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 第6章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 第6章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8 21:04: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阅读训练学案—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卷版
一.知识梳理
【原文】 卜算子⑴·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⑵
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⑶。时见幽人独往来⑷,缥缈孤鸿影⑸。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⑹。拣尽寒枝不肯栖⑺,寂寞沙洲冷⑻。[1]
【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两仄韵。
⑵定慧院:一作“定惠院”,一作“定惠寺”。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⑶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⑷时:一作“谁”。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优雅。
⑸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评似未谛。
⑹省(xǐng):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⑺拣尽寒枝:或以为有语病。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⑻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2-4]
【诗词大意】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5]
【写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1]
【词作赏析】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有什么作用?
参考:
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写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环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
(2)“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参考:
下阙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
寂寞和寒冷,落宿于荒冷的沙洲;用孤鸿自比,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清高等)。
(3)请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参考:
运用了象征(或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表达了作者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不同流俗清高自许)的人生态度。
(4)自选角度给诗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一段赏析文字。
参考:
示例一:诗句描写孤鸿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栖息,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表现它的孤独寂寞。
示例二: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寄寓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对理想的坚守,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5)“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历来被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简要分析。
参考:
这句写孤鸿遭遇不幸,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又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选求宿处,表达作者不愿随波逐流的个性。
(6)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作简要赏析。
参考: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7)请结合全词,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
参考:
本词托物寓怀,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可认为是“良禽择木而栖”,故无枝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8)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全词从形象塑造、心境传达两个方面是做赏析。
参考:
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词人以孤鸿自比,托物写怀,塑造了一个寂寞孤独、心怀幽恨、傲岸不群的幽人形象。诗词上阕写景,渲染出寂寞清冷的境界,传达出词人幽居凄凉的心境;下阙以象征手法,传达出词人清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孤独心境。
(9)作者借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心境和人生志趣?
参考:
作者以孤鸿自比,表现了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和对理想的坚守。
(10)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
词人用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主题思想】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二.学以致用
(一)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 。
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词人苏轼初到黄州,定居定慧院中,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4、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苏轼被贬黄州,于是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5、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二)诗词赏析
阅读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人声、孤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B.“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是虚写,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
D.词作托物写怀,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答:
三.中考体验
(2021·新疆中考真题)古诗文名句默写
(2)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020山东日照)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4.“拣尽寒枝不肯栖”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品质?(3分)
答:
(2020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二)诗词鉴赏(6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共6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______________”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______________的氛围。(2分)
(2)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
(2019甘肃天水)古诗词赏析(10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1.从内容上看,上片用 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 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3分)
22.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3分)
答:
2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阅读训练学案—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解析版
二.知识梳理
【原文】 卜算子⑴·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⑵
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⑶。时见幽人独往来⑷,缥缈孤鸿影⑸。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⑹。拣尽寒枝不肯栖⑺,寂寞沙洲冷⑻。[1]
【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两仄韵。
⑵定慧院:一作“定惠院”,一作“定惠寺”。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⑶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⑷时:一作“谁”。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优雅。
⑸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评似未谛。
⑹省(xǐng):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⑺拣尽寒枝:或以为有语病。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⑻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2-4]
【诗词大意】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5]
【写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词作赏析】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有什么作用?
参考:
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写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环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
(2)“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参考:
下阙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
寂寞和寒冷,落宿于荒冷的沙洲;用孤鸿自比,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清高等)。
(3)请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参考:
运用了象征(或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表达了作者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不同流俗清高自许)的人生态度。
(4)自选角度给诗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一段赏析文字。
参考:
示例一:诗句描写孤鸿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栖息,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表现它的孤独寂寞。
示例二: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寄寓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对理想的坚守,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5)“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历来被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简要分析。
参考:
这句写孤鸿遭遇不幸,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又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选求宿处,表达作者不愿随波逐流的个性。
(6)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作简要赏析。
参考: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7)请结合全词,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
参考:
本词托物寓怀,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可认为是“良禽择木而栖”,故无枝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8)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全词从形象塑造、心境传达两个方面是做赏析。
参考:
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词人以孤鸿自比,托物写怀,塑造了一个寂寞孤独、心怀幽恨、傲岸不群的幽人形象。诗词上阕写景,渲染出寂寞清冷的境界,传达出词人幽居凄凉的心境;下阙以象征手法,传达出词人清高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孤独心境。
(9)作者借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心境和人生志趣?
参考:
作者以孤鸿自比,表现了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反省和对理想的坚守。
(10)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
词人用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主题思想】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二.学以致用
(一)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 。
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词人苏轼初到黄州,定居定慧院中,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4、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苏轼被贬黄州,于是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5、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答案】
1、缺月挂疏桐 缥缈孤鸿影
2、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3、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4、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5、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疏桐”“缥缈”“孤鸿”“栖”“洲”等字词的正确书写。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疏桐”“缥缈”“孤鸿”“栖”“洲”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诗词赏析
阅读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人声、孤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B.“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是虚写,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
D.词作托物写怀,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B
解析:B.这两句是实写。
2.这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三.中考体验
(2021·新疆中考真题)古诗文名句默写
(2)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答案】 拣尽寒枝不肯栖
(2020山东日照)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4.“拣尽寒枝不肯栖”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品质?(3分)
答:
答案:
13.描写的意象有“缺月”“疏桐”“漏”“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氛围。(2分。意象答出“缺月”“疏桐”“漏”即得1分,作用1分。意思答对即可)
14.这句词的意思是孤鸿找遍所有寒枝也不肯栖息,表现出词人志趣高洁、坚守理想的品质。(3分。“志趣高洁”“坚守理想”,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2020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二)诗词鉴赏(6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共6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______________”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______________的氛围。(2分)
(2)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
【答案】(1)漏断 清冷、孤寂
(2)①《卜算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孤鸿”的形象表现出作者被贬黄州时孤寂、高洁自许、不随波逐流的情感。②《定风波》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断”即指深夜。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参考译文】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2019甘肃天水)古诗词赏析(10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1.从内容上看,上片用 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 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3分)
22.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3分)
答:
2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答案:
四、古诗词赏析(10分)
21.缺月疏桐 漏断人静 不肯随意栖息(3分)
22.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3分)
23.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