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课时 教学案
主备人 签字 日期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
1、注音: 髭( ) 髯( ) 鬈( ) 黝黑( ) 滞留( ) 禁锢( ) 颔( )首低眉 锃( )亮 犀利( ) 广袤( )无垠 尴尬( )炽热( )
2、释义:犀利: 尴尬:
滞留: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3、了解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此后,新作迭出,文学成了他毕生追求的事业。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燥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进行细腻的工笔式描绘。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二、合作探究:
学生自由诵读,揣摩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征。探究:
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3、文中第8语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
3.学生精读全文,充分想象,揣摩文章的丰富思想
三、达标测试:
1、文学常识填空:《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主要有: 、 。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1)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教后反思:
《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 教学案
主备人 签字 日期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黝黑 滞留 炽热 甲胄 颔首低眉
侏儒 胡髭 鬈发 广袤 黯然失色
长rán 愚dùn 禁gù 昂xuān xī 利
酒sì zèng 亮 càn 然 àng 然 ɡānɡà
⒉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轩昂 粗制滥造 正襟危坐:
⒊运用下列词语造句,可以单独造,也可以组合造。
黯然失色 鹤立鸡群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二、合作探究:
1.诵读课文6~9语段,仔细揣摩下列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的含意。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学生研讨后积极发言。
2.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意?
3.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4.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三、达标测试:
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前面的内容,再看本段,作者对他眼睛的描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文段中不少描写眼睛的句子很传神,试选一句加以赏析。
3.全文用了许多笔墨刻画他的眼睛,这样写与他的文学成就有关吗?
4.写出四个描写眼神的四字的短语(可褒可贬),或为“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续写两个句子。
5.描写一个人“怒发冲冠”时的神情,突出对眼神的描写。
四、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