍要继续出发,披荆斩棘,由强变得更强。
与方仲永相反的,是童第周的人生经历。他出生在浙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幼年丧父,家境清贫,上不起学,直到十七岁踏入中学的大门。这个被后人称为“中国克隆之父”的人,在当时是真正的弱者。但童第周并没有放弃,他开始与路灯为伴,与黎明同步,奋发读书。功夫不 负有心人,他不仅赶上了同龄人的脚步,甚至超过了他们,跻身强者行列。弱者
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成强者,生而弱从来不应该成为我们向命运低头的借口,每个人都 可以通过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强者。
或许方仲永的故事和童第周的经历离我们有一定的距离,那就看看当下吧。看中国取得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蛟龙”潜海,“神舟”飞天,“祝融”探火……这些成就 背后站着的都是实力超强的人,他们顽强不屈攻坚克难,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我们在惊叹他们的智慧与专业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们强大的内心和付出的努力。在时代的舞台上,是否生而强大早已不重要,努力奋斗、顽强不屈才是成长为强者的必由之路。
强者之所以强,不在于先天,而在于后天的努力。(写作题目:2021年新高考一卷“体育之效,强弱之变”)
名师点睛
对比论证,事理鲜明。开篇扣合材料,开门见山,表明“强弱会发生转化”的看法;主体部分先以方仲永的故事从反而论证“滥用其强”的后果,再用童第周的事例从正面论证“通过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强者”,从而阐明了生而强不算真正强,生而弱可通过后天努力变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又以“……那就看看当下吧”过渡,联系我国当前科技进步的事实,进一步阐释“是否生而强大早已不重要,努力奋斗、顽强不屈才是成长为强者的心由之路”的看法,最后以“强者之所以强,不在于先天,而在于后天的努力”归结全文。先通过反正对比论证观点,再联系现实强化观点,使全文论证对比鲜明,极具说服力。
二、引议联结结构
高考作文逐渐加大了对逻辑性、思辨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而考生在写作中往往存在逻辑性不强,联系现实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引议联接结构模板无疑是帮助考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宝。运用这一结构,不仅会使文章前后统一和谐,还能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现实意义。
“引”,即引用、引述材料或引述名言警句,或概述,摘取其关键处,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议”,即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论证,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做一番挖掘,也可以对寓意深刻的材料做一番解读,这是对前文提出的观点的阐述,是由引论到本论的过渡性文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联”,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或相反的现象、事件,也可以由今及古联系历史上类似或相反的现象、事件等。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要注意实时时时回扣或呼应“引”的部分。
“结”,要照应材料,与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认证推向高潮。
生如苔花,亦要绽放芳华
北京考生
2020年6月23日,北斗3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而构成系统的55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就好比棋盘上的每一颗棋子,即使再微不足道,也都为棋手的最后制胜贡献了一份力量,我想每一个当代学子也是如此,应尽一己之力,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
50+范本
“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不是桀骜不驯,更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与追求,我们或许无法成为孔夫子,诸葛亮或是鲁迅那样的伟人,也可能无法创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丰功伟绩,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即使不能造福人类,影响时代,我们也要正视自己的价值,并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即使渺小低微也,要努力在自己的天地里绽放芳华,在平凡之处创造伟大。
不同于英雄辈出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年代的伟大精神往往蕴藏在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身上,曾是吉他教师、乐队经纪人的梁俊,在贵州乌蒙山区支教两年多,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100多首古诗词,并把其中近50首谱成了曲,带领孩子们在大山中歌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快递小哥、建筑工人、志愿者……他们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就如鲁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身为普通人的我们,纵使人微言轻,但只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合适的岗位上发热发光,也能成为时代使命的担当者。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在肯定自己价值的同时,也要有全局意识,分析形势,从而将自我优势更好的融入集体中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55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但倘若卫星之间不能互相配合,那么“天网”也是难以织就的。所以我们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发展化换我所有为时代所需,这样,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方向清晰,越走越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脱颖而出,即使身如苔花,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亦可绽放芳华,活出自己的光彩。(2020年北京卷,“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名师点睛:层层深入,论证充分。文章,紧扣材料,肯定个体价值,然后引述当今时代蕴含伟大精神的普通人的事例进行论证,提出个人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合适的岗位上发热发光,最后笔锋一转,提出个体和整体的关系,强调个体奋斗时,也应考虑时代所需,论证层层深入说理透彻。
比喻论证,角度独特,文章用苔花比喻普通个体,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入文 ,照应“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的主旨,角度独特。
名师支招
找不到联系社会现实的材料怎么办?
引议联结构结构中的“联”,要求广泛联系热点人物、事件、社会问题、生活现象等,对中心论点进行深入论述。当然,“联”新闻事件、热点人物、社会现象是最佳选择,能够凸显论述的新颖性和时代感,但是如果一时想不到此类材料,不妨转换角度想一想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学校生活中的厌学弃学、消费不讲节约、不愿劳动、乱丢垃圾等现象,这样的材料不仅更真实,有针对性,而且同样可以彰显论述的现实意义,也是联系实际论证的好材料。
名师支招
“联”系社会现实或历史议论开去之后很多作文经常会回不来,如何破解?
回不来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联系拓展之后不会收网,第二个方面是不知道怎么对全文进行总结,针对第一个方面,你不管走多远就像放风筝一样,一定要拽住风筝线,这个风筝线就是作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要不时回扣中心论点,这样才能收放自如,针对第2个方面要收束全文,需要再次对全文的论证内容进行总结陈述,可通过概括上文的内涵、重申论点等方式。
三、起承转合结构
起承转合结构按照“提出论点——阐释分析——思辨或让步分析——归纳总结”的思路行文,该结构很好的应和了当下高考作文的写作要求,体现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运用该结构写出的作文,条理分明,便于阅卷老师快速掌握行文思路。
“起”,即开启文章的论述由头,或提出观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或开门见山,当头棒喝;或迂回入题,托物起兴,或概述现象,在批评或否定中提出观点。
“承”,即承接前面提出的观点并进行阐述,它是论点和分析之间的过渡,可以直接对观点进行阐述,也可以引用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对观点加以证明,还可以承接观点,再次分析材料。
“转”,即转换角度进行论述,它可分为正转和反转两种。正转就是采用推进一层的方法。转向深入。或由事及理,或由现象到本质。反转即从反面认证,如有的考生喜欢用“诚然”“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等进行转换。
“合”,即收束全文。它既要把前文内容“合”得水到渠成,又要回扣材料、重申观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发出倡议或作出勉励等。这样既可以照应开头,使结构完整,又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50+范本
承百年风华,担时代之梁
贵州考生
陈延年先生曾言,少年的肩上,不只有清风明月,更有国家担当,挑起时代的脊梁。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成就催人奋进,走过百年,我国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国家正走向繁荣富强,在这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更应挑起肩上的重担。做有为青年。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时代大有可为。回望百年,嘉兴南湖,一个个猛士振臂高呼;贵州赤水,一名名红军舍身忘死;北京城内,一群群有志之士慷慨高歌。一百年砥砺前行,终换来着最好的时代。且看港珠澳大桥架起“中国跨度”,北京大兴机场飞出“中国高度”和谐号、复兴号跑出“中国速度”,“神州”飞天,“北斗”联网,“蛟龙”入海,“嫦娥”探月,我国取得的一项项成就无不昭示着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你我怎能懈怠于途?且思芯片被人卡脖子,团结招人挑拨,生活仍需继续改善……面对新任务,迎接新挑战,需要你和我,我们怎能甘于“躺平”,拥抱无为?
青年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量子科学团队,代表中国站在了全球量子研究最前沿;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北斗团队,编织了一张张密密的天网;90后青年穿上白衣奔赴抗疫前线;00后学子心系家国,为国发声……从战胜自然灾害到抗击新冠疫情,从应对外部风险到实现脱贫攻坚,有为的中国青年,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抗击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不断用有所作为开拓大有可为的新局面!展望未来,无数中国青年誓将用“大有作为”继续书写进步华章。
然而,前行路上有些青年被物质挟裹,被浮躁影响,被功利侵蚀。他们甘做麻木不仁的看客、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文凭却没文化的“空心人”。当然,要求每个人都拼搏奋斗,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言:“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就算是微弱的萤火,也可以绽放一片星光,倘若“有为”之风绵延,我们又何必担心“无为”会成为时代主流?倘若以“有为”开拓“可为”之境,我们又何必忧虑内卷与“躺平”?
让我们以梦为马,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乘“可为”之风,担时代之梁,续写有为华章!(写作题目:2021年全国甲卷 “可为与有为”)
名师点睛
层次分明,浑然一体,开篇引用陈延年的话,扣合材料,明确“在这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更应挑起肩上的重担,做有为青年,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中心论点,继而承中心论点,从“时代大有可为,青年大有作为”两个层面,先回顾百年,而后立足当下,论述青年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应有的姿态,接着以“然而”转折,联系当下部分青年的心态,从反面论证观点,批判内卷与“躺平”的社会现象,最后回应题目,总结全文。
排比用例,内容厚重,本文作者对各类材料信手拈来,有人物事例,有名言,有事件,有现象,有问题等。尤其第2段、第3段以排比句列举大量材料,使得文章内容充实厚重,足见作者积淀之深。
名师答疑
开“起”文章进行论述,往往写着写着就脱离了中心论点,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就是“承”接议论没做好,提出的观点毕竟是概括与浓缩的语句,如何展开议论,“承”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承”一般是围绕中心论点进行阐述,或者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为下文进行多角度分析论证做准备。如《六国论》在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后,紧承第一段分别论述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方面,进而转向为六国设计图存之道,最后一段引申并综合,指出重蹈六国破亡之覆辙不可取,可谓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开篇展开论述后,下文一直论证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转呢?
“转”是起承转合结构的关键,是荡开一笔转换角度进行论述。从内容上说,“承”是对观点表层的阐释,“转”是对观点的深层剖析,文章通过“转”会不断深入,增强说服力,思路更具逻辑性,论证更加透彻。“转”的情况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从另一面或反面说,讲不同的意见,一种是采用推进一层的写法,转入深处,如《承百年风华,担时代之梁》一文,如果不在第4段转向议论的另一面,那么此文对中心论点的论述就会显得绝对、不丰满。需要注意的是,“转”要转得自然不能有刻意牵强的意味。
演
示
完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