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8 21:06: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阅读训练学案——题破山寺后禅院原卷版
一.知识梳理
【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⑵,初日照高林⑶。
曲径通幽处⑷,禅房花木深⑸。
山光悦鸟性⑹,潭影空人心⑺。
万籁此都寂⑻,但余钟磬音⑼。[1]
【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诗词大意】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写作背景】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诗作赏析】
首联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
颔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可以想象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诗意的境界呀!
颈联 “悦”“空”二字给大自然赋予了某种特性,明媚的山间阳光使飞鸟更加欢悦,清澈的潭水让人神清气爽。动静结合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美丽。
尾联中,作者听到了钟磬的声音,于是他闭上了眼睛,默默的感受着仿佛周围都是寂静的,唯有那象征空门的钟磬之声能够像潭水一样使作者的心灵的污垢得到荡涤,使之更加清净。原来作者是想借着此情此景寄托其遁世无门的情怀。
【问题探究】
1. 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在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答:它们所表达的意境不相同:“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写实,体现了南方的风物,从律诗的对仗来开,“竹径”对“禅房”比“曲径”更为工整;“曲”表示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多,景致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引人入胜,容易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概括本诗在景物描写的角度方面有何特点。
答:①由上而下,②由远到近,③情景交融,④由整体到局部等。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答:该诗描绘了禅院幽美、宁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4.颈联“诗眼”是什么?有何妙处?
答: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使人心中的俗念、杂念、烦恼消除。 “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心中的种种烦恼、俗念顿消,心灵纯净,心胸宽阔的样子。“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表现了作者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
5.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答:不矛盾。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尘世万物间的其他声音都没有了,只剩下钟磬之音,袅袅不绝,进一步衬托禅院的幽静,作者以声静来衬写心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佛门清静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流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淡淡忧伤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6.诗的颔联后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7.诗最后两句隐含的成语是什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是什么?
答:万籁俱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主题思想】
此诗写诗人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二.学以致用
(一)诗词默写
1.山居的日子是一钵闪烁的黄金,行云飞鸟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______”,飞鸟怡然自乐,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
2.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
(二)诗词赏析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就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诗人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颈联内容。
答:
三.中考体验
(2019 衢州)
枕 石
高攀龙
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2019广西桂林)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6~17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6.请描绘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所展现的画面。(3分)

17.品读诗歌,请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地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的。(3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阅读训练学案——题破山寺后禅院解析版
一.知识梳理
【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⑵,初日照高林⑶。
曲径通幽处⑷,禅房花木深⑸。
山光悦鸟性⑹,潭影空人心⑺。
万籁此都寂⑻,但余钟磬音⑼。[1]
【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诗词大意】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写作背景】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诗作赏析】
首联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
颔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可以想象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诗意的境界呀!
颈联 “悦”“空”二字给大自然赋予了某种特性,明媚的山间阳光使飞鸟更加欢悦,清澈的潭水让人神清气爽。动静结合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美丽。
尾联中,作者听到了钟磬的声音,于是他闭上了眼睛,默默的感受着仿佛周围都是寂静的,唯有那象征空门的钟磬之声能够像潭水一样使作者的心灵的污垢得到荡涤,使之更加清净。原来作者是想借着此情此景寄托其遁世无门的情怀。
【问题探究】
1. 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在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答:它们所表达的意境不相同:“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写实,体现了南方的风物,从律诗的对仗来开,“竹径”对“禅房”比“曲径”更为工整;“曲”表示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多,景致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引人入胜,容易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概括本诗在景物描写的角度方面有何特点。
答:①由上而下,②由远到近,③情景交融,④由整体到局部等。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答:该诗描绘了禅院幽美、宁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4.颈联“诗眼”是什么?有何妙处?
答: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使人心中的俗念、杂念、烦恼消除。 “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心中的种种烦恼、俗念顿消,心灵纯净,心胸宽阔的样子。“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表现了作者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
5.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答:不矛盾。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尘世万物间的其他声音都没有了,只剩下钟磬之音,袅袅不绝,进一步衬托禅院的幽静,作者以声静来衬写心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佛门清静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流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淡淡忧伤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6.诗的颔联后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7.诗最后两句隐含的成语是什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是什么?
答:万籁俱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主题思想】
此诗写诗人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二.学以致用
(一)诗词默写
1.山居的日子是一钵闪烁的黄金,行云飞鸟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______”,飞鸟怡然自乐,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
2.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
【答案】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径通幽处,万籁此俱寂。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二)诗词赏析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就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诗人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颈联内容。
答:
【答案】
1.A
解析:A.面对美景,诗人体会到的是远离尘世的快乐。
2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三.中考体验
(2019 衢州)
枕 石
高攀龙
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解析】这道题的考查内容包括诗歌的写作技法、内容、意境、思想感情等多个方面能力。因而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的掌握要全面而准确。作答此题只要找到三首诗的共同点,谈其中一点即可。可从感情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来谈;也可从映衬手法表达情感来谈;也可从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意来谈;也可从借景抒情来谈。
【答案】
示例1: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枕石》中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竹里馆》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和明月相伴,感受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漫步古寺。在静谧祥和的氛围中参悟出禅意。
示例2:三首诗都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枕石》中的钟磐声使暮色中的深山更显幽深。传递出诗人断绝尘世的心境。《竹里馆》中琴声、长啸与竹林的幽静相互映衬。诗人内心的淡定与环境的幽静自然融合在一起。《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钟磬音使清晨的古寺更显清幽,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随着钟磬音起伏飘扬。
示例3:三首诗都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意。《枕石》中诗人看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我相触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断绝尘想,神往物外。《竹里馆》中诗人看明月,听琴音,德觉月华如水荡涤胸杯。淡然自适。《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看古寺、高林、曲径,体味远离尘世的快乐:听袅袅钟磬音,参悟禅意。
参考译文:
《枕石》
我的心同流水一般纯净,我的身体如同云一般轻盈。
我陶醉在那迷人的晚景之中,只听到了断续的微弱的钟声。
《竹里馆》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题破山寺后禅院》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2019广西桂林)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6~17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6.请描绘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所展现的画面。(3分)

17.品读诗歌,请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地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的。(3分)

【答案】16.(3分)示例:颈联描绘的是一幅空灵幽静的画面(答到“幽静“特点即可)。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唱;潭水清澈,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心中的尘世俗念顿时涤除。
17.(3分)诗歌描写日照山林,曲径通幽,花木青葱,山水空明,钟磬声声等景色,营造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意境;禅房《院)环境的清幽雅致、山光水色的清明空灵,正与诗人除去杂念,追求禅意的心境相契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曲径通幽”蕴含了人生道路曲折、漫长(深远),需要人们不断探索的哲理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将景、情、理融为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