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2022年常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6分)
中国常德诗墙全长4公里,以沅江防洪大堤为载( )体,将中外名诗共1 530首 于一墙,被称为“gèn( )古展开的艺术长卷”。诗墙上武陵阁、春申阁、排云阁、渔父阁四大楼阁 ,既是防洪zhá( )口,又给古城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诗墙公园,丰富的荆楚文化和湖湘文化气息 。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答案] (3分)zài 亘 闸(每空1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篆刻 耸立 徜徉 迎面而来
B.篆刻 挺立 徘徊 扑面而来
C.镌刻 耸立 徜徉 扑面而来
D.镌刻 挺立 徘徊 迎面而来
C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解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篆刻”指刻印章;“镌刻”指雕刻。由语境可知,是将中外名诗雕刻于墙上,故第一空应用“镌刻”。据此排除A、B项。“耸立”指高高地直立;“挺立”是“直立”的意思。结合语境可知,第二空用“耸立”比较恰当。排除D项,答案选C。
3.下面是某单位下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的部分内容,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遵循“勤洗手,勤通风,不聚集,不扎堆”。
B.每日须做好电梯间、走廊、资料室、会议室和公共区域的消杀消毒工作。
C.提倡优先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班,外出活动时切忌佩戴口罩。
D.对近期有与重点疫区人员接触史而隐瞒不报者,将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尾添加“的规定”;B项,不合逻辑,电梯间、走廊、资料室、会议室均属于公共区域,可将句中的“和”改为“等”;C项,否定不当,应将“切忌”改为“切记”。
【高分技法】
考场应对病句题7看
1.看到介词不放过。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
2.看到动词不放过。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
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是否搭配。
3.看到否定词不放过。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语病,审读句子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
4.看到两面词不放过。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对应的语病。
5.看到关联词语不放过。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逻辑错误或强加关联词等语病。
6.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很容易出现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问题。
7.看到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句中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易与其他词语语义重复或矛盾。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字)(2分)
在这个世界上,易逝去的东西很多,能永驻的只有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能使自己成为有意义的人;一个民族的强大,也与读书密不可分。
(2分)示例:读书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补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上下文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同时注意“不超过15字”的字数限制。上文主要内容是知识能永驻,下文阐述的是读书的意义,故补写内容应把“知识”与“读书”联系起来。
5.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物形象,他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味的一面。他临死的时候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根手指头的意思是( )(3分)
A.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太费油
B.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C.两位舅爷不在跟前,非常挂念
D.还有两笔银子,未曾吩咐明白
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具体情节的把握。解答此题,熟读名著内容,识记名著重点情节是关键。
【名著积累】
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节选自《儒林外史》)
6.古诗文默写。(5分)
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始终薪火赓续,生生不息:杜甫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祈愿,这种苦己利人、至死不悔的品格与胸襟光耀千古;范仲淹借“古仁人”抒写感慨,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身在何处,忧国忧民之心都未尝废替;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衰老自弃,内心一直燃烧着戍边报国之志……时至今日,这种情怀仍是我们精神的灯塔。
(5分)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6分)
材料一: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
(摘自《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材料二:武汉一些小学生的家长抱怨给孩子检查作业,听写签字、背诵签字、试卷签字……最多时一天要签8个名,为了完成大量重复、机械的作业,有时家长不得不陪写甚至代写,家长们质疑,检查作业是谁的责任?布置作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么下去。家庭作业岂不成了家长作业?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又怎么可能养成?
对此,有老师表示,老师要求家长配合,这也是对孩子负责,是为了孩子好,并不是老师偷懒,如果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就不管不问的话,对孩子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凡有家长督促的,孩子对待作业会更认真。
也有老师表示,这实属无奈之举,还有班主任老师“晒”出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7点到校,中午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晚上11点左右才能回家。周末不出门准备下周的课也成了家常便饭。
有专家认为,造成学生家庭作业角色错位的原因无非来自教师和家长两个方面。时代在发展,家长不能一味用以前的眼光来要求现在的老师,这不符合教育的现状,教育是双向的,在谁批改作业的问题上,教师不能将责任推给家长,家长也要从抱怨中跳出来,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当然,家长参与不等于家长代劳,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对课后作业的取舍,必须成为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科学布置作业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但过多过难的家庭作业,有违教育教学规律,只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身心疲惫,最终造成家校的矛盾与冲突。
(摘编自宋运来、徐友风主编的《中国作业的革命》,有改动)
7.结合上述材料,说说过重的作业负担有什么危害。(3分)
[答案] (3分)①过重的作业负担会挤占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②过重的作业负担有违教育教学规律,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③过重的作业负担还会造成角色错位,最终造成家校矛盾与冲突。(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概括。由材料一“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也应按时就寝”可知,过重的学业负担会导致孩子很少或不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影响孩子的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等方面发展。由材料二“过多过难的家庭作业……最终造成家校的矛盾与冲突”可知过重的作业负担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身心疲惫,造成家校的矛盾与冲突。综上概括作答即可。
8.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校内要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剩余作业的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
B.学生在必要的课业学习之外,应积极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即使不能完成书面作业,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C.老师的工作负担过重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老师工作强度大,甚至周末都没有时间休息,不得不把督促作业的任务推给家长。
D.教育是双向的,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当顺应教育发展现状,家长的责任,则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由材料一第二段“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可知,是全部的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而非“剩余作业的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故A项说法不正确。阅读材料二第二、三段可知,老师的工作负担过重是学生家庭作业角色错位的原因之一,而非“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而由材料二第一段可知,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是因为要“完成大量重复、机械的作业”;由材料二第二段可知,老师要求家长督促作业也是对孩子负责,不光是因为老师工作负担过重。故C项说法不正确。由材料一第五段、材料二第三段可知,家长除了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外,还要引导学生完成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关注孩子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积极与学校沟通等。故D项说法不正确。答案选B。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2分)
人的体味是怎么来的
赵 天
①家在农村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小鸡小鸭破壳而出的场景陌生,它们在叽叽喳喳破壳时,往往会追随在世间看到的第一个能活动的生物,无论这个生物是不是它们亲妈,甚至不管是否跟它们属于一个物种,它们都会将其当成自己的妈妈去依恋,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烙印现象”。
②人类也有烙印现象,只不过小朋友呱呱坠地时认妈妈靠的不是看,而是闻。
③原来,人类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虽然视力和听力还未发育,却能闻到妈妈的气味。母亲十月怀胎,胎儿闻到的食物气味和母亲身上的气味会构成胎儿头脑中的整体印象。宝宝们降临人间时,带着早已刻在记忆中的气味印记,能够准确将自己妈妈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绝对不可能像小鸡、小鸭那样第一眼看到谁谁就是妈……这就是有的小孩只让自己妈妈抱,别人一抱他们就哇哇大哭的原因。
④母亲的气味让婴儿觉得熟悉亲近,同样,新生儿身上浓浓的“奶香”也常常吸引人们去亲近他们。研究表明,新生儿的气味能激活人们大脑中的奖赏回路,人们靠近新生儿,大脑就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让人们感到愉悦。这种气味也吸引着大人心甘情愿地照顾他们。但新生儿发出的让人愉悦的气味在大约6周大的时候就逐渐消失了,独特的个人体味则开始慢慢形成。
⑤科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味道,并且是独一无二的,甚至连长得非常相似的双胞胎也拥有各自不同的气味。
⑥那么,人的体味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体味主要来自汗液,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体味,与基因有关,更与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⑧首先,每个人的汗液多寡,主要由基因决定。
⑨在我们的印象中,与亚洲人相比,欧洲人和非洲人通常长得更高大粗犷,身上体味也更浓。为什么亚洲人的体味不那么重呢?原来,大约70%的亚洲人的16号染色体上的ABCC11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汗腺的分泌减少。
⑩难道有汗液就有汗味吗?不是的。我们身上刚刚分泌出的汗液,是没有气味的。汗水中含量最多的三种成分是硫醇、类固醇和酸性物质,这三种物质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人之所以有体味,主要是因为汗水分泌出来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才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非洲人和欧洲人汗水分泌多,所以微生物“发酵”的原料就多,体味就会更大。
目前科学家已经知道了一些规律,比如身上带有较多棒状杆菌的人,往往有刺鼻的气味,而男人通常比女人带有更多棒状杆菌,因此他们的体味也较浓;相反,女人通常比男人身上带有更多葡萄球菌,因此体味比较清淡。
这样,现在我们知道了,在遗传基因和微生物的双重作用下,我们获得了自己独特的、辨识度堪比指纹的气味。
(选自《奥秘》2021年第12期,有改动)
9.试用自己的话给第①段中的“烙印现象”下一个定义。(3分)
[答案] (3分)“烙印现象”是指刚获得生命的小动物追随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刚获得生命的小动物”1分,“追随并依恋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1分,判断句式1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多采用判断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是×××的×××”。由首段“不会对小鸡小鸭破壳而出的场景陌生,它们在叽叽喳喳破壳时,往往会追随在世间看到的第一个能活动的生物,无论这个生物是不是它们亲妈,甚至不管是否跟它们属于一个物种,它们都会将其当成自己的妈妈去依恋,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烙印现象’”可知,“烙印现象”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其特点是小鸡小鸭等动物追随它在世间看到的第一个能活动的生物,并产生依恋。据此下定义即可。
10.作者的说明对象是“人的体味”,为什么要从生物学上的“烙印现象”谈起?(3分)
[答案] (3分)①从小鸡小鸭破壳而出的“烙印现象”写起,贴近生活,读来亲切有趣。②由生物学上的“烙印现象”自然地引出人类的烙印现象,进而引出了“人的体味”这一说明对象。③人的体味与“烙印现象”具有共同的特征,它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标志。(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首段的作用。说明文的首段往往引出说明对象,或明确说明对象的特点,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11.根据上文,说说“人的体味”的形成过程。(3分)
[答案] (3分)在遗传基因的作用下,人体分泌出多寡不一的汗液,(1分)这些汗液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1分)这样,在遗传基因与微生物的双重作用下,人就获得了自己独特的体味。(1分)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由“每个人的汗液多寡,主要由基因决定”可知,在遗传基因作用下,人体分泌出多寡不一的汗液。由“汗水分泌出来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才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非洲人和欧洲人汗水分泌多,所以微生物‘发酵’的原料就多,体味就会更大”可知,汗液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体味。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2.对上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个人的味道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们愿意靠近新生儿,是因为新生儿的独特体味能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从而让人感到愉悦。
B.大约70%的亚洲人因基因突变,汗腺分泌减少,体味较轻,另30%的亚洲人的体味则与高大粗犷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差不多。
C.运动之后,人们的体味往往会加重,其根本原因是运动使得汗液分泌增多,从而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了更多的原料。
D.身上带有较多棒状杆菌的人,往往会发出刺鼻的气味,女人身上没有男人身上的棒状杆菌多,因此她们的体味比较清淡。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阅读第④段可知,人们愿意亲近新生儿,是因为新生儿的气味(身上的“奶香”)能刺激多巴胺的产生,让人们感到愉悦;但新生儿的这种气味在其“大约6周大的时候就逐渐消失了”,然后才慢慢形成“独特的个人体味”。据此可知,A项说法不正确。B项“另30%的亚洲人的体味则与高大粗犷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差不多”说法在文中找不到依据。阅读第 段可知,女人的体味比较清淡,不仅因为女人通常没有男人带有的棒状杆菌多,还因为女人通常比男人身上带有更多的葡萄球菌。故D项说法不正确。答案选C。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4分)
好孩子
莫小米
①这孩子先天听力障碍,导致语言与智力发育滞后。父母曾带他到处求医,做手术,装助听器,进行康复训练,可效果不明显。
②他三岁时,父母离异,爷爷郁郁去世。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他和奶奶。
③后来,爸爸又成了家,为了多挣钱养好两个家,按揭买了一辆高顶双卧货车,改行跑运输,南北东西到处跑。
④他十三岁时,个头长到一百六十厘米左右,奶奶希望爸爸出门跑车能带上他:“他不小了,我管不牢,你带在身边我也放心。”
⑤于是爸爸带着他出门了。出发前,爸爸特别交代,开车过程中,不能动方向盘、钥匙、挡位、手刹,其他东西随便玩。他使劲儿点头,一路兴奋。
⑥这天到达目的地已是深夜,爸爸卸完货,随便弄了些吃的就带着
儿子在车上睡了,爸爸睡上铺,儿子睡下铺。后半夜,爸爸突然惊醒,往下铺一看,没人!
⑦当我们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爸爸已经找到了孩子,或者说,是警察凭着孩子提供的线索找到了爸爸。
⑧原来那天走失后,他不知不觉走了很多路,最后在一个地铁站出入口哭泣,被人发现交给警察。警察一时找不到孩子的亲人,只好暂时将他寄养到儿童福利院。
⑨他在福利院画了一幅画:一个男人,方方的肩,浓眉大眼;一辆大货车的驾驶舱上有一条连线,标注“文金川”;一栋带窗带烟囱的房子,两边两个名字“文金川”“刘东”。这幅画画出了最重要的信息,他没上过一天学,可从这幅画来看,他的智力其实不算低。
⑩警察猜想文金川应该是刘金川,然后凭着这幅图,找到了他的父亲。
从父亲口中我们得知了孩子的一些状况。
他懂得关心人。跑车的过程中,爸爸稍稍抬抬肩,他就绕到身后,又捏又捶;爸爸渴了,他把保温杯抢过去,把水倒到杯盖里,一次倒三分之一,怕洒了烫着人,喝了一次又倒一次;开车时间长了,爸爸打个哈欠,他双手合起来放在脸下,示意休息。
他懂得感情,悄悄藏着妈妈的照片,不时拿出来看看。
他也会筹谋未来,与爸爸聊天,用手比画,让爸爸赚钱给他买挖掘机,长大了他要开挖掘机赚更多的钱,他用大拇指搓着食指示意赚钱给爸爸。一点儿不糊涂……
要说命,他的命不算好,但他是个好孩子。
要说爱,他得到的爱不算多,但那爱有效。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 后半夜,爸爸突然惊醒,往下铺一看,没人!
[答案] “没人”以短促有力的感叹语句,(1 分)写出了父亲发现儿子不见之后惊慌(紧张)的心理。(1分)
(2) 跑车的过程中,爸爸稍稍抬抬肩,他就绕到身后,又捏又捶。
[答案] “稍稍”写出了尽管父亲抬肩的动作幅度很小,但孩子也能观察到。(1分)充分表现了孩子的细心与对父亲的关心。(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1)句,“没人!”是短促有力的感叹句,可以从句式特点角度切入分析。往下铺一看,没有看到儿子,表现了父亲没有看到儿子的惊慌。(2)句,“稍稍”是稍微的意思。在句中表示的意思是在跑车的过程中,爸爸动作幅度很小地抬一下肩,儿子就会“绕到身后,又捏又捶”,表现了儿子的细心和对父亲的体贴关爱。
14.作者为何要详细交代警察凭孩子提供的线索找到爸爸的过程?(2分)
[答案] (2分)一方面,孩子提供的线索(绘制的图画)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用心观察以及对父亲的依恋,人物形象因这一插叙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了;(1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警察对孩子的关爱与呵护,丰富了孩子所得到的有效的爱的内涵。(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语段作用。警察凭孩子提供的线索找到爸爸的过程,属于插叙。插叙的作用一般有:补充背景材料,或交代细节;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升华主题;让文章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人物的某个特点;等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插叙的作用即可。
15.从“父亲”的角度,谈谈你对“要说爱,他得到的爱不算多,但那爱有效”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 (4分)①父亲常年在外奔波,不能随时给他照顾,他得到的爱自然不算多。(1分) ②但在关键处,父亲都未曾缺席:三岁前,父亲带他到处求医;十三岁时,父亲把他带在身边并给他耐心的提醒和足够的包容。(1分) ③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有父亲的肯定与欣赏。(1分) ④他“懂得关心人”“懂得感情”“也会筹谋未来”这些品质无不是对父亲“有效”的爱的最好证明。(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由第②段中的“他三岁时,父母离异,爷爷郁郁去世。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他和奶奶”可知,他童年生活不幸,没有得到太多的亲情之爱。由第④段中的“他十三岁时”、第⑤段中的“于是爸爸带着他出门了”、第⑥段中“爸爸睡上铺,儿子睡下铺”可知,十三岁时父亲把他带在身边照顾,他拥有爸爸的关爱。根据第⑧⑨⑩段记叙的警察把他送到儿童福利院,又凭借着他画的画帮他找到爸爸可知,他拥有社会的关爱。这些爱让他和健全的孩子一样成长,是“有效”的爱。综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16.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文中加点的“好孩子”的含义。(4分)
[答案] (4分)①“好孩子”是即使有生理缺陷,仍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孩子。②“好孩子”是智力并不出众,却心地柔软、懂得孝道的孩子。③“好孩子”是也会犯错,但遇到困难能想办法积极应对的孩子。(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给满分;只答“懂得关心人”“懂得感情”“也会筹谋未来”给1分)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7~18题。(4分)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7.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1分)
(1分)茂盛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颈联描述诗人登黄鹤楼所见的景物,“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长势繁茂的特点。
18.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 (3 分)前两联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均先写神话传说,此为虚写;后写眼前景物,此为实写。(或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再回到鹤去楼空的现实;颔联先写黄鹤的杳然不见,顺势转向天际千载不变而又飘浮不定的白云。)(1分)在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的相互交融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怅惘之情与时空之慨,(1分)也为下文引出乡愁做了铺垫。(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诗歌前两联三次提到“黄鹤”,有实写,有虚写。第一次提到“黄鹤”,是写传说中的黄鹤,是虚写。第二次提到“黄鹤”,是实写,是写眼前实际存在的黄鹤楼,首联一虚一实,加深了人去楼空的落寞之感。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也为下文抒写乡愁做了铺垫。第三次提到“黄鹤”,又是虚写,实际上是首联意思的进一步深化,“一去不复返”,是永远不再回来的意思,这是一种彻底的寂寞,把人的心都冻到骨髓里面去了。下一句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实写,但把这种感觉扩大到整个宇宙,引发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无尽遐思。故前两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的怅惘之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11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蔓不枝/青树翠蔓 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
C.予谓菊/秦王谓唐雎曰 D.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义的辨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藤蔓;B项,更加/益处,好处;C项,认为/对……说;D项,均是“应该”的意思。
2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1分)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答案] (1分)晋陶渊明/独爱菊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答案] (2分)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2.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 (2分)①作者在污浊的世间,仍然保持着对清白操守和正直品德的追求。②其中也有作者知音难觅的怅惘和孤独。③更有作者对追名逐利的社会现实的嗟叹与感慨。(答对一点给1分,任答两点得满分)
23.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3分)
[答案] (3分)示例:“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1分)当今社会,人心越来越浮躁,攀比之风盛行,人们遇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只有多一些静气,少一些功利之心,坚持做自己,我们才能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无忧、无惑、无惧的人生。(2分)(答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内涵1分,联系实际答出现实意义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探究。“出淤泥而不染”意思是: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这一句既写莲本身的特征,又象征着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谈现实意义时,要注意语言表达流畅,观点明确。
【真题互鉴】
本题课外文言语段选文与2021年江西卷文言文阅读第一段内容一致,都选取了《世说新语》中有关何晏的故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5题。(4分)
何晏七岁,明惠①若神, 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②,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选自《世说新语》)
【注】 ①明惠:聪明,“惠”同“慧”。②画地令方: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
24.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内容。(1分)
[答案] (1分)魏武
25.对曹操将何晏送回家,恰当的解释是( )(3分)
A.何晏不想更改姓氏,曹操明白了他的心意。
B.何晏提出要一栋房子,曹操认为他太贪心。
C.何晏不愿给曹操做儿子,曹操为此很生气。
D.何晏聪明过人,曹操觉得他日后不好驾驭。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阅读选文可知,曹操之所以将何晏送回家,是因为何晏“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的举动。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可知,何晏之所以告诉别人自己画的方框是何家的房子,是因为他想委婉地表达自己不想更改姓氏的想法。据此,可知答案选A。
【参考译文】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由于何晏在曹操府第中长大,所以曹操想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了方形,自己待在里面。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家。
四、写作(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40年前,《北京日报》曾讲述过一个“八减一大于八”的故事。清华大学某阶梯教室里传出一阵悠扬的乐声,这是学生们在欣赏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的名曲《蓝色的多瑙河》,除了这种文艺欣赏活动外,清华大学还组织了许多课余文艺社团。参加乐队和合唱队的就有二百多人,并且绝大多数人的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许多不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都很奇怪:“我们成天看书,怎么成绩还不如你们?”合唱队队长回答说:“八减一大于八,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八个小时中学习七个小时,参加一个小时的文艺活动,学习效率会大大超过八个小时的。”
上面的这一则旧闻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高分范文】
相信我,我会自己平衡时间的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同的人必然拥有不一样的世界,相信我,我会自己平衡时间的。
这些话,我对妈妈说,妈妈马上连珠炮似的回应我:“当然不一样了,同在一个屋檐下,我的世界是相夫教子做家务,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你的世界是读书学习长本领,取得优异的成绩。”妈妈的话像棒槌一样敲向我,敲得我哑口无言。可是,我想说的是我已经长大了,我能够自己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的时间。
我的世界我做主,学习的事我自有安排,不用妈妈天天在耳边念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心里清楚“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不用爸爸提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早就定下座右铭“少年心事当拿云”。我可以妥善地安排学习和娱乐,做到劳逸结合。
这些话我还想对老师说。一次次的班会上,老师都会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勤奋学习,顽强拼搏,考个好成绩,将来就能上好高中,进好大学,有好前途。”我多么想说,老师,谢谢您的谆谆教诲,但我们的世
界是丰富多彩的,学习虽很重要,但我还有我的爱好:画青山绿水,唱春夏秋冬,看天上的云卷云舒,弹一首优美的《献给爱丽丝》……多彩多姿的生活,能让我们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喜欢的是搏击风浪,踏浪前行!
爸爸妈妈,请相信,八减一大于八,我虽然处在该努力看书学习的年龄段,但是一味读书不参加课外活动是不利于我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八个小时中学习七个小时,参加一个小时的文艺活动、劳动、体育锻炼等,这样的学习效率会大大超过八个小时埋头读书的。老师,请相信,
我们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未来多姿多彩的世界需要我们来创造,我们会加强自身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审美眼光、艺术修养等。
请所有呵护我们的亲人放心吧,我们会平衡好学习和玩乐的时间,劳逸结合,勇攀高峰,经风雨迎巨浪,成长为一个个勇敢健壮、刚强坚韧的有为青年的。
【亮点透视】 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文章先直接点明主题“相信我,我会自己平衡时间的”,接着分别从家庭、学校两方面入手,写父母和老师不能完全理解孩子,从而说出自己的心声,最后总结全文,“我们会平衡好学习和玩乐的时间,劳逸结合”和开头照应,使得全文结构完整紧凑。全篇语言表达流畅自然,彰显了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解析] (50分)【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仔细阅读材料,材料的落脚点是“八减一大于八,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八个小时中学习七个小时,参加一个小时的文艺活动,学习效率会大大超过八个小时的”。“学习七个小时”是“劳”,“参加一个小时的文艺活动”是“逸”。可以理解为: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张弛有度可让人调整心态,松紧自如;一张一弛才能发挥最佳水平,实现理想目标!据此可以围绕“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学会平衡”等立意行文。可以写记叙文,记录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有关“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故事,注意详略得当。也可以写议论文,表达对“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看法。(共62张PPT)
2022年郴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28分)
1.请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小题。(4分)
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郴”字独属郴州,最早见于秦朝,为篆体“郴”,由林、邑二字合成,意谓“林中之城”。这里森林、水资源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休闲城市”“中国温泉之城”;这里历史文化底yùn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yí迹,也是邓中夏、黄克诚、曾中生的故乡,还是湘南起义所在地。
(1) 文段中加点字“旅”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lǚ B.nǚ
A
(2) 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底yùn( ) yí( )迹
(2分)蕴
遗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大爱无声声自远。慈善精神如蒲公英的种子般随风 ,扎根在社会各个角落。一桩桩善行 着社会慈善意识的明显增强。让我们每个人都投身到慈善活动中,用力所能及的方式 道德之光, 社会暖流。积极参与,坚持不懈,慈善就会成为更多人的价值追求。
A.飘洒 彰显 点亮 汇合
B.播撒 彰显 点亮 汇聚
C.飘洒 显示 点燃 汇合
D.播撒 显示 点燃 汇聚
B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运用。飘洒:飘舞着落下来。播撒:撒播;撒。一般指把作物种子撒播到田地里。结合横线后的“扎根在社会各个角落”可知,应选“播撒”。彰显: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显示:明显地表现。结合横线前的“善行”可知,应选“彰显”。点亮:用特定方法使某物亮。点燃:使燃烧,点着。结合横线后的“道德之光”可知,应选“点亮”。汇合:(水流)聚集;会合。汇聚:聚集。结合横线后的“社会暖流”可知,应选“汇聚”。故选B。
3.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新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无比广阔的人生,(B)祖国的繁荣发展让人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C)唯有全力以赴、奋勇拼搏,方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D)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我们必能成就人生的梦想,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A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项,成分残缺,可在“人生”后添加“舞台”。
4.将下列各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语段,排序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防止酒驾醉驾,少不了“开车别喝酒”的叮咛;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离不开“别忘戴口罩”的嘱咐;保障消防安全,需要“离开办公室请关闭电源”的提醒。
②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就能把安全发展理念落细落小落实,把公共安全网织密织牢。
③“小叮嘱”里连着“大安全”。
④除了安全提示,我们还须加强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与措施。
⑤正如民警的安全走访,一句暖心的提醒可能就是一道无形的安全网。
A.③⑤①④② B.①③②④⑤ C.⑤④③①② D.④③⑤②①
A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通读所有语句可知,本文段围绕“安全”展开。③句“‘小叮嘱’里连着‘大安全’”为首句,引出话题“安全”;⑤句紧承③句,“一句暖心的提醒”对应“小叮嘱”,“一道无形的安全网”对应“大安全”;①句列举具体的事例,阐述“一句暖心的提醒”;④句中的“安全提示”承接①句;②句收束文段,强调如何做到“安全”。故排序为:③⑤①④②。故选A。
【高分技法】
语句排序
语句排序题常用解题方法:
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④把握话题衔接,注意不同句子中重复出现的词语。
5.假如你要在书房悬挂名言警句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A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与学习无关。B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体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与学习无关。C项,“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意思是: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强调的是学习的方法,可以用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D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故选C。
6.综合性学习。(6分)
2023年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在郴州举办,组委会邀请你参加筹备大会并完成下列任务。
(1) 【撰写口号】为提升郴州旅游品牌形象,特征集“最美宣传口号”。请你拟写一句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的口号。(2分)
示例:走遍五大洲,最美有郴州。
[答案] (2分)示例:郴江绕郴山,郴州欢迎您!(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有吸引力和号召力,能体现郴州旅游形象即可)
(2) 【补写目录】下面是正在编写的旅游手册,请你在“目录”中再补写两个内容。(每空限填两个字)(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示例:山水(诗歌)
饮食(建筑)(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也可。超过两个字的不给分。每空 1分)
(3) 【建言献策】组委会设置了市民信箱收集建议,请你从环境治理、景点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不超过20字)(2分)
示例:丰富景点文化建设,增添景点文化气息。
[答案] (2分)示例一:提高市民素养,加强环境保护。
示例二:加强景点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资源。
(表达准确连贯、有积极意义,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口号、补写旅游手册目录、建议提献。答案具有开放性,作答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字数要求,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
7.古诗词整理。(10分)
请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类别 默写名句 赏析名句
诗中“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诗句以风声之“盛”衬托了松枝之“劲”,表达了对松柏刚劲品格的赞美之情。
(10分) 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类别 默写名句 赏析名句
诗中“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雪”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句借雪地上只留下马行走的痕迹,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及怅惘之情。
诗中“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表
诗句借写花鸟抒发了感时伤世及恨别思亲之情。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以乐观旷达的情怀、热烈奔放的感情,向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及诗句鉴赏。赏析诗句时,要注意答出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默写名句时,要注意审题,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诗句,默写时要做到不添字、漏字,不写错别字。
二、阅读与理解(共13小题,42分)
(一)名著阅读(8分)
8.如果《简·爱》中的简·爱和《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穿越时空来到你的身边,你想对她们进行采访,请将下面的采访提纲填写完整。(4分)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2022年6月18日上午,学校
采访对象 简·爱 长妈妈
采访目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贴士:所提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有价值。
(4分)示例:了解简·爱的童年生活。
简·爱女士,您觉得一个人的童年对未来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
了解长妈妈帮迅哥儿买《山海经》的思想动态。
长妈妈,您为什么会想着帮迅哥儿去买《山海经》呢?(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及探究。结合名著中人物的经历提出采访问题,结合名著的主题表述采访目的即可。
9.《朝花夕拾》中除塑造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中甲同学的发言,请你参照甲的发言,补全其他两位同学的发言内容。(4分)
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
乙:《狗·猫·鼠》中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我”。
丙:《藤野先生》《范爱农》中有(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我”。
(4分)示例: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
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每空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及人物形象的把握。联系名著中写“我”的内容,仿照甲句,分析“我”的形象即可。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①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②后,俸③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④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 ①切:急切。②通籍:指进士初及第。③俸:俸禄,官吏所得的薪金。④蟫(yín):一种蛀虫,又名蠹(dù)鱼、衣虫。
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A.送给 B.情趣 C.得到 D.细密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由此可知,“致”是得到的意思。故选C。
11.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结合语法知识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往借”前省略主语“我”,“不与”前省略主语“他”,“归而形诸梦”前省略主语“我”,故断为: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故选A。
12.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语句。(4分)
(1) 余因得遍观群书。
[答案] 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2) 故有所览辄省记。
[答案] 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3.甲、乙两文主人公都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 (4分)①都爱好读书。“余幼时即嗜学”“余幼好书”,他们都因家贫只能借书读,甲文中主人公借书于藏书之家,乙文中主人公借书于张氏。②都具有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宋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乙文中主人公读书迫切,不能借到书在梦里也想着这件事。(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根据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乙文“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可知,甲、乙两文主人公幼时都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看,都选择了借书来读。甲文主人公借书于藏书之家,乙文主人公借书于张氏,据此可知他们都爱好读书。根据甲文“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甲文主人公刻苦抄书,即便是天气严寒,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时,也不放松抄录书;根据乙文“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可知,乙文主人
公梦中都在想着借书的事,足见其看书的欲望强烈。据此可概括为:都具有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
【参考译文】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急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俸禄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材料一:前不久,记者在杭州多所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对短视频的内容顾虑,家长们主要聚焦在负面网红、恶意炒作等方面。有家长表示,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而久之,从情绪到学习再到价值观形成,孩子各方面成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摘录于《人民日报》)
材料二:“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离不开网络。”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杨群表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要完全回避并不现实,而且短视频上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但不管内容健康与否,刷屏成瘾现象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还热衷于模仿短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更加影响其健康成长。”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杨群认为,首先应重在预防,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
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丰富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这些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
(摘录于《人民日报》)
材料三: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但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是更需要我们去关注的。
小硕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生,平时喜欢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搞笑类和游戏类短视频,而且一看就是个把小时。他的父亲张先生并没有立即没收他的手机,而是默默观察他喜欢观看的内容,并以此为话题与其交流。一说起感兴趣的事,小硕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越聊越欢。于是,张先生开始向儿子推荐生活小技巧等有意思、有意义的短视频,并提议一起按照视频里介绍的方法做家务、做手工。“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孩子不但不抵触家务劳动,反而在验证了视频里的方法行之有效后,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张先生很是自豪。
前不久,河南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教师南瑞,与班里孩子一起完成了一项课外实践活动——手工制作端午节香包。南瑞用短视频记录了孩子们制作香包的过程,并发到家长群里,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青春期正是张扬个性的时候,把孩子们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让他们成为视频的主角,他们的表达欲和表现欲就得到了释放。”南瑞说。
(摘录于《人民日报》)
14.上述三则材料都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展开阐述的。(3分)
(3分)青少年刷屏成瘾(意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材料一“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材料二“但不管内容健康与否,刷屏成瘾现象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还热衷于模仿短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更加影响其健康成长”“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材料三“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但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是更需要我们去关注的”可知,三则材料都是围绕“青少年刷屏成瘾”问题展开阐述的。
15.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中的调查反映了近一半的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
B.材料二中专家提出温暖的家庭氛围、健康的兴趣爱好等都是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的保护性因素。
C.材料三事例说明家校引导合理利用短视频能有效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
D.三则材料分别从青少年刷屏成瘾现象、专家建议及家校做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A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A项,根据材料一“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可知,选项中“近一半的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表述有误。
16.下面是某心理咨询室收到的一位初一学生的求助短信部分内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代表心理咨询老师给他提出三条建议。(3分)
“我本来打算看半小时短视频,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我明白时间很宝贵,但只有在看短视频的时候,我才能暂时忘记学习的压力。我总是安慰自己,一个视频不过几十秒,可谁能想到,看着看着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案] (3分)增加兴趣爱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有选择性地观看短视频;以积极的情绪应对;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等。(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建议提献。可根据材料二“首先应重在预防,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丰富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这些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提炼建议。
(四)记叙性文章阅读(14分)
点 灯
梁柏文
①阿宗生了个女儿。本想二胎再生个儿子,怎知一直怀不上。夫妇俩年纪大了,也就认命放弃了。
②村里有个习俗,生了男孩,要到祠堂点亮一盏煤油灯,数日后,再把灯取回家中,寓意继承香火。然后,还要摆上祭品拜祭,为儿子快点长大成龙祈福。阿宗因生了女儿,清明拜祭本房祖先也不让参与。族
老说,怎能让女孩把风水好运带走呢?阿宗是族里为数不多生女孩的,遭人白眼小看。阿宗这些年心里不好受。
③但阿宗的女孩惠很争气,勤奋读书,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这让阿宗感到一些安慰。有人提出,让阿宗“点灯”,认为是族里的荣光,并把惠写入族谱。但族老嗤之以鼻,说女孩子有多大本事,始终要外嫁。因此,阿宗仍旧改变不了地位。
④谁也没有想到,惠大学毕业放弃城里的好工作,毅然回村创业。阿宗又气又恨,本想女儿出人头地后,自己也好扬眉吐气。“你读坏书,吃坏米了?”阿宗无奈,“去哪儿不行,偏要回村丢人现眼。”但惠不这么看,她说:“老爸,回村既可照顾家,还能和村人一起致富。我学的农科有价值。”“坐着不知站着的腰腿疼,白日做梦。”阿宗粗气骂道。惠不管别人怎么说,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⑤村里有种植柑橘的传统,可不知为什么,种出的果子带酸味,有点像柠檬,销路有限,只能低价贱卖。那天,惠看见父亲冲茶时放入两个柑橘。她饮了一杯,口感好,味道佳。瞬间,惠有了灵感,何不弄个橘茶呢?惠请专家论证后,开始试验:先取出橘瓣,然后烘干壳,再放入茶叶……接着,惠引进设备,办起青柑加工厂。产品投放市场供不应求,价钱可观。于是,惠以合作社模式发动村人扩大柑橘种植面积,所产柑橘由惠收购。几年工夫,村人逐步富裕了。
⑥这时,又有人提出要让惠“点灯”。族老说,祖宗的规矩怎能随便
改?虽然惠的能干谁都看在眼里,可惜是个女的。但还是有人不服,为惠鸣不平:“女的又怎样?惠领我们致富呢!”
⑦这一年,德高望重的族老收获2万斤柑橘。有别的商家出高价,族老于是舍近求远……谁知,后来商家压价,买卖不成,一来一回柑橘几乎烂掉。最后,还是惠冒着亏本的风险全收了。
⑧那晚大雨倾盆。惠接到工厂人员报告,说上游山洪暴发,洪水快要漫过江堤了,请惠赶快派人来转移物资。工厂临江,位于低地,江堤一旦决口,工厂将损失巨大……此刻,惠想到的是村人的安危。她让员
工立即弃厂回村组织村人转移。惠挨家挨户敲门,惊醒的村人吓出一身大汗,赶紧转移到高处的几户人家中。顷刻,决堤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击村庄……村人得救了,惠的工厂却被洪水冲毁,损失惨重。
⑨这事让族老很感动。族老召集几位长者,说改改“点灯”规矩吧。有长者听出了弦外之音:“老祖宗的规矩怎能说改就改。”“人活规死。”族老立马板起面孔,用手指着在座的各位,“这次要不是阿惠,你我这条老命说不定就搭上了。”几位长者想想也是,纷纷点头默许。族老见机说:“那就从惠开始吧,以后生女孩也可以‘点灯’,祈望女孩成凤有何不好?”
⑩那晚,阿宗说要为惠去宗祠“点灯”,祈求平安多福。惠淡淡一笑,“这不是男孩的事吗?”“从你开始,以后生女孩也可以‘点灯’。”阿宗掩饰不住兴奋,“我清明也可参与祭拜本房祖先……”阿宗感到腰杆直了,在村里有了平等地位。
惠却说,要“点灯”,就点建设美丽乡村之灯。惠的建议得到村人同意。她出资改建宗祠,设立图书室、电视室、棋牌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和柑橘技术培训中心,大门口搞舞台与灯光球场……
从此,宗祠晚晚“点灯”,灯火通明,好不热闹。
(摘自《南方日报》2022年1月21日,有改动)
17.通读全文,厘清文章脉络,补全故事情节。(2分)
惠出生,族老不同意“点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惠回村创业带村人逐步致富,族老不同意“点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惠建设美丽乡村,宗祠晚晚“点灯”
(2分)惠考上重点院校,族老不同意“点灯”
惠舍厂救村人,族老同意“点灯”(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概括。根据给出的示例可知,此处情节的概括包含两部分,前半部分以惠做什么来概括,后半部分围绕族老是否同意“点灯”来概括。第一个情节“惠出生,族老不同意‘点灯’”在文章第②段,第三个情节“惠回村创业带村人逐步致富,族老不同意‘点灯’”在文章第④~⑦段,据此可知第(1)空的答案应在第③段中找。结合第③段“但阿宗的女孩惠很争气……始终要外嫁”可概括出此处的情节是:惠考上重点院校,族老不同意“点灯”。第五个情节“惠建设美丽乡村,宗祠晚晚‘点灯’”在文章第 段,据此可知第(2)空的答案应在第⑧~⑩段中找。结合第⑧段“村人得救了,惠的工厂却被洪水冲毁,损失惨重”、第⑨段“族老召集几位长者,说改改‘点灯’规矩吧”“族老见机说:‘那就从惠开始吧,以后生女孩也可以“点灯”,祈望女孩成凤有何不好?’”可概括出此处的情节是:惠舍厂救村人,族老同意“点灯”。
18.参照示例,以“她是一个 的女孩”的形式写出两点你对惠的认识。注意结合文段中描写惠的相关语句分析。(4分)
示例:她是一个很争气的女孩。她通过勤奋读书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院校的大学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示例:她是一个心胸开阔的女孩。尽管父亲和自己受到族老的不公平对待,仍毅然回到村里带领村人致富,并且冒着亏本风险收了族老的柑橘。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女孩。在山洪暴发时,她舍弃了自己的工厂而组织工人转移村民脱险。
她是一个思想进步的女孩。她父亲要为她去宗祠“点灯”,她委婉拒绝了并且建议点建设美丽乡村之灯。
她是一个敢想敢干有主见的女孩。她利用自己所学毅然回村创业办起青柑加工厂带领村人逐步富裕。(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由第④段“谁也没有想到,惠大学毕业放弃城里的好工作,毅然回村创业”“但惠不这么看,她说:‘老爸,回村既可照顾家,还能和村人一起致富。我学的农科有价值。’”可看出惠是一个心胸开阔的女孩;由第④段“惠不管别人怎么说,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可看出惠是一个有思想、有想法、意志坚定的女孩;由第⑧段“那晚大雨倾盆……村人得救了,惠的工厂却被洪水冲毁,损失惨重”可看出惠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女孩;由第 段“惠却说,要‘点灯’,就点建设美丽乡村之灯……大门口搞舞台与灯光球场……”可看出惠是一个思想进步的女孩。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19.结合全文,理解标题“点灯”的含义。(4分)
[答案] (4分)表层含义:点亮煤油灯,继承香火。(2分)深层含义:建设美丽乡村。(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表层含义可结合字面意思或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内容及文章主旨进行分析。表层含义:结合文章第②段“村里有个习俗,生了男孩,要到祠堂点亮一盏煤油灯,数日后,再把灯取回家中,寓意继承香火。然后,还要摆上祭品拜祭,为儿子快点长大成龙祈福”可知表层含义应为:点亮煤油灯,继承香火。深层含义: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章写了惠带领村人逐步走向了富裕的道路,并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据此并结合文章第 段“惠却说,要‘点灯’,就点建设美丽乡村之灯”可知深层含义应为:建设美丽乡村。
20.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4分)
链接材料: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
[答案] (4分)应屏除封建迷信思想、去除陋习;应团结和睦、尊老爱幼、男女平等、互帮互助;创建提高文化素养的场所等,真正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能结合文章内容、链接材料与生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和拓展。解答此题,需结合文章内容、链接材料及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结合文章内容来看,“点灯”是农村的一种重男轻女、男女不平等的观念。据此可知,要想建设乡村精神文明,需改变陋习,倡导男女平等,创建提高文化素养的场所。结合链接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可知,乡村振兴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结合生活实际来看,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建设乡村文明,还需村民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高度,提高自身素质,村民之间能团结和睦、互帮互助等。综上,用自己的话进行分析概括,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文(共2小题,60分)
21.小作文。(10分)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的作业数量明显减少,由此引起了社会、家长广泛议论。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100字左右。
[答案] (10分)示例:“双减”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双减”政策落地有助于学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优化作业布置,作业量减少了,但是作业质量提高了。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此举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小作文。题干要求“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观点”,作答时首先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结合实际阐述理由。
22.大作文。(50分)
回首三年,岁月如歌。毕业之际,思绪万千:有回顾,有展望;有依恋,有祝愿……
请以“写在毕业之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或分享你的故事,或倾诉你的心声,或交流你的思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不得抄袭、套作。②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案] (50分)
【高分范文】
写在毕业之际
初中三年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即将面临毕业,我们即将面临离别。伤心、难过、不舍……种种情绪在这一刻一起涌上心头,一幅幅往日与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张照片
“同学们,快点站好,那边那个同学把头往右边歪一点……”三月温暖的阳光洒在操场上,绿茵茵的草坪上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我们嬉皮笑脸地摆着各种奇特的姿势面对镜头,却被老师阻止了:“毕业照可不是小事啊。”终于,安静下来的我们,对着镜头露出青春明媚的笑容,那一刻,就这样被永远定格下来。无论过去多少年,我们都能在照片上看到那时纯真活泼的自己。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那声呐喊
“各就位,预备——”砰!发令枪一声响,我如同射出去的一支箭,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四十米,三十米,二十米……脑海中浮现出好朋友为我加油打气的笑容,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我不是孤身一人在拼搏!结束了五十米测试,接下来是八百米测试。小憩了片刻,我们又做了做拉伸运动。随着一声号令,我们快速奔跑出去,就像一阵风。“加油!加油!坚持就是胜利……”最后一百米,男生们边陪着我们跑,边为我们呐喊。那时我在想,青春真美好啊!以梦为马,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奋力奔跑在五月的操场上,我为自己的毅力自豪,我为青春骄傲!
那道试题
窗外的黑夜是寂静的,沉闷的,星星也困得闭上了眼睛。我拿着笔,与那道物理题死磕。科比曾说过:“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看到过凌晨四点的黑夜,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但是,黑夜过后就是黎明啊,我不怕,厚积薄发,剑指苍穹,跨越所有的黑暗与沟壑,前方迎接我们的,是耀眼的明天!
初中生活的那些小事,真的很美好啊。我多么想留住时光,可它太任性,不肯等我。那么在毕业之际,我只能告诉它: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日后江湖相见,自当把酒言欢。
【亮点透视】 事小情真,语言灵动。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分别选取了初中生活中拍毕业照、体育测试、凌晨做试题三个生活片段,叙述了三件小事,展现出初中生
活的点滴美好,抒发作者对初中生活的依恋与不舍,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实感。适时穿插的景物描写,优美贴切,为文章增添了不少青春的色彩。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在毕业之际”,这一标题点明了时间,是指临近“毕业”的时候。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想写一些什么内容呢?可以写对初中生活的回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畅想,对初中校园的依依不舍,对初中生活的感悟等。(共78张PPT)
2022年衡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干涸(hé) 撺掇(cuān) 缥缈(piāo) 不修边幅(fú)
B.吞噬(sì) 屏息(píng) 踌躇(shòu) 坦荡如砥(dǐ)
C.狭隘(ài) 蜷伏(juǎn) 腈纶(jīng) 面面相觑(xū)
D.睥睨(nì) 羸弱(yíng) 怂恿(cóng) 吹毛求疵(cī)
A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辨析。B项,sì—shì,píng—bǐng,shòu—chóu;C项,juǎn—quán,xū—qù;D项,yíng—léi;cóng—sǒng。
2.下列句子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绚丽的焰火和欢快的乐曲中,北京冬残奥会园满落下惟幕。
B.红白相间的巨型降落伞婉如盛开的花朵,牵着返回仓缓慢降落。
C.近期电视剧《人世间》热播,成为优秀文学作品被改篇为精品剧的又一成功案例。
D.芭蕾舞剧《敦煌》深情礼赞守护民族文化的敦煌人,呈现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D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辨析。A项,园满—圆满,惟幕—帷幕;B项,婉如—宛如,返回仓—返回舱;C项,改篇—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近日,全国各地的航天开放日、知识竞赛、科普讲堂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 。航天日期间的科普氛围显得格外浓厚,人们为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今年“中国航天日”以“航天点亮梦想”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宣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理想信念,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努力实现更多人筑梦逐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钟爱航天,还在于航天人为如何追寻梦想“打了个样”,激励更多人为实现个人理想努力奋斗,不断抵达人生新的高度。即使锚定的目标如月背之暗、火星之远、银河之深,依靠科学、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我们也能像航天人一样“上九天揽月”,在 中开拓前进、在 中创造业绩, 打通阻碍成功的关卡,更好实现人生的梦想。
(有删改)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精彩纷呈 兴高采烈 劈波斩浪 艰难险阻
B.精妙绝伦 欢欣鼓舞 乘风破浪 艰难险阻
C.精彩纷呈 欢欣鼓舞 劈波斩浪 攻坚克难
D.精妙绝伦 兴高采烈 乘风破浪 攻坚克难
C
[解析] 第3~5题考查语段综合。3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作答时,首先明确每组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每空的上下文语境判断选填。第一空,“精彩纷呈”指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精妙绝伦”指精致巧妙,无与伦比。这里用来形容“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应用“精彩纷呈”。第二空,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欢欣鼓舞”形容心情愉悦,精神振奋。结合上文语境可知,此处是说人们因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高兴振奋,填“欢欣鼓舞”更恰当。第三空,“劈波斩浪”的意思是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形容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乘风破浪”现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结合下文的“打通阻碍成功的关卡”可知,此处应填“劈波斩浪”。第四空,“艰难险阻”指各种困难、障碍、挫折等;“攻坚克难”现常用来形容或鼓励人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圆满地完成任务。结合下文的“创造业绩”可知,此处应填“攻坚克难”。答案选C。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努力实现更多人筑梦逐梦的磅礴力量。
B.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激发汇聚更多人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
C.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激发汇聚更多人筑梦逐梦的磅礴力量。
D.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努力实现更多人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
B
[解析] 4考查病句修改。阅读画波浪线的句子可知,“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逻辑关系错误,应为“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努力实现……的磅礴力量”搭配不当,可将“努力实现”改为“激发汇聚”。由此可知,答案选B。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航天梦想既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也是全世界人民的伟大梦想。
B.航天事业是一项需要接续奋斗的事业,也是一趟传递梦想的征程。
C.月球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轨道器与月球车刷新纪录。
D.2007年10月24日,第一颗探月卫星顺利抵达了月球并实现绕月。
B
[解析] 5考查句子的衔接。阅读下文“我们钟爱航天……不断抵达人生新的高度”可知,该段的关键词是“梦想”“奋斗”。由此可知,答案选B。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长于记人,塑造了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周亚夫,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陈涉。
B.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三作家》,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不凡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的不幸。
C.“天下第一行书”指的是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集序》;“颜筋柳骨”则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行笔雄浑、筋骨劲健,但一丰腴、一清瘦,各具特色。
D.古代汉语在数量表达上,一般不用量词, 而是数词和名词直接结合,如“余拏一小舟”“又用篆章一”;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加“有”字,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项表述有误。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是陈涉;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是周亚夫。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6分)
巍巍衡岳,依依湘水,承载着蒸湘大地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孕育出独特的民风和民俗。为助力衡阳市新一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某校文学社举行了“美丽雁城、文明衡阳”的宣传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吧!
7.舌尖上的美味(2分)
衡阳美食品种丰富,历史悠久。下面的对联是用来赞美衡阳特色美食的,请你运用对偶知识,把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石湾脆肚传千家八方享誉
下联:草桥鱼头烩百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示例:十里飘香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上联中的“八方享誉”是一个主谓短语,下联横线处也应填写一个主谓短语与之相对,且包含数字。
8.记忆里的传承(2分)
根据上下文,仿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
船山故里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衡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辞旧岁挂灯笼,寓意红红火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秋夜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2分)示例:祭屈原赛龙舟
寓意顺顺利利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文化常识。注意前面句子的格式:习俗+寓意。
9.视觉上的仙境(2分)
衡阳大地美景无数,令人流连忘返。请用优美的语言向游客介绍一处你熟悉的衡阳景点。 (要求:抓住景物主要特点进行描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2分)衡山山势雄伟,峰峦秀美。两岸的山峰呈现出各种有趣的姿态,有的像飘逸的仙女,有的像持杖的老翁,有的像献桃的猿猴,有的像脱缰的野马……令人流连忘返。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案具有开放性,能抓住景物主要特点进行描绘,并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表达流畅即可。
10.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
(1)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月亮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 在钟南山、陈薇等抗疫英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崇高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3)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 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的场景令观众感叹:这是地道的中国式浪漫!在中国古诗文中,“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包含“柳”意象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
D.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C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本诗营造了一种花草明丽、春意盎然的意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则营造了一种国都沦陷,乱草遍地的残破凄然的意境。由此可知,C项表述不正确。
12.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2分)
诗句 画面内容 表现状态 预期表现效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 新燕 动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 浅草 ②________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2分)莺飞燕舞,生机勃勃的春景
静态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摹了莺飞燕舞的动态景象,也生动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花、草,属于静态描写。
【真题互鉴】
本题课外文言语段选文与2021年岳阳卷文言文阅读中的课外文言语段选文一致,都选取了《书戴嵩画牛》这一蕴含深刻道理的小短文。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16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书戴嵩①画牛
苏 轼
蜀中有杜处士②,好书画,所宝③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④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⑤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注】 ①戴嵩(sōng):唐代画家。②处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人士。③宝:珍藏。④拊(fǔ)掌:拍手。⑤搐(chù):抽缩。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公亦以此自矜(矜:同情)
B.尔安敢轻吾射(轻:重量小)
C.一日曝书画(曝:暴露)
D.尾搐入两股间(股:大腿)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A项,“矜”的意思应为“夸耀”;B项,“轻”的意思应为“轻视”;C项,“曝”的意思应为“晾晒”。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C.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判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有戴嵩画的《牛》这幅画,(杜处士)特别喜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由此可知A项断句更恰当。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答案]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2) 处士笑而然之。
[答案] 杜处士笑了笑,认为他说得对。
16.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两则短文揭示的道理,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 (2分)示例:不赞成小李的做法。《卖油翁》和《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作为学生,不但要静心读书,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有益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概括。《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书戴嵩画牛》叙写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而“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实则就是只知道一味读书,而缺少实践活动,这样,人就不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小李同学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综上,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位杜处士,喜好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牛》这幅画,(杜处士)特别喜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有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斗牛。牛争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紧缩在两条后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他说得对。古语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布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巧用微生物,改善水环境
张文豪
①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堪称分布最为广泛、 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命形式。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超乎想象,有微生物学家形容微生物是“最小的生命,有最大的作用”。人们常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之所以不腐,就与微生物净化水体的作用有关。更好认识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善加利用,可以在处理污水、改善水质上实现更好的效果。
②传统的污水处理主要有重力沉降、混凝澄清等物理方法,以及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等化学方法。利用微生物来吸附、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把不稳定的有机物降解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同样可以使污水得到净化。这意味着人为创造了一个适合微生物菌群生长的生态系统,继而通过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与占地多、费用高、能耗大、管理复杂的物理治污相比,以及与化学试剂消耗量大、易产生二次污染的化学治污相比,微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治理效果好、优势菌种富集率高、微生物活性高、抗环境干扰能力强、经济成本低并且可重复利用等多种优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③近年来,微生物处理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巧用微生物技术,可以改善水质,推进资源化利用。同时,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构建良性生态系统。比如,四川成都最大的人工湖泊兴隆湖水质一度达劣Ⅴ类,当地在采用控流截污等常规手段外,还投入复合菌等微生物、种植狐尾藻等沉水植物、投放鱼虾等动物,形成以微生物消解藻类、沉水植物吸附氮磷、底栖螺类生物以及鱼虾消化微生物的完整闭合生态链。这一天然“净水器”,使兴隆湖具备了强大的自净能力,水质逐渐稳定转好。从巧用微生物去除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到人工合成微生物传感器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再到微生物助力构建清水型生态系统,微生物技术在城乡污水处理、水环境修复等方面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④当前,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正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要求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对包含微生物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就一定能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在更多地方重现。
(摘编自 《人民日报》2022年4月22日)
1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微生物之所以能净化水体,是因为水的不断流动,使细菌快速繁殖。
B.传统的污水处理主要有重力沉降、混凝澄清、氧化还原等物理方法。
C.微生物技术在处理污水、修复水环境等方面,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D.当前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从“深入打好”向“坚决打好” 转变。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第②段“利用微生物来吸附……同样可以使污水得到净化”可知,微生物之所以能净化水体,是因为微生物能吸附、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把不稳定的有机物降解为稳定无害的物质。故A项表述有误。由第②段首句可知,氧化还原属于化学方法。故B项表述有误。由第④段首句可知,当前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正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故D项表述有误。
18.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答案] (2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微生物治污与传统的物理治污、化学治污进行比较,有力地说明了微生物治污具有多种优势。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9.你周围的哪些地方可以用微生物技术改善水质?请举例谈谈你的设想。(3分)
[答案] (3分) 略。(联系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探究。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 最先见于何书 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 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 有什么科学根据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是如何能知道一千多
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语言精简有力,点明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B.“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C.文章对“怀疑精神”的重要性论述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 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D.文章第⑥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是为了证明“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文章第⑥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从而论证“怀疑精神”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故D项表述有误。
21.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C.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李四光
D.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道理论据的把握。A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的是按时温习的重要性,不能支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
22.请分析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答案] (2分)内容上,总结上文,指出“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并提出本段的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文章开头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接着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是对第③~⑤段的总结,“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则引出第⑥段的分论点,从结构上看,画线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23.你在学习中的哪些做法体现了“怀疑精神” 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2分)
[答案] (2分)示例:遇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问题会举手提问;带着问题来学习;查找资料对所学知识进行求证等。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探究。从文章第④段可知,“怀疑精神”是指“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带着疑问去读书学习,发现问题时查找资料进行求证,与同学针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等,都能体现“怀疑精神”。作答时,列举学习中体现“怀疑精神”的做法即可。
现代文阅读Ⅲ(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7题。
拥抱星辰拥抱你
高绪丽
①春节过去不久,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吃顿家常饭菜。饭后,父亲陪着他的小外孙坐在炕头上,一本正经地打起了扑克,有时为了一张牌,俩人争得面红耳赤。看着一老一小盘腿坐在那儿的模样,我们时不时笑出了声。不知不觉,夜已渐深。
②母亲要去厢房取东西, 我也下炕陪她。经过院子的时候,我看到不大的院子上方,无数颗星星亮晶晶地嵌在夜空上。那一刻,颜色深邃的夜空像极了幕布,它每一分钟上演的故事,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那一刻,我像个孩子似的,仰起头,与这些星星对话。于是,记忆里那一晚的夜色,隔着二十几年的旧时光,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无风、温和,干净、清凉。
③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晚,我蒙眬中看到母亲准备出门,连忙起身穿衣,把街门闩好,与母亲一前一后,投身到茫茫夜色里。
④连日干旱,村子附近的几处大湾小河早就干涸,露出打着补丁一样的河底。哪里有水湾,哪里就有人眼巴巴地看守着。我家果园的旁边恰有一个不大的水眼,我与母亲打算趁父亲外出上夜班的时间,在水眼处守夜。
⑤走过夜路的人,对星光会有种莫名的亲近,因为它会指引你,给你力量,陪你一道穿过黑暗。去山上的小路,平日里坑坑洼洼,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刚出家门那会儿,内心对黑暗还有抑制不住的恐惧,隔着胸腔,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可是,当我仰起头,
望着那满天亮晶晶的繁星,内心竟没来由地安定下来。有了星光相伴,走起山路来,也没想象中那么困难。
⑥夜,像一块很大的黑丝绒布,罩在离头顶不远的地方,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到。几颗星星如同钻石一般,零零散散地点缀在黑丝绒布上,发出耀眼璀璨的光芒。不同于白天的炽热与喧嚣,眼前的世界,出奇地安静。
⑦庆幸的是,我们赶到果园旁边的水眼处时,没有人守着。
⑧此时,月亮已经爬上来了,母亲在水眼旁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我挨着母亲,抬起头,仰望着夜幕深处的星光。
⑨夜凉如水。半个多小时过去,水湾里的水从开始的黑咕隆咚,到明晃晃地透着亮光,越积越多。母亲弯下腰,把空桶摁到水湾底,再提上来,足有大半桶水。担心我们离开的工夫会有人来,我与母亲分别提着桶的两侧,小跑着,放低腰段,一边躲避着横七竖八的枝条,一边往果园深处跑去。我们来到一棵树下,“呼啦”一下子,把大半桶水全部倒到苹果树的树根旁边,再提着空桶小跑着回去。还坐在那块石头上,守着夜色,守着星辰,静待水湾里的水越积越多。
⑩那个夜里, 我与母亲不知疲倦地给果园里的苹果树挨个浇灌, 一棵树、两棵树……一桶水、两桶水……安静的夜色里,我仿佛可以清晰地听到苹果树“咕咚咕咚”喝水的声音,久旱逢甘霖的喜悦,透着无法掩藏、令人满足的诱惑,在这个夜晚,汇成一首动人的歌。
后来,我不止一次怀念过那个夜晚,在不同的年纪无数次回忆过那夜的星光,到最后,那淡淡的喜悦像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几天前,我们又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吃过晚饭,小儿想要车里的玩具,我同母亲一起去门口的车上拿。彼时,华灯初上,夜幕降临,无数颗星星在头顶上方一闪一闪地眨着小眼睛。乡下的夜空如此亲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够到那颗最亮的星星。
我随口问母亲:“还记得那晚我们去给苹果树浇水吗 ”
母亲被问得没有防备,但马上回过神来,说:“怎么会不记得啊!那一夜,幸亏有你做伴。”
我微笑着,用力抱了抱母亲。
(选自《齐鲁晚报》2022年3月30日,有删改)
24.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填写完整。(2分)
①仰望星空,引出回忆;②星光相伴,___________________;③再望星空,____________。
(2分)抬水浇树
拥抱母亲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由第⑤段中的“有了星光相伴,走起山路来,也没想象中那么困难”和第⑩段中的“那个夜里,我与母亲不知疲倦地给果园里的苹果树挨个浇灌,一棵树、两棵树……一桶水、两桶水……”可概括出:星光相伴,抬水浇树。由第 段中的“夜幕降临,无数颗星星在头顶上方一闪一闪地眨着小眼睛”和末段中的“我微笑着,用力抱了抱母亲”可概括出:再望星空,拥抱母亲。
25.结合上下文,从修辞与情感的角度,赏析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那淡淡的喜悦像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答案] (2分)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喜悦比作糖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表现了作者对儿时与母亲在星光下抬水给苹果树浇水那段记忆深深的怀念和珍藏。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与情感的角度进行赏析。“那淡淡的喜悦像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淡淡的喜悦比作糖块,联系上文“后来,我不止一次怀念过那个夜晚,在不同的年纪无数次回忆过那夜的星光”可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那个夜晚给作者带来的喜悦与甜蜜。联系句中的“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可知,表现了作者对那个夜晚的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26.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在“母亲”身上发现了哪些美好的品质。(2分)
[答案] (2分)①关爱丈夫、温柔体贴。根据第④段中母亲特意趁父亲上夜班时去抬水浇树可知,她是一个关爱丈夫、温柔体贴的人。②勤劳、能吃苦、有耐心。根据第⑨段中母亲从水湾里打水的情形,以及第⑩段“我”与母亲不知疲倦地给果园里的苹果树挨个浇灌的行为可知,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吃苦、有耐心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由第④段中的“我与母亲打算趁父亲外出上夜班的时间,在水眼处守夜”可知,母亲是一个关爱丈夫、温柔体贴的人。由第⑨段中的“母亲弯下腰,把空桶摁到水湾底,再提上来,足有大半桶水。担心我们离开的工夫会有人来,我与母亲分别提着桶的两侧,小跑着,放低腰段,一边躲避着横七竖八的枝条,一边往果园深处跑去”和第⑩段中的“那个夜里,我与母亲不知疲倦地给果园里的苹果树挨个浇灌,一棵树、两棵树……一桶水、两桶水……”可知,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吃苦、有耐心的人。
27.文中反复描写那一夜的星光,那个夜晚对“我”来说有何意义 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答案] (4分)那个夜晚,“我”克服了对黑暗的恐惧;“我”和母亲让果树久旱逢甘霖,饱尝了成功的喜悦;“我”和母亲一起抬水浇树,享受劳动的快乐;“我”与母亲做伴,享受亲情的美好与纯粹。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主旨。由第⑤段中的“刚出家门那会儿,内心对黑暗还有抑制不住的恐惧,隔着胸腔,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可是,当我仰起头,望着那满天亮晶晶的繁星,内心竟没来由地安定下来”可知,那个夜晚,“我”战胜了对黑暗的恐惧。由第⑨段中的“我与母亲分别提着桶的两侧,小跑着,放低腰段,一边躲避着横七竖八的枝条,一边往果园深处跑去”和第⑩段中的“那个夜里,我与母亲不知疲倦地给果园里的苹果树挨个浇灌,一棵树、两棵树……一桶水、两桶水……”可知,那个夜晚“我”和母亲一起抬水浇树的经历,让“我”和母亲饱尝成功的喜悦,享受劳动的快乐。由第 段中的“那一夜,幸亏有你做伴”可知,那个夜晚,“我”与母亲做伴,享受亲情的美好与纯粹。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29题。
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天赋予我一点美貌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天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有删改)
28.根据你对选段的了解,选出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以上语段选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这是女主人公对桑菲尔德庄园主人罗切斯特说的一段话。
B.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女主人公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C.小说具有浓郁的抒彩,娓娓道来的内心自白、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巧妙的悬念设计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女主人公虽然貌不惊人,但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追求有尊严的爱情,改写了传统女性逆来顺受的形象,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
B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B项表述有误,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
29.你最喜爱上述语段中女主人公性格的哪一点 她的故事对你的成长有何启发 (3分)
[答案] (3分)示例:我最喜爱女主人公的自尊自爱与对平等的追求。她的故事让我明白,人只有保持人格的独立,自尊自爱,才能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收获最终的幸福。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阅读启示。由选段中的“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可知,简·爱有强烈的自尊心。根据“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天面前,彼此平等”可知,简·爱追求平等。结合你最喜爱的性格特征,阐述简·爱的故事对你的成长的启发即可。
三、写作(50分)
3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鲁迅在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中,懂得了正直与严谨;莫怀戚在田间散步时,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史铁生从泼泼洒洒的北海菊花,懂得了母爱的深沉和生命的坚强;梁衡从奔腾不息的壶口瀑布,懂得了中华民族的柔中有刚、勇往直前……
生命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请以“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高分范文】
懂 得
人们常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经过那次训练,我才真正懂得了这句话的内涵。
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我们,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掉落下来。立正,稍息,我们机械地重复着这些动作,只为能在学校运动会体操比赛入场式上走出气势,为班级争光。
接下来的训练是踢正步。这是入场式的规定动作。负责训练我们的体育老师,让我们抬起左腿,伸直,右脚支撑全身的重量,坚持三分钟。
刚开始,我还能做到纹丝不动。不一会儿,左腿慢慢弯曲、下落,并且有一种撕扯的痛感,接着右腿开始酸麻、胀痛。我努力坚持着,汗珠从我脸上滑落,很快我的衣服也湿透了。
我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周围的同学,有的同学已经支撑不住了,东摇西晃的,活像一个不倒翁;有的同学左脚快挨着地面了,身体向后倾斜着,似乎马上就要倒下……但是,没有人放弃,即使再痛苦也依然努力
支撑着。看着周围一张张坚毅的面孔,我也不甘示弱,咬紧牙关,伸直左腿。
当听到结束的口令时,我如释重负,左脚终于可以着地了。这时,我的右腿似乎没有了知觉,用力敲打也感觉不到痛。看看其他同学,也好不到哪里去。短短三分钟,仿佛经历了地狱般的磨练,但我们最终坚持了下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次训练,不仅仅是身体的历练,更是心灵、精神的历练,它让我懂得了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意志,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接更大的挑战,走出精彩的人生路。
【亮点透视】 材料典型,切入口小。本文作者选取了学校运动会体操比赛入场式前的训练一事,并从训练踢正步这件小事切入,选材真实精当。
细节描写,真实生动。本文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如对“我”端正步的描写,由“纹丝不动”到“左腿慢慢弯曲、下落”,描写得准确到位;对同学们端正步时情态的描写更是真实生动。尤其是文中对汗水的描写,体现了训练的艰苦和同学们坚毅、执着的精神,凸显了主题。
[解析] (50分)【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分析引导语,其中的关键语句是“生命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强调了“经历和懂得”对于生命、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与自然、与人的接触,我们不断汲取成长必需的养料。懂得是一个过程,懂得也有具体的指向,即懂得了什么。“写一篇文章,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示考生应创作一篇记叙文,通过自己从不懂到懂得的过程,表达自己对于成长的某种感悟,以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共78张PPT)
2022年怀化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请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国家“减负”政策颁布后,学生作业备受关注。“词语大闯关”作业新鲜、有趣,深得同学们的喜爱。“词语大闯关”是一项利用字词来设计闯关游戏的趣味作业。你看,同学们“脑洞大开”,有的画了二十八星宿图,有的画了飞行图。玩“词语大闯关”时,需要zūn循特别的规则,要做到心无旁wù,“写词”和“走迷宫”两不误。同学们称这是一份别出心cái的作业!
(1) 星宿( )
xiù
(2) zūn( )循
遵
(3) 心无旁wù( )
骛
(4) 别出心cái( )
裁(每题1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B.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上海,湖南省医疗队义无反顾,首当其冲,令人动容。
C.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
D.当一切喧嚣戛然而止,这个世界猛然间出奇安静,人们忽然觉得这个地方如此陌生,如此遥远。
B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B项,“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结合语境可知,使用错误。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B.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C.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D.阅读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A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项,两面对一面,应删掉“能否”。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白杨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B.低碳生活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出门选乘公交车等等……
C.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思想境界。
D.“你看这段布美不美?”两个骗子问。他们指着、描述着一些美丽的花纹——事实上它们并不存在。
B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B项,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5.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B.春节贴春联、拜年,端午节赛龙舟、挂艾草,重阳节登高、喝雄黄酒,这些都是传统节日的习俗。
C.古代文人喜欢以“居士”取别号。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D.律诗共有八句,分为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都要求对仗。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A项,《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不是“纪传体”通史;B项,“喝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不是“重阳节”习俗;D项,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而不是“四联都要求对仗”。
6.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如何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
②因此,适当的居家锻炼是不能少的。
③组织网络运动会就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④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寒假超长,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利用“空中课堂”进行线上教学,学生视力可能会因长时间对着电子屏幕而受到一定损害,身体也会逐渐垮掉。
⑤况且,学生平时在学校也要保证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
A.①③②⑤④ B.①③④⑤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D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读五个句子可知,语段论述的重点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更应加强体育锻炼”,④句总体介绍新冠肺炎疫情下学生线上学习后,视力和身体会受一定影响,所以确定④句是首句,②句紧跟着④句写了应适当居家锻炼,接着⑤句介绍学生在学校也应锻炼,最后①③句一问一答交代了如何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所以顺序为④②⑤①③。故选D。
7.名著导读。(5分)
(1) 填空。(2分)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其中有些情节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如___________________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夸张地描写了士人醉心功名的丑态。
(2分)吴敬梓
周进(每空1分)
[解析] 第一空:《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二空:结合“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可知,该人物是周进。
(2) 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林外史》没有贯串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B.《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艺术,喜剧性与悲剧性高度和谐统一,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C.王冕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正面形象,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为同情劳动人民、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D.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原是穷秀才,为人老实,受人欺侮,中举后能同情百姓,为民请命。
D
[解析] D项,“他原是穷秀才,为人老实,受人欺侮,中举后能同情百姓,为民请命”有误,范进原是54岁的老童生,考上秀才又中举后,彻底融入了坑害他肉体和精神的封建制度中,压榨百姓,榨取钱财。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名著人物。
8.古诗文默写。(8分)
(1) 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窈窕淑女
(2) ______________,不知饴阿谁。(《十五从军征》)
羹饭一时熟
(3) 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俗子胸襟谁识我
(4) 斯是陋室,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惟吾德馨
(5)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即将退休的驻村干部刘勇埋头苦干,面对别人“一把年纪,何必拼命”的劝说,他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心志。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6)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默写时,一要透彻理解古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窈窕、羹、襟、惟、蜡炬、沧”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9.综合性学习。(9分)
【材料一】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这届冬奥会为世界留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记忆,收获了众多好评,各国运动员持续发文为北京冬奥会点赞。“感谢、祝福”成了高频词。
20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再次带给人们一场视觉盛宴,折柳寄情、雪花变中国结、“双奥”相遇、烟花表演等环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浪漫。世人赞誉:“冬奥中国风,尽显东方美!”
北京冬奥会期间,尽管天气寒冷,各国运动员依然感受到了中国志愿者满满的热情。日本运动员小平奈绪用中文感谢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款待。俄罗斯运动员亚历山大·博利舒诺夫也多次表达了他对中国的喜爱和感谢。
【材料二】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时间和地点
举办时间: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计划于2022年2月4日星期五开幕,2月20日星期日闭幕。
举办地点:中国北京、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
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场馆)
(1) 你知道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含义和寓意吗?请你任选一个吉祥物进行解说。(3分)
[答案] (3分)示例一:冰墩墩,“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敦实、可爱,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有力的身体、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冰墩墩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示例二:雪容融,“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雪容融的整体造型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吉祥物灯笼外形的发光属性寓意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解析] 本题考查积累与语言表达。结合平时的积累,条理清楚地阐述冰墩墩和雪容融名字的含义和形象的寓意即可。
(2) 请为材料一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字以内)(2分)
[答案] (2分)北京冬奥会闭幕,各国运动员纷纷点赞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根据导语部分“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这届冬奥会为世界留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记忆,收获了众多好评,各国运动员持续发文为北京冬奥会点赞。‘感谢、祝福’成了高频词”,可概括出新闻标题:北京冬奥会闭幕,各国运动员纷纷点赞。
(3) 2022年1月28日这天,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想邀请中国的老朋友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场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冬季体育运动助力,为世界各国战胜新冠病毒提振信心。请你根据材料二代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拟一份邀请函。(4分)
[答案] (4分)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总统阁下,中国的老朋友:
北京冬奥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星期五在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场馆)举行开幕式,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诚挚地邀请您参加,为冬季体育运动助力,为世界各国战胜新冠病毒提振信心。
中国人民和古老的北京恭候您的光临!
中国北京市委书记 蔡奇
2022年1月28日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邀请函。注意是用“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的名义邀请中国的老朋友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外还要注意邀请函的格式,要有称呼语,有正文,有落款和日期;注意语言表达要得体,措辞要诚挚友好而不卑不亢;要交代清楚邀请的内容(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尤其是时间(2022年2月4日星期五)、地点(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等关键信息。
二、阅读(49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圆满着陆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主要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含“祝融号”火星车)两部分组成。前期,环绕器是搭载“祝融号”火星车的星际专车。在将“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送达火星后,环绕器上升至中继轨道,此后数月它将变身为通信器,建立起“祝融号”火星车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它与地面的通信通过环绕器采用UHF频段+X频段两种中继通信方式进行。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地面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祝融号”火星车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再加上2.5米口径的大天线,共同构成一个立体通信网。
(摘编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材料二】
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9分钟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整个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情况,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材料三】
从目前人类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 ℃,夜晚可低至-132 ℃,平均-57 ℃。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即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但就目前的探测水平来看,人们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各国之所以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
到达。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来研究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不是因为我们想“移民火星”。从科学价值来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很有帮助。比如,为什么同在太阳系,各个行星演化的结果却有所不同?如果能找到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摘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
1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组成,环绕器既是星际专车,又是中继通信器。
B.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
C.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火星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
D.“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火星车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地面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A项,结合材料一“天问一号探测器主要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含‘祝融号’火星车)两部分组成”可知,选项“由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组成”说法不准确。C项,结合材料二“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可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火星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选项说法错误。D项,根据材料一“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地面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祝融号’火星车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可知,选项中“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火星车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地面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说法不正确。
11.说说材料二中画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 (3分)列数字。(1分)作用:①列举“9分钟内”“约2万千米/小时”“0米/小时”,准确具体,科学严谨。②强调天问一号需要在短时间内急剧降速,突出了天问一号的本领强。(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作用的把握。列举具体的数字对事物进行说明,能科学、具体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同时使说明更准确、直观。就本题而言,画线句列举了三个数字,分别是“9分钟内”“约2万千米/小时”“0米/小时”,第一个数字强调了天问一号速度降至0米/小时的用时之短,后两个数字强调了天问一号速度变化之大,从而说明天问一号本领之强,这些数字使说明准确具体、科学严谨。
12.请根据材料三分析人类目前“移民火星”不具备可能性的原因。既然不具备可能性,那么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的意义是什么?(4分)
[答案] (4分)原因:①火星环境恶劣,氧气少,昼夜温差大,且改造难度大,目前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②人类目前探测火星的水平不高,对火星的了解不够充分。(2分)
意义:①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为人类探索火星做出重要贡献。②有助于研究一些重大科学问题,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第一问,根据题干可知,本题提取答案的范围是材料三。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材料三,然后抓住关键语句筛选整合答案。根据“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可以概括出答案①;根据“即便人类已经……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可以概括出答案②。考生据此分点作答即可。第二问,结合材料三从“为人类探索火星做出重要贡献”和“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两个角度作答即可。
(二)小说阅读(17分)
最后一次拥抱
许树建
①林海在大城市的机关单位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②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就掉头大踏步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③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④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⑤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
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给,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⑥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
⑦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地打给妈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一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⑧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⑨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⑩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林海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
林海一听,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他的心脏像被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误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当他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正看到爸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妈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我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
林海好不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
出双手托住爸的后背,轻轻一用力,爸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爸变得这么轻了?
爸身上暖乎乎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自个儿小时候趴在爸背上时闻到的味道,是寒夜里躺在爸怀中时闻到的味道。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
然后,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的肩膀上一样。
林海再用力搂住爸的腰,说:“爸,我拥抱你了……”
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爸已走了。
(选自《2016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3.请从林海的角度,围绕“拥抱”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在横线上补写相关的情节内容。(2分)
①去年春节回老家,没有给爸拥抱。
②接到母亲电话,决意给爸一个拥抱。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很久未回老家,欠爸一个拥抱。
爸去世后,给了爸拥抱。(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首先阅读材料,梳理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第①②段讲林海去年春节回老家,走的时候拥抱了妈,没有拥抱爸;第③~⑧段讲林海接到母亲电话,决定给爸一个拥抱;第⑨段讲林海很久未回老家,欠爸一个拥抱;第⑩~ 段讲爸去世后,林海给了爸拥抱。综上,从林海的角度,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即可。
14.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3分)
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
[答案] (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家”比作“天上的月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家的美好与遥远,表达了不能及时回家的遗憾。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由“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家”比作“月亮”。结合上下文,围绕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
15.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林海这一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4分)①林海盼望回老家与父母团聚,说明他是一个重亲情的人;②接到母亲的电话决定补上拥抱,说明他是一个孝顺的人;③久未回家仍记得欠父亲拥抱,说明他是一个守信用的人;④从他得知父亲病重后的所思所感,看出他是一个深爱父亲的人。(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由第①段“林海在大城市的机关单位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可知,他是一个重亲情的人;由第⑤段“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给,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和第⑧段“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可知,林海接到母亲的电话后,心里一直惦记着欠父亲一个拥抱,决定下次回去补上拥抱,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孝顺懂事、信守承诺的人;由第 段林海得知父亲病情时的心理感受“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他的心脏像被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和第 段“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的肩膀上一样”,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深爱父亲的人。
16.简要分析本文第 段的写法之妙。(4分)
[答案] (4分)①故事戛然而止,语言简明,引人深思;②点睛之笔,含蓄点明中心:要珍惜当下,珍惜亲情。(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写作手法。小说的末段“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爸已走了”,故事戛然而止,内容简洁,但却有力,它既让读者感动,又引起读者的深思,属于耐人寻味式的小说结尾;根据题目“最后一次拥抱”,结合第⑧段“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和第 段“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可知,这个结尾使文章的主旨含蓄而又深刻——要珍惜当下,珍惜亲情,可谓点睛之笔。
17.有人认为林海因为工作忙,不能与父亲说上最后一句话,情有可原;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林海不能因为工作忙而不及时对父亲尽孝。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4分)示例一:情有可原,毕竟自古忠孝难两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太快,一边工作,一边孝顺老人,是很多人很难做到的。林海在大城市的机关单位工作,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因此情有可原。
示例二:不可原谅。“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的人怎能为人民服务?况且,林海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误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距离太远,而是内心“望而生畏”,因此不可原谅。
[解析] 本题考查观点看法。无论赞成,还是反对,结合内容,答出理由即可。如答情有可原,可从自古忠孝难两全的角度出发,抓住第①段“林海在大城市的机关单位工作”和“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提到的工作忙、路途远的具体情况来谈;如答不能原谅(或不可原谅),可从“百善孝为先”的角度出发,抓住第 段“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误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中提到的林海的心理来分析。
(三)诗歌鉴赏(6分)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 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指江西,古为南楚。③逐客:被贬逐出京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8.【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3分)“迷”字最有意蕴。“迷”,既是对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突出了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表达了诗人对好友今后命运的担忧。
[解析] 本题考查字词赏析。“秋色遥看入楚迷”大意为“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深层含义是说好友前途的渺茫,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担忧。
19.【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3分)修辞手法: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甲】诗把月亮当作人去写;【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去写。
情感:【甲】诗将月亮人格化,借月亮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抒发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思念之情;【乙】诗把白云人格化,写白云送朋友一直到大江的西岸,同样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与不舍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对比鉴赏。【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大意为“我将自己的忧愁和担忧之情寄托给明月,希望可以一直陪伴你到夜郎的西边”,由此我们知道这是将月亮当作人去写的,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乙】诗“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大意为“谁会可怜被贬逐的人呢?只有白云送你去大江的西岸了”,这两句也是把白云当作人来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和同情。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甲】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醒心亭记(节选)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②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水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③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有删改)
【注】 ①涯:边际。②直:面对。③君:君主,皇帝。
2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使 目 新 乎 其 所 睹 耳 新 乎 其 所 闻 则 其 心 洒 然 而 醒
[答案] (2分)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标志性词语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清新悦耳,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根据意思断句为: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 云归而岩穴暝 ( )
昏暗
(2) 树林阴翳( )
遮盖
(3) 构亭曰“醒心” ( )
建造
(4) 或醉且劳矣 ( )
有时(每题1分)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答案]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2分)
(2)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水之间。
[答案] 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判断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第(1)句中的重点词语“芳”“发”“秀”“繁阴”,第(2)句中的重点词语“其”“谓”“善”的翻译。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第一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的感慨。
B.【甲】文第二段层次清晰,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
C.【乙】文中“醒心亭”为曾巩所建,“醒心”二字取自韩愈的《北湖》一诗。
D.【乙】文“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中的“此”指代“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C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项,根据【乙】文“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可知,醒心亭为欧阳修所建,曾巩只是写了一篇“记”。
24.曾巩说:“公之乐,吾能言之。”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公之乐”的内涵。(3分)
[答案] (3分)与民同乐。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甲】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根据“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可知【乙】文也有“与民同乐”的意思。
【参考译文】
【乙】在滁州的西南方,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修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丰乐”的亭子,并亲自作记,以说明这个名称的由来。不久以后又在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找到一个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让我作记。
每逢欧阳修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一定会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而且疲劳的时候,就一定会登上醒心亭眺望。来看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山水嘉美,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清新悦耳,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
想久留而忘记返回了。所以就因为这给亭命名为“醒心亭”,是取自韩愈的《北湖》这首诗。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又用所见到的美景来给它命名吧,这又是他擅长的了!
尽管这样,欧阳修真正的快乐我是能够说出的。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而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而心无不满。天下的学者,都能成为良材,四方的少数民族以及鸟兽草木等生物,都各得其宜,这才是欧阳修真正的快乐啊!一座山的角落,一汪清泉的旁边,哪里会是欧阳修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啊!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三、写作(60分)
25.按下面要求作文。
浓浓亲情,让我们如云随月,难舍故乡;烨烨青春,为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逐梦四方;泱泱中华,召唤我们开启新征程,谱写新华章。这是伟大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我们的时代,请莫辜负。
请以“莫辜负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从亲情、友情、师恩、青春、祖国等方面入题,也可自选角度);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高分范文】
莫辜负父亲的教诲
我永远不会辜负父亲的教诲,因为这教诲像春风一样和煦,像高山一样巍峨,像大海一样深沉。
“学会接纳失败”
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但又内向羞涩的男孩,很少参加学校的重大活动。但也有一次例外,那是初一下学期,我因英语成绩优秀而被推荐参加英语演讲竞赛。我将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走进赛场,就紧张
起来,只觉得脸红心跳,掌心冒汗,大脑一片空白。我甚至记不清自己怎么上场、如何下场的,总之,那天的表现糟糕透了。
回到家里,我趴在桌上闷闷不乐,觉得天空暗淡无光,自己颜面尽失。父亲问清事情的缘由后,认真地说:“学会接纳失败!”我没好气地说:“失败了,你还叫我怎么接纳?”父亲也不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接纳失败就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人无完人,男子汉要输得起!韩信受胯下之辱,输得惨不惨?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勇敢地站了起来,自强自立,最终帮助刘邦成就了一番伟业!”
父亲的话如一缕春风,拂去我内心的阴霾,让我拥有了更强大的内心。
“学会面对讥讽”
我很喜欢文学。课余时间,当同学们玩耍聊天时,我便静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看书。当我在书海里遨游时,有时会有一些冷言冷语吹进我的耳朵——“真是个书呆子”“还想当作家呢”“自命清高”……说话者或许并没有恶意,但我的心还是被深深地刺痛了。
父亲知道这件事后,拍拍我的肩膀,用信任的目光注视着我说:“学
会面对讥讽!爱迪生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讥笑为‘低能儿’,被学校劝退,他最终不也凭着顽强的钻研精神,成为‘发明大王’了吗?”
我思索着父亲的话语,心里倏然敞亮起来,像一个在黑暗中泅渡的人,被星星点点的渔火,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学会搏击风浪”
初三下学期,为赢得中考胜利,我艰苦奋战。老师苦口婆心的嘱咐、父母殷切的期望,再加上重如泰山的学业,我每天都觉得很辛苦,经常抱怨:“这样的苦日子,何时是个尽头?”
父亲发现我情绪有些低落,便用他那双像砂纸一般粗糙的手拍拍我的肩膀说:“学会搏击风浪,才能开辟一方晴朗的天空。不苦哪来甜?不累哪有收获?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九死一生,潜心研究,最终写成巨著《本草纲目》,靠的不就是搏击风浪的精神吗?”
听了父亲的话,我点了点头,攥紧了拳头,心里默念:中考之际就是雏鹰展翅高飞之时。
我永远不会辜负父亲的教诲,是它们让我懂得生而为人应当以怎样的风骨,行走在这美丽的世间。
【亮点透视】 选材精当,内容充实。作者从面对失败、面对讥讽、面对压力三个方面表现父亲的教诲对“我”的激励,将韩信、爱迪生、李时珍的典型事例,自然地融入父亲的教诲中,增强了说服力,也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构思巧妙,语言流畅。文章将父亲的教诲具体细化为“父爱的话语”,并提炼出三句话作为三个事例的小标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解析] (60分)【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莫辜负”意为不要对不住别人的好意、帮助、期望,要学会珍惜。写作时,考生应思考哪些事物是不该“对不住”、不该“违背”的。答案自然是美好的东西。所以,弘扬真善美的主旋律应成为考生构思、立意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横线上需要补充的就是不要辜负的对象。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想象世界里的。
立意一:莫辜负那些真情与厚爱
构思:爸妈的叮嘱、老师的关爱、朋友的陪伴,甚至陌生人的帮助,
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善意。写作时,通过具体叙述某人关心帮助“我”的事件,表现其热心、善良的高尚品质,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立意二:莫辜负好时光
构思:青春是人生的好时光,短暂而易逝,我们要努力拼搏,展现青春风采,不荒废、不辜负美好的青春;生活中也有一些安静、快乐、轻松、休闲的时刻,我们要享受这些时光的美好。写作时,可用散文笔法描绘那些美好时光。
立意三:莫辜负大自然的馈赠
构思: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美好景致,给予我们生存所需,我们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指出身边一些人伤害动物、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由此发出呼吁,要保护好大自然,莫辜负大自然的馈赠。
立意四:莫辜负他们的期望
构思:立足历史与现实,先辈创造了灿烂文化,英雄保卫着我们的祖国,科学家用科技力量以求国强,由此引出期盼——希望我们能肩负时代使命,实现中国梦。可创新构思,写“我”与谭嗣同、钱学森等人物的对话,阐述莫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的主题。(共69张PPT)
2022年娄底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在那亘 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
②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
③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 ,美不胜收。
④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 。
A
A.①gèn ②yú ③花团锦簇 ④轻歌曼舞
B.①gèng ②yǔ ③花团锦蔟 ④轻歌蔓舞
C.①gèn ②yǔ ③花团锦簇 ④轻歌蔓舞
D.①gèng ②yú ③花团锦蔟 ④轻歌曼舞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亘gèn;腴yú;“簇”意思是聚集成的团或堆,“蔟”意思是蚕蔟,故应为“花团锦簇”;“曼”的意思是柔美,细腻,“蔓”的意思是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故应为“轻歌曼舞”。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升空,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各司其职,开启了他们的太空之旅。
B.五一长假,天气晴好,同学们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家乡周边的浮光掠影令人陶醉。
C.开学第一堂语文课,九(4)班新来的老师强聒不舍,出众的口才征服了全班同学,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
D.1936年2月,毛主席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后,写下了栩栩如生的经典之作《沁园春·雪》。
A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B项,“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不符合语境。C项,“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不符合语境。D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不能用于形容诗歌作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娄底“材料谷”拥有规模以上材料企业247家,去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 526亿元左右。
B.阅读课堂不但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C.是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优秀教师队伍的关键。
D.为了防止溺水事故不再发生,一入夏季,各校迅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防溺水宣传活动。
B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语义重复,可删去“约”或“左右”;C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是否”;D项,“防止……不再发生”否定不当,可删去“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礼记》、《周易》、《尚书》、《春秋》合称“四书五经”。
C.大雨过后,云雾缭绕的九峰山吸引了一大批游客。见到如此美景,游客们不禁感叹道:“多美啊,雨后的九峰山!”
D.从“雪游龙”到“雪如意”,再到“雪飞燕”“冰丝带”……等每一座冬奥场馆,都是一处与众不同的景观。
C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A项,“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是插入引语之间的内容,后边不能用冒号,只能用逗号;B项,书名号之间不加标点;D项,省略号不能和“等”连用。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树树海棠,枝枝红梅,在雨中绽开或红或粉的笑颜,细雨滋润后的锦官城,穿越千年光阴而来,将春的信息写在枝头、湖畔,似乎在向踏春者招手。
②亭南,鹭雁飞掠,鸳鸯戏水,一壶清甜的暖茶入胃,即便不懂诗的人们,也会一不留神滑入那些瑰丽多姿的唐诗意境。
③春日的雨,笼盖住湖边的桃红柳绿,用温情的方式催促它们成长,让这些花花草草在雨中更加鲜亮。
④邀上三五好友,在湖畔寻一茶亭坐下,梨花枝头白,树下盖碗绿,真乃人生一大惬意之事。
⑤在成都赏雨,真有诗和远方的感悟。
A.②⑤③①④ B.③②①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②④③⑤①
C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阅读供排句可知,文段是围绕“春日的雨”展开的,以“春日的雨”开头,交代时令和环境特点,所以③句应为首句,由此排除A、D两项。③句以“让这些花花草草在雨中更加鲜亮”结尾可知接下来的句子应该描写花草,故①句排第二,由此排除B项。故选C。
6.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 《登飞来峰》中,表现王安石变法革新的远大抱负和大无畏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 《桃花源记》描绘了小农社会,其体现老老少少生活安康、心情舒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3) 鲁迅告别挚友,赴异域途中见到“日暮里”驿站名时,兴起了去国怀乡的览物之情,这与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触与深情是一致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苏轼的美好祝愿,熔古铸金,堪称奇绝。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5) 《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心有所乐而不知生活之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均不得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时,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选择准确的语句。注意不要多字、漏字,不写错别字。
7.从下列三个语段中,找出你喜欢的一段,并说出你的理由(至少三点),不超过80字。(3分)
①行者接水在手,念动真言,望那虎劈头一口喷上,退了妖术,解了虎气。长老(唐僧)现了原身,定性睁睛,才认得是行者。一把搀住道:“悟空!你从那里来也?”沙僧侍立左右,把那请行者,降妖精,救公主,解虎气,并回朝上项事,备陈了一遍。三藏谢之不尽,道:“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行者笑道:“莫说!莫说!但不念那话儿(紧箍咒),足感爱厚之情也。”
(选自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②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选自傅雷《傅雷家书》,有删改)
③只听隶卒又说道:“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允。试问那个腹中无算盘,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谈之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隶卒赌气,照数付价,拿了一半货物。刚要举步,卖货人那里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路旁走过两个老翁,作好作歹,从公评定,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唐、多二人不觉暗暗点头。
(选自李汝珍《镜花缘》第11回《观雅化闲游君子邦慕仁风误入良臣府》)
[答案] (3分)示例一:第①段。“贤徒”“亏了你也”等语言,表现出唐僧的惊喜、后悔、感动;“念”“喷”“退”等动词,生动地写出悟空的法力高超;“笑”的神态描写,写出悟空的不居功、不骄傲。
示例二:第②段。父亲努力与孩子做朋友,在书信中以平等的姿态谆谆教导;父亲情感很真诚,看似啰唆的话语倾注了一片爱子之情;父亲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引导。
示例三:第③段。故事离奇,买卖双方千方百计要把实惠留给对方,自己吃亏;想法离奇,人们认为占了便宜是受人愚弄;富有讽刺色彩,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世界唯利是图的商人的讽刺。(每点1分,超出字数要求扣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理解。第①段选自《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孙行者帮助唐僧变回原形的情节,以对话为主,动作描写、神态描写都非常传神,作答时,可以从这些角度进行鉴赏。第②段选自《傅雷家书》,可以从语言、情感、主旨等角度展开分析。第③段选自《镜花缘》,文中的故事与现实存在巨大差距,文中买卖双方以吃亏为荣,故事不合常理,因此可以从故事情节、主旨等方面进行鉴赏评价。
8.口语交际。(2分)
九年级(1)班开展了“班干部与学习”的辩论主题活动,正方观点是“当班干部不会影响学习”,反方观点是“当班干部会影响学习”。假如你是正方,请陈述至少一条反驳的理由。
[答案] (2分)示例:当班干部主要是负责组织同学们参加活动、帮助老师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虽然会占用一定时间,但能让你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更好地约束自己,起表率作用。因此,合理平衡学习与班级活动的时间,当班干部就不会影响学习。(符合正方观点,理由充分均可得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作答时,一定要读懂题目要求,有的放矢,不能脱离情境。材料要求以“正方”的身份进行陈述,驳斥反方的观点。因此,要为“当班干部不会影响学习”的观点找到充分理由,如班干部服务师生,还要起表率作用,反而更能约束自己,从而提升成绩等。理由一定要有针对性,能够驳斥对方。
9.请看下图,按要求作答。(5分)
(选自《中国教师报》2022年5月18日)
(1) 概述画面的内容。(2分)
[答案] (2分)漫画中,一个孩子在一本写着“学科教育”的大书前向后望,看到周围是围栏,入口处有家长和老师堵着,不让出去,外面是一把立着的铁锹,上面挂着写有劳动课三个字的牌子。(交代清楚漫画的内容要素即可)
[解析] 在描述画面的内容时,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里而外等。然后按顺序,有条理地将漫画内容表述清楚。
(2) 谈谈漫画的寓意。(3分)
[答案] (3分)现在的学校和家庭只注重学科教育,而不注重劳动教育。我们应该让孩子多参加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
[解析] 结合画面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二、阅读(60分)
(一)文言类(17分,10~14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伐/竹取道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教然后/知困 D.今齐地方/千里
B
[解析]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A项,伐竹/取道;C项,教/然后知困;D项,今/齐地方千里。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日光下澈(清澈)
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
C.凄神寒骨(凄凉)
D.佁然不动(……的样子)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穿透;B项,大约;C项,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B.第①段开头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趣。
C.文章②③④段中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对小石潭周围的景物进行了细致描绘,渲染出幽僻凄清的氛围。
D.柳宗元在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寓情于景,奇丽的小石潭风光中始终洋溢着喜悦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永州山水的热爱。
B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A项,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C项,第②③段描写的氛围是乐,第④段才渲染出幽僻凄清的氛围;D项,“始终都洋溢着喜悦之情”错,作者的情感是变化的,开始欢乐,然后感觉凄冷,有一丝感伤。
1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分)
[答案] (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3分)
[答案] (3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过久停留,就记录下来离去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比如“斗折蛇行”中的“斗”和“蛇”均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时应体现出来。
14.小石潭本是永州一无名小潭,却因柳宗元诗情画意的笔调而闻名古今。结合全文说说柳宗元描写山水的成功之处在哪里。(5分)
[答案] (5分)①移步换景与定点描写结合。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从水声到小潭,到小石潭后,由远及近,详细描摹周边景物的特点,极具动态画面感。②抓住特征,精细描绘。从听觉、视觉等多角度进行描绘。如“闻水声,如鸣珮环”是听觉,“潭中鱼可百许头”是视觉,“凄神寒骨”为感受特写。③寓情于景,景中传情。写小石潭曲径通幽,鱼儿自由自在,潭水空明清澈,均融入作者情感,最终营造出凄神寒骨的气氛,传达内心的愤懑之情。④侧面描写,烘托景色。“皆若空游无所依”,无一字写水,却写出水的清澈。(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写作手法。开篇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小丘写到篁竹,从篁竹写到水声,又从水声发现小潭,读者也随着作者的视角发现并欣赏到不同的景色。到达小潭后,作者分别站在不同固定地点观察小石潭,写小石潭的水、石头、岸线,还有周边的树木、环境等。在定点观察写作时,作者能抓住景色的重要特征,详细描摹。如,“闻水声,如鸣珮环”是听觉,“潭中鱼可百许头”是视觉。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心情随着景色的变化而变化着,由惊喜变为欢乐,又由欢乐变为悲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在品味这美景的同时,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此外,语言简洁凝练,寥寥数语,就传神地描绘出景色特点。尤其出彩的是侧面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看似写鱼,实则写水的清澈透明。综上,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即可。
(二)古诗类(8分,15~16题)
燕子来舟中作①
杜 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②。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 ①此诗为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杜甫漂泊在潭州(今长沙)附近的湘江上所作。②两度新:杜甫来到潭州已是第二个春天。
15.请赏析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4分)“处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因为南北无定而到处筑巢于人家之态,令人怜悯,(1分)这与诗人“飘飘托此身”寄人篱下的生活一样,(1分)渲染出愁苦、哀伤的氛围。(1分)由此抒发了诗人孤苦无依、漂泊流落的悲怆之情。(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处处”写“巢穴”之多,更加准确地表明燕子筑巢于人家,居无定所的状态。“飘飘”形象写出诗人漂泊无依、流落异乡的生活状态。燕子与诗人的状态相似,“处处”“飘飘”抒发了诗人漂泊流落、孤苦无依的悲怆之情。
【高分技法】
诗歌鉴赏·炼字
解答炼字类试题,理解字词本身的意思是关键,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词性。不同的词性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如动词的使用可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富有动态美;形容词的巧用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叠词的运用可以增添诗歌的韵律美。
2.明确角度。如果字词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可先点明其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果该字词是从动静、感官等角度来描写相关对象的,也应点出相关角度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借助想象。具体分析时,通常可以结合字词出现的语境进行分析。也可展开联想,通过感受画面、体悟情感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16.从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两个角度,说说你对“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的理解。(4分)
[答案] (4分)尾联写燕子立船樯似与诗人说话,同情诗人,不忍离去,但最后穿花贴水飞去,只留下诗人空虚、惆怅和寂寞,不禁老泪横流。(2分)这两句诗借燕子的形象,表达出诗人晚年漂泊无依、思乡思亲、孤苦哀愁的情感。(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暂语船樯还起去”,那被诗人寄予同情的燕子此刻似乎领会了诗人的意思,“暂语船樯”,向诗人表示同情,但它立即发现这是一只漂泊不定的船,不是它应该选择筑巢的“居室”,它忽然又变得漠然无情,随即起而飞去。“穿花贴水益沾巾”给诗人留下空虚、惆怅和寂寞,诗人不觉老泪横流。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深沉哀愁寄托在燕子的形象之中。作答时,应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简要阐释,点明燕子的形象特点,然后指出形象中传达的情感。
【诗歌译文】
我漂泊到湖南不知不觉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
以前你入我故园中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
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
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到别处,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越发泪湿衣巾。
(三)说明类(9分,17~18题)
【材料一】 截至2020年底,中国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总长度4.8万公里。在我国,特高压是指交流1 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1 000千伏输电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约为现有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4~5倍,输电距离增加了2~3倍,电阻损耗只有其25%~40%,而且可节约线路走廊土地资源约2/3,具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特高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
【材料二】 特高压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效益明显。与输煤相比,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到网电价比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低0.06~0.13元/千瓦时。从2009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工程投运至今,充分验证了特高压的安全性,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另外,特高压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噪声明显低于500千伏输电工程。
【材料三】 中国76%的煤炭、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分布在西部北部,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能源富集地区距离东中部电力需求中心1 000到4 000公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自称“电工班班长”的刘振亚亮出“高招”:建设“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电网。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
【材料四】 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特高压电网已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破解了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了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
(有删改)
17.下列各句的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特高压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将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
B.从2009年至今,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
C.我国存在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
D.特高压电网已经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
A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A项,由原文“特高压已被列为……”可知,“将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中的“将”表述错误,原文是已然,选项是未然。
18.
(1)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特高压的特点。(3分)
[答案] (3分)①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②经济、安全、环保。
[解析] 由材料一“具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等特点”和材料二“特高压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效益明显”可概括出答案。
(2) 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我国特高压的发展前景。(4分)
[答案] (4分)①建设特高压电网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前景良好;②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前景广阔。
[解析] 材料三中,“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是总括句,可以直接采用。材料四,主要从全球低碳、清洁能源转型的角度探讨特高压的未来。“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是总括句,可以作为答案第二点。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提取与概括。
(四)议论类(9分,19~21题)
让事业激励人才
①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践证明,推进事业、谋划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雄厚的人才实力。新春已至,许多行业在聚才引才兴才上出真招实招,为虎年的奋斗铆劲蓄力。
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无论是回溯历史还是观照现实,干事创业离不开人才,成就伟业更仰赖于大批人才涌现。与此同时,人才成长也离不开事业所提供的舞台。事业与人才,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③事业是磁场,吸引汇聚人才。志存高远的优秀人才,往往拥有澎湃的家国情怀、远大的理想抱负,自觉将报效祖国与实现人生价值紧密联结在一起。伟大的事业具有强大吸引力、感召力,让天下英才同向汇聚。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愿景,吸引着朱光亚、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投身祖国建设。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召唤黄大年等优秀科学家坚定理想追求、矢志科技报国。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为发挥才智、绽放光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各类人才奔赴干事创业的星辰大海,成就了“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的气象。
④事业如沃土,孕育培养人才。人才如粒粒种子,事业似广袤沃土;种子离不开土壤,向上生长需要悉心栽培。厚植事业发展的土壤,遍洒阳光雨露,才能更好助力人才成长。“两弹一星”事业,培养出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等众多科技领军人才;载人航天工程,造就了大量专门人才。纵横的现代交通网络,震撼的大型基建工程……成就的背后,是一批批优秀人才的接力奋斗、茁壮成长。如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正值人才辈出、尽显其能的伟大时代。
⑤事业似熔炉,考验锻造人才。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干事创业往往意味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也是淬炼能力、增长才干的过程。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多少崇山峻岭需要跋涉,有多少风险挑战需要攻克,有多少矛盾难题需要破解。艰苦创业的环境,磨砺出无数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李保国不求名利、不畏辛劳,把科技成果和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毛相林敢向绝壁要“天路”,成为带领群众脱贫的时代楷模;黄文秀回乡奉献,用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不凡的征程、艰苦的创业,历练着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英才。
⑥“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深刻理解人才发展与事业发展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人才与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必能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为团结奋斗、同心筑梦汇聚磅礴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2月09日,有删改)
19.请简述选文第④段的论证过程。(3分)
[答案] (3分)首先提出“事业如沃土,孕育培养人才”的观点,(1分)然后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人才和事业的关系,(1分)最后进行总结。(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文章总体结构明晰,每个段落内部的结构也非常清晰。第④段首先提出分论点“事业如沃土,孕育培养人才”,然后运用比喻论证,用种子、沃土之间的关系论证事业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接着运用“两弹一星”事业、载人航天工程、大型基建工程等例子论证事业如何培育人才。最后的总结照应分论点,结构清晰。
20.文章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3分)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充分有力地证明了“事业似熔炉,考验锻造人才”的分论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中句子的作用。画线句子通过列举事例,论证本段的分论点“事业似熔炉,考验锻造人才”,进而证明中心论点。考生在作答时,应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阐释其作用。
21.下列链接材料,作哪一段的论据最恰当,请说说理由。(3分)
【链接材料】 作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坚定回答的彭桓武,为我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与理论设计做出重要贡献;抱定“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信念的华罗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答案] (3分)第③段。(1分)本段分论点是“事业是磁场,吸引汇聚人才”。强调伟大事业对人才的吸引作用。链接材料中的彭桓武和华罗庚响应国家号召回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事例紧扣分论点,能够证明分论点“事业是磁场,吸引汇聚人才”,故应放在第③段作为论据。(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论据辨析。链接材料中的彭桓武坚决回国,为我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与理论设计做出重要贡献;华罗庚抱定“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的信念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强调事业对人才吸引、汇聚的作用,与第③段中“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愿景,吸引着朱光亚、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投身祖国建设”等作为同一类型的论据,证明本段观点“事业是磁场,吸引汇聚人才”。所以应该放在第③段作为论据。
(五)叙事类(17分,22~25题)
在春天里启程
①组长来电了,叫我捎一些米面回来。我说:“是不是给乡福的?”他很惊讶:“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猜的,听乡亲说,他受了一点伤。”
②乡福有一个三轮车,但不方便骑车进城了。他的左腿,不怎么听话了,走起路来,点头晃脑的。
③春节前,他和响应号召的村民一起平整小组里的大面积土地。冬天天黑得早,夜说来就来了,乡亲们都说笑着回家了。猫头鹰掠过,发出几声怪叫,把乡福吓得不轻。做了一辈子的庄稼人,他能忍耐这些。土地是他的人生依托,在土地上每向前走一步,他都充满了希望。他绝不惜力,想多干一会儿,但隆冬的风发起了大脾气,一下揪起了他,他滚下一个小坡。骨缝里撕裂的感觉,紧抓着他,让他进入更深的夜色里。他心想:“我是副组长,能为村民做点事,也值得了。”
④我在小城里从事文艺管理工作,但周末常常是回到村里的。节假里,更多地深入到老农中间,我身上的乡土味,一直伴随至今。今天,我又回到了村里。此时的乡福低低地不知说着什么。他一笑,脸就大了,上面满是幸福的文字,有着浓浓的乡土的味道。
⑤“腿好了吗?”我问。
⑥像竹筒倒豆子,他急急地答:“好了,腿也忙着要过年,急急地好了。这次又麻烦你了,帮我捎米面。”说着,他已经伸出了双手,不好意思的模样。
⑦女儿远菲打开后备厢,我轻推了一下乡福:“你的腿刚好了些,我给你搬。”
⑧他快人快语:“腿疼一下,没事的,哈哈,只要腿还在……”
⑨乡福是镇子里有名的勤快人,他的腿,被节令追赶着,从没有闲下来,自家承包地的庄稼,总是把深秋的枝头压弯。他还配合着组长,忙大伙儿的事,跑小组,跑村里,跑镇里,小组的面貌眼看着俊俏了许多,发展的路子愈来愈宽阔了。
⑩他捏了一下,看着不怎熟悉的袋子:“不是米面吧?”
我说:“不是。”
他惊慌了:“那怎弄呀?还准备给老墩一家人,他们这几天回来,不准备在内蒙古那儿了。”
我稳稳地说:“一会儿就到。同兴老板的车快要回来了,给你买上了。”
他放下心来:“噢!那就好。”
我说:“这是种子。”
“种子?我已经备好了,估计够了。”
“我这个,是从咱神木种子公司买来的。”
乡福一下子醒了过来:“那好哇,还是种子公司的!”他连声“谢谢”,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抿着嘴说:“正月了,老哥给你喝点酒吧。”我说:“不能了,我开车,单位还有事。”我们说了乡村的一些喜气事,说着说着,不觉就是正午了。
窗外是雨声,轻轻的,像一个农人的倾诉,伴着土腥味。
乡福紧贴着窗眼,是滚烫的话语:“老弟,你赶快出发吧,湿漉漉的,不然路滑就不好下山了。”
握着他的手,我说:“谢谢老哥!那我们启程吧!”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03月25日,有删改)
22.解释选文第⑨段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他还配合着组长,忙大伙儿的事,跑小组,跑村里,跑镇里,小组的面貌眼看着俊俏了许多,发展的路子愈来愈宽阔了。
[答案] (4分)“俊俏”指(相貌)好看,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小组的面貌越来越好看,生动形象地写出在乡福带领下,村民们通过劳动给农村面貌带来新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作答时,首先要指出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深层含义。
23.请赏析第④段画线的语句。(4分)
他一笑,脸就大了,上面满是幸福的文字,有着浓浓的乡土的味道。
[答案] (4分)这句话是以“我”的视角来写乡福的外貌,“他一笑,脸就大了”,是写乡福开心的笑容,仿佛让整个脸都舒展开来;“上面满是幸福的文字,有着浓浓的乡土的味道”,写乡福笑容里的情味,是农民的幸福,是带有浓重乡土气息的朴实的幸福。通过这几句外貌描写,刻画了勤劳、朴实、满是幸福感的当代农民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这句话是以“我”的视角来描写乡福的外貌。作答时,首先要结合语句分析相应描写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然后结合句子及语境具体分析描写方法的作用,如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解释了人物……的心理等。
24.文章结尾段写“谢谢老哥!那我们启程吧”,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案] (3分)交代了“我”告别乡福,离村返城,照应开头,使结构紧凑;这句话还有“开启新征程”之意,表达了“我”想与乡福等人一起开启新征程、创造新生活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对乡福品格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美好新生活的期待。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和作用。作为结尾段,从结构上看,这句“谢谢老哥!那我们启程吧!”交代了“我”告别乡福,离村返城,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紧凑。从内容上看,“启程”除了有“离村返城”的表面意思外,还有“开启新征程”的含义,结合上文,乡福为了乡村的发展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他带领村民不断创造新生活的事迹,也深深感动着“我”,因而带有“与乡福等人一起开启新征程、创造新生活”的含义。从主题上看,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乡福的赞美,以及努力建设乡村,创造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25.简析选文中乡福的形象特点。(6分)
[答案] (6分)①勤劳能干。②责任心强。③善良质朴。④坚强乐观。(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通过第③段内容,可以看出乡福无私奉献、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通过第⑤⑥段内容可知,乡福的腿伤其实没有好,但是在“我”询问他时,他却急急地回答好了,可以看出他善良质朴的性格特点;通过第⑧⑨段内容可知,乡福并未因腿伤而自怨自艾,反而充满乐观情绪,可以看出他坚强乐观、责任心强的性格特点。
三、写作(60分)
26.按要求作文。(60分)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选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青春年少的你,何以抒写自己的青春灿烂,请以“以青春为笔”为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解析] (60分)【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干要求以“以青春为笔”为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材料引导考生从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角度进行立意。可以结合自身谈我们青年人要大胆追求梦想,要为了梦想努力奋斗;也可以谈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追梦之路并非坦途。可以从国家、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谈青年人要争当模范,敢做先锋,不做人生、社会的旁观者等。(共62张PPT)
2022年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综合运用(共18分)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dù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 的房顶袅袅升起的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 在那个小村落里,
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mò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是桀骜还是恬淡,无论是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隔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1.下列给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lóng 度 寞 pàn B.lǒng 镀 漠 bàn
C.lǒng 镀 寞 pàn D.lóng 度 漠 bàn
C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轻笼”的意思是轻轻地罩住,“笼”读作“lǒng”。“镀”的意思是用电解或其他化学方法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薄层。“度”的意思是计量长短;表明物质的有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结合下文的“金边”可知,应该用“镀”。“落寞”的意思是寂寞,冷清。“河畔”的意思是河边,“畔”读作“pàn ”。故选C。
2.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错落有致 缭绕 升腾
B.长短不一 缠绕 奔腾
C.长短不一 缠绕 升腾
D.错落有致 缭绕 奔腾
A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错落有致”:形容事物布置安排得参差交错,富有情趣。“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由“房顶袅袅升起的丝丝缕缕”可知,横线处的词语修饰的是“房顶”,语境描写的是炊烟的朦胧,应该更想突出的是房顶的“情趣”,而不是“参差不齐”,所以应选“错落有致”。“缭绕”:回环旋转。“缠绕”: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纠缠,搅扰。由“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可知,此处说的是“炊烟”,所以应选“缭绕”。“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奔腾”:形容许多马跳跃着奔跑,或水流湍急沸腾的样子。由“一种朴实,一种单纯”可知,此处应选“升腾”。故选A。
3.“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过来。”这一句话在编辑时遗漏了,请问放在下列哪一处最合适?( )(2分)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①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②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③最后消散无踪。④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
A.① B.② C.③ D.④
D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过来。”这句话描述的应该是炊烟彻底散去后村子的样子。由“最后消散无踪”可知,这个时候炊烟已经真正消散了,所以应该放在④处。故选D。
4.下列含“烟”的诗句与文段中画线句“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意境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C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A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意为: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这两句诗并没有提到“人”和“家”这两个话题。B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大意为: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这两句诗主要是在说送别,和“家”这个话题无关。C项,“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大意为: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这两句诗涉及“人”和“家”两个话题。D项,“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大意为:这场战役已经持续十年了,死后这颗头颅也应该悬挂在国门之上。这两句诗是讲“战争”的话题。故选C。
5.综合性学习。(6分)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学校将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悟自强内涵】
(1) 中国古代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请选择其中一项,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的理解。(2分)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示例:① 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坚忍的品质,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自强不息”就是在漫漫征程上,人要勇于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
【知自强故事】
(2) 活动中某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自强不息的故事,你认为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闻鸡起舞 B.高山流水 C.悬梁刺股 D.断齑画粥
B
【访自强人物】
(3) 2022年3月6日,来自邵阳洞口县的18岁小将张义琦出征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实现了湖南省与冬残奥赛事的首次“结缘”。你将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这位身残志坚的家乡人,请拟写出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问题。(2分)
[答案] (2分)示例:
①您身体上的缺陷给您生活上、训练上带来哪些不便?您又是怎么克服的?
②在生活中,您受到过哪些嘲笑和不理解?您又是怎么回应的呢?
[解析] (1)题考查理解分析名言。可从三则名言中任选一则,围绕“自强不息”的主题进行理解分析。(2)题考查文学常识。B项,传说先秦时琴师伯牙有一次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到琴音表达的精神。伯牙感叹钟子期是自己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不再弹琴。“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不属于自强不息的故事。(3)题考查拟写采访问题。要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并结合18岁小将张义琦遇到的困难提问,了解他是如何身残志坚,战胜各种困难的。
6.走近名著。(4分)
阅读文段,完成任务。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
(1) 上面文段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名),文段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人名)。(2分)
(2分)《傅雷家书》
傅聪
[解析] 题考查名著知识识记。根据文段内容“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可知,这是写给孩子的内容,并且这个孩子在音乐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由此可以判断这是《傅雷家书》中的一个章节,这个“你”指的应该是傅雷的孩子傅聪。
(2) 下列对这本书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选段中的“你”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一名英语特级教师。
B.文段中“我”教导孩子无论是在人事、生活、技术上,还是在学习上,遇到困境都要坚强,不气馁。
C.文段中“我”的伟大之处在于,借助孩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人生建议,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D.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A
[解析] 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判断。A项,根据文中的“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以及对《傅雷家书》的了解可知,文中的“你”最终成为一位钢琴家,并非“英语特级教师”。
二、古诗文阅读(共28分)
(一)名句积累(8分)
7.填空题。(8分)
(1) 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江春入旧年
(2) 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3) 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草色入帘青
(4) 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
(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着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根据关键词写诗句。
关键词:春风,树,梨花。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注意“黄梅、帘、侧畔、病树”的正确写法。
(二)古诗词阅读(4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诗的尾联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2分)拟人
对故乡的留恋和依依不舍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把“故乡水”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远别家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对故乡的留恋和依依不舍之情。
9.对上述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ou韵。
B.首联点明诗人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时间和目的。
C.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勾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D.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B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项,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的意思是“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目的,并没有点明“时间”。
(三)古文阅读(16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②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 ①雪宫:齐宣王的行宫。②上:统治者。
10.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或异二者之为( )
[答案]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② 乐民之乐者( )
以……为乐。
(2)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以刀劈狼首 B.以伤先帝之明 C.以我酌油知之 D.以其境过清
D
[解析]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以”,介词,因为。A项,介词,用;B项,连词,以致;C项,介词,凭;D项,介词,因为。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B.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D.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统治者。得不到快乐而非议他们的统治者,也是错误的。因此,断句为: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答案选A。
12.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 (4分)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过啊。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语句中的关键实词、虚词,并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3.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C.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D.乙文孟子与齐宣王的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C项,根据甲文中的发语词“嗟夫”可知,选文没有描写。
14.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4分)第一问:乐以天下,忧以天下。(1分)
第二问:示例 我认为有借鉴意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为人民着想,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和忧国忧民、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围绕“有借鉴意义”,言之有理即可。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观点看法。第一问,根据乙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甲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可知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观点的发扬。第二问围绕“有借鉴意义”,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观点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乙】齐宣王在雪宫接见孟子,齐宣王问:“贤能的人也有这种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的。他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统治者。得不到快乐而非议他们的统治者,也是错误的;作为老百姓的统治者有快乐而不与老百姓一同享受,也是不对的。把老百姓的快乐当作他自己的快乐,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老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把天下万民的快乐当作快乐,把天下万民的忧愁当作忧愁;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过啊。”
三、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非文学类作品阅读(15~18题,共10分)
材料一:
①你抢到冰墩墩、雪容融了吗?2022年3月21日12点,线上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开始预售冰墩墩和雪容融,吸引众多网友蹲点下单。“冬奥结束后,还是‘一墩难求’,线上抢不到,我在店里排队一个多小时才买到。”95年出生的胡睿是一名Z世代(指1995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人群)的国潮粉丝,像冰墩墩、雪容融这样的“新顶流”,他自然不会错过。
②“冬奥吉祥物热销,是因为它非常‘中国’。”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王昕看来,冰墩墩和雪容融冲上国潮顶流,和近年来走红的故宫文创、国风彩妆等国潮产品一样,折射出新一代消费者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国潮消费的兴起也是中国文化自信崛起的表现。”王昕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近年来,大批拥有高质量发展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国品牌取得飞速成长。2022年5月10日迎来了第五个中国品牌日,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也连续第五年发布中国品牌发展研究报告,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研究聚焦在95后的年轻群体。
②《2022年轻人国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年轻的消费者们较以往购买了更多的国货商品。在形成一定销售规模的品牌中,95后国货用户数占比同比提升11%,购买国产商品与进口商品的用户数总体比值为1.7,而这一数字在2021年同期为1.3。
(选自《杭州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①国潮产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可是,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浅层次的,往往是重其表而轻其里。比如,一些品牌对于国潮的理解还停留在图腾、繁体字上,甚至一些品牌从古代随意挑选一个物件并将其化作具体“符号”印在服饰上,再染上年画风格的配色,就为自己打出国潮的噱头。这些附庸风雅的产品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潮产品,说白了,不过是把传统文化当作门店的“包装纸”。
②国潮不是一种简单的包装,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深度融合,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哲学和文化信仰。国潮产品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需要在对传统文化认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度提炼萃取,同时还需要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解决好“体”与“用”的关系,即传统文化到底是品牌营销的策略手段,还是产品应该具有的内在品质。毫无疑问,国潮产品的流行很大程度上缘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寻根热情。从文化的现代化演进来看,国潮产品厚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是本土文化精神现代化重构中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活泼的时代性。如果把
传统文化当作创造经济价值的手段,把国潮产品生产等同于一般的工业化制造,那就矮化了国潮的社会价值与精神意义。
③国潮代表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是在潜意识中,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虔诚的信仰,对自己的历史有一种自觉的传承。因此,国潮产品不能投机取巧,其发展的动力及意义应该落脚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更新,用现代商品的新颖形式实现文脉的自觉传承。
(选自唐尚书《国潮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包装》,有删改)
15.阅读材料三,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国潮产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B.国潮产品应该具有内在品质,而不仅仅是把传统文化作为品牌营销的策略手段。
C.只有把国潮产品生产等同于一般的工业化制造,才能实现国潮的社会价值与精神意义。
D.具有传统文化符号的产品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潮产品。
B
[解析] 此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A项,由材料三第①段“国潮产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可知选项表述不正确。C项,由材料三第②段“如果把传统文化当作创造经济价值的手段,把国潮产品生产等同于一般的工业化制造,那就矮化了国潮的社会价值与精神意义”可知,选项表述有误。D项,由材料三第①段“一些品牌对于国潮的理解还停留在图腾、繁体字上……这些附庸风雅的产品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潮产品”可知,选项表述有误。
16.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国潮不是一种简单的包装,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深度融合,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哲学和文化信仰。
B.国货正当“潮”,国潮消费越来越成为95后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重要选择。
C.国潮产品冰墩墩、雪容融、故宫文创、国风彩妆都体现了中国文化。
D.国潮产品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缘于人们对时尚产品的追捧与消费的攀比。
D
[解析] 此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辨析。D项,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和近年来走红的故宫文创、国风彩妆等国潮产品一样,折射出新一代消费者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国潮消费的兴起也是中国文化自信崛起的表现。’”可知,国潮产品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是因为消费者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17.分析材料二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分)
[答案] (2分)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1分)作用:准确、科学地说明了年轻的消费者们较以往购买了更多的国货商品。(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材料二画线句子中的“同比提升11%”“总体比值为1.7”“2021年同期为1.3”等内容,可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都更准确、科学地突出“年轻的消费者们较以往购买了更多的国货商品”。
1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着汉服走向街头,许多家庭选择中式装修风格,中华传统文化类节目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针对这些现象,请运用材料相关内容,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至少写出两点理由)(4分)
[答案] (4分)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寻根热情;②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虔诚的信仰,对自己的历史有一种自觉的传承);③年轻人的现代审美观和活泼的时代感。(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探究。题干中说的“这些现象”指的就是材料中所说的国潮消费兴起的现象。根据材料三第②段“毫无疑问,国潮产品的流行很大程度上缘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寻根热情”可知,人们对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兴趣和热情。根据材料三第③段“国潮代表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可知,人们在潜意识中,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虔诚的信仰,对自己的历史有一种自觉的传承。据此作答即可。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19~22题,共14分)
蜷在角落里的父亲
徐 风
①那时我们家的理发店还没安上空调,到了夏天,只有一台破风扇在头顶嗡嗡地转着,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摆在店里又洋气又实用。而父亲只是抬头望一眼头顶嗡嗡转着的破风扇,又低下头去忙手中的活儿。每到这时,我就会产生从头顶蔓延到脚趾的窒息感。
②父亲很少发出声响,就像那台破风扇,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会有点儿响动,他沉默地给客人理发,沉默地打扫店面,沉默地迎接一天又送走一天。正是这种沉默,让我在与他相处时,脑子里总是循环着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那天我去父亲那里,瞧见他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深灰色的墙壁融为一体。
④我的少年时代从未给父亲留下一席之地,“徐尤志”对我而言,只是一个不会发出声音、快被我遗忘的一直蜷在角落里的配角。我也从未
想过去深入了解这个配角,我觉得这无关痛痒。日子不会因为这些变得更好,也不会因此变坏。
⑤在我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短信,他告诉我祖父去世的消息,问我能否请假回家参加葬礼。我说我知道了。放下电话,我才惊觉自己没有泪意,竟不大能想起祖父的容貌,只是一片茫然。
⑥我突然有些惶恐——许多年以后,当我有了白发,我回忆自己的父亲,会不会也像今天回忆祖父一般,只觉一片大雾弥漫?
⑦这是我离开后第一次回来。看到父亲时,我愣了一下,他不再是
虽木讷但身姿挺拔的徐尤志了,我可以看见他头顶黑白掺杂的头发。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比父亲高了半个头。
⑧时近傍晚,我和父亲坐在地毯上,父亲把蜡烛芯挑亮,放在我面前。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⑨“还记得你祖父长什么样子吗?”父亲突然开口,声音很轻,我甚至觉得还没有烛花爆裂的声音大。
⑩但我听清了。
“很瘦,矮矮的,胡子特别长。”我回答。
父亲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不对,你祖父特别高,身上有把子力气,一天能赶几十里路。”
“但你说的也没错。”父亲摸了摸鼻尖,“你说的是七八十岁的他,我说的是三四十岁的他。”
“这么多年了,你爷老了,我是在炕边儿照顾他最少的一个。”父亲嗓子里好像混进了沙子,哑得怕人,也无力得怕人,“没当成个好儿子,当然,也没当成个好父亲。”
我喉头耸动,只觉得蜡烛离我太近了,烟气熏得我眼眶酸痛。
那个一直蜷在柜台后、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男人,我分明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恍惚间开始明白,自己在这二十年间都错过了什么。我从未试图和父亲沟通过,我无视他每一次试图与我沟通的努力,忽略他的挣扎,脑子里只想着逃避尴尬。
那夜我和父亲坐在地上,坐了很久。我将头埋在膝盖间。思绪纷乱,困意又使我昏昏沉沉。肩头被父亲披上外套,我听见父亲在我耳边悄声道:“店里安空调了,暑假来住几天好吗?”
我抬起头,缓慢道:“好。”
一直蜷缩在角落里,被我错过多年的配角嘶吼着发出的声音,终于被我听见。我看着他生出血肉,朝我走来。而我终于开始了解他的过去,经历他所经历的。
(有删改)
19.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3分)
文章情节 “我”的内心变化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窒息感
“我”收到父亲的短信 (2)________
父亲与“我”谈及爷爷 恍惚间开始明白
父亲邀“我”回家住 (3)________________
“我”提议父亲买空调
惶恐
开始了解父亲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由“窒息感”及第①段“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可知,(1)处可以概括为:“我”提议父亲买空调。“‘我’收到父亲的短信”的情节位于文章第⑤段,结合“放下电话,我才惊觉自己没有泪意,竟不大能想起祖父的容貌,只是一片茫然”和第⑥段“我突然有些惶恐”,(2)处可以概括为:惶恐。“父亲邀‘我’回家住”的情节位于文章第 段,结合第 段“而我终于开始了解他的过去,经历他所经历的”,(3)处可概括为:开始了解父亲。
20.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2分)
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不动声色”,即不说话,不流露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担心蜡烛熏到“我”的眼睛,默默地把蜡烛移走的情景,表达了父亲对“我”的关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作答时,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1.如何理解文章标题“蜷在角落里的父亲”的含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坐在柜台后的父亲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墙壁融为一体。父亲不善言辞,把他对“我”的爱默默地藏在心里。曾经父亲在“我”心里没有一席之地,“我”也未曾深入了解、关心过他。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含意。由文章第③段“瞧见他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深灰色的墙壁融为一体”可知,标题的表层含意是坐在柜台后的父亲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墙壁融为一体;“蜷在角落里”写出了父亲的不善言辞,他把对“我”的爱默默地藏在心里;结合第 段“一直蜷缩在角落里,被我错过多年的配角嘶吼着发出的声音,终于被我听见”“而我终于开始了解他的过去,经历他所经历的”可知,标题的深层含意是曾经父亲在“我”心里没有一席之地,“我”也未曾深入了解、关心过他。
22.文中父子之爱,深而沉。其实,有时候爱是需要大声说出来的。请编写一条短信,给最关爱你的人。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示例:似水流年,耳边回响的是您谆谆的教诲;繁花似锦,追梦的路上是您殷切的期待;道路荆棘,汗水下充斥的是您满满的慈爱;繁星点点,夜幕下是我对您的深深思念。爸爸,我爱你!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表现父子情深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即可。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3.下面两道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请以“笑对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年少时与爷爷去割草,一场狂烈的大风阻挡了他们的归途。莫言被风刮倒在地,不敢前行。此刻莫言看到年迈的爷爷即使双腿颤抖,衣服被风撕破,也未曾倒退半步,他毫不畏惧地与大风勇敢对峙。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他的脑海中,给予了他无限勇气与力量。
一个人,一件事,听起来足够平淡,也足够平凡,但恰恰是这样简单的人和事却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莫言的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解析] (50分)【写作指导】 文题一: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好命题作文一定要先仔细审题,找到命题的关键词,再围绕这个关键词选择典型材料。“笑对”即“微笑面对”,代表积极向上的态度,乐观豁达的心态。“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对”指直接面对,不逃避,不推脱。“生活”范畴广阔,可写的内容很多,本题写作的重点是:用微笑面对什么,为什么要用微笑去面对。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积累,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最有感触的事件去写。如,用微笑面对挫折,用微笑面对亲情等。体裁上,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和议论文。
文题二: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是莫言谈论他的爷爷在大风中的表现。结合“此刻莫言看到年迈的爷爷即使双腿颤抖,衣服被风撕破,也未曾倒退半步,他毫不畏惧地与大风勇敢对峙。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他的脑海中,给予了他无限勇气与力量”可以看出,爷爷是一位饱经沧桑、坚毅、倔强不屈、可亲可敬的老者,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据此可以立意为:勇敢面对暴风雨、执着、永不言败等。结合“一个人,一件事,听起来足够平淡,也足够平凡,但恰恰是这样简单的人和事却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可以立意为:大道至简、平凡中的伟大等。(共84张PPT)
2022年湘潭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7分)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 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心生“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读古诗”的困惑,提出“古诗鉴赏有没有答案”的疑问。
②诗歌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彰显了汉语表达的独特魅力。相较于其他文体,古诗的一大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讲求用雅致凝练的语言实现抒情表义,含义深长的同时又追求音韵协调,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看到大雪纷飞,写下“燕山雪花大如席”;目睹银装素裹,感慨“千树万树梨花开”;赞誉瀑布奇观,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会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砥砺自我,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人奋进,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语友人,以“采菊东满下,悠然见南山”安定内心……这些千古流
传的诗歌以其意象、哲理和才思击中人心,精当易晓,韵味悠长,成为现代生活中生机勃勃的文化存在。
③“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也是人的情感意志的表达载体。古人将人生体验、生命思考、事物观察凝聚到诗词之中,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世界。相似的生命经验,促使今人与古人在情感与思想上同频共振;阅读时的片刻感悟存留心间,迸发出激励人心的力量。陶渊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坚毅卓绝,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达超然……每读及这些诗句,就更能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一时的挫折便显得不再难以逾越。
④今天,身处现代文明的快节奏中,那些亲近自然、缘事而发的诗句,能让人逸兴遣怀,为人生掬一捧清泉。留心夏季的“映日荷花别样红”,流连秋日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充满趣味的“闲看儿童捉柳花”,体现境界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借助诗歌,人们得以跳出日常的琐碎,凝视自然的神奇,发掘自我的诗心,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⑤古诗是今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其中的胸襟抱负、温厚美德、日常哲思、闲情逸致,给予我们情感思想的共鸣、人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理解诗歌,不在于答案是否标准,而是从正确的语词训诂和创作背景出发,尽可能地抵达诗心,给出合情合理的解读,这才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旨归。在汉字的搭配组合中探寻多样性和可能性,也是诗歌言约旨丰的独特意蕴之所在。
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正如此诗所言,古诗就像明月一般,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5日,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
B.诗歌能让人们跳出日常的琐碎,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C.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和创作背景出发,尽可能抵达诗心。
D.诗歌能照亮人的生命,滋养人的心灵。
D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A项,“诗歌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是第②段的分论点,不能高度概括全文内容;B项,“诗歌能让人们跳出日常的琐碎,给生活添一份诗意”是第④段的分论点,是诗歌的作用之一,不能高度概括全文内容;C项,“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和创作背景出发,尽可能抵达诗心”是第⑤段中的观点,是鉴赏诗歌的方法,也不能概括全文的中心内容;D项,本文最后一段,通过对上文的总结,得出结论“古诗就像明月一般,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这是本文的论证中心,即本文的中心论点,因此“诗歌能照亮人的生命,滋养人的心灵”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故选D。
2.文章第③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案] (3分)举例论证。列举陶渊明、苏轼的诗句,证明了阅读时的片刻感悟,能产生激励人心的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③段的画线句子“陶渊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坚毅卓绝,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达超然”,是列举的古诗论据,因此属于举例论证。这两个例子,证明了前一句“阅读时的片刻感悟存留心间,迸发出激励人心的力量”,增强了说服力。
3.文章第④段加点的诗句能用下列哪一句替换?请说明理由。(2分)
A.簌簌衣巾落枣花 B.月落乌啼霜满天
[答案] (2分)示例:可用A替换。“簌簌衣巾落枣花”是夏季的景物,与“留心夏季的”语境相符,与“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样体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好,能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第④段中,“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描写夏季景物的诗句。A项,“簌簌衣巾落枣花”也是描写夏季自然景物的诗句,读来能“给生活添一份诗意”,因此可以替换。B项,“月落乌啼霜满天”描写的是秋季的景物,不可用此句替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4.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材料一】
教育部门以某市为样本,随机选择农村中学45所,农村中心小学41所,对其相关美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项目 较为充足 基本达标 较为缺少 严重缺少
美育设施设备 11.9% 21.43% 38.1% 28.57%
美育经费投入 4.76% 29.76% 42.86% 22.62%
美育师资数量 8.33% 25% 35.72% 30.95%
美育课程开设 5.94% 15.48% 33.33% 45.25%
(图表来源于网络)
【材料二】
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教学内容多方面的育人价值,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把握显性和隐性、近期和远期、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指向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发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活力,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
(节选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删改)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校是美育的摇篮,有责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推广美育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家庭的熏陶与化育,公共空间的艺术呈现,都能让美进入日常生活,使美的种子生根发芽。葆有创新意识、开放精神,善用互联网和虚拟技术,积极突破传统美育的时空隔阂,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开拓美育新天地。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进,强化美育育人实效,在春风化雨中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就能助力广大少年儿童在成长中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在未来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31日)
(1) 对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校不重视美育课程的开设。
B.材料二指出了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
C.材料三明确了学校是美育的摇篮,应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
D.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美育的高度重视。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分析。A项,由材料一“随机选择农村中学45所,农村中心小学41所,对其相关美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可知,这是农村学校的调查结果,并不能够反映“当前中小学校”的状况,所以A项说法错误。
(2) 根据材料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答案] (2分)该市农村中小学校对于美育的重视度不高。美育设施设备、经费投入、师资数量、课程开设大都处于缺少状态。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美育的设施设备、经费投入、师资数量和课程开设“较为缺少”和“严重缺少”的状态占比较高;由“随机选择农村中学45所,农村中心小学41所,对其相关美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可知,这是针对农村中小学校的调查;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该市农村中小学校对于美育的重视度不高。
(3) 新时代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学校向同学们征集将传统文化融入美育的可行性建议。小美同学提出了“皮影艺术进校园”的建议,请你根据材料三,再提出两条。(2分)
[答案] (2分)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猜;将剪纸艺术等手工艺术融入美术课的教授过程中;举办传统文化的文艺汇演;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中。(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探究。由题干“学校向同学们征集……可行性建议”可知,主要是针对学校提建议。所以可以考虑将传统文化和课程结合,也可以和作业或者是考试(比赛)结合。
5.你校与永顺红星中学是结对学校。红星中学某班原拟定7月与你班开展的“伟人故里行”联谊活动因疫情改为“云上游湘潭”,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10分)
【介绍家乡风光】
(1) 请任选一处景点拍摄视频,仿照示例,配上文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示例:我拍摄的景点是湘江,我配的文字是“江水悠悠碧波起,渔火点点彩云归”。
[答案] (2分)示例一:我拍摄的景点是韶山,我配的文字是“这里有伟人足迹,这里有红色历史,这里充满神秘色彩”。
示例二:我拍摄的景点是洋潭水库,我配的文字是“韶山灌区的发源地,碧波浩渺,银河倒泻”。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修辞手法。这是一道开放型题目。作答时应先选择一处湘潭的景点,再结合景点特色用修辞手法来组织语言。
【推荐湘潭美食】
(2) 请你从以下美食中,任选一种,拟写一则广告词。(2分)
红烧肉、剁椒鱼头、糖油粑粑、臭豆腐、药糖、冰糖莲子羹
[答案] (2分)示例:湘潭红烧肉,你值得拥有。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词。本题是开放型题目。拟写广告词应注意:一要紧扣主题;二要注意文字简洁,字数不能太多,可以适当使用修辞手法,一般使用对偶、比喻、对比等。
【传播地方文化】
(3) 你准备给对方赠送礼物,下列对话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你:小军同学,你好!湘潭是书法名城,我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想要送给你。
B.小军:谢谢!我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有机会我一定去贵校,向你请教。
C.你:欢迎你!我一定不吝赐教。
D.小军:好的,等疫情结束,我们湘潭见。
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C项,“不吝赐教”是请别人指教自己的客气话,不能用于“我”。
【感受伟人魅力】
(4) 活动中,你摘录了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内容,并进行分享: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
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
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的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
以上文段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哪些精神品质?(2分)
[答案] (2分)毛泽东。(1分)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不畏艰难、工作认真积极、平易近人。(1分,精神品质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名著人物形象。根据文段“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可知,这里描述的人物是毛泽东。由“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可看出他在生活上非常的简朴;由“千百次的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可看出他廉洁奉公;由“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可看出他不畏艰难,在工作上积极认真;由“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可看出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
【传承革命精神】
(5) 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创写对联活动中,小军写下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创伟业”的上联,请你任选一则材料,根据内容,补写下联。(2分)
材料一:在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两球落后的情况下,没有放弃,顽强拼搏,最终以3比2逆转,绝杀韩国女足,时隔16年再次站在亚洲之巅,扬威国际赛场。
材料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白衣天使们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的洪流中,成为最美逆行者,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上联:革命先辈浴血奋战创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示例一:中国女足顽强拼搏扬国威
示例二:白衣天使义无反顾护民安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根据上联“革命先辈浴血奋战创伟业”可知,下联的结构应是:点明人物身份的四字词语+体现人物精神的四字词语+动宾结构三字短语,且最后一个字的声调必须是第一声或者第二声。根据材料一“中国女足在两球落后的情况下,没有放弃,顽强拼搏”可知,这里的人物即“中国女足”,人物精神即“顽强拼搏”,“时隔16年再次站在亚洲之巅,扬威国际赛场”可简要概括为“扬国威”,综合以上可得出下联:中国女足顽强拼搏扬国威。根据材料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白衣天使们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的洪流中”可知,这里的人物即“白衣天使”,人物精神即“义无反顾”,“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概括为“护民安”,综合以上可得出下联:白衣天使义无反顾护民安。
【高分技法】
对联的基本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且断句一致。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对联讲究“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意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下雨天出门远行
沈婧懿
①多年以后,每当他站在火车站的大门口,总会想起他拖着行李箱独自去远方的阴雨绵绵的那个下午。
②那天下午,他收拾完上路所需的行装,背上吉他,拖着行李箱出门了。
③天在下雨,让原本就显得有些悲壮的远行更添了一份凄凉。雨不大,缠绵如丝,像是故土对他恳切地挽留,轻轻柔柔飘落在他的头发上,
于发梢积出细小的雨珠连成网,将他的薄外套淋得到处是深浅不一的痕迹。透过这迷离的雨雾,他恍惚看到路上的行人向他迎面走来,汇成浩荡的人潮,或者说,是他感到自己正孤独地在人潮中逆流而行。
④“我要去哪里?”他脑海里忽然冒出这个问题,但他马上清醒过来,他要去赶公交,去火车站,去寻找诗和远方。诗和远方,多么诱人的字眼,那里春风十里,鲜花遍地,阳光从枝叶间斑驳落下,湖面静若碧玉。
⑤彼时正是十一月,冬寒料峭。他站在公交车站台上,缩着脖子,手插口袋,望着坑坑洼洼的马路,内心茫然。雨越下越大,雨珠一串串沿着站台的棚檐滴落下来,形成一片雨帘,将他包围在里面。
⑥破旧的公交车终于摇摇晃晃地来了。门打开的那一刻,他真想扭头回去。车上乌泱泱地挤满了人,污浊的空气冲出车门,巨浪一般朝他扑面而来,天地间雨的清新与惆怅顿时消失全无。他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在司机不耐烦的催促声中上了车。
⑦车上真挤。他背着吉他,拖着行李箱硬着头皮使劲往里面挤去,车上的人勉强闪开身,为他攒出一条缝。他艰难地裹挟在乘客当中,动弹不得。在这密不透风的小匣子一般的空间里,各种人身上散出的气味和发动机的汽油味混合在一起闷得他喘不过气来,胃里翻江倒海。顿时,他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⑧诗和远方连影子都未瞧见,生活已给了他当头棒喝。
⑨车外,雨还在下。车窗上的雨越积越多,由细细密密的小颗聚集成大颗,从玻璃窗上艰涩地滚落,像一个人哀怨的泪水。他看得出了神,觉得这场雨应该下在马孔多【注】。
⑩我要去哪里啊?哦,要去远方,要去寻找向往已久的诗意生活。可车上这些人呢?他们也是去追求诗和远方吗?
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年迈的老人背着蛇皮袋,颤颤巍巍地佝偻着身躯。魁梧的大叔倚在座位旁玩手机,几个中年
妇女叽叽喳喳地聊个不停,时髦女郎的电话响了又响……他从狭窄的缝隙里望过去,一时间分不清是自己上错了车还是他们搞错了目的地。
车一站一停,离终点站越近,人就越少,车里的空间有了松动。年轻妈妈在一个空出来的座位上坐下,把孩子放在自己膝上。有青年人给年迈的老者让了座,老人坐下后把巨大的蛇皮袋紧紧地抱在怀里。中年妇女要下车了,彼此道别,约定“下次再聚”,这使得车里一下子安静了不少。那个魁梧的大叔呢?他没留意,依然一心扑在手机上。
就这样,公交拖着一车截然不同的人,到达了它的终点站。
火车站的大楼巍然矗立在眼前,尽管是下雨天,人群依然如翻涌的浪潮持续不断地奔向它。他愣愣地看着,火车站的胃口可真大,似乎能吞下全世界的旅行者,而来来往往的列车,就像这巨兽缓缓蠕动的肠道。他忍不住扭头回望身后的公交车,犹如一个被遗弃的玩具,刚刚吐出那个背着蛇皮袋的老人,然后缓缓关上车门,一瘸一拐地驶出他的视线。他似乎看见,多年以后回到故乡的自己,大约也是这个模样,背着把旧吉他,步履蹒跚,眼光浑浊。
雨仍是下个不停。
视线愈渐模糊。他打了个寒战,忽地听见心里有个声音在说话:“别傻了,十一月的马孔多下雨很正常。”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比公交车更拥挤的人群,更错综复杂的世界。他顿时醒悟,所谓的诗和远方,从来就是这样。
他整了整行李,迎着风雨向火车站走去。多年以后,当他想起那个独自出门远行的阴雨绵绵的下午,总会像回想起一句箴言那样在心里念叨,十一月的马孔多本来就会下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1期,有删改)
【注】 马孔多:《百年孤独》中一个虚构的城市。马孔多在下雨,反映一种孤独忧愁的心境。
6.通读全文,根据小说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
.&1& .
(2分) 孤独前行
观察乘客(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故事情节。根据“收拾出门”可知对应的是第①②段,“到达火车站”对应的是第 至 段,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第③至 段的内容:由“他要去赶公交”和“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等内容可知应该是分为两部分,“等车”和“坐车”。由第③段“透过这迷离的雨雾,他恍惚看到路上的行人向他迎面走来,汇成浩荡的人潮,或者说,是他感到自己正孤独地在人潮中逆流而行”可知,在等车的这个部分,他应该是“孤独前行”;由第 段“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年轻妈妈在一个空出来的座位上坐下,把孩子放在自己膝上”等可知,这是他坐在车上,“观察乘客”。综上所述,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即可。
7.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 雨越下越大,雨珠一串串沿着站台的棚檐滴落下来,形成一片雨帘,将他包围在里面。(从描写的角度)
[答案] (2分)这句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当时雨下得很大,表现出主人公孤独一人的样子,同时也烘托了压抑的气氛。
[解析] 题干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由“雨越下越大,雨珠一串串沿着站台的棚檐滴落下来”可知,这属于自然环境描写,“形成一片雨帘,将他包围在里面”写出了他在雨中的孤独和压抑之感,被“包围”,更突出只有他一个人的孤独感。
(2) 他背着吉他,拖着行李箱硬着头皮使劲往里面挤去,车上的人勉强闪开身,为他攒出一条缝。(从词语的角度)
[答案] (2分)“攒出”是一点一点积聚的意思,这里是说在公交车上人们为年轻人积攒出一条通道,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公交车上的拥挤。
[解析] 题干要求从词语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攒出”是一点一点积聚的意思。在这里是说这条缝是一点点积攒起来的,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公交车上的拥挤。
[解析]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8.第 段写道:“他顿时醒悟,所谓的诗和远方,从来就是这样。”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他”悟到了什么。(3分)
[答案] (3分)主人公领悟到人生要追求的美好梦想从来都是这样,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经历挫折才会得到。可能未来,他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由第 段“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比公交车更拥挤的人群,更错综复杂的世界”可知,这种领悟是对于未来人生路的领悟,追梦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到处都有风雨、有挫折等待着他。他终于明白,追求梦想是要披荆斩棘的。
9.若干年之后,你也会背起行囊走向远方。请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写一段话给未来的自己。(50字左右)(3分)
链接材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答案] (3分)未来的我,你应该已经到了背起行囊走向远方的年纪了,请相信你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请相信我们可以战胜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人生就是这样,总会遇到坎坷和荆棘,但只有你勇往直前了,才可能看到那个美丽的未来。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探究。题干要求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给未来的自己写一段话,链接材料选自《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我们也应该乐观面对。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的内容,语言流畅,表达得体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23分)
(一)文言文段阅读(1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可得兼 品学兼优 统筹兼顾
B.不为苟得 一丝不苟 苟全性命
C.人之所恶 深恶痛疾 褒善贬恶
D.可以辟患 不以物喜 严阵以待
A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都是“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的意思;B项,苟且/随便/姑且;C项,讨厌,憎恨/讨厌,憎恨/很坏的行为,犯罪的事情,与“善”相对;D项,凭借/因为/连词,表目的。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答案] (2分)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注意把重点词语的意思一一译出。
12.文段中蕴含着一个人生准则,请你概括出来。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准则的理解。(3分)
[答案] (3分)准则:舍生取义。
理解:生命是珍贵的,在面对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要为了坚守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在新的时代也要见义勇为,勇于坚持正义的事业,做于人于国有益的事。
[解析] 第一问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文本中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人生准则是:舍生取义。即在生与义发生矛盾时,要选择义,放弃生。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范蠡①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②。……于是自谓陶朱公。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 ①范蠡: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②陶:地名。
1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乃:_______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于是,就
偷偷地(每小题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1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居 家 则 致 千 金 居 官 则 至 卿 相 此 布 衣 之 极 也
[答案] (2分)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居处家里能够挣得千金财产,做官能够位居卿相,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顶点了。“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从居家和居官两个方面写范蠡取得的成就,中间要断开;“此布衣之极也”是总结判断。故正确断句为: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范蠡乘船到齐国,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B.经过长期不懈的辛苦劳作,范蠡父子积累了数十万家产。
C.范蠡辞相的原因是他认为位高权重、久负盛名是不祥之兆。
D.从“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可以看出范蠡是一个不重名利的人。
B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B项,由“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可知,范蠡父子经过不久,就积累了数十万家产。选项中“经过长期不懈的辛苦劳作”说法错误。
【参考译文】
范蠡浮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就获得财产数十万。齐国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叹息道:“居处家里能够挣得千金财产,做官能够位居卿相,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顶点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散尽他的财产,送给知音好友和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偷偷地离去,到陶地住下来。……于是自称为陶朱公。
(二)古代诗歌鉴赏(4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即起伏的山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辽远的荒原,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2分)
(2分)平坦的原野
奔流的长江(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理解。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意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本联写了四种景物,分别是“山”“平野”“江”“大荒”,按横线前后短语的结构,两个空可分别填入: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到湖北、湖南一带游览。
B.诗中“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和云霞的变幻多姿。
D.尾联借写故乡水不远万里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以及思念之情。
C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理解和赏析。C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此句将江中月影比作明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面的平静,江岸的辽阔。此句并未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因此C项说法错误。
【高分技法】
课内古诗词曲鉴赏选择题10大常见设误类型
1.内容把握错误。有的题在设置错误项时,会曲解诗词句或句中某个词语的意思;或者只说到诗词的表层含义,而忽略了深层含义,从而导致内容理解片面等。
2.画面描述错误。有的题在设置错误项时,会把前后部分或上下片的画面颠倒描述,或者部分画面内容描述错误等。
3.情感把握错误。有的题在设置错误项时,往往曲解诗词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或随意引申诗词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如:把高兴的或积极的情感说成悲伤的或消极的;把诗词作者由喜到悲的情感变化,说成由悲到喜;把诗词中主人公的情感等同于诗词作者的情感等。
4.指代错误。诗词中涉及多个人物、景物或事物时,有的题在设置错误项时,多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陷阱。
5.时空错误。有的题在设置错误项时,往往会把时间说成空间,或在时间长短、空间方位、季节、时令上设置错误。如把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物说成描写了初春时节的景物等。
6.景物描写的顺序错误。有的题在设置错误项时,故意把写景的方位顺序颠倒、时间顺序错乱、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弄反。如:把“由上到下”说成“由下到上”,把“由远及近”说成“由近及远”,把“由整体到局部”说成“由局部到整体”等。
7.景物描写的感官角度错误。有的题在设置错误项时,把“视觉角度”说成“听觉角度”或把“视听结合”说成“视觉、触觉结合”等。
8.修辞手法分析错误。有的题在设置错误项时,把“比喻”说成“拟人”,把“设问”说成“反问”,或诗词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选项中却说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
9.表现手法分析错误。有的题在设置错误项时,会把诗词中“以哀景衬哀情”说成“以乐景衬哀情”,把“正衬”说成“反衬”,把“化实为虚”说成“化虚为实”,把“以动衬静”说成“以静衬动”等。
10.对作品的语言风格、题材等分析错误。有的题在设置错误项时,故意把豪放派诗人(词人)的某些抒情比较含蓄蕴藉的作品说成直抒胸臆,语言气势豪放;或把婉约派诗人(词人)的某些“偶有豪壮语”的作品说成是抒情婉约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6分)
(1)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回清倒影
(2)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赢得生前身后名
(3) 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潮平两岸阔
(4) 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惟解漫天作雪飞
(5) 屈原《远游》中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一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注意影、潮、惟、怆等【易错字】 的书写。
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0题。(6分)
感谢亲爱的家人们,与我一起经历风雨,见证岁月, a 。是你们的遥遥相伴,陪我越过层层山qiū;是你们的默默守护,带我跨出丛丛荆棘。感谢亲爱的伙伴们,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有一种纯粹叫全力以fù,有一种果敢叫奋不顾身,回首此间, b 。感谢亲爱的同事们,虽然分别已久,你们的真挚鼓励和持续坚守,让我们始终风雨同舟,艰难征程波澜壮阔, c 。
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你和你们,就算素未谋面,你们的浓浓情意、切切问候和深深祝福,如一道彩虹, d 。午夜梦回,最是心底那一轮明月,那一江春水,那一缕乡愁,亦是我zhì留他乡三年每分每秒的心灵归sù。
(节选自孟晚舟《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
19.根据拼音将相应的汉字用正楷依次书写在下面的米字格中。(4分)
[答案] (4分)
20.下列四句话是从文段中抽取出来的,要放回原文a、b、c、d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满是静水流深的情义和雷霆万钧的担当
②赤诚初心历久弥坚
③安放我所有的喜乐苦悲
④斑斓了坎坷路途上的一隅天空
A.a① b③ c② d④
B.a③ b② c④ d①
C.a① b④ c③ d②
D.a③ b① c② d④
D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与连贯。a处,③句中的“喜乐苦悲”对应此处前句中的“经历风雨”。故应填③。b处,①句中的“静水流深的情义和雷霆万钧的担当”照应此处前面的“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有一种纯粹叫全力以fù,有一种果敢叫奋不顾身”。故应填①。c处,②句“赤诚初心历久弥坚”与此处前句“艰难征程波澜壮阔”结构相同,都为主谓短语。故应填②。d处,④句中的“斑斓”紧承此处前句中的“彩虹”。故应填④。故选D。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1~23题。(6分)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缭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 ① 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 ② 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节选自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有删改)
21.有人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缭亮”应写为“嘹亮”
B.“开启”应写为“开起”
C.“骋”应读为“chěn”
D.“储”应读为“zhù”
A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B项,“开启”写法正确;C项,“骋”读作chěng;D项,“储”读作chǔ。
22.文段中①②两处漏掉了标点符号,你认为这两处补上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 B.①; ②。 C.①;②, D.①。 ②。
C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由“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和“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可知,这两个句子形式相似,应该是并列关系,所以①处应用分号;把“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和“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两句比较,可知这两个句子都是在说自己在自己的屋子里没有留下自己的痕迹,联系比较紧密,所以②处应该用逗号。
2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这句话是病句。
B.“唯独”“唯唯诺诺”这两个词语中的“唯”意思相同,表示独一无二的意思。
C.从短语的结构形式来看,“重大失误”“羊肠小道”“世界万物”结构相同。
D.“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B项,“唯唯诺诺”形容一味顺从别人的意见。“唯”表示答应。
四、作文(50分)
24.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50分)
作文题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习近平总书记
(2)汤洪波经受超强训练,初心如磐,终于圆梦航天;武大靖面对伤病,咬牙坚持,再次闪耀冬奥赛场;江梦南半岁失聪,从无声中突围,在清华园里怒放……他们用坚持成就更好的自己,用奋斗书写精彩的人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高分范文】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吃很多苦,但是金子总会发光,是花朵总会绽放,我们终将用自己奋斗的汗水,让成功的花朵绽放。
然而,绽放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容易,过程中一定会有大大小小的阻碍,它们可能会使我们失去信心。但只要相信自己,我们终能以最好的姿态绽放,在人生中留下精彩的一笔。
绽放需要坚持不懈。也许会有那么一些困难让我们止步不前,悲观失望,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次次的失败换来的是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前进,最终让我们抵达成功。保尔因双腿瘫痪,萌生自杀的念头,但最终凭借自己对革命的信仰,坚持不懈,铸就了钢铁战士的灵魂,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所以,不要害怕
失败,失败只是一颗小石子,踢开就好,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向前的脚步,坚持前进,我们必将绽放最美的自己。
绽放需要忍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奋斗过程中的磨难会让我们感到疼痛难耐,但只有忍耐住,咬牙熬过难关,才能够在奋斗的路上走得更通畅,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绽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击,无数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不计生死,奔赴一线。隔离病房中他们全副武装,不敢有半点松懈,忍受住所有的苦痛,当病人的生命脱离危险,他们走出病房,露出真诚的笑容。脸上深深的勒痕,是奉献留下的印记,也是最美的绽放。
绽放需要坚守初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是一个大染缸,里面是各种颜色的染料。在别人对身旁站着的老人视而不见时,我们会心一笑,主动让座,展现一次绽放。在学习过程中,有人偷奸耍滑、浑水摸鱼时,我们踏踏实实,日积月累,绽放美好的自我。我们要坚守初心,不能因为蝇头小利就放弃自己选定的道路。只有坚守初心,朝着目标一步步走下去,我们才能像莲花一样真正绽放。
让我们不负韶华,努力奋斗,以最好的姿态绽放,在人生中留下精彩的一笔。
【亮点透视】 论据充实。作者在论述三个分论点时,引用诗句、名言,举出典型事例,既有经典名著人物保尔的事例,又有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医护人员的事例,还有社会生活中的暖心事例,时事与经典结合,名著人物事例与生活中的人物事例并举,内容充实,论证简洁有力。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1)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教导青年要奋斗,要使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用奋斗创造一个值得回忆的青春。据此可以立意为:青春要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材料(2)的落脚点是“他们用坚持成就更好的自己,用奋斗书写精彩的人生”据此可以立意为:坚持成就自己和奋斗书写人生。二者的共同点是“奋斗”。综上所述,本次作文,围绕“坚持”“奋斗”等立意行文即可。
作文题二:盛夏的微风,掠过一千多个日夜,载着三年的情谊,汇成一首不舍的骊歌。临别之际,往事如昨。三年的时光里,父母的关怀,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曾给你力量,助你成长。
请选择一位你最想感谢的人,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目,写一封致谢信。
【高分范文】
给班主任王老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王老师:
展信安。
“你的一生,我只送一程。不忍言别,但车已到站。你更上层楼,极目楚天舒;我原路返回,粉笔写春秋。”中考前最后一节语文课上,您在黑板上给全班同学写下了这段离别赠言。
下课后我盯着这段话发呆,三年的初中生活就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快速播放。三年一程,这一程,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辛苦付出。
初一时,您是我前进途中的领路人。刚入初中,我心中一半是新奇一半是紧张,期待着能顺利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可看着课桌上比小学时多出三倍的课本,我又担心适应不了初中过快的学习节奏。您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先着重给我介绍各科的学习方法,指导我如何学习初中新增的科目。有您在前方引导,我渐渐不那么紧张了,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很快适应了初中生活。
初二时,您像好友与我并肩而行。此时,您更像是我的知心朋友,提醒我要戒骄戒躁。在学习上,您一步一步地陪着我,帮助我夯实基础知识;在生活上,您给予我只增不减的温暖和关心。有您在身边陪伴,我的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每一天都过得温暖而充实。
初三时,您推着我向前。两年的磨砺使我身上的力量增加了,能力也变强了。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去解决。您欣喜于我的蜕变,同时也给了我一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坚定地朝着梦想前进,您成了我追梦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撑。因为有您在身后助力,我才能有更大的勇气不断迈向前方。
现在,在您一路的陪伴下,初中这一程的终点已近在咫尺。我回头看,好像在起点处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您向我挥手祝福,然后转身向起点处走去。我看着您离去的背影,想起那段离别赠言,心中有些话想说给您听:
人生长河,感谢您陪伴我这一程。舟已到岸,我的人生之路又开始新的一程。这一程,山水相逢,感恩同行;下一程,山高水远,师恩永念。
祝:
身体健康!
学生:小语
2022年6月18日
【亮点透视】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作者选取三年来班主任老师给予“我”的指导、陪伴和帮助,表达了“我”对初中生活的留恋,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文章内容充实具体,情感真挚。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同时考查致谢信的写作。我们首先要补全题目,题干要求我们选择一位最想感谢的人,写一封信,所以我们补充的内容只能是人,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战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等。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题干要求我们写的是致谢信,所以在行文时需要正确使用书信格式,务求规范。称呼、问候语、正文、结束语、署名和日期都要齐全。在行文过程中要始终把握好“谁读信”“为什么写”“怎么写”等问题,注意与收件人的交流对话,情感语气要真挚,遣词用语要恰当得体。(共72张PPT)
2022年永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3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学校拟开展“锦绣潇湘·大美永州”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完成1~7题。
【美文·探微】清扬同学从《永州最美》一书中摘抄了一段文字,请你仔细阅读,回答1~5题。
永州又名零陵,雅称“潇湘”。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锦绣潇湘”之美誉。
“锦绣潇湘”是一曲岁月( )叹。时光积攒了历史的厚重,文化则浸染成一种地域灵魂。在这里,你能 2000多年前秦始皇建立县制的岁月留痕,能 到4000多年前上古帝王南巡九嶷的神奇行踪,更能 出12000年前玉蟾岩飘出的缕缕稻香。至于舜帝德孝、怀素草韵、柳子文风、濂溪理学,以及淳朴奇特的瑶家民俗、世界唯一的神秘女书等,无一是文化中的瑰宝。
【甲】“锦绣潇湘”是一抹自然经典。【乙】九嶷北望,五岭南横,无山不胜丹青;三溪清泉,百里平湖,有水皆成诗文。北宋醉翁欧阳修把酒吟唱:“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丙】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折腰( )叹:“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丁】更有唐朝才子柳宗元情倾永州山水,其《永州八记》传颂至今,并被列入中学语文课本。
1.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3分)
山 清 水 秀 人 杰 地 灵
.&1& .
(3分)山
清
水
秀
人
杰
地
灵
[解析] 本题考查对汉字的规范书写。书写时要规范、工整、美观,使用楷体,不要连笔,不要写错字。此题分值较大,对书写要求高,建议平时多练习书法。
2.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字形和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泳 cuán yín 概 B.泳 zǎn yín 慨
C.咏 zǎn yín 慨 D.咏 cuán yíng 概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音字形。四处字音字形的正确书写应该是:咏、zǎn、yín、慨。
3.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触碰 探求 品位 B.触及 追寻 品位
C.触及 追寻 品味 D.触碰 探求 品味
C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触及:触动到。触碰:触动;碰。根据语境,此处使用“触及”。追寻:跟踪寻找。探求:探索追求。根据使用对象,此处应用“追寻”。品味:①尝试滋味;品尝。②仔细体会;玩味。③(物品的)品质和风味。④格调和趣味。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根据语境,此处应使用“品味”。
4.将“青山绿水,山水交融,定义了永州名片的底色”一句放入文段,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青山绿水,山水交融,定义了永州名片的底色”在内容上与乙处一致,都是对“锦绣潇湘”风景的介绍;在句式上,也与后面两个句子一致。所以放在乙处最恰当。
5.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柳子文风”和“濂溪理学”调换位置
B.把“以及”改作“和”
C.改“唯一”为“没有”
D.在“无一”后增加“不”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无一”表示否定,“无一不”表示肯定,根据句意,此处应表示肯定,在“无一”后加“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美景·览胜】名胜古迹与其佳联常能相映成趣。煜鹏同学在游览永州山水美景时,收集了许多名联佳句。请你根据所学的对联知识完成第6题。
6.填入下联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花雨鼓天风千里潇湘归眼底
下联:松涛连海气________________
A.九州日月在肩头 B.杜鹃花海天下秀
C.星辉云灿小阳天 D.瑞霭阳光盈九州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词性 相同、平仄相对。A项中的“九州”“日月”“在肩头”分别与上联中的“千里”“潇湘”“归眼底”结构相似,对仗工整,故A项填入横线处作为对联最恰当。
【美德·传承】婉兮同学在永州市零陵区南津渡街道高山寺社区好人墙上,看到了“中国好人”周建国的感人事迹,大概内容如下。请你阅读后,完成第7题。
梳子铺乡排龙山村支书周建国自己省吃俭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33年来,他无怨无悔地照顾岳父母、堂弟等6位残疾亲人,用大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孝老爱亲之歌,先后获评“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等光荣称号。在他的影响下,永州涌现出了一大批“好邻居”“好媳妇”“好婆婆”“好少年”等好人典型。
7.
(1) 婉兮同学作为学校“蔓草”报社记者,准备去采访周建国爷爷,请你帮她设计两个采访问题。(4分)
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周爷爷您好!请问,这33年间,您一直坚持照顾残疾亲人,您的妻子儿女支持您吗
周爷爷您好!请问,这33年间,您在照顾残疾亲人时遇到过哪些困难呢 (紧扣材料1分,语言得体1分,每写出一个问题得2分。共4分)
[解析] 对周建国爷爷的采访,要注意两个问题:采访内容上,要紧扣周建国的主要事迹,结合自身真实感受进行采访,两个采访的问题要有所区别,要切合实际,避免空洞;形式上,采访的语言要得体,注意对象及自身的身份。
(2) 婉兮同学的采访报道在校报上发表了,同学们读后,被周爷爷的事迹感动,纷纷往校报信箱中投递阅读感言。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也写一条感言。(50字左右)(3分)
我的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读了周爷爷的事迹,我深受感动。今后,我一定要向周爷爷学习,孝顺父母、关爱弟弟妹妹,做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少年。
示例二:我们要向周爷爷学习,继承和发扬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多关心长辈,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尽自己一份孝心。(紧扣材料1分,联系实际1分,观点鲜明1分,共3分)
[解析] 结合题干要求,感言的内容要结合“周爷爷的事迹”,并且要“联系生活实际”,在写感言时,要概括出自己被周爷爷的哪种精神触动,情感要真挚,并要注意字数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能力。
8.名著阅读。(6分)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①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②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1) 这段文字摘自____________________(填作家名)创作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共2分)
老舍(或舒庆春)
骆驼祥子(每空1分,共2分)
[解析] 解答此题,需对名著内容有较好的理解,根据文段的主要人物、事件等进行合理推断。
(2) 请你从内容、情感、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个人见解或困惑等角度中任选其一,给文段中画横线的两处各做一个批注。(每个2分,共4分)
①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强调了祥子投入的时间长、付出的汗水多,突出了那辆车的来之不易。
示例二:祥子拉车的生活可真艰辛啊!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那辆车的来之不易。示例二:我感受到了祥子拥有那辆车后内心的欣喜和自豪之情。(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每处2分,共4分)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应对名著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所了解,结合整体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具体语句,根据其特点,选择角度进行分析。比如第一句话在语言上具有典型的重复的特征,第二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组织答案时注意“批注”的特点,语言要简洁、鲜明。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把握。
9.请将下面表格中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6分)
内容与主题 古诗文名句 出处
好景须细赏 观游鱼:潭中鱼可百许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赏月夜:②____________,静影沉璧。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路难亦达观 济沧海:③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访农家:山重水复疑无路,④__________________。 宋·陆游《游山西村》
(6分)皆若空游无所依
浮光跃金
长风破浪会有时
柳暗花明又一村
内容与主题 古诗文名句 出处
志当存高远 登泰山: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每空1分,错字、别字、加字、漏字、倒字等都不得分。共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见古诗文名句的默写。 答题时,要根据表格提供的内容与主题、出处等选择正确的句子。书写要规范、工整,尽量不要写连笔字,不要掉字、添字,不要写繁体字、异体字。
续表
二、阅读与理解(共5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古诗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将军宜枉驾③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 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③枉驾:屈尊相访,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屈就,屈尊。
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有千里马 B.故/虽有名马
C.将军岂/愿见之乎 D.不可屈/致也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断句的把握。 A项正确停顿点是:然后/有千里马。C项正确停顿点是:将军/岂愿见之乎。D项正确停顿点是:不可/屈致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
C.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
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A项,两个“而”都表示转折关系。B项,第一个“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是代词,代指“他”。C项,第一个“见”相当于“现”,可翻译为“显现”;第二个“见”是“拜见”的意思。D项,第一个“策”是动词,译为“用马鞭驱赶”;第二个“策”是“鞭子”的意思。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借说马来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的品质。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乙文的表达不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而是以记叙为主。
1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6分)
(1) 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或”“尽”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2) 由是先主遂诣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了诸葛亮。(“由是”“诣”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尽量字字对应进行翻译,不能直译的则进行意译,翻译后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时,要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和上下文对关键字词的意思进行合理推断,如(1)中的“食”“或”“尽”等,(2)中的“由是”“诣”等。对于特殊句式,省略句中的省略部分要补充完整,倒装句中的倒装部分要还原为正常语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7分)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
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
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第二句只是说秋日“胜”春朝,认为秋天比春天好,但不能看出作者对春朝有厌恶的情感。
15.“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4分)
[答案] (4分)“排”是“推开”的意思,(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鹤”冲破云层,直上万里晴空的非凡气势和顽强不屈的精神,(2分)也表达出身遭贬谪的诗人乐观的情怀和昂扬的斗志。(1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关键字词。鉴赏关键字词,首先应对字词的基本意思进行解释,然后理解字词所在的句子的意思,再结合整首诗歌去分析关键字词对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诗中的“排”字,写出了鹤冲破云霄,直上万里晴空的非凡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秋日的欣赏之情,以及旷达的胸怀、昂扬的斗志。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阅读说明性文章,完成16~17题。(6分)
古剑不锈之谜
江 伟
①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发掘楚墓时,发现两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其中有一把剑就是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剑身上黑色菱形格子花纹仍清晰可见。a.为什么已埋在地下2000多年的宝剑出土时竟没有一丝锈痕?
②1974年,三把剑身乌亮、寒光逼人的宝剑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陶俑坑中出土。同样,这几把剑也是在五六米深的潮湿土壤中埋了2000多年,出土时不但毫无锈迹,b.而且能一下子划破十多张纸,其锋利程度让人咋舌不已。
③c.古剑不锈成为人们急于探索的神秘现象。为了不损坏这些宝贵的文物,有关部门采用了多种现代仪器对宝剑的表层化学成分进行检测。
④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宝剑的金属成分是铜与锡的合金,即商朝时就发明的青铜,正是锡这种抗锈金属使宝剑历经2000多年都不生锈。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宝剑当年被打造的时候其表面都进行了防锈处理。
⑤1974年出土的三把剑的表面处理技术,则更为先进,古人用氧化能力非常强的铬盐对剑进行氧化处理,于是剑的表层金属氧化物就紧紧地覆盖在剑的表面,d.这层仅厚0.01毫米的金属氧化物性质却非常稳定,因而剑也就不会被锈蚀了。
⑥这种精细的铬盐氧化加工处理技术,国外应用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比我们的祖先晚2000多年,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程度。古剑不锈之谜就此被揭开。
(选自《点亮一生的科学美文》,有改动)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出土的三把古剑毫无锈迹,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埋在干燥的土壤中。
B.为了检测古剑的表层化学成分,有关部门从剑身上截取了样本进行详细分析。
C.古剑由铜、锡合金打造,其中铜的使用是其历经2000多年不生锈的主要原因。
D.我国在古剑表面使用的这种精细的铬盐氧化加工处理技术,领先国外2000多年。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A项,根据原文“这几把剑也是在五六米深的潮湿土壤中埋了2 000多年”的表述,可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埋在干燥的土壤中”说法错误。B项,根据第③段“为了不损坏这些宝贵的文物,有关部门采用了多种现代仪器对宝剑的表层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的表述,可知“从剑身上截取了样本进行详细分析”说法错误。C项,根据原文“正是锡这种抗锈金属使宝剑历经2 000多年都不生锈”的表述,可知使古剑不生锈的主要因素是锡,而不是铜。
1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加点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a处“竟”字删去之后不会改变句意,并没有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B.b处“十多张”,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充分地说明了古剑的锋利程度。
C.c处“急于”二字生动地表达出了人们对破解古剑不锈之谜的渴望。
D.d处“仅”字突出古剑表层金属氧化物的薄和古人铸剑技术的先进。
A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表达效果。A项中“竟”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去掉后会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阅读议论性文章,完成18~19题。(7分)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 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己所用。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这种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水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
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写鸟的动作,小时作文只需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了。后来脑子里记的东西多了,如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等,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
⑤因此,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选自《梁衡文集》,有删改)
18.下列关于文章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B.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C.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
D.我们应该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A
[解析] 本文考查中心论点。把握作品的中心论点,可分析作品的标题,作品开头、结尾及中间段落的关键句子等。结合标题“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和“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等信息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19.有人认为学习语文强调背和记,却不注重深刻理解,这样势必会限制文学创新。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结合选文和已学知识,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说明理由。(4分)
【链接材料】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拥有更广泛的知识,了解问题也更全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示例一:我赞成这种观点。理由:如果对背和记的东西没有深刻的理解,就可能导致基本的表达都不准确,更不用说文学创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我赞成这种观点。理由:一味背和记他人的作品,就可能导致思维僵化,无法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
示例三:我反对这种观点。理由: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积累足够多的精词妙句。
示例四:我反对这种观点。理由: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精熟,却能为后世留下《诫子书》《出师表》等流传千古的美文。
(观点1分,答对一条理由即可得3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亮明态度,即对“学习语文强调背和记,却没有深刻理解,会限制文学创新”这一观点是持赞成还是反对意见。然后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说明理由。
阅读记叙性文章,完成20~24题。(18分)
第一次吆喝
金佩庆
①吃过早饭,我们挑起担子走出了长兴县城的一家小吃店,开始了谋生的一天。为了避开行人的目光,我跟在芳相哥的后面,把头压得很低。
②“修雨伞哎——补雨伞,补雨伞哎——修雨伞!”
③走到居民区,芳相哥突然用方言吆喝起来。我大吃一惊。这悠悠的吆喝声如同一个个闷雷,顿时使我明白自己此行一个严重的疏忽。
④那是1983年暑假,49岁的父亲病故后的第二年,我高考落榜。大病三天之后,母亲含泪劝我放弃再考,帮她支撑这个濒临绝境的家。说实在的,为赡养年迈的婆婆,供养五个子女读书,母亲拼命在六亩多责任田里劳作,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这个全家唯一的全劳力再任性也没有勇气向她要学费复习了。
⑤无奈,在农忙过后,我拜当年父亲的徒弟芳相哥为师,挑起父亲留下的雨伞担子,登上北去的列车。
⑥那时的义乌老家,农闲之际上“三府”(杭嘉湖地区)修补雨伞是
成年男子的传统项目之一。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挣到复习的费用。于是,就有了刚才所说的那一幕。
⑦此时此刻,“曲线高考”的如意算盘,似乎一下子被芳相哥的吆喝声打碎了。我只想扔掉肩上的担子,找个地方躲起来。
⑧原以为修雨伞不过是风餐露宿、走街串巷,身体辛苦而已,没料到还得满街吆喝。如果事先考虑到这点常识,我绝不会有勇气出来的。然而,后悔已晚,除了硬着头皮往前走,我别无选择。
⑨不一会儿,便有几个顾客拿了伞打招呼。简单地讨价还价后,芳
相哥便在大腿上铺了块厚布修理起来。他一面修补,一面向我指点要领。过了一会儿,就叫我到附近的居民宿舍招揽生意。
⑩毕竟是刚出校门的中学生,脸皮薄。我在居民区转来转去总也张不开口。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我憋足了气:“修——”后面的声音连自己也听不见了。赶紧落荒而逃。
“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呵。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芳相哥说。我感到这个世界太残酷了,便强忍住委屈的泪水。
然而,委屈也只好委屈。慢慢地,从轻轻地喊到大声地喊,从在无人处喊到在有人处喊,我战胜了自己,总算过了修伞的第一关。
三天之后,芳相哥让我独自上路。
后来我发现,当我在街头巷尾吆喝时,并没有人在旁边讥笑我,于是吆喝得越来越带劲,生意自然也源源不断。
雨伞的种类繁多,有的还相当复杂。开始时,顾客送来的伞,本来凑合着还能用,经我一修理却面目全非了。不过在实践中,我很快成为行家,最困难的仍是每天出门的第一声吆喝。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和芳相哥同宿一个旅店,早散晚聚,跑遍了江浙皖交界处的近十个城镇的大街小巷。在与形形色色的顾客打交道中,我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发了笔小财,挣了120多元。
丹桂飘香的时候,我向芳相哥吐露了想复习再考的秘密。
“原来如此,那我们还是早些回去吧。”
当母亲终于明白我外出学手艺是为了挣学费考大学时,长叹了一声也就没有反对。第二年,我考取了杭州大学。
这段艰苦的谋生生活犹如一次青春的洗礼,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终身受益。
(选自《开花的课桌——当代散文佳作选读》)
20.请你说说第⑦段加点词“曲线高考”在文中的含义。(2分)
[答案] (2分)“曲线高考”是指“我”外出修雨伞想自己挣钱复习再高考(或“外出学手艺挣学费考大学”)。(共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概念的理解。理解“曲线高考”在文中的含义,可从“曲线”与“高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解读“高考”,根据文意,文中的“我”想挣复习的费用,去参加高考;“曲线”的意思是,不是直接向母亲要钱去参加高考,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赚钱,从而达到再次参加高考的目的。
21.我的心理随着“吆喝声”的不同情景而发生变化。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3分)
吆喝时的情景 “我”的心理感受
听到芳相哥的吆喝时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异常尴尬
感觉没有人讥笑我吆喝时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大吃一惊
“我”第一次吆喝时
无比高兴(每空1分,共3分)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第①处,可根据“我大吃一惊。这悠悠的吆喝声如同一个个闷雷,顿时使我明白自己此行一个严重的疏忽”概括“我”的心理感受。第②处,根据“毕竟是刚出校门的中学生,脸皮薄。我在居民区转来转去总也张不开口。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我憋足了气:‘修——’后面的声音连自己也听不见了。赶紧落荒而逃”可知,我感到“异常尴尬”是在我“第一次吆喝”的时候。第③处,根据“当我在街头巷尾吆喝时,并没有人在旁边讥笑我,于是吆喝得越来越带劲,生意自然也源源不断”,可知“我”的心理感受是“无比高兴”。
22.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4分) 插叙。(1分)插入“我”的家庭状况和“我”高考落榜等内容,(1分)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交代了“我”外出修伞谋生的原因,又解释了“我”为什么对芳相哥的吆喝声感到非常吃惊。(2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记叙顺序的把握。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可知,此处使用的是插叙的记叙顺序。插叙的作用主要有:对文章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突出人物的性格;使结构更加紧凑;避免平铺直叙等。考生可据此并结合文本具体内容,组织本题答案。
2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 段画横线的句子。(4分)
“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呵。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
[答案] (4分) 示例一:运用语言描写,“怎么没有”用反问语气,写出了芳相哥为“我”因脸皮薄无法挣钱谋生而焦急的心理,表现了芳相哥对“我”的关心和他的朴实善良。
示例二:运用语言描写,芳相哥的话语既在教导“我”沿街吆喝招揽生意,也在鼓励“我”勇敢面对生活,表现了芳相哥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担当。
(语言描写1分,具体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共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关键句子的能力。题干要求从“描写的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答题时要注意这一限制,不要偏离题干意思。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解答时,一方面要把握其中的语气,“怎么没有”用反问语气,表达芳相哥内心的焦急;另一方面要把握语言中蕴含的情感,即芳相哥对我的责备,反映了他对我的教导与鼓励。
24.对于第 段,有人主张删除,有人主张不删除。你赞成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5分)
[答案] (5分)示例一:可以删除。①文章故事情节完整,主旨明确。“我”从上街吆喝补伞到考入大学的经历足以说明人有时牺牲了一些自尊,反而最终能活得更有自尊的道理。文中“从轻轻地喊到大声地喊,从在无人处喊到在有人处喊,我战胜了自己”的话语已经明确点出主旨。②文章以“第二年,我考取了杭州大学”作为结尾,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所以第 段显得多余。
示例二:不可以删除。①第 段照应开头,有力地收束了全文。②第 段升华了文章主旨。“我”从上街吆喝补伞到考入大学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有时牺牲了一些自尊,反而最终能活得更有自尊。把牺牲自尊、接纳委屈看作“战胜了自己”,把这段牺牲自尊但又诚实无愧的劳动生活视为“一次青春的洗礼”。这是对人生的深刻体悟,让人终身受益。(观点1分,每答对一条理由得2分。共5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段落作用的把握。问某一段落能否被删除,实际是对这一段落所起作用的考查,如果这一段落有着重要作用,就不可删除,否则,就可以删除。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说明理由。理由方面,可从内容、结构、主旨、表达效果等方面去分析。
三、作文(共60分)
25.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正处在人生岔路口的你,又会怎样选择呢?
文题一:请以“我选择的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请以“因为有 ,所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文题二须把文题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高分范文1】
我选择的路
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无数种可能,但你选择的那条路,让人生中的一种可能变成了现实。选择不同的路,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作为少年,我经历的事情很少,走过的路并不多。但从书本中,我读出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而不同的路也成就了不同的人。选择了投江的屈原,在民族的灵魂中留下了忠贞;选择了田园的陶渊明,为中国文人寻到了一片心灵的归宿;选择了旷达的苏轼,在中国诗歌史上造就了一片明朗的天空。
很多时候,我也会想,在面对这么多可能的年龄,我该选择怎样的路。看到邓稼先为中国的强大做的卓越贡献,看到任正非在被卡脖子时毅然前行,看到谷爱凌、王霜、全红婵等人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我也想选择和他们一样的路,为自己创造光环,让自己在荣誉中前进。
但我深深明白,我是一个普通人,对普通人来说,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也同时明白,我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也有选择道路的权利。我可以像张桂梅一样,用爱心去点燃某个角落;我可以像那些白衣天使一样,在防护服里做一个大白,让世间得到安宁。“谁说站
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在我选择的路上,我只要一直在发光,就会成为自己的英雄。
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在任何时候,我都会选择去架桥,去拉近此岸和彼岸的距离。
人生如登顶,以后我一定会面临很多的路口,有的路口杨柳依依,有的路口落英缤纷,有的路口看似平坦实则荆棘丛生,有的路口看似风雨欲来却很快就会晴空万里。但不管怎么样,我都会选择属于我的路,都会让我自己在选择的路上成为我自身最好的风景。
【亮点透视】 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本文在结构上,层次清晰。先引出“我选择的路”这一主题,然后结合古人屈原、陶渊明、苏轼,今人邓稼先、任正非、谷爱凌阐述自己对“选择的路”的看法,最后回到自身,结合现实,表明自己对“选择的路”的态度。内容丰富,恰当引用名言,句式灵活多变,让作文在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深沉的意味。
【高分范文2】
因为有你,所以晴空万里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出现一个人,在你感觉生命黯淡的时候,给你的人生涂抹亮色;在你感到人生迷茫的时候,为你拨开云雾。你,就是我生命中的那个人,因为有你,才让我有了万里的晴空。你就是我的父亲。
清晰地记得今年夏天的那个晚上,外面暴雨倾盆,天气预报也一直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而我的内心,也一直在下着一场暴雨,甚至淹没了窗外大雨的声音。我清晰地记得班主任的声音:“你也太让人失望了!”
事情的缘由还要再往前回溯,就回到去年的冬天吧。去年冬天的那个学期,我无意间看到同桌拿着一本书,我拿过来翻了翻,读了一两段,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下课了,我忍不住让同桌带我到了书店,也租了一本同样的书。
于是,之后的课堂上、课间,我充分利用每一秒钟,沉浸在书中的魔幻情节里,甚至做梦时,我都梦见自己在宇宙间自由穿梭。结果,我的成绩急速下降。班主任找到我问原因,看着她慈爱的眼神和我那可怜的成绩,我向她坦白了我的错误。她严肃地批评了我,然后说:“我相信你能改正自己的错误。”那一次,我也相信了自己。
但再去书店后,我发现那部书又出了一本,于是我忍不住又租了回来,于是便有了这次倒数第一的成绩。
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站在了我的身后。他一定知道了一切,却只是轻轻地对我说:“你读的不是坏书,但在不合适的时间去读,书就成了坏书。”我抽泣着,父亲接着说:“成绩是下降了些,但也不是大事,只要这个暑假努力补一补,一定能再上去的。你愿意补吗?”我点了点头,父亲欣慰地一笑,说:“什么暴雨红色预警?一切都会过去的。”
我举目看向窗外,天已经亮了很多,那云彩的背后,一定有一道亮丽的彩虹吧。这就是我的父亲,谢谢你,因为有你,所以晴空万里。
【亮点透视】 结构严谨,首尾照应。文章没有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而是通过插叙,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指引,构思巧妙新颖。结构上,开头以暴雨红色预警开始,结尾以暴雨红色预警结束,首尾照应,结尾时再加上“彩虹”“晴空万里”的想象,为作文增加不少亮丽的色调,读来积极昂扬,很有感染力。
[解析] (60分)【写作指导】 作文材料有两个文题,要求从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文题一是命题作文,要求以“我选择的路”为题进行写作,写作时,可结合所给的作文材料进行立意,作文内容可写我选择某条路的原因、影响、意义等。文题二是半命题作文,要求以“因为有 ,所以 ”为题进行写作,题目中包含一组因果关系,立意时,可从因为有了某物、某人、某种品质,所以产生了某种结果等角度构思。作文内容要深刻,有真情实感,传递正能量;结构要清晰完整;语言、文采等方面要有亮点,为作文增分增彩。(共79张PPT)
2022年岳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7分)
青春有为,时代有我。学校开展以“我们是中国青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时代召唤】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3) 题。(7分)
【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中国青年始终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危亡,青年们前赴后继投入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斗争中,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乙】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青年们选择了远方,风雨兼程,砥砺奋进。【丙】毫无疑问,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机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的青年,遇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青年的新时代,也收获了建 ① 立业的人生机遇。【丁】时代托举青年,青年也定不会 ② 负时代。岁月不老,青春不朽;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1) 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chí féng B.dǐ féng C.dǐ fén D.chí féng
B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加点字砥、逢的正确读音分别是dǐ、féng。
(2) 在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功 ②幸 B.①攻 ②幸 C.①攻 ②辜 D.①功 ②辜
D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解题时,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如“建功立业”意思是建立功勋,成就大业。因此①处应填“功”。也可使用排除法,如“幸”,没有“幸负”的说法,因此排除。
(3) 下面这句话是从上面的语段中抽离出来的,若回归语段,放在哪一处能使语意最连贯?( )(3分)
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有志青年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投身建设,兴学助教。
A.【甲】 B.【乙】 C.【丙】 D.【丁】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先根据句式进行判断,这句话的句式与文中“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一致,因此应放在一起。然后根据内容进行判断,“新中国成立”在“改革开放”之前,所以这句话应放在【乙】处。
【强国有我】
2.下面句子摘自小丹同学的随笔《壮哉,中国青年》,请你帮她指出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征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苏翊鸣经过锲而不舍地刻苦训练,收获了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和坡面障碍技巧银牌。
B.“国潮”是“国风”与“潮流”的结合体,它的火爆盛行与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发自内心的崇拜息息相关。
C.湖南姑娘彭静旋常穿着汉服在法国街头弹奏古筝,以别有用心的选曲、行云流水的演绎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D.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1 800多名热血青年将生命定格成永恒,谱写出一曲曲浩气长存的英雄赞歌。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别有用心”的意思是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用在此处褒贬不当。
3.小丹梳理了她为参加征文比赛积累的素材,请你帮她指出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约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抗疫一线,为我国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B.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周雷带领团队,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为“中国碗”装“中国稻”增添了底气。
C.“80后”女科学家王琳开创性地从蚕丝中提取丝胶用于受损神经、心肌、骨骼肌等多种创伤的修复治疗,此举使我国走出了一条原创的再生医学“丝绸之路”。
D.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快递小哥、外卖骑手风里来雨里去,为千家万户传递幸福和温暖,让青春在平凡岗位上出彩闪光。
A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中“约32万余支 ”成分赘余,删去“约”或者“余”。
【砥砺前行】
4.行动是青春最有效的磨砺。我们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国青年,既要向老一辈学习,也要在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6分)
(1) 探究以下两则材料,思考并提炼老一辈在面临人生选择时的相同做法。(3分)
材料一 钱伟长18岁参加高考,国文和历史都是100分,物理5分。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录取后,他决定弃文,转学物理系。原因是同年9月18日发生了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听到消息后义愤填膺地说:“我要学造飞机大炮,振兴中国。”于是他从零起步学习物理,刻苦钻研,最终成为“中国力学之父”。
材料二 刘少奇的父亲希望子女读书受教育。从8岁到13岁,刘少奇不停变换私塾读书,后来他决定自学,并成为远近闻名的“读书狂”。风起云涌的革命使刘少奇决心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之中。1913年刘少奇考入玉潭学校,1916年夏,他从玉潭学校毕业,随后考入驻省宁乡中学。1916年秋,受武力救国思想的影响,刘少奇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长沙的陆军讲武堂,以实现自己投笔从戎、以武报国的理想。1917年3月,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学,刘少奇立即结束了在驻省宁乡中学的学业,前去报到入学。
[答案] (3分)他们都是根据国家的需要,为报效祖国,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
[解析] 根据钱伟长“我要学造飞机大炮,振兴中国”,刘少奇“考入长沙的陆军讲武堂,以实现自己投笔从戎、以武报国的理想”可知,他们都是把自己的选择与报效祖国联系在一起。
(2) 2022年4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 156名受访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右图是调查结果之一。请仔细观察该图,简要写出你从中得出的主要结论。(3分)
[答案] (3分)大多数青年认为提升生活技能可以提升个人的成就感,培养生活乐趣和爱好,充实生活并减少虚度浪费。
[解析] 根据图表概括结论,注意两点:一是主题,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二是图表中的主要数据。根据主题和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高分技法】
图表型材料分析技巧
(1)表格:一般分为四部分,即标题(表格的具体内容)、表头(涉及的对象)、表身(所占比例、具体数目)、表注(对表格内容的注释)。阅读时,要注重分析表格的各个部分,通过分析数据的最高值、最低值、数据差,以及位居前几位或后几位的数据来判断其具体意义。
(2)柱状图:对柱状图的解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柱状图代表的数据,二是柱状图之间的对比。有些柱状图本身就是通过对比表现数据,从而体现柱状图的意义。
(3)饼状图:解读饼状图的关键是把握数据特征,即要弄清楚数据所占比例的问题,从中体会饼状图体现的意义。
(4)曲线图:解读曲线图要注意把握三个方面。①理解坐标内容,看清坐标横轴、纵轴的具体内容,把握其代表的意义;②找出曲线走向,无论曲线在区间中如何高低起伏,总有一个总体的趋势;③分析曲线转折点,曲线的每一个转折点都体现其特殊的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图文转换。
二、阅读与理解(53分)
(一)古诗文默写。用古诗文原句填空。(5分)
5.
(1)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不亦君子乎
(2) 蒹葭苍苍,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白露为霜
(3)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蜡炬成灰泪始干
(4) 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既写出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1)~(3)题属于直接型默写题,(4)是理解型默写题。答题时,要根据上下文或所给语境选择正确的句子。书写要规范、工整,尽量不要写连笔字,不要添字、漏字,不要写繁体字、异体字。
(二)古诗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题。(4分)
西归①绝句(十二首之二)
[唐]元 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 ①西归: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五年后,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②书:友人的书信。
6.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说你是如何读懂诗人心情的。(4分)
[答案] (4分)本诗写出了诗人被贬五年后奉召还京的喜悦之情。诗人通过对美好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如“春风”“小桃花树”等意象让人感到温暖、美好。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解答此题,首先应读懂诗歌,包括诗歌的背景、内容、手法等。根据注释可知诗人作此诗时的背景,即被贬五年后,自唐州回京途中。结合背景,根据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可感知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7~10题。(11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②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③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
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④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⑤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公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 ①殍殣(piǎo jìn):饿死的人。②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③术:途径,方法,策略。④敖仓:秦代所建仓名。泛指粮仓。⑤仰食于公私:依赖官府和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探求
(2) 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 ( )
……的原因(每小题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释义。我们可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或上下文的意思合理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求”是探求的意思;“所以”有多个义项,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此处表示的是因果关系,可解释为“……的原因”。
8.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2分)
吴 人 喜 竞 渡 好 为 佛 事
[答案] (2分)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中“吴人”是主语,“喜”是谓语,“竞渡”为宾语,“吴人喜竞渡”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好为佛事”前省略主语“吴人”,表达的也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两者之间应断开,有所停顿。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5分)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答案] (2分)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公之惠也。(3分)
[答案] (3分)这一年,两浙地区只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在外流浪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后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时,对关键字词要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和上下文意思进行合理推断,如(1)中的“以”,(2)中的“晏然”“流徙”“惠”等。对于特殊句式,省略的要补充完整,倒装、互文关系的句子要对语序进行调整。
10.根据对【甲】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文中的范仲淹符合【甲】文中“古仁人”的标准吗?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
[答案] (2分)范仲淹符合“古仁人”的标准。范仲淹大兴土木,惠及贫穷之人;饥荒之年,发放粮食赈济灾民。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他的“忧民”思想,符合“古仁人”的标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即判断范仲淹是否符合“古仁人”的标准,然后根据材料中范仲淹的事例说明理由。概括时要结合两则材料,首先明白“古仁人”的标准,然后有针对性地选取事例作为理由,语言要简洁。
【参考译文】
【乙】皇祐二年,吴中一带饥荒严重,饿死的人遍布于道路。当时范仲淹主管浙西,便发放粮食和募集灾民服役以救灾,救荒方法很完备。吴地一带的百姓喜欢比赛划船,爱做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众比赛划船,
他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老百姓全都离家游玩。他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吩咐他们:“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庙宇。”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旺。他又重新翻修粮仓和官舍,每天雇役上千的劳力。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荒废政务,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宴饮游玩和兴造房舍的原因,是想挖掘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商业、饮食行业、建筑业的人,依赖官府、私家生活的,每天至少有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大的了。这一年,两浙地区只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在外流浪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
饥荒之年发放官府的粮食,募集百姓为地方干有益的事,近年来已列入条令。不仅救济饥荒,又趁机为民间兴利,这真是古圣王的德政啊。
(四)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11~13题。(11分)
材料一 人际交往中有一个“自己人效应”。“自己人”指的是那些与自己志向、价值观等相近,或者是处于同一地域、组织的人。人们更喜欢与自己人相处,对自己人说的话更容易相信。
利用这种原理,在与人沟通时,我们可以应用一个语言技巧:同步带领。先同步对方说的话,最好是能有两个同步,然后带领对方往我们想要的方向走,这样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学会了同步带领的语言技巧,如果有人跟我们诉苦,我们就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现在很伤心,这样的情况会让你感到很难过,接下来你有什么计划呢?”前面两句是同步,后面一句是带领。如果把前面两句同步去掉,对方很可能觉得你在敷衍,或者可能觉得你难以共情。
(摘编自《改变人生的谈话》,中信出版社,有删改)
材料二 本报北京8月11日电(记者张贺)《新华字典》(第12版) 首发暨“新华绽放——商务印书馆文教读书月”启动仪式10日在京举行。
据介绍,第12版《新华字典》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等规范标准,
增、删、改、调部分字头,同时跟进时代,适量增补新词,如“初心” “点赞” “二维码”等。有些词语增补了新义新用法。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8月12日,有删改)
材料三 近来,不少简单粗暴型的网络流行语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野,一点点小成果就是“yyds(永远滴神) ”,一点点小激动就是“awsl(啊我死了) ”,一遇到困难就是“大无语”,稍有点起色又“杀疯了”,不管是赞叹还是嘲讽说一句“绝绝子”总没错……至于“笑死”“美爆”“丑哭”之类更是天天见面,不绝于耳。
上述流行语的语义共性都是极度夸张,语不惊人死不休,靠极致性表达实现大众广泛传播的效应。其实,日常语言中的高程度表达也很常见,汉语中的相关词语就有“很”“非常”“特别”“极其”“厉害”等,但是网络语言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极致表达大量涌现,带有浓烈的夸张色彩;二是随意使用最高级,导致语义贬值严重。
这些极致表达和传统的程度副词相比,因为其生动形象的隐喻属性,无疑具有更大的新鲜感和更大的冲击力,但是也带来了语词世界的“通货膨胀”。经济领域里,不断发行大额货币会导致物价飞涨,货币越来越不
值钱。语言世界中,极致表达大量涌现,不区分实际情况到处滥用,就会导致“语义贬值”——语词失去自己的确定内涵,甚至变成一个纯语气成分。
我们来考察一下yyds(永远滴神) 的演变过程。yyds最早出现在电竞圈,被游戏主播用来赞扬电竞选手出神入化的游戏操作。后来扩展到饭圈,被粉丝用来称赞爱豆(偶像)的杰出表现。在出圈以后,yyds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不仅可以用来赞美人物,也可以用来赞美国家、机构、组织,进而扩展到事件、事理、事物等,一切皆可成神。与应用域不断扩大对应的就是“封神”的门槛不断降低,只要略有优点,都可以yyds,比如“初三14班yyds”“盐水棒冰yyds”“《黑猫警长》yyds”……到了这一步,yyds已经变成了一个口水词,主要用于宣泄情绪,没有太多的表达价值了。(摘编自《文汇报》2021年8月12日,有删改)
材料四
(图片来源:小黑孩)
11.根据你对材料一的理解,请运用“同步带领”的语言技巧,帮小丹完成下列对话。(3分)
小丹:你是哪里人?
游客:我来自广西北海。
小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客:岳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我希望能登登岳阳楼,看看君山岛,吹吹洞庭风。
(3分)示例:北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北海银滩、贝壳沙滩都是漂亮的景点。那你这次为什么想来岳阳,又想参观岳阳的哪些地方呢?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同步带领”的含义,在写出的句子中,既有“同步”,同步对方说的与“北海”有关的话;也要有“带领”,带领对方往我们想要的方向走,引导对方说出自己关于去岳阳游玩的想法。
12.有人认为流行语有时尚感,在表达交流中可以随便使用。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认识。(6分)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③思路清晰;④不少于100字。
[答案] (6分)示例:流行语虽然有时尚感,但不可以随便使用。因为随意使用带有浓烈的夸张色彩的流行语,或者随意表达“最高级”的词语,会导致词语的膨胀,进而造成“语义贬值”,甚至使词语与使用的实际语境脱离,变成纯语气成分。假设随便使用流行语的风气得不到遏止,那么我们将生活在廉价的词语之中,无法表明自己的意思,也无法体会别人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观点态度的把握。注意题干的多重要求:“议论性文字”“筛选有用信息”“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思路清晰”“不少于100字”等。作答时,首先亮明观点作为文段论点,即表达交流中是否可以随便使用流行语。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明理由。
13.结合上面四则材料,请你从不同角度为“青少年在广大生活空间中如何学习与运用语言”提两条建议。(2分)
[答案] (2分)示例:①学习和运用语言要注意,在和别人沟通时要理解对方的感受;②学习和运用流行语要把握好度,不能随意使用。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规定的主题:“青少年在广大生活空间中如何学习与运用语言”。并注意其要求:“不同角度”“两条”。答案要和材料内容有关,不能脱离材料,任意作答。另外要注意以“建议”的形式呈现答案,不是对材料内容的简单归纳概括。
(五)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14~17题。(14分)
送你一朵云
①下午三四点的光景,天空很干净,有蓝玉之光。这样的天空,惹得我频频抬头。后来,我索性停在路边一心一意地看天。
②无数朵白云突然冒了出来,像一场雨后,蘑菇们唰啦啦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很神奇!我想,天上一定有谁在种着这些白蘑菇。这些白蘑菇密密地聚在一起,又嘭嘭嘭地开起花来。你根本来不及细看,那些花朵便都开好了,它们像秀气的玉兰花。
③满天玉兰花呀,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仿佛有香气流淌下来。
④我恨不得飞上天去,把它们摘下来,然后提着篮子去叫卖,让花香染遍一条又一条悠远的深巷。
⑤晚上,我跟当地朋友说起这个。他挺意外的,“啊”一声,笑了,问:“是吗?有吗?我们这里也有这么好看的天空?”我突然心疼得不知所措。
⑥深夜静思,突然佩服起杜牧来。他写“白云生处有人家”,用大白话把眼里看到的景象实打实地描绘出来。他用的那个“生”字令我着迷,是“生活”的“生”,是“活生生”的“生”,是“生龙活虎”的“生”,是“生生不息”的“生”。我们来这尘世走一遭,都是为了这个“生”。白云,亦不例外。每一朵白云,原本也是有根有家的。
⑦我说我养了几朵云。
⑧唔,是真的。
⑨我把它们养在窗子外头,养在我小屋的上空。
⑩在屋子里做事时,我一扭头,就可以看到它们。它们像小白鸽一样,隔着窗,朝我张望。
每天有它们在,天空多晴朗啊。
它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每一个都学得一身会变魔术的好本领。有时,它们会变成小鸡、小狗、小羊、小兔,甚至小老虎,逗我玩。有时,它们又变成小溪流,哗啦啦地流,或是变成沙滩,或是变成山峰、丘陵和峡谷。
我在看书的时候,它们也一本正经地看书。我在给花浇水的时候,它们就把自己变成一朵花。它们也会跟我屋前长着的几棵树玩,把影子一朵一朵地抛撒到树的上面。有一只鸟蹲在它们的影子里唱歌,还有一只猫走过树下面,抬头看看树,有些好奇,想必它看见了白云藏在里面。
偶尔,它们也会离开几天,去外面的世界巡游。它们一离开,天就阴了,下雨或是下雪了。我不急,也不埋怨,只是耐心等着,我知道它们很快就会回来。
果真,我一觉醒来,雨停了,它们正蹲在我的小屋旁,一脸明媚地看着我。
如果有一天,我说我要送一朵云给你,你不必惊讶,那说明你已经被我当成了知音。
(文丁立梅,选自《慢慢走,慢慢爱》,有删改)
14.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笔下的“云”有哪些特点。(3分)
[答案] (3分)变化莫测,洁白清秀,活泼可爱。(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意象特征的概括。作者笔下“云”的特点,可根据作者对云形态、颜色等的描述进行概括。如文中多次写白云的变化,写白云的洁白与清秀,也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云的活泼可爱。
15.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1) 全文有不少表现力强的词语,请从三处画横线句加点的词语中任选一个,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2分)
[答案] (2分)示例:“养”指饲养(动物);培植(花朵),这里作者说“养”云,用词新颖生动,突出了自己对云的喜爱之情;“玩”字将白云拟人化,写白云把影子抛撒在树上的动态情景,用词生动,突出了白云善于变化的特点;“明媚”一词,写出雨过天晴后白云出现时活泼可爱的形态,也突出了“我”在阴天后重新看到白云的欣喜之情。
[解析] 鉴赏词语时,可以按照“本义+语境义+蕴含的作者感情/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效果”的格式整合答案。
(2) 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答案] (2分)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数朵突然冒出的白云比作雨后一起从土里钻出的蘑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在天空出现时快速而密集的神奇景象。
[解析] 首先要明确画波浪线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文本具体内容对句子进行赏析。从“像一场雨后”中的“像”可以看出,这句话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高分技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首先判断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若题干已明确指出修辞手法,可省略此步),然后结合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联系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表达效果。常见的答题模板如下:
①比喻: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情态),表达了……的情感。
②拟人:赋予……以人的性格、思想、动作、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③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④排比:使用整齐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特点,突出了……的情感。
⑤反复:将“……”反复使用(或咏叹),增强了语气,表达了……的情感。
⑥对偶:使结构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⑦反问:更有力地强调了……,发人深省;语气更为强烈,激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16.选文第⑤段写“我”与当地朋友的对话,有何用意?(2分)
[答案] (2分)①通过和当地朋友的对话,表现出“我”对美丽云朵的喜爱之情,也写出对无人能像自己一样去欣赏天空美景的遗憾;②与结尾“那说明你已经被我当成了知音”相照应,使结构完整,也升华了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理解文章句段的作用,可从内容、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第⑤段通过对话在内容上写出自己对友人不能欣赏天空景色的遗憾,在结构上与结尾对“知音”的表述相互照应。
17.选文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个特点。(5分)
[答案] (5分)①把天上的白云想象成白蘑菇和玉兰花,想象白云有香味,自己能够飞上天空,把白云摘下来装在篮子里去叫卖,突出了白云密集、清秀的特点。(1分)②对“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产生各种想象,拓展了诗歌的内涵。(1分)③想象自己能“养”白云,就像养小白鸽一样,并想象自己与白云相处时的各种情景,突出了白云活泼、可爱的特点。(2分)通过这些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技巧。题干中明确了选文“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特点,要求对这一特点进行分析。答题时,需对文中体现作者“想象力”的信息进行概括分析,概括要全面,分析要具体,语言要简洁。
(六)名著阅读。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8~19题。(8分)
18.摘抄和笔记可以帮助我们重温作品内容,积累语言和素材,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摘抄,就是选摘、抄录原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阅读下面小丹从某部名著中摘抄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摘录一 到了午夜,达尼洛躺在柴垛上,鼾声如雷地睡着了。保尔给发动机的各部件上好油,用棉纱头把手擦干净,接着从箱子里拿出第六十二册《朱泽培·加里波第》埋头读起来。那不勒斯“红衫军”的传奇领袖加里波第的无数冒险故事很快让保尔着了迷。
摘录二 他(保尔)被打得遍体鳞伤,浑身钻心地疼……警备司令不断地提审他,使他不得安生。这可能预示着什么呢?
审问的时候他什么也不说,一问三不知。为什么拒不开口,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想做个勇敢的人,做个坚强的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
摘录三 今天柯察金第一次不用搀扶在花园里散步。他不止一次地问我,他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说快了……现在我才明白,他疼痛的时候为什么不呻吟,而且决不肯呻吟。对我的问题,他是这样回答的:“您读一读《牛虻》,就知道了。”
摘录四 每天晚上保尔都到公共图书馆去,一直待到深夜才走……他把扶梯靠在那巨大的书橱前面,一连几小时地坐在上面,一本接一本地翻阅和寻找着感兴趣的和有用的书……在旧书堆里,保尔找到了长篇小说《斯巴达克斯》。他花了两个晚上读完了这本书,又把它放到另一个书橱里,跟高尔基的那些作品摆在一起。他总是把那些最有意思的和性质相近的书摆在一起。
(1) 上面摘抄的文字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 摘抄的内容一般要根据学习、借鉴的意图来选择。为了分析和评价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小丹按时间顺序摘抄的是关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内容。假设你学习、借鉴的具体意图与小丹相同,你觉得按时间顺序还可以摘抄关于②______________方面的内容。(2分)
(2分)主人公读书
主人公战斗
(3) 在阅读实践中,摘抄和做笔记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摘抄之后可以随手写下读书心得。请围绕这些摘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写下你的读书心得。(2分)
[答案] (2分)坚持读书能让人保持激情和战斗力,保尔·柯察金在任何时候都坚持读书,并汲取书中人物的精神和力量,以此来指引自己,让自己变得勇敢、坚强。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内容等的理解。解答此题,考生平时要注重积累,在阅读名著时,要对其中关键人物、情节等进行记忆,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19.善于发现别人身上优点的人,也往往善于向他人学习。读完《西游记》,你一定发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身上都有优点。请从中任选一人,说说你最想向其学习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原著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这个优点在其身上的具体表现。(3分)
[答案] (3分)示例一:孙悟空,我最想向他学习的优点是勇敢。遇到妖怪时,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和妖怪打斗,即使是玉皇大帝,孙悟空也敢于反抗。
示例二:沙僧,我最想向他学习的优点是默默奉献。在取经的路上,沙僧总是默默地挑着行李,干着最重的活,没有任何怨言。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熟悉名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举出这些特点在人物身上的具体体现,然后结合相关情节组织答案。
三、写作(50分,其中含书写5分)
2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50分)
题目一 知音,《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为“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作家丁立梅送给知音一朵云。你会送给知音什么呢?送的礼物又蕴含着你怎样的志趣呢?
请以“送你 ”(把题目补充完整)为题,或自拟题目,以“分享、劝慰、感谢、道歉、鼓励……”为写作目的,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小丹说:很多时候我因为一个无解的问题而耽搁了另外一个有解的问题。因此,我有不少时候陷入混乱的局面。我太需要提升在混乱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你对小丹的困惑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与和小丹有同样困惑的同龄人交流。
要求:①明确写作目的;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50分)
【高分范文1】
送你一轮明月
当代城市的夜空里,曾经让人充满浪漫的想象的明月缺失了。有的只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斑驳陆离的灯光,以及行色匆匆的冷漠面孔。所以,我想送你一轮明月,我想和你分享这皎洁的月光。
我想送你一轮明月,那是王维笔下的明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李白笔下的月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苏轼笔下的明
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月下,我们可以举杯共饮,可以放声吟唱,可以把所有的尘世嘈杂拒之门外。在古老的典籍里,我把这轮明月捧出,放在你的手心,让你去重温古人动人的心声。
我想送你一轮明月,那是山间的明月,田野的明月,江河的明月。月亮的旁边,有几颗星星在眨眼;月光下的草丛里,有几个萤火虫在飞舞;月光下的水面,泛起微微的波光。在这里,我们共享这一片静谧,我们同听美妙的虫鸣。在这安静的角落里,我们可以带着更多的感动去感受这世间的美好。
我想送你一轮明月,把它镶嵌在城市的夜空,让更多的人可以在啤酒摊中、在办公桌前、在公交车里,抬头看见那从古流传到今的浪漫。或者把它安放在每个人的柴米油盐里,让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能感受到诗意。再或者直接把它融进每一个人的灵魂里,让人们的脚步不再匆匆,让人们的表情不再冷漠,让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平和安宁的心灵。
月亮,照亮行人的路,寄送诗人的情意,温暖友人的心房。你让人间充满光亮,你让人们有了美丽的向往。我愿送你一轮明月,在每一个夜晚,你都能看到月亮慢慢爬上天空,映衬着夜空的星汉灿烂。风儿吹
弯月牙,吹散白云,也吹走心中的阴霾。送你一轮明月,在现代的都市里,点亮心灵之夜的明灯。
【亮点透视】 习作以“月”为主题,语言优美,像是经过月光的洗礼,读来让人感觉格外安静美好。结构层次分明,先写古人笔下的月,然后是大自然的月,最后是都市的月。作者在月中寄托美好的感情和愿望,境界高远,这轮明月,既是送给“你”的,也是送给所有人的。
【高分范文2】
拨开云雾见月明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容易的、困难的,有解的,无解的……如何在混乱中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给问题归类,理清头绪,拨开云雾见月明。
对于有解的问题,要优先解决。诸葛亮在行军打仗时,总是做最好的准备,把能解决的问题先解决,这样才能做到料事如神。古人也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谓的粮草,其实就是“有解的问题”。在面对混乱局面时,我们应把最基本的问题先处理好,然后处理其他问题时就可以达到势如破竹的效果。
对于无解的问题,要尝试解决。世上无解的事情很多,但如果因为无解,就放弃尝试,那么这些问题就永远解不开。这就像宇宙中的暗物质,人们可以推测出它的存在,却从未探测到它。但如果就此放弃,它就永远是一个解不开的秘密。只有去尝试解决无解的问题,人类才能探索更多未知,才有更多进步的空间。
当然,在实际情境之中,也可以实现问题有解和无解之间的转化。当新东方在新的政策下面对无解的问题时,俞敏洪将其果断转为“东方甄选”,在新的领域里创造了奇迹。俞敏洪说:“人可以前进,可以后退,
但最没有意思的就是原地不动。”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也要学会进退,学会转化,从而找到离成功最近的那一条路。
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拨开云雾,理性思考,冷静面对。不要让一个无解的问题耽搁另一个有解的问题。只有充分运用智慧,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俞敏洪还说:“机会,需要我们去寻找。让我们鼓起勇气,运用智慧,把握我们生命的每一分钟,创造出一个更加精彩的人生。”是的,让我们拨开所有的云雾,去成就精彩人生!
【亮点透视】 这篇习作逻辑清晰,说理透彻。文章先论述如何去解决“有解的”问题,然后论述尝试解决“无解的”问题,最后阐述“有解”和“无解”之间的转化关系,层层深入。运用事实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使用人类探索暗物质、新东方转型等例子,论据充分。引用俞敏洪的话作为结尾,干净利索,又引起读者深入的思考。
【写作指导】 题目一要求以“送你 ”为题,也可自拟标题,以分享、劝慰、感谢、道歉、鼓励等为写作目的,写一篇文章。题干中写作任务明确,写作时,要从中选取一种写作目的,并以其为中心作为贯串文章的线索或主旨。避免选取多种写作目的造成作文结构的混乱。
题目二设置的情境是小丹因为一个无解的问题而耽搁了另外一个有解的问题,写作目的是与和小丹有同样困惑的同龄人进行交流,提升在混乱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二的写作范围较广,但要紧扣“提升在混乱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中心,去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共81张PPT)
2022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注意纠正因为方言发音造成的误读,如:“南(lán)方”应读成“南(nán)方”,“洞庭湖(fú)”应读成“洞庭湖(hú)”。
B.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如:“晏( n)殊”应读成“晏(Yàn)殊”,“汴(Xià)京”应读成“汴(Biàn)京”。
C.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怂恿”不能写成“怂勇”,“崇拜”不能写成“祟拜”。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心无旁骛”应写成“心无旁鹜”,“相得益彰”应写成“相得益章”。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把握。D项,两个成语的正确字形应为“心无旁骛”和“相得益彰”。
2.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写的毕业留言,其中加点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回首三年同窗生活,历历在目。课堂上,我们勤学好问,吹毛求疵;活动中,我们收获欢乐,可歌可泣。同学们,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一起努力拼搏,哪怕结果牵强附会,也问心无愧。
A.吹毛求疵 B.可歌可泣
C.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D.牵强附会
C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A项,“吹毛求疵”指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此处形容勤学好问的精神,不符合语境。B项,“可歌可泣”意思是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此处形容同学们收获快乐这件事,使用不当。C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比喻学习或做事就好像逆水行船,不努力就要退步。用来比喻学习的状态,使用恰当。D项,“牵强附会”指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此处形容努力的结果,使用不当。答案选C。
3.下面一段话选自某班的《班级日志》,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①我们班负责本周的校园执勤工作,大家深感责任重大。②每天,只要广播声一响起,我们就按时到岗,各司其职。③一周下来,我们班获得了“优秀执勤班级”的称号,是因为所有同学共同努力的原因。④通过这次执勤,我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A.① B.② C.③ D.④
C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③句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或删去“因为”并将“原因”改成“结果”。故答案选C。
4.有些同学常将班级“图书屋”中的书带回家且迟迟不归还。若在“图书屋”旁张贴一张提醒同学及时还书的“温馨提示”,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严禁将图书私自带回家。
B.让每一本书都能及时回“屋”。
C.爱惜书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D.爱惜书籍,不私自带出。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A项,“严禁”“私自”等词过于生硬,不够温馨;B项,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述生动形象且委婉含蓄;C项,该句是在提醒同学们爱惜图书,与题干中将书“带回家且迟迟不归还”的情境不相符;D项,强调的是“爱惜书籍”,且“私自”一词过于生硬。故答案选B。
5.某同学根据《杜甫相关文学知识表》作出了一些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作品名称 创作时间/历史背景 作者经历
《望岳》 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此时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
《春望》 757年,安史之乱时期 756年,将家小安置在鄜州,只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困居长安。
《石壕吏》 759年春,安史之乱时期,唐军退守河阳,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途经新安、石壕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
《月夜忆舍弟》 759年秋,安史之乱中 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兄弟五人散处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只有最小的弟弟在身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61年,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居住在成都近郊的草堂。
《江南逢李龟年》 安史之乱后 流落江南(今湖南一带),后来和李龟年重逢在潭州(今湖南长沙)。
D
A.梳理创作时间及历史背景后,推测杜甫的创作高峰在安史之乱期间。
B.阅读作者经历后,推测杜甫作品内容大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如《石壕吏》等。
C.依据标题,结合作者经历,推测出杜甫的诗歌有对战争的控诉、对山河的赞美、对亲人的思念等。
D.梳理作者经历,发现杜甫一生多在漂泊中追求仕途,其作品也多表现漂泊中的孤独和仕途不顺后的淡泊超然。
[解析] 本题依托材料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把握。D项,根据《春望》《石壕吏》《月夜忆舍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对应的作者经历来看,“杜甫一生多在漂泊”推测正确,但他漂泊是因为战乱,而非为了“追求仕途”;梳理所给诗歌可以发现,除《望岳》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外,其余诗歌多表现对亲人的思念、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和人生凄凉飘落之感,故多表现“仕途不顺后的淡泊超然”的推测不正确。
6.古诗文默写(共4分,每空1分)
(1) 面对死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 说到奉献,人们常常借用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赞美。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共4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高分技法】
古诗文默写
1.领悟含义。背诵诗文时,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
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 ,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引起注意,重点把握。
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
4.规范书写。作答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不添减笔画。
综合性学习(共4分)
某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为滋养学生心灵,传承中华美德,学校开展了成果汇报活动。
7.活动现场需要悬挂标语,有同学写好了上句,请你完成下句。(2分)
上句: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示例:汇报活动滋养学生心灵
[解析]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写作。宣传标语要注意以宣传对象为中心,同时也要讲究对仗工整。上句结构为“四字偏正短语+六字动宾短语”,下句要与上句结构一致。
8.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此次活动写的采访提纲,请你根据采访目的,在横线处补充一个采访问题。(2分)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5月28日下午活动结束后,汇报活动现场
采访对象 校团委书记
采访目的 了解此次活动的规模、亮点、影响
采访问题 (1)请问参加此次活动的班级和人数是多少?
(2)活动中让您印象最深的节目有哪些?请您具体谈谈。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示例:您觉得此次活动的开展会给学生们
带来什么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采访提纲的写作。由题干可知,本次活动的采访目的是“了解此次活动的规模、亮点、影响”,题干中给出的两个问题分别从规模、亮点方面设问,故作答时可以针对“影响”方面设问。
二、阅读与理解(共46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舟 师
[明]俞大猷①
倚剑东冥②势独雄,扶桑③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④。
队火⑤光摇河汉⑥影,歌声气压虬龙宫⑦。
夕阳景⑧里归篷近,背水阵奇⑨战士功。
【注】 ①俞大猷: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东冥:东海。③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④翀:同“冲”,舞动的意思。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⑥河汉:指银河。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⑧景:同“影”。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
9.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
B.“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
C.“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
D.“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项,首联写水军舰队航行在东海之上,士气高昂,军势雄壮,倭寇的一切行动早已在我军掌控之中。故“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理解有误。B项,颔联写云消雾散,正是作战的好时机,战船陈列,旌旗翻飞,水军战士已做好战斗准备。故“云雾”并非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突出了士气的高昂,并非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C项,颈联描写夜晚战争场面,炮火连天,战歌豪迈,水军的气势锐不可当。故“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规模的宏大和战况的激烈,并非“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答案选D。
10.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阶段 表现的情感
战前(首联) 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
战中(颔联、颈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后(尾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对抗击倭寇的恢宏气势的赞美
对水军战士英雄气概和辉煌战绩的歌颂
(每空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首联写水军雄伟气势,说明水军稳操胜券;颔联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烘托战前气氛,进一步渲染了水军的声威和抗敌决胜的信心;颈联紧承颔联写水军与倭寇作战的情景,把规模宏大的海战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尾联写傍晚水军战士凯旋,肯定他们英勇作战建立了不朽功勋。诗歌通过描写一次战斗的场面,赞扬了水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辉煌战绩,洋溢着作者保卫海疆、扫清来犯倭寇的战斗豪情。据此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俞大猷
初,以倭患急,特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数月无所为。廷臣争言大猷才。遂罢远,以大猷代。贼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大猷偕邦政击败之,贼走陶山,自黄浦遁出海,大猷追败之。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①。万历元年秋,海寇突闾峡澳②,坐失利夺职。三疏乞归③。卒,赠左都督,谥武襄。
大猷负奇节④,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⑤有大勋。武平、崖州、饶平皆为祠祀。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 ①南服:指南部疆土。②闾峡澳:地名。③乞归:请求退休。④负奇节:有着奇特的气节操行。⑤所在:所到之地。
11.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贼走陶山”中的“走”本是“跑”或“小步快走”之意,此处引申为“逃跑”。
B.“遁”有“逃跑”“隐匿”“欺瞒”“失去”“放纵”等义项,“自黄浦遁出海”中的“遁”应为“逃跑”之意。
C.“谥武襄”中的“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D.“以古贤豪自期”与“不期而遇”中的“期”含义相同。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和推断。D项,“以古贤豪自期”中的“期”是“期望,要求”的意思,“不期而遇”中的“期”是“约定时日”的意思,两个“期”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B.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C.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D.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解答本题,可通过疏通语句大意进行判断。该句的意思为:俞大猷做将军十分廉洁,统率部下有恩惠,数次建立大功。据此可断句为: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答案选B。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3分)
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
[答案] (3分)忠诚报国,老了更加坚定,所到之地都能建立大功。
【高分技法】
文言翻译5字方法
1.“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表示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规章制度等的词语,可照抄不译。
2.“替”,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1)把古代用但现在已不用的字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
(2)把单音节词替换为双音节词。
3.“调”,就是调整句式。需调整的句式有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要把它们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
4.“补”,就是增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使意思完整。
5.“删”,就是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一些在句首的发语词、句中表顺接的连词、句中起补充音节或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句末语气词等。
14.在本文及前面俞大猷写的诗《舟师》中,俞大猷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5分)
[答案] (5分)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爱护部下;有奇特的气节操行;善用计谋;淡泊名利;功勋卓著。(每点1分,任答其中五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由《舟师》“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和选文“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可知,俞大猷有奇节(或有远大理想);由《舟师》“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和选文“廷臣争言大猷才”可知,俞大猷有将才;由《舟师》“队火光摇河汉影,歌
声气压虬龙宫”和选文“忠诚许国,老而弥笃”可知,俞大猷忠诚许国;由《舟师》“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和选文“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可知,俞大猷善用计谋(或擅长用兵);由选文“驭下有恩”可知,俞大猷爱护部下;由选文“所在有大勋”可知,俞大猷功勋卓著。
【高分技法】
分析文言语段中的人物形象
这类题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一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或品格特点,二是对人物的行为作出评价。分析人物形象时,不能空洞地对人物进
行定性,应该做到有理有据,针对人物在文章中的言语、行为、事迹等进行分析,并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1.分析标题。有的文章在标题中点明了人物的某些形象特征。
2.分析人物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3.分析人物的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往往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4.注意侧面描写。文中侧面描写人物的句子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对定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译文】
俞大猷
当初,因倭寇祸患紧急,特地任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刘远)好几个月没有什么作为。朝廷大臣争着说俞大猷有才能。(朝廷)于是罢免了刘远,让俞大猷代替。贼寇侵犯西庵、沈庄以及清水洼,俞大猷偕同董邦政打败了贼寇,贼寇逃到陶山,从黄浦逃遁出海,俞大猷追上并打败了他们。
俞大猷做将军十分廉洁,统率部下有恩惠,数次建立大功。威名震慑南部疆土。万历元年秋天,海上来的倭寇突袭闾峡澳,(俞大猷)因战败获罪被革职。三次上书请求退休。死后,追赠为左都督,谥号武襄。
俞大猷有着奇特的气节操行,把古代的贤能豪爽之士作为自己的榜样。他用兵,先定下计策,再作战,不贪图眼前的功劳。忠诚报国,老了更加坚定,所到之地都能建立大功。武平、崖州、饶平都为他建祠庙祭祀。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6分)
阅读下面的图表及文字,完成15~16题。
【材料一】
铅笔大事图
【材料二】
铅笔的样式大同小异,但细心的人会发现,铅笔杆上都标有英文字母,这说明铅笔其实也是有分类的(见下表)。铅笔是以笔芯的软硬度分类的,我们常见的有H类、HB类和B类。“H”代表硬质铅笔,“H”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硬,颜色越淡;“B”代表软质铅笔,“B”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软,颜色越黑。不同的铅笔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例如HB铅笔虽然普遍运用于平常的书写,但因为颜色较淡和容易在纸张上留下印痕,碰上对色度和精准度要求更高的机器识别时,HB铅笔显然不如2B铅笔适用。这也正是考试时要求我们采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选择题的原因。
铅笔分类表
分类 笔芯软硬度 颜色 用途
H类 硬质 较淡 适用于界面相对较硬的物体,如:木工画线等。
HB类 软硬适中 适中 适合一般情况下的书写。
B类 软质 较黑 适合绘画和填涂机器可识别的卡片。
【材料三】
据“中华神七太空笔”研制团队介绍,航天员戴着手套,难以使力,所以铅芯的浓度要高,要一画就能上色。但铅芯的浓度和硬度又是矛盾的,浓度越高,铅芯越软,就越容易断裂。如何在提高浓度的基础上保证铅芯不会在火箭飞行途中断裂,成为太空笔生产的最大难点。此外,太空中的温差极大,还必须保证铅笔的木杆不会因温度变化而开裂。经过两年反复试验和调整,中华太空笔终于成功“上天”,并以独特的科技含量填补了国内航天技术装备的空白。
(以上材料依据《创意世界》2021年第11期相关资料改编)
15.【理解推断】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美国一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
B.铅笔的笔芯主要成分为铅。
C.在提高浓度的基础上保证铅芯不会在火箭飞行途中断裂是生产“中华神七太空笔”的难点之一。
D.从“中华神七太空笔”的研制成功可以看出,我国的铅笔制造技术已经远超欧美,走在了世界前列。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推断。 根据材料一“制造铅笔杆”部分的内容可知,威廉·门罗发明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杆,而非世界上第一支铅笔。故A项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一“发明铅笔芯”部分中“德国化学家法伯尔把石墨矿石研磨成粉末,用水洗去杂质,掺入硫黄、锑、松香等物质”可知,铅笔的笔芯主要成分为石墨。故B项表述有误。D项说法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答案选C。
16.【迁移运用】老师一再强调考试时只能使用2B铅笔填涂由机器识别的答题卡选择题。请你根据材料中的相关知识,解释老师这样要求的原因。(4分)
[答案] (4分)H类铅笔是硬质笔芯,颜色较淡,适用于界面相对较硬的物体;HB类铅笔虽然笔芯软硬适中,颜色也适中,适合一般情况的书写,但不能应对对色度和精准度要求更高的机器识别;2B铅笔是软质笔芯,颜色也较黑,适合绘画和填涂机器可识别的卡片。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由材料二“‘H’代表硬质铅笔,‘H’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硬,颜色越淡;‘B’代表软质铅笔,‘B’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软,颜色越黑”可知,不同类型的铅笔笔芯软硬度和颜色深度也不同,故可以从软硬度和颜色深度两个角度切入分析;其次由材料二“例如HB铅笔虽然普遍运用于平常的书写,但因为颜色较淡和容易在纸张上留下印痕,碰上对色度和精准度要求更高的机器识别时,HB铅笔显然不如2B铅笔适用。这也正是考试时要求我们采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选择题的原因”可知,由机器识别的答题卡选择题对色度和精准度要求更高,故可以从机器角度切入分析。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号 魂
①刘家坳的老刘家有一件传家宝,是老刘从部队带回的一杆军号。军号早已没有了耀眼的金黄色,略带沧桑的古铜色里透着厚重与庄严,一眼望去,就知道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②军号的故事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老刘当时还是不到二十的小伙子,村里人都叫他刘娃子。他本是承了祖业,吹了唢呐——刘家是方
圆几十里有名的唢呐世家。他爱吹唢呐,尤其是婚嫁迎娶的时候,他的唢呐吹得格外热闹,他说他就喜欢日子像唢呐声一样热热闹闹地过着。
③但他的美好愿望很快被入侵的日本人打破了。日本人闯进了村,烧杀抢掠。刚在邻村吹完唢呐的刘娃子,站在犄角岭,远远地就看见了村里的熊熊大火,听见了乡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握紧手中的唢呐,抹干了眼泪,一跺脚,加入了八路军。
④八路军连长知道了他唢呐吹得好,就让他当了吹号兵。连长嘱咐他:“刘娃子,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冲锋的时候,你要把军号吹得响亮响亮的,吹出咱们的气势,吹出咱们的威风!”
⑤刘娃子郑重地接过军号,记住了连长说的话。第一次战斗刚打响时,他心里还有一丝慌乱,但当吹起冲锋号时,嘹亮的号声一下激发了他内心的情绪,他仿佛看到了村子里燃烧的熊熊大火,仿佛听到了大火中乡亲们的阵阵哭喊。他把满腔的悲愤化成了一股力量,把冲锋号吹得格外响亮,格外高昂。
⑥后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刘家坳。那次,八路军连长奉命率队在刘家坳阻击敌人,几场恶仗下来,全连只剩下了十几号人。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路上!”傍晚,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冲在最前面的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
⑦增援的部队及时赶到,击退了敌人。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
⑧新中国成立后,刘娃子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安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坳。从此,他再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带回的那一大包军功章尘封在了床头柜里,在厅房显眼的墙壁上,挂着的是他当初离开部队时特地申请带回的那杆军号。
⑨“把冲锋号吹起来,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信心在,胜利就在!当年那不可一世的日本人都被我们打回老家了,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回到家乡担任了大队党支书的刘娃子,在家乡那座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再次吹响了军号。这号声就像指挥着千军万马的战旗,就像永不言败的勇士曲,透着坚毅,有股拼劲,与开荒机器的轰鸣声、劳作时的吆喝声汇成一曲欢歌。久了,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老刘,也觉得他与那一杆军号融为一体了。
⑩一代代的刘家坳人,就这样听着老刘的故事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有的外出打拼,但老刘的故事仍时刻滋养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磨砺意志、战胜困难,一个个成为行业的翘楚。老刘的儿子大柱,是第一批走出山坳的人,在省城里,大柱有了自己的企业,成了刘家坳引以为豪的成功人士。
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刘,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犄角岭了,也很少再吹军号,只经常长时间地凝望着那杆军号。儿子刘大柱见了,悄悄地处置了省城的企业,带着资金回到了家乡,吹响了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军号。一批走出刘家坳的青年回乡办起了乡村合作企业,大柱说,唤他们回来的是那军号的声音,在他们心里,军号是有灵魂的!
“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这句话在刘家坳口口相传,已经成为这里的精神名片。
(根据《经典小说选刊》相关篇目改编)
17.【梳理概括】请梳理小说中“老刘”和“军号”的相关情节,补全下面表格。(2分)
时间 老刘的动作或表现
参军时 郑重接过军号
战斗时 使劲吹响军号
受伤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退伍时 申请带回军号
回村任支书时 再次吹响军号
耄耋之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死死护着军号
久久凝望军号(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①根据“受伤时”这一时间可锁定答题区域在第⑦段,由第⑦段“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可知,老刘此时在死死护着军号;②根据“耄耋之年”这一时间可锁定答题区域在第 段,由第 段“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刘,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犄角岭了,也很少再吹军号,只经常长时间地凝望着那杆军号”可知,此时老刘的表现可概括为久久凝望军号。
18.【分析鉴赏】请比较第⑥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说说哪一个最富有表现力,并阐述理由。(5分)
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
[答案] (5分)示例一:上好。“上好”指安装好,在句中指战士们在号声中安装好刺刀,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体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示例二:跃出。“跃出”的意思是迅速跳出。该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跳出战壕时动作的迅捷,体现了战士们冲锋陷阵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
示例三:猛扑。“猛扑”指猛地用力向前扑去。该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战士们扑向敌人时的勇猛,表现了战士们作战时的勇猛无畏以及对敌人的无比仇恨。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解答此题,要先分析加点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语句中的表达效果。第一个加点词是“上好”。“上好”在句中的意思是安装好刺刀,写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安装好了刺刀,即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写出了战士们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第二个加点词是“跃出”。“跃”意思是跳。这是写战士们听到号声,迅速跳出战壕的动作,从“跃出”一词可看出战士们出战壕时的动作十分迅速,也能看出他们的毫无畏惧、毫不犹豫,由此体现了战士们冲锋陷阵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第三个加点词是“猛扑”。“扑”是一个动词,指
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猛扑”指向某人或目标猛冲。由此可看出战士们扑向敌人时的勇猛,体现了战士们作战时的勇猛无畏以及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据此从三个词语中选取一个进行分析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高分技法】
结合词性,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分析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要结合文本内容、人物形象、文章主旨、词语的感彩、修辞手法等进行。
1.动词的一般作用:①刻画人物真实生动、淋漓尽致;②描写事物准确形象、充满灵气;③绘景摹状魅力无穷、神采飞扬。
2.形容词的一般作用:使写人,状物,写景准确、生动、形象。
3.副词的一般作用:表程度、表范围、表频率、表语气等,鲜明地反映作者的情感态度。
4.叠词的一般作用:①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②既可摹声,又可绘形,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真切;③使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5.拟声词的一般作用:①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②形象地描摹出人物的心情或情绪。
19.【分析探究】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探究标题“号魂”的多重意蕴。(7分)
[答案] (7分)①“号魂”体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守护阵地的信念;②“号魂”体现了乡亲们建设家乡的坚毅、拼搏的品质;③“号魂”是滋养着一代代刘家坳人的心灵,激励一代代刘家坳人磨砺意志、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精神信念;④“号魂”是激励走出刘家坳的青年回乡建设家乡,在新时代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精神名片。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及主旨的探究。由第①段“刘家坳的老刘家有一件传家宝……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可知,标题“号魂”中的“号”指的是老刘从部队带回的一杆军号。“号魂”可理解为这把军号蕴含的故事、内涵、品质等。第②~⑦段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有关军号的故事,冲锋号在抗战时期激励了战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据此可概括出“号魂”体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守护阵地的信念。第⑧⑨段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刘娃子回到故乡建设家乡的故事,可概括出“号魂”体现了乡亲们建设家乡的坚毅、拼搏的品质。第⑩段写老刘吹军号的故事滋养着一代代刘家坳人的心灵,激励了一代代刘家坳人磨砺意志、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据此可概括出“号魂”是滋养着一代代刘家坳人的心灵,激励了一代代刘家坳人磨砺意志、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精神信念。第 段写在军号的呼唤下,一批走出刘家坳的青年回到了家乡,带领家乡脱贫致富,由此可概括出“号魂”是刘家坳的精神名片,激励走出刘家坳的青年回乡建设家乡,在新时代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
(四)名著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20~21题。
【片段一】
战争的消息与谣言几乎每年随着春麦一块儿往起长,麦穗与刺刀可以算作北方人的希望与忧惧的象征。祥子的新车刚交半岁的时候,正是麦子需要春雨的时节。春雨不一定顺着人民的盼望而降落,可是战争不管有没有人盼望总会来到。谣言吧,真事儿吧,祥子似乎忘了他曾经作过庄稼活;他不大关心战争怎样的毁坏田地,也不大注意春雨的有无。他只关心他的车,他的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它是块万能的田地,很驯顺的随着他走,一块活地,宝地。因为缺雨,因为战争的消息,粮食都长了价钱;这个,祥子知道。可是他和城里人一样的只会抱怨粮食贵,而一点主意没有;粮食贵,贵吧,谁有法儿教它贱呢?这种态度使他只顾自己的生活,把一切祸患灾难都放在脑后。
【片段二】
祥子心中仿佛忽然的裂了,张着大嘴哭起来。小福子也落着泪,可是处在帮忙的地位,她到底心里还清楚一点。“祥哥!先别哭!我去上医院问问吧?”
没管祥子听见了没有,她抹着泪跑出去。
她去了有一点钟。跑回来,她已喘得说不上来话。扶着桌子,她干嗽了半天才说出来:医生来一趟是十块钱,只是看看,并不管接生。接生是二十块。要是难产的话,得到医院去,那就得几十块了。“祥哥!你看怎办呢?!”
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
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虎妞在夜里十二点,带着个死孩子,断了气。
【片段三】
“你想独自混好?”老人评断着祥子的话,“谁不是那么想呢?可是谁又混好了呢?当初,我的身子骨儿好,心眼好,一直混到如今了,我落到现在的样儿!身子好?铁打的人也逃不出去咱们这个天罗地网。心眼好?有什么用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没有这么八宗事!我当年轻的时候,真叫作热心肠儿,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作。有用没有?没有!我还救过人命呢,跳河的,上吊的,我都救过,有报应没有?没有!告诉你,我不定哪天就冻死,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
【片段四】
祥子没等她说完,就晃晃悠悠的走出来。走到一块坟地,四四方方的种着些松树,树当中有十几个坟头。阳光本来很微弱,松林中就更暗淡。他坐在地上,地上有些干草与松花。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树上的几个山喜鹊扯着长声悲叫。这绝不会是小福子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的往下落。什么也没有了,连小福子也入了土!他是要强的,小福子是要强的,他只剩下些没有作用的泪,她已作了吊死鬼!一领席,埋在乱死岗子,这就是努力一世的下场头!
(选自《骆驼祥子》)
20.【分析鉴赏】下面的批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片段一:“只关心”“只会”“只顾”中的三个“只”字,既写出了祥子对新车的独特情感,又写出了他对生活的专注。
B.片段二:一句“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暴露出祥子其实早就盼望着虎妞死去。
C.片段三:从“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一句可感受到作品语言独特的“京味儿”。
D.片段四:一句“这就是努力一世的下场头!”写出了祥子已觉醒。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语句赏析。A项,“只关心”“只会”“只顾”中的三个“只”字写出了祥子只关心眼前利益,并非“写出了他对生活的专注”;B项,“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表现了祥子的无能为力和无奈,而非“早就盼望着虎妞死去”;C项,“蹦儿”采用了儿化音,体现了作品语言独特的“京味儿”;D项,该句表明祥子内心的信念坍塌,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故答案选C。
21.【分析探究】片段中底层人物的命运,如祥子、小福子和老马等,均充满悲剧色彩。请结合整本书,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探究造成这类底层人物命运悲剧的原因。(6分)
[答案] (6分)首先,社会的黑暗是造成底层人物命运悲剧的主要原因,他们无法与黑暗的社会抗衡。其次,他们因自身性格的缺陷、认识上的局限,不能认清社会黑暗的本质,而把一切都归于命运的安排。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探究名著中人物命运悲剧的原因。题干提示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社会的黑暗是造成底层人物命运悲剧的主要原因,个人性格的软弱、妥协等是造成人物命运悲剧的主观原因。
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
22.右图是一幅题为《一家三代》的漫画,请对漫画的画面及寓意进行说明。(6分)
要求:①主要信息完整、准确、有效;
②语言简明,说明顺序合理;
③不超过120字。
[答案] (6分)画面:妈妈给奶奶捶背,孩子给妈妈捶背,一家三代其乐融融。
寓意:孝亲敬老这一传统需要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画面3分,寓意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漫画)。作答时,要仔细观察漫画,漫画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奶奶、妈妈、孩子,妈妈给奶奶捶背,孩子给妈妈捶背,三人都面带微笑。漫画的寓意围绕“一家三代,孝心传承,阖家幸福”来回答即可。
23.写作(50分)
很多同学渴望养成好习惯,改变坏习惯,但他们又觉得这种“养成”或者“改变”很难。请你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你在“养成好习惯”或者“改变坏习惯”方面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想,让这些同学读了你的文章以后受到启发。
写作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
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高分范文1】
再查一下
太阳已高高升起,窗外喧嚣嘈杂。
我心急火燎地踏出家门,却被母亲提溜着后襟拉了回来,“再查一下看看还有什么没带。”她急切地说着。
“再查一下”是母亲的口头禅。
母亲的查,有时会规避一场尴尬,但更多的时候,当她念叨“再查一下”时,很可能意味着我做的错事被察觉了——久而久之,我对“再查一下”产生了厌烦、抵触情绪。
“有什么好查的?浪费时间。”我嘟囔着。母亲当作没听到,每天例行公事一般,重复着她那“毫无意义”的“再查一下”。
母亲在医院工作,查房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这可真是符合母亲的个性,因为她最爱查了。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医院等待母亲下班。天公不作美,母亲快下班时,屋外风声呼呼,夹带几声闷雷,乌云压来,宛如黑色的幕布将大地罩住,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
好不容易等到母亲下班,正当我们准备离开医院时,母亲一拍脑门,自言自语道:“还得再查一下。”她又一头扎进病房。
就在此时,一道利落的闪电出现,响雷在我耳边炸开。顷刻间大雨从天而降,铺天盖地般席卷了这片土地。我知道暂时不可能离开了。
雨与雷合奏的交响乐逐渐到了高潮,一时间耳边尽是风雨的喧闹声。然而病房里却猝不及防地掀起一道声浪——尖叫声、脚步声与医疗器械运转发出的轰鸣声交杂在一起,将风雨声遮盖得严严实实。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喧嚣惊得深吸一口气。
不知所措间,我听到母亲的声音,在嘈杂中显得格外清晰:“急救!急救!02床急救!……”
已成为母亲习惯而我认为多此一举的“再查一下”,竟奇迹般抢回一条生命。结束忙碌之后,母亲开心地朝我眨了眨眼睛。
一时间,“再查一下”在我心里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再查一下”是母亲的口头禅。“再查一下”是母亲的秘密武器。“再查一下”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好习惯。
从此以后,每每遇到问题,我都会对自己说“再查一下”,这个好习惯在出行时、在考试中给我带来了良多益处。
【亮点透视】 选材新颖,详略得当。全文围绕“‘再查一下’是母亲的口头禅”“‘再查一下’是母亲的秘密武器”展开,主题明确,思路清晰。文章有详有略,重点描写母亲作为医生,因“再查一下”病房而抢救回病人一事,突出“‘再查一下’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好习惯”。
【高分范文2】
自律的习惯
人们常说“自律给我自由”,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律”两个字仿佛立于云端,美好却不真实。
多少人希望拥有自律的好习惯,我也想要享受有自律的好习惯常伴身侧的乐趣。
为了早日实现梦想,我从几个月前的寒假便开始行动。寒假开始的第一天,我拿出一张便笺,写下“今日计划”,但此后我昏沉的脑袋,再吐不出只言片语。这要“归功”于我为表明行动的决心而强制自己早起,结果弄巧成拙,导致精神不振。
吃一堑后我认清现实,调整为在七点闹钟响起时起床洗漱,脑袋也清醒了不少。我又拿来一张便笺,写好标题“今日计划”,然后根据寒假作业的总体安排,把今天需要完成的学习计划一条条铺陈开来。阳光不觉间洒落纸面,我望向窗外,暖色光束里凡尘跳动。这温馨的场景让我动力十足。
在温暖的阳光中,我彻底安心,按照计划表上的顺序,一项一项,快速完成学习任务。每完成一项,就在计划表上打一个对钩,随着时间推移,一个个对钩跃然纸上。等所有计划都被完成后,我望着每一项后
面雀跃的小尾巴,一种新异的快感漫上心头,一时沉浸在完成任务的充实喜悦与成就感中。
这样日复一日,寒假过半,我早起几乎不需要闹钟了,生物钟总能准时唤醒我。我也不需要头疼如何制订“今日计划”了,我每天都能迅速制订学习计划,并顺利地全部完成。我大概已体会到了这种自设条框再遵循完成的乐趣,并沉醉其中。
寒假结束那一天,我收拾书桌,一阵清风吹来,卷起我连日积累的便笺。我细细翻看着这些便笺,从飘忽不定的思绪到端正的字迹、条目
的扩充细化、任务的一步步加多……我惊喜、愕然,心潮澎湃——在求知路上,我因为自律收获的无穷乐趣似乎被这沓便笺具象化了。
是不是从我踏上奋力追逐自律的习惯的旅途时,自律的习惯已常伴我左右?
【亮点透视】 细节生动,语言出彩。本文的细节很出彩,例如制订“今日计划”的细节,养成自律的习惯后收获喜悦的细节,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我”培养自律的习惯的过程和获得的乐趣,真实细腻,富有感染力。
[解析] (50分)【写作指导】 题干要求围绕“养成好习惯”或者“改变坏习惯”,来写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想,审题难度不大。我们首先确定写作方向,选择“养成好习惯”抑或是“改变坏习惯”。这里的“习惯”范围很大,可以是是否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否爱读书的习惯,做事是否有条理的习惯,是否爱运动的习惯,抑或是是否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等。选材时要从自身经历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这样才能有新意,才能做到与众不同。注意安排好文章的详略,在结尾采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主题,抒写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