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0.1《劝学》课件(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0.1《劝学》课件(共5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8 19:4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第六单元-第10课
劝 学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十年寒窗磨一剑,高考一朝试锋芒”,同学们经历了十年寒窗苦,你们一直在努力,在奋斗,那么你是否考虑过一个问题,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请大家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学生从多个角度阐释了学习的意义,都做到了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无论是为社会、为家庭还是为个人,学习都是成功的必备。而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时期,也有很多莘莘学子,他们学习又是为了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下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师荀况的《劝学》,看看他们学习的意义所在,而荀子又是如何劝学的,劝学的目的是什么。
目录
文化常识

初读课文

任务活动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的写作艺术风格。
荀子的思想主张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的思想主张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天下既“法”治又兼用“礼”治。
荀子的思想主张
荀子的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取诸子百家之精华,其中“性恶论”是荀子整个哲学体系得以建构的根基,也是荀子在儒家人性论史上的独特之处,他指出人生来就有贪利、嫉妒和耳目声色之欲望,如果放纵人的性情要求而不加以节制和教化引导,就会引起社会混乱,为了制止混乱、争夺,就要靠师法、圣王教化,靠“伪”来改变人性之恶,要化性而起伪。荀子的“性恶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思想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
课文朗读
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第三部分:任务活动
活动设计
任务活动一 解读第一自然段
任务活动一 解读第一自然段
1.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观点?
明确:学习不可以停止。
2.为什么学习不能停止?有的人不学习似乎也过得挺好,那么荀子的这句话又有何意义可言?
明确:这一点我们在探讨性善论与性恶论时已说过,关键在于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怎样的人。学生会说是“君子”,由是引入思考“君子”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要以“君子”为标准来理解荀子的学习观。
活动设计
任务活动二 解读第二自然段
任务活动二 解读第二自然段
翻译第二自然段,标划出疑难点,共同交流。
任务活动二 解读第二自然段
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明确: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
  以上四组都说明一个道理:蓝、水、木在外力作用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对人而言,这个外作用力就是学习。君子因其博学而且经常反省,才能达到智慧清明、行无过错的境界。
任务活动二 解读第二自然段
本段中的几个比喻句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的?
明确:“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能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的加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这几个比喻隐含的喻义是:人只要坚持学习,是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作者使用了一系列的比喻作为论据,论述了学习对改造人的品行起着决定作用,推论出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任务活动二 解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本段是从哪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学习的意义。
任务:齐读第2段,以词语提纲为线索背诵第2段。
活动设计
任务活动三 解读第三自然段
任务活动三 解读第三自然段
翻译第三自然段,标划出疑难点,共同交流。
任务活动三 解读第三自然段
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提问:作者选哪些比喻来论证这一观点的?
明确:跂而望——登高博见
登高招——见者远
顺风呼——闻者彰
假舆马——致千里
假舟辑——绝江河
任务活动三 解读第三自然段
本段作者是从哪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明确:这一段论述的是学习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学不可以已”。
任务:齐读第3段,对照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活动设计
任务活动四 解读第四自然段
任务活动四 解读第四自然段
翻译第四自然段,标划出疑难点,共同交流。
任务活动四 解读第四自然段
试概括本段主要内容,即这段是从什么角度来说学习的?
明确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任务:齐读第4段,对照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活动设计
任务活动五 分析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任务活动五 分析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①比喻说理,形象透彻;
②正反对比论证,灵活而富于变化;
③气势充沛,说理流畅,多用对偶、排比句式
第四部分: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性训练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找出文本中的写作素材,探究适合的立意角度,并记录积累归纳交流。
  探究成果展示:
写作素材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立意角度:①学无止境;②只要坚持学习,就可以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写作素材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立意角度:①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提升。②博学的人才多能,才会具有超常的理性判断能力。
写作素材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立意角度: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有更大的发展;②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找出文本中的写作素材,探究适合的立意角度,并记录积累归纳交流。
  探究成果展示:
写作素材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立意角度:①知识需要积累;②道德情操也需要不断培养与提高。
写作素材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立意角度:①持之以恒;②优势与劣势的转换;③学习需要有恒心;④“锲而不舍”是有效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性训练
第二课时
目录
知识梳理

赏析特色

拓展积累

总结提升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2)虽有槁暴
“有”同“又”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见识
(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性
知识梳理
2.古今异义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义:品格高尚的人。
(2)輮以为轮
古义:把它做成。
今义:认为。
知识梳理
2.古今异义
(3)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博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牙齿。
今义:比喻帮凶、走狗。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寄居存身。
今义:把思想感情放在某人或某事上。
知识梳理
3.一词多义
(1)疾
①声非加疾也
②问之民所疾苦
③君有疾在腠理
④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疾风知劲草
劲疾
痛苦,忧患
小病
妒忌
急剧而猛烈
知识梳理
3.一词多义
(2)假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③无从假书以观
④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借助
与“真”相对

给予,授予
知识梳理
3.一词多义
(3)绝
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佛印绝类弥勒
⑤斩尽杀绝
⑥天柱折,地维绝
横渡
停止
与世隔绝的
极,最
尽,完
断,断绝
知识梳理
3.一词多义
(4)强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④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⑤此人凶强侠气
⑥强不知以为知
强健
有力的弓
有余
强盛
强横
勉强
知识梳理
3.一词多义
(5)而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锲而不舍
⑥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递进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转折关系
连词,表顺承关系
连词,表假设关系
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知识梳理
3.一词多义
(6)于
①青,取之于蓝
②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善假于物也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
⑤贫者语于富者曰
⑥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⑦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⑧苟全性命于乱世
介词,从
介词,表比较,比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可不译
介词,到
介词,对
介词,表被动,被
介词,向
介词,表时间或地点,在
知识梳理
4.词类活用
①非能水也
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②故木受绳则直
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直
③金就砺则利
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锋利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天
知识梳理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⑦积善成德
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⑨用心一也
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知识梳理
5.文言句式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句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状语后置句
第二部分:赏析特色
艺术特色
该文蕴含深邃的哲理,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全文句式整齐,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句法严密,善用比喻。文章整散结合,节奏和谐,容易记诵。
第三部分:拓展积累
课外名句
(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荀子·荣辱》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4)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
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运用示例】“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这是一个怀着对科学无限热爱与忠诚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员贾兰坡先生的至理名言,也为他光辉的一生缀上了点点星火。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的发掘震惊了世界,在有战争的背景下,贾兰坡记录了周口店发掘资料,不料在“文革”中被毁弃一空;正如他所说的,他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与真诚再次谱写了一个科学家的忠诚与敬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长途的跋涉;求知要靠积累,而积累在专与勤。它不是一时一地抑或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对我们恒心与毅力的最大考验。
课外素材
敲打2835下的耐心
史蒂夫·诺曼是美国著名的营销大师。1983年,70岁的他宣布退休前,应斯坦福大学之邀做最后一次成功经验演说。演讲厅里座无虚席,所有人都安静地等待着营销大师的精彩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人们惊奇地发现舞台上搭着一个大铁架,铁架正中央吊着一只巨大的铁球。
诺曼拿出一个比拳头还小的铁锤,随意叫了一位男同学,让他用这个小铁锤把大铁球敲动,晃动的间距要达到一米。“这可能吗?这把铁锤太小了!”那个男同学说。一个高个子男生走上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就拿过小铁锤全力砸去,可铁球一动不动。“这只铁球太大,锤子却太小,根本无法做到。”高个子男生沮丧地说道。
“是吗?那看我的。”诺曼说完,用小铁锤全神贯注、气喘吁吁地对着大铁球“当当当”地敲了起来。他敲一下,停一下,有规律,有节奏。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诺曼依旧用小铁锤轻轻地敲击着大铁球。当这个富有节奏的敲击持续到第26分钟时,突然有个“观众”大声喊道:“球动了!”人们这才发现,大铁球真的产生了小幅晃动。铁球的幅度在诺曼持续不断地敲击中越来越大。当大铁球的晃动间距达到一米时,演讲厅里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这时,已是第47分钟。
诺曼把小铁锤放进口袋,说:“你们刚才都说不可能成功,但我做到了。我用了47分钟,敲了2835下,你们有耐心敲2835下吗?成功就像敲打铁球,需要坚持和等待!”
【选材感言】 成功就像敲打铁球,需要坚持和等待!学习也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也需要坚持和等待!在坚持和等待的过程中,更需要你不懈和持久的努力。
第四部分:总结提升
《劝学》是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的名家名篇,作者在文中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