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语文考试真题课件(共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语文考试真题课件(共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9 19:20:53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2022年郴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语 文
(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28分)
1.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4分)
位于郴州市西南部的仰天湖大草原,海拔1 300多米,乃绝佳的避暑胜地,是湘南地区和粤港澳游客出行的首选地之一。这里有绿草如yīn的高山草原,风光旖旎的观光天路,紫嫣红的杜鹃花海,鬼斧神工的仰天巨佛,被誉为“南方的呼伦贝尔”。而位于大草原核心区域的仰天湖为第四纪冰川期馈赠的一个死火山口,仰天湖水域面积20余亩,是悬系于长江、珠江分水线的一颗cuǐ璨明珠。
(1) 文中加点字“姹”的正确读音是( )(2分)
A.chà B.cà
A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注意声母zh、ch、sh和z、c、s的区别。
(2)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绿草如yīn( ) cuǐ璨( )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时,要注意结合词语的含义判断字形,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别。如“绿草如茵”指绿油油的草坪,就像地上铺的褥子。“茵”的意思是垫子或褥子。所以“茵”不能写作“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读书学问,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B.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C.一些人因为自己坐过站,竟然殴打公交司机,这种做法简直不言而喻
D.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其巨大的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C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不言而喻”的意思是不用说就可以明白。C项使用错误,可改为“不可理喻”。
3.下面是小强同学在“关注心理健康,生活充满阳光”班会上的发言稿,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生活如歌,每一天都是跳动的音符;生活如诗,每一日都是多彩的诗行。(B)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C)如果你愁眉苦脸,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学习效率下降,甚至使别人也受到你坏情绪。(D)所以我们要乐观地看待周围的一切,不论成功或失败,不论顺利或挫折,只要你乐观对待,你就会从中找到快乐。
C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C句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上“的影响”。
4.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面对地图,就是面对五色焕然的土地。而实实在在的土地,其颜色要比地图上的色彩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在喜马拉雅山上,土地是银色的, ;在西部广阔的沙漠里,土地是苍黄的, ;在东北广袤的原野中,土地是黑色的, ;在南方的丛山丘陵中,土地是绿色的, ;在坦荡无垠的平原里,土地是金色的,现代神话正在天天演绎;在革命老区,土地是红色的,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A
①留下无穷的关于生命的思索
②把丰收和喜悦送给人间
③呈现白皑皑的景观
④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作答时,可运用排除法。由“喜马拉雅山”“土地是银色的”可知,后边的横线上应填“呈现白皑皑的景观”,所以第一空选③,由此排除B、D两项;第四空,由“土地是绿色的”可知,后边的横线上对应“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由此排除C项。故答案选A项。
5.下面是小华写给新邻居阿姨的一段留言,其中画线词语表达得体的一处是
( )(2分)
阿姨,您好!很(A)欣慰能与您做邻居,您孩子午间经常练琴,而我正在备考,需要午休,琴声给我带来了困扰。我本想找您当面(B)磋商,恰巧您不在,特此留言,(C)恳请您安排好孩子的练琴时间。若能体谅,(D)鄙人将不胜感激。
C
[解析] 本题考查表达得体。A项,“欣慰”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B项,“磋商”多用于商务谈判等正式场合;C项,“恳请”的意思是诚恳地邀请或请求,多用于求人帮助的场合;D项,“鄙人”是谦辞,用于需要自谦的场合,不符合语境。
6.综合性学习。(6分)
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郴州市宜章县的江梦南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荣誉。半岁时,江梦南双耳失聪,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的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从小到大,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并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按照计划,江梦南将于明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她就读生物信息学专业,为的是今后能够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
班上准备开展一次主题为“学习江梦南,青年当自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内容我设计】围绕“学习江梦南,青年当自强”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活动的内容,请你再设计一个,以丰富活动内容。(2分)
活动一: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
活动二: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故事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古诗词
[解析] 本题考查活动策划。前两项都是搜集与自强不息有关的内容,补充时可仿照这两项,从其他角度搜集与自强不息有关的内容。
(2) 【资料我搜集】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其中不属于该主题的一项是( )(2分)
A.祖逖闻鸡起舞 B.范仲淹划粥断齑
C.匡衡凿壁偷光 D.杞人忧天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杞人忧天”:传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与“自强不息”无关。
(3) 【颁奖辞我来写】请你结合前面材料,仿照示例,为江梦南写两句颁奖辞。(2分)
示例: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
[答案] 示例:迟开的你,也可以鲜花怒放。(符合江梦南事迹,语言有哲理即可)
7.古诗词整理。(10 分)
请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类别 默名句 赏名句
赠友送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彼此身边,抒发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感。
海内存知己(1分)
天涯若比邻(1分)
类别 默名句 赏名句
赠友送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2分)示例二: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2分)
续表
类别 默名句 赏名句
咏史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含蓄、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危害。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1分)
铜雀春深锁二乔(1分)
运用典故,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奋发图强,收复失地。(2分)
续表
类别 默名句 赏名句
咏史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峰峦如聚(1分)
波涛如怒(1分)(默写名句出现错字、漏字、多字、顺序错误,则该空不得分。赏析名句,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和赏析。赏析名句要找准角度,结合句子内容分析。
续表
二、阅读与理解(共13小题,42分)
(一)名著阅读(8分)
8.请你根据名著内容,完成表格。(4分)
主人公 相关重要人物 相关重要人物的重大事件 主人公结局
祥子 虎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①假装怀孕,逼祥子和她结婚(写“难产而死”等与虎妞相关的重大事件也可)
②堕落为行尸走肉
主人公 相关重要人物 相关重要人物的重大事件 主人公结局
保尔·柯察金 ③____________ 引导保尔走上革命道路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朱赫来
④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写“从事文学创作,成为作家”也可)(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的人物和情节。选择虎妞与祥子相关的重大事件来填,结合名著内容判断引导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人物是朱赫来。主人公结局应填祥子、保尔的结局。
续表
9.保加利亚作家柳德米尔·斯托亚诺夫说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创作出的人物形象,往往能让成千上万的读者在他身上找到自己。你从《简·爱》中的哪个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请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和自身实际谈一谈。(4分)
[答案] (4分)示例:我从简·爱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简·爱是一个善良的人,在洛伍德学校看到海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会去安慰她;在海伦病重时,会去陪伴她。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在同学情绪低落时,会关心陪伴他(她),在同学有困难时,会去帮助他(她)。(人物相关情节2分,自身实际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感悟。首先选择《简·爱》中的人物,然后找到人物和自己的共性,最后结合原文情节和自身经历阐述共性所在。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孙云球①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裔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
(节选自《吴县志》,有删改)
【注】 ①孙云球(约1630~1662),江苏吴江(今苏州)人。②天平、灵岩、穹窿都是苏州的山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 尝余核舟一 ( )
赠(1分)
(2) 以人目力 ( )
帮助(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含义。“贻”可结合平时的积累作答。“佐”可运用组词法,组词为“辅佐”,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也可以运用课内外联想法,联系“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中“佐”的含义作答。
11.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
B.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
C.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
D.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非常惊诧且高兴地说:“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即可。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答案] 全都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分)
(2) 百倍光明,无微不瞩。
[答案] 有百倍的光明,任何细小的东西都可以看见。(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抓住重点字词的含义,逐字对译,适当调整语序,使译出的句子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第(1)句中“罔不、因”,第(2)句中“微、瞩”的解释错1个扣1分。
13.王叔远和孙云球都被赞叹技艺神奇,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二人“技艺神奇”之处。(4分)
[答案] ①王叔远以“径寸之木”雕刻众多事物,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体现了精湛高超的微雕艺术;②孙云球以水晶制作眼镜,既能纠正近视老花,造福百姓,又能显微、幻容等,让人大开眼界。(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甲】文强调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雕刻各种各样的事物,各具情态。【乙】文强调孙云球制镜技艺高超,“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还能做存目镜、万花镜、幻容镜、夜明镜等,让人大开眼界。综上,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乙】孙云球用水晶制造了眼镜,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有患花眼、远视、近视之类病的老人小孩,随着眼睛的状况校对眼镜,没有一点差错,听说的人不惜出高价购买。天台文康裔患有短视,云球拿出千里镜赠送给他,于是(文康裔)拿着它登上虎丘去试,远远地看见城中的楼台、高塔、庭院好像就在眼前,天平、灵岩、穹窿各个山峰连绵起伏、苍翠可见,万物都看得清清楚楚,于是非常惊诧且高兴地说:“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云球笑着说:“这还不足以展现我技艺的奇特啊。”又拿出数十个镜给他看。像存目镜,有百倍的光明,任何细小的东西都可以看见;万花镜,能看到一个东西变为数十个;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等等,出神入化不可思议。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材料一】
①芯片制造之难,实则是光刻机制造之难。光刻机以“光”为刀进行雕刻,精度极高。以光刻机领域的主流设备投影式光刻机为例,目前的7 nm(纳米)精度,相当于把一根头发丝劈成几万份。再者,光刻机的结构极其复杂。有资料显示,一台投影式光刻机包含13个分系统,30 000个机械件,200多个传感器,制造一枚芯片大概需要3 000道工序。
②光刻机不仅制造技术壁垒高,还是全球集中度最高的产业。目前,全球仅有极少数企业具备量产投影式光刻机的能力。荷兰一家公司就独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精度在7 nm及以下的投影式光刻机也只有这一家公司能够生产。
(摘编自《芯片制造为什么这么难》,有删改)
【材料二】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说:“华为不具备芯片设计之外的芯片制造能力,我们还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求生存是华为现在的主题词。”这道出了华为的命门,芯片制造。这么多年华为自己设计的芯片都是找代工厂生产的,主要的代工厂有两家:台积电和中芯国际。华为手机的中高端已全系采用了7 nm制程,并计划2020年的麒麟1 000系列芯片采用台积电最新的5 nm 制程。但随着美国的制裁禁令,台积电、美光等企业断供,美国切断了华为的供应链,令华为无货可卖,麒麟成绝唱。
(摘编自《华为制裁事件的命门在哪里》,有删改)
【材料三】
狼来的时候,能毫不犹豫地为华为们提供子弹的只有不起眼的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希望包括华为在内的国内终端大户好好反思一下:你们为国内芯片公司提供了多少支持和帮助?如果国内终端大户不真心实意地去扶持你们的同胞兄弟公司,把产业链建立在自己的国土上,今日华为、中兴之遭遇还会继续重演!
(摘编自《华为制裁带来的教训》,有删改)
【材料四】
在芯片制造这个需要大量工程师的领域,学校培养的人才几乎是零。教育的空白直接导致毕业生对芯片的认知停留在基础层面,缺乏对整个集成电路流程体系的思维建设。
除学校教育外,业内公司,尤其是国内一流的芯片公司,也应该担负起一定的人才培养责任。与学校开设集成电路相关的工程类实践课程,由工程师讲解实际应用的产业知识,如芯片设计流程、工具使用等,这样才有利于大量人才了解、进入这个行业。
(摘编自《芯片人才争夺战背后存在隐忧》,有删改)
【文章解构】
散文 人间走遍却归耕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①段):由邻居数瓜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②~④段):回忆儿时“我”挖三角洞偷吃瓜瓤,瞒过天天数瓜的奶奶。
第三部分(第⑤~⑨段):奶奶的瓜地成为“我”的归耕之地,“我”在地里种瓜果蔬菜。
第四部分(第⑩段):描写家门口的植物的繁茂多姿,表达了“我”对归耕生活的喜爱。
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叙写对儿时瓜田生活的回忆和眼下归耕生活的闲适自得,表达作者对童年自由美好生活的无限怀念和对归耕生活的喜爱之情。
14.上述四则材料都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阐述的。(2分)
芯片制造(答“芯片”给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作答时,首先要找四则材料的共性。材料一主要讲芯片制造为什么难;材料二说明了华为不具备芯片制造能力,只具备芯片设计能力;材料三主要讲芯片制造的重要性;材料四主要讲芯片制造行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及解决办法。分析可知,四则材料都是围绕“芯片制造”来阐述的。
1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精度在7 nm及以下的投影式光刻机只有台积电这一家公司能够生产。
B.材料一第①段使用数字准确说明了投影式光刻机精度高、结构复杂等特点。
C.这么多年华为自己设计的芯片都是由自己的工厂生产制作。
D.华为手机的中高端已全系采用了7 nm制程,麒麟1 000系列芯片已采用台积电最新的5 nm 制程。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由材料一可知,目前,精度在7 nm及以下的投影式光刻机只有荷兰这一家公司能够生产;C项,由材料二可知,这么多年华为自己设计的芯片都是找代工厂生产的;D项,由材料二可知,麒麟1 000系列芯片是“计划”采用台积电最新的5 nm制程。
16.结合材料,请你为解决“芯片危机”提出可行的建议。(3分)
[答案] (3分)①自行研发高精度的光刻机;②把制作终端产品的产业链建立在自己的国土上,多支持国内芯片设计公司;③人才培养与需求接轨,在学校培养芯片制造工程师。(每点1分。意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结合材料提建议。材料一强调芯片制造之难实际是光刻机制造之难,解决这一难题需要自行研发高精度光刻机;材料二、三说明制作终端产品的产业链要建立在自己的国土上;材料四指出学校教育在这一方面的严重不足,业内一流的公司与学校要联手培养芯片制造工程师。结合材料中的问题,分条提出建议即可。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随意作答。
(四)记叙性文章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人间走遍却归耕
王春鸣
①傍晚,坐在鱼塘的台阶上,身边是深红浅紫的凤仙花丛,我捧着半个西瓜,噗噗地吐出黑籽,吃完,发现已经撑得站不起来了。隔着围墙,看见那个邻居,正在他的瓜田里除草,他那条毛发蓬乱的长毛黄狗,静静地趴在阡陌上,像一团枯草。邻居总是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来伺候他的瓜地,每一个西瓜,大概从核桃大的时候就编了号码,干活前先数一数,收工回去时再数一遍。
②从前,我奶奶还在的时候,每天也要数一数她的瓜,总是说没熟,也不许我和弟弟吃。我就在大人们都午歇的时候,带挖勺、大碗,冒着暑热来到地里,瞅准掩在瓜叶里最大的西瓜,给它翻个个儿,蹭掉瓜底的泥,然后摸出削笔刀,划出一个勺子那么大的等腰三角形,小心翼翼地取下来。西瓜确实还没有熟透,从三角形破洞里露出来的瓜瓤粉红粉红的,我趴在地里,一勺一勺掏了大半碗,再把瓜皮嵌进去,西瓜照原样翻过来,往泥地里摁一摁,瓜藤瓜叶子捋一捋,然后捧着瓜碗施施然钻进旁边的竹林,独自偷吃。没有熟透的瓜,甜里面有一丝丝的生腥气,
但也算美味。傍晚时奶奶去数瓜,依然是昨天的数,第二天去数瓜,还是昨天的数,而我,已经美美地吃了两碗瓜瓤了。
③受伤的瓜当然不会再继续生长、成熟,它慢慢地、极其奇怪而又自然地腐烂了。没有人发现我干的坏事,除了伸着舌头的小黄狗。奶奶一辈子都在疑惑,为什么有好些年,她长得最好的西瓜,总有几个在最后的成熟期,眼睁睁地烂了。
④我回忆着这件事情,台阶上花影在日光中西移,仿佛时光倒退了十年,再十年,又十年。有点想去邻居家的瓜地里再干一票,又觉得没
意思,我已经不是孩子了,每到儿童节的时候,我都会厌恶地打量着自己身体和灵魂深处比十二岁时多出的那些地方。但是没有办法,要上天怎样地厚待,才能停留在童年,才能一直保有完整的童年。
⑤还好还好,奶奶当年种瓜的地,现在属于我。一有空我就回家,种地,栽秧,捉虫,吃自己种的蔬菜瓜果。辛弃疾早为我写过一阕词:“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又想起《世说新语》晋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注】
⑥人间七月,我的归耕之地、濠濮之间,除了儿时心心念念要自己种随意吃的西瓜,还有番茄与黄瓜。五月里,我一共种了十五株番茄苗,也没有怎么呵护,靠的是雷霆、雨露,如今已经是硕果累累,被妈妈用渔网罩了起来。晚上想吃番茄炒蛋,我掀起渔网一角才采了一株,大大小小的红番茄堆在篮子里,就有了二十七个。
⑦旁边的黄瓜已经到了爬藤收工的末季,它迅速地成长,二十天之前,为了吃到大一点的黄瓜,我还在等着其中三条再长两个小时,在回城的汽车发动之后才采下来。两个小时后黄瓜确实又大了一点。童年在
偷西瓜的同时,我还曾经用玻璃啤酒瓶套住两条手指粗的嫩黄瓜,没两天,黄瓜就在瓶子里长到手腕粗,并且蜷曲起来。我采下来给弟弟,告诉他是我塞进去的,他又佩服又惊讶,嘴巴张得能塞进两条黄瓜。
⑧现在,木香和萝藦占据了黄瓜的竹棚架,我们乡下管萝藦叫婆婆针落线包,在《诗经》里,它则被称为芄兰。但不管叫什么,于我,它就是一颗随风飞来的种子,自己生了根。
⑨这一切生长,都是因为有泥土。
⑩鱼塘里的睡莲收起花苞,晚饭花则热热闹闹起来。我看着家门口的土路,路边芦苇和芦稷混生着,十岁的我和四十岁的我,都曾经在上面走过,那出走的是我,回来的也是我。
(摘自《意林》2022年第6期,有删改)
【注】 这句话的意思是:能让人心神舒畅的地方,不一定非在远方。置身于幽林深水,便自然有闲居在濠、濮的情趣了。“濠、濮”均为水名,在这里喻高人闲居之地。
17.阅读散文要关注联想。请通读全文,概括文中作者由眼前情景所联想到的内容。(4分)
[答案] (4分)①联想到小时候奶奶数瓜,“我”偷吃西瓜;②联想到辛弃疾的词;③联想到《世说新语》晋人的话;④联想到童年用玻璃啤酒瓶套嫩黄瓜。(每点1分。意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文中穿插的回忆都是借助联想表现出来的,如:儿时奶奶数瓜,而“我”用自己的方式偷吃;用啤酒瓶套黄瓜。文中引用的辛弃疾的词和《世说新语》晋人的话也是联想内容。
【高分技法】
散文内容理解与概括
1.摘抄法:根据锁定的答题区域,从中摘抄原句回答即可。
2.整合法:将答题区域内的关键语句、中心词句抄录整合。需要注意的是,“整合”不是词语、句子的简单相加,而是要把握本质,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概括出共同点。
3.归纳法:对答题区域内的内容分析整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8.阅读散文要理解它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作者第①段写邻居数瓜,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3分)①内容上:通过写邻居数瓜无比认真的特点,表现了邻居对土地、对耕种怀有深深的热爱之情。(2分)②结构上:由邻居数瓜,引出下文对奶奶数瓜的回忆。(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分析句段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内容上邻居认真数瓜体现出对土地的热爱,结构上自然引出作者对儿时奶奶数瓜的情景的回忆。
19.阅读散文要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请你赏析第⑩段蕴含的深意。(3分)
鱼塘里的睡莲收起花苞,晚饭花则热热闹闹起来。我看着家门口的土路,路边芦苇和芦稷混生着,十岁的我和四十岁的我,都曾经在上面走过,那出走的是我,回来的也是我。
[答案] (3分)示例一: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家门口的植物繁茂多姿的特点,表达了“我”对归耕生活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个句子运用环境描写的手法,写出家门口的植物繁茂多姿的特点,表达了“我”对童年自由美好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情。
(手法1分,特点1分,情感1分。意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与赏析。赏析句子时,可以从句式、修辞手法等角度切入,要注意剖析语句背后蕴含的感情。作者用拟人手法把眼前景物写得活泼有趣,表达了对归耕生活的喜爱。“十岁的我和四十岁的我,都曾经在上面走过”把过去与现实串联,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之情。
【高分技法】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题型一:句子含义的理解
1.解释句子的表层含义。视情况而定,有些题目不需要此步骤。
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3.表现内容/表达效果/作者感情:指出句子表现的主要内容,或具有的表达效果,或蕴含的作者感情。
题型二:句子的赏析
1.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写出了人物/事物……的特点/形象(或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或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心情,或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2.从句式或语气的角度进行赏析。
(1)点明运用了哪种句式或哪种语气。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写出了什么内容。
(3)分析使用这种句式或语气的表达效果。
感叹句(感叹语气):感情强烈。疑问句(疑问语气):引人深思。反问句(反问语气):起强调作用。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谨。短句:节奏感强,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自由灵活,便于抒情。
20.阅读散文还要读文识人、知人论世。作者说“辛弃疾早为我写过一阕词”,请结合辛弃疾的这首词及文章内容,分析作者与辛弃疾共同喜欢的生活方式。并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看法。(4分)
[答案] (4分)【第一问,生活方式】辛弃疾在词中说要归来耕种,不沉迷功名,可见辛弃疾喜欢自由闲适的农耕生活;作者一有空就回家种地,可见作者也喜欢自由闲适的平淡生活。(生活方式2分,辛弃疾、作者各1分)
【第二问,谈看法】示例一:我认为这种闲适的生活方式很好。能在精神上愉悦自我,生活上松弛有度,与大自然亲近,是一种健康而丰盈的生活方式。
示例二:我认为这种闲适的生活方式不适合四十岁的作者。四十岁正值壮年,应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多为社会做贡献,不应只沉迷于悠闲生活。
(看法2分,观点、理由各1分。意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探究。第一问,分析二者共同的生活方式,要理解引用的辛词的内容,找出作者与辛弃疾的共同之处,即都流露出对自由闲适的农耕生活的喜爱。第二问,评价这种生活方式时可以着眼于利弊两方面,明确自己赞同与否,把理由表述充分即可。赞同,主要着眼于修身养性;不赞同,可从作者的年龄入手,强调作者正值壮年要积极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不宜只追求悠闲。
三、作文(共2小题,60分)
21.小作文(10分)
上文第②段作者用了一系列连贯的动词写小时候在自家地里“偷瓜”的事,请你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次活动仿照以上方法描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即可。
[答案] (10分)示例:晚上,空旷的庭院里可以玩各种各样的游戏。用巨大的手电照向树上,会有蝉像中了弹的飞机一样掉下来,不一会儿便可抓好几只。蹑手蹑脚靠近那草间的鸣声,听音辨出位置,两手一捂,蝈蝈就成了我们的“阶下囚”,我们把蝈蝈装在玻璃瓶或竹笼里,让它们继续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时,首先要审读题干,提示语中明确提到“作者用了一系列连贯的动词写”,要求“选择自己熟悉的一次活动仿照以上方法描写一个片段”,即选用一系列动词表现一次活动,100字左右。可以写儿时乡间夜晚游戏的场景,用“照”“掉”“抓”“捂”“装”等动词形象地描写出捉蝉、逮蝈蝈的儿时生活。
22.大作文(50分)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乘组顺利返回地球,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的新纪录。随着“神舟”升空,“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赴火,中国人从首问苍穹到漫步太空,一步步实现了载人航天、人造卫星、深空探测等多个领域的非凡成就。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几十年的积淀,中国航天已成为创新高地、精神高地、人才高地,正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航天精神”犹如奋进的号角,激励着中华儿女在人生的征程上披荆斩棘、不断向前。
请你以中学生的身份给三位航天英雄写一封信。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
【高分范文】
逐梦奋斗,明朝有我
尊敬的三位航天员:
你们好!春暖花开时,祖国人民迎来你们凯旋!举国同庆!
六个月的太空生活,您三位是太空“常住人口”。在追求航天梦的过程中,你们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奋斗,让我们年轻人由衷敬佩!
从你们的逐梦路上,我读懂了永不言弃的“赤子心”。亚平阿姨,在23岁时看到神舟五号飞天直播,“当一名女航天员”的念头从您心中萌生。在艰苦的训练和严格的选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您为了追逐梦想,纵使道路坎坷崎岖、布满荆棘,依然奋力拼搏的勇气;看到了您为了实现目标,挑战自我的坚韧和自信;看到了您逐梦路上永不言弃的“赤子心”。我们年轻人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应当像您一样用顽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去坚持,用坚强的意志力面对未知的困难和挑战!
从你们的逐梦路上,我读懂了无所畏惧的“事业心”。翟叔叔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被誉为“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13年后的今天,55岁的您再次以指令长的身份飞向太空。多年来您面对已无数次完成过的训练,仍然保持一个新航天员的心态,按要求完成常规训练任务后和航天员教员沟通自己的想法,结合自己的太空经验,提高训练的针对性。您对航天事业的执着正是来源于这颗强烈的“事业心”。我们年轻人当像您一样“志存高远”,时刻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起而行之、勇挑重担,朝着奋斗目标大步前行。
从你们的逐梦路上,我读懂了敢于担当的“责任心”。叶叔叔您曾多次提到,自己生在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强大的祖国,能够给新时代的宇航员们提供更多的机遇,您所做的一切,除了不辜负自己,还为了不辜负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中华儿女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年轻人当像您一样,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担负起时代重任,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年轻人的初心和使命,用顽强的奋斗实现强国梦想。
神舟再问天,奋斗是对太空最诗意的告白。请三位航天员放心,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辈青年定会继承并发扬航天精神,接续奋斗,为明朝的中华再添新华章!
此致
敬礼!
一名敬仰你们的中学生
2022年5月15日
【亮点透视】 结构清晰,情感真挚。文章结合三位航天员的经历,从不同角度解读了“航天精神”对自己的影响。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以三位航天员为代表以点带面地诠释了航天精神,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表达了新时代中华儿女当以航天英雄为榜样,发扬“航天精神”实现强国梦想的心愿。首尾照应,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解析] (50分)【写作指导】题干着眼于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乘组顺利返回地球的事,要求以中学生的身份给三位航天英雄写一封信。材料展现了中国航天成就,聚焦于“航天精神”,指明“航天精神”会激励我们在人生的征程上披荆斩棘、不断向前。因此,写作时我们不仅要热情讴歌三位航天员的成就,歌颂“航天精神”,更应着眼于如何传承“航天精神”,思考“航天精神”对我们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也就是着眼于“怎么做”。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另外注意写作身份,语言要得体。
参考题目:
(1)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
(2)凌空飞天征寰宇,我辈正是掌舵人
(3)弘扬航天精神,圆梦穹顶之巅
(4)奋斗是对太空最诗意的告白(共85张PPT)
2022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厚植阅读之根
一、积累运用(共27分)
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当日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带着习总书记的“希望”,我们一起参与到学校举行的阅读系列活动中来吧。
1.【活动一:写箴言】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青少年的读书学习,他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鼓励年轻一代弘扬优秀文化,坚定理想信念。请你把这八字箴言用楷体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2分)
[答案] (2分)&1&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按要求,把八字箴言用楷体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即可。
2.【活动二:沐书香】校团委拟定了“书香雅韵”读书节倡议书的开场白,请你帮助审订。(4分)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__________,科学使人__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_______。”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诵唐诗宋词,感受浪漫情怀;涉liè( )散文小说,领人生百态;踏足名山大川,寄情碧水lán( )天……读书,旅行,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1) 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填入语段括号内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yín 腊 lüè 篮 B.yíng 猎 luè 蓝
C.yín 猎 lüè 蓝 D.yíng 猎 luè 篮
C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要注意区分前后鼻音和同音字,j、q、x、y和ü拼写时,是需要去掉ü的两点的,其他的时候都需要加两点。“吟”是前鼻音,“涉猎”是固定搭配,表示颜色是“蓝”。因此选C。
(2) 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周密 善辩 庄重 深刻
B.周密 深刻 庄重 善辩
C.庄重 深刻 周密 善辩
D.善辩 庄重 深刻 周密
B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选用。这是课文《谈读书》中的原句。如果记住了这个名句,可以直接选用;也可以通过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选词填空,如数学训练周密的思维,钻研科学自然使人更深刻,伦理和“庄重”相关,严密的逻辑、精美的修辞使人善辩。
3.【活动三:荐好书】为响应校团委关于开展校园读书节的号召,校广播站向全体同学征求“每日好书推荐”稿件。请你帮忙审订其中一封稿件的开头,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①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②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叶扁舟暗空下的引航,直至我们寻找到风平浪静且有万家灯火的港湾。③我们应有这样的古风:沐浴双手,然后捧卷。④在一番庄严肃穆的感觉之中,使你必将得利书的神谕。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第④句成分残缺,应去掉“使”。
4.【活动四:促成长】同学们参加“每日好书推荐”活动,纷纷向校广播站投稿,讲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成长。请你帮忙审订其中一封稿件的结尾,以下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
②从而免于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
③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
④有了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
⑤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气象万千的精神。
A.③①⑤④② B.③①④②⑤ C.④②③①⑤ D.④②③⑤①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解答的时候,要弄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③句提出问题,由此可知③句是领起句;①句用“因为”衔接③句的问题,阐述原因;④②句承接①句,阐述“知识和智慧”的作用;⑤句是总结句。故正确排序是③①④②⑤,故选B。
5.【活动五:话常识】校学生会正在举行“文学文化常识我知道”抢答赛,下面是选手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方式惊艳开场。二十四节气中,“立春”过后的节气是“雨水”。
B.自古以来,中国人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拙见”“敝人”“鄙见”“奉劝”等,敬辞有“惠赠”“赐教”“尊君”“久仰”等。
C.《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中的“天启壬戌”指天启壬戌年,为干支纪年法。
D.守岁、竞舟、赏月、登高习俗,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项,“奉劝”是敬称;C项,“天启壬戌秋日”一句中“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壬戌”为干支纪年法;D项,“竞舟”是端午节的习俗。
6.【活动六:诵经典】校诗词社团举办“吟诵经典古诗文”活动,请你帮忙补全诗句。(8分)
读诗,就是读人生岁月。在谭嗣同的《潼关》“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中读出了少年人的勇往直前;在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中读出了青年人的志存高远;在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了中年人的永不言弃。
河流大野犹嫌束
一览众山小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诗,也是读人生际遇。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了人生的坎坷;在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__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中读出了人生的困境;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读出了人生的担当。
二十三年弃置身
四面歌残终破楚
安得广厦千万间
(7)读诗,更是读人生态度。古诗文中还有很多体现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名句,请同学们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二: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默写。(1)~(6)句,根据给出的上句或下句补写出相关的下句或上句即可。注意“嫌”“览”“置”“残”“厦”等字的写法。(7)句,联想到能体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连续的两句诗文,准确书写出来即可。
7.【活动七:赞家乡】校刊编辑部正在开展“读新闻·赞家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并完成下列三个任务。(7分)
(1) 任务一: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下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限30字以内)(2分)
2022年1月,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旅游广电局、红网湘西站策划的一组涵盖湘西各景点、高铁、民俗、美食的绝美海报《累了,就到湘西来》迅速被刷屏,点阅量超百万。稿件还被学习强国等平台采用,引起网民强烈反响。不少网友直呼:“是我向往的生活!”海报不只刷流量,更刷出张吉怀高铁开通后,人们对神秘湘西的向往。乘最美高铁,赏神秘湘西。走上乡村振兴道路的湘西盛装以待,迎接各地游客到来。
(摘自红网时刻湘西2022年1月24日讯,有删改)
[答案] (2分)海报《累了,就到湘西来》阅读量超百万,引起人们对湘西的向往。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消息的内容。认真阅读材料可知,这则材料写的是随着《累了,就到湘西来》宣传海报的走红,人们充满了对湘西的向往。据此进行概括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2) 任务二:为了帮助游客更好地游览湘西,请在“玩在湘西·乐在湘西”游玩项目推荐图中补充两项,加以推荐。(2分)
[答案] (2分)示例:住民宿 泡温泉 观民俗 品美食(写出两项即可)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解析] 根据活动“玩在湘西·乐在湘西”游玩项目特点,结合当地特色,仿照“赏奇观”“逛古城”的句式特点,写出两项即可。
(3) 任务三:校刊编辑部拟做一期《湘西印象》专刊,拟定了“动人山水”“民俗风情”“小城故事”三个栏目,请你结合这三个栏目,为魅力湘西写一段推荐词。(限50字以内)(3分)
[答案] (3分)示例:湘西有动人的山水,有神秘的民俗风情,累了,就到湘西来。小城故事多,等你来探索。(超出要求字数扣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写推荐词。着眼湘西,围绕“动人山水”“民俗风情”“小城故事”三个栏目,言简意赅地写一段推荐词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品味阅读之美
二、阅读理解(共63分)
(一)阅读曾巩的《城南》,完成8~9题。(共6分)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写出了雨的量大、势猛的特点。
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
C.本诗的作者曾巩是唐代著名诗人,本诗笔调流畅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D.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由衷赞美了桃花、李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B项,“七言律诗”有误,应是“七言绝句”;C项,“唐代”有误,应是“宋代”;D项,由“桃李花开尽”可知,“诗人由衷赞美了桃花、李花的美丽”有误。
9.本诗三、四两句描写青草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 (3分)运用了对比(或衬托)的手法,将大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花、李花与翠绿齐整的青草对比,暗示了桃花、李花虽艳丽而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而生命力甚强的哲理,赞扬了青草难以摧毁的顽强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桃李花开尽”“青青草色齐”,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青草的赞美之情。作答时,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手法,然后分析诗句内容和从中体现的作者的情感,最后揭示出诗句中蕴含的哲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10~13题。(共14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节选自徐干《治学》,有删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知其也 旨:味道。
B.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
C.然后知褐之陋 被:被子。
D.久而愈 足:值得。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旨,味美;C项,被,同“披”,披着、穿着;D项,足,充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之谓乎 以难而懈之
B.视衮龙文 不如速行必至也
C.故学者如登山至土石
D.倚立思远 执策临之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表推测语气,大概/代词,它;B项,助词,的/助词,无实义;C项,语气词/疑问代词,哪里;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2分)
(2) 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答案] 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要遵循字字落实原则,尽量直译。要注意将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准确。(1)句中的“虽”是“即使”的意思,“至道”指“最好的道理”;(2)句中的“则”是“就”的意思,“懿德”指“美好的品德”。
13.【甲】【乙】两个选段都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你从【甲】【乙】两个选段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论述。(4分)
[答案] (4分)【甲】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选段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乙】治学要付诸行动。(意思对即可)
【高分技法】
文言文谈启示、感悟题答题技巧
1.疏通文意,读懂选文。
启示、感悟类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与选文的主题密切相关,或者至少是选文的一部分内容派生出来的道理。因此,选文中蕴含的道理,往往就可作为感悟和启示。
2.确定主要人物,找出关键词句。
找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词句,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件。
3.确定情感倾向。
讲道理、说启示、谈感悟时,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思想方向,要有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
如果持赞扬的观点,要说出赞扬的理由,比如文中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优点、所做的好事等;如果持批评的态度,要表明批评的理由,比如某个人的某些行为会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参考译文】
【乙】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聆听过了黄钟的声音,这样以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是行为完全不正确了。倚着器物伫立而想着要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一定能抵达远方。所以,君子的内心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
(三)阅读下列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4~16题。(共10分)
你“感到”自己在读书吗?
【材料一】
2022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的81.3%提升了0.3个百分点,保持稳定增长。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年4月23日讯,有删改)
【材料二】
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人群分布特征
【材料三】
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用户人均接触量与平均阅读时长
【材料四】
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成年人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节选自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有删改)
1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二】显示,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的人群中,18—29周岁的人群占比最大。
B.网络阅读克服了传统印刷纸张的束缚,把阅读学习简单化,是比纸质阅读更好的方式。
C.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内容,所以很难从中获得人类理性的洞察力。
D.朱永新认为唯有通过书籍阅读,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解答的时候,逐项比对,找出和材料内容不符的一项。由【材料四】“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可知,B项“网络阅读……是比纸质阅读更好的方式”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
15.【材料三】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从中发现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中存在怎样的阅读现象?(3分)
[答案] (3分)列图表。成年国民大多进行电子阅读和有声阅读,进行纸质阅读者较少。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图文转换。【材料三】是以柱状图表的形式呈现,因此采用的是列图表的说明方法。对柱状图表的解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柱状图表代表的数据,二是柱状图表之间的对比。有些柱状图表本身就是通过对比表现数据,从而体现柱状图表的现实意义。
16.“你‘感到’自己在读书吗?”请联系材料,说出此标题的作用。(4分)
[答案] (4分)标题采用问句,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突出“感到”一词,包含着对阅读方式、阅读感受的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赏析。解答时,要善于从问句的形式上分析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同时引号强调了“感到”一词,暗示了本文的说明内容,是关于阅读方式和阅读感受的。
(四)阅读《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一文,完成17~19题。(共9分)
①目前,全民阅读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已经蔚然成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离不开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优秀出版物,这是阅读的客体、基础与前提;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与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的工具与武器。然而,能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实用、好用的阅读指导类图书并不多。作为《新华文摘》杂志读书与传媒专栏编辑,我萌生了策划出版一本关于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小书的念头。
②《读书的方法与艺术》集中收录了鲁迅、邓拓、老舍、冯友兰、杨绛、顾颉刚、汤一介、张炜、楼宇烈、陈平原以及王安忆等24位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美文。这些作者人生阅历丰富、经历各异、著述颇丰,具有很好的代表性。24篇美文,或论述读书的重要性,或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或谈论读书的方法,或分享读书的感受与体会,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
③读书是有方法的。读书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不妨撷取以下诸位名家大师,且看他们怎么说。楼宇烈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读书,如果从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来讲,那就是经史子集都要读一点,不能只读这个不读那个。陈平原先生认为,读书一要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二要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三是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朱光潜先生曾说过:“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由此观之,读书要尽量广博,要读经典作品,精挑细选,不能太功利。
④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我们才真正进入了怎样读书的问题。鲁迅先生认为,读书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可以随着自己的个人兴致来去;但是,职业的读书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把书读活。周国平先生将自己读书的特点归纳如下:第一个是“不务正业”;第二个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个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关于读书的方法,胡适先生提倡,第一要精,第二要博,读书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冯友兰先生将自己的读书经验与方法总结为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
其意、明其理。作家刘堂江曾经研究过巴金、夏丏尊以及秦牧的读书方法:巴金的读书方法是“回忆法”,即静坐在那里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属于读书而无书;夏丏尊的读书方法是“蔓延法”,即以精读的文章或者书籍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蔓延,将内容相关的书联系起来读;秦牧的读书方法是“鲸吞牛食法”,“鲸吞”指的是泛读,“牛食”指的是精读,两者互相结合,调配得当。汤一介先生将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奉为自己的读书观。由是观之,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⑤读书更是一门艺术。通过读书产生的美好的遐想、美妙的感觉,可以带给读书人一种优雅和风味。譬如,杨绛先生把读书比作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作家毕淑敏认为,读书的感觉有些像吃,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有些像睡,读完名著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⑥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才能正确开启阅读之旅,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尤其是在传统纸质阅读日益式微的当下,如何让年轻人多一份书卷气,多一点书香味,我想,这也是书香社会构建并永远延续下去的关键之处。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作者:刘永红)
17.关于本文内容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读书是有方法的。
B.楼宇烈先生和陈平原先生一致认为,读书之法,应该博览群书,多读经史子集。
C.读书可以产生美好的遐想、美妙的感觉。
D.只要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多一份书卷气,就能全面构建书香社会。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找出和原文内容不符的选项。A项有误,本文的中心论点应是“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B项有误,由第③段中的“楼宇烈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读书,如果从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来讲,那就是经史子集都要读一点,不能只读这个不读那个”可知,是楼宇烈先生认为要“多读经史子集”;D项,由第⑥段可知,D项说法太过绝对,原文是说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多一份书卷气,是构建书香社会的关键之处。
18.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选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 (3分)示例: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比喻论证。(1分)引用论证,第③段中作者引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述了“读书要尽量广博,要读经典作品,精挑细选,不能太功利”。(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③段中,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作者举出楼宇烈、陈平原的例子,具体地论述了“读书是有方法的”;还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作者引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述了“读书要尽量广博,要读经典作品,精挑细选,不能太功利”。第④段中,举出鲁迅、周国平、胡适、冯友兰、巴金、夏丏尊、秦牧、汤一介的例子,具体地论述了“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第⑤段中,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杨绛先生把读书比作“串门儿”,毕淑敏把读书比作“吃”“睡”“搏斗”,形象生动地论述了“读书更是一门艺术”。任选一例进行阐述即可。
19.文中提到的读书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请联系实际,简要说出理由。(3分)
[答案] (3分)示例:我最欣赏夏丏尊的读书方法“蔓延法”。即以精读的文章或者书籍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蔓延,将内容相关的书联系起来读。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阅读内容广博,更有情趣。比如我在阅读《儒林外史》严监生临终前伸着两根手指的时候,我联想到文学作品中其他吝啬鬼的形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里的阿巴贡,等等。这样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更好地赏析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迁移。针对文中论述的读书方法,选出自己最欣赏的一种,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谈阅读体会,阐述理由即可。
(五)阅读汪曾祺的《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完成20~24题。(共18分)
①沈先生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副挽辞,字是晋人小楷,一看就知道是张充和写的。词想必也是她拟的。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是嵌字格,但是非常贴切,把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很全面。这位四妹对三姐夫沈二哥真是非常了解。
②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他在填履历表时,“民族”一栏里填土家族或苗族都可以,可以由他自由选择。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做什么都要做出一个名堂。他少年当兵,漂泊转徙,很少连续几晚睡在同一张床上。吃的东西,最好的不过是切成四方的大块猪肉(煮在豆芽菜汤里)。行军、拉船,锻炼出一副极富耐力的体魄。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经常为弄不到一点东西“消化消化”而发愁。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他真
的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了。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
③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他的“耐烦”,意思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但是他写东西不是很快的,从来不是一挥而就。他年轻时常常日以继夜地写。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看似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边城》一共不到七万字,他告诉我,写了半年。
④沈先生爱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原稿,一改再改,天头、地脚、页边,都是修改的字迹。蜘蛛网似的,这里牵出一条,那里牵出一条。作品发表了,改。成书了,改。看到自己的文章,总要改。沈先生的作品写得最快,最顺畅,改得最少的,只有一本《从文自传》。这本自传没有经过冥思苦想,只用了三个星期,一气呵成。
⑤他很爱他的家乡。他的《湘西》《湘行散记》和许多篇小说可以作证。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棉花坡,谈越枫树坳——一到秋天满城落了枫树的红叶,一说起来,不胜神往。黄永玉画过一张沈家门外的小巷,屋顶墙壁颇零乱,有大朵大朵的红花——不知是不是夹竹桃,画面颜色很浓,水气泱泱。沈先生很喜欢这张画,说:“就是这样!”八十岁那年,他在家乡听了傩戏,这是一种古调犹存的很老的弋阳腔。沈先生听了,说:“这是楚声,楚声!”他动情地听着“楚声”,泪流满面。他的家乡每年有人来看他,沈先生非常亲切地和他们谈话,一坐半天。
⑥沈先生很好客,朋友很多。老一辈的有林宰平、徐志摩。沈先生提及他们时充满感情。我认识他后,他经常来往的有杨振声、张奚若、金岳霖、朱光潜诸先生,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他们的交往真是君子之交,既无朋党色彩,也无酒食征逐。清茶一杯,闲谈片刻。
⑦沈先生对青年的帮助真是不遗余力。他曾经自己出钱为一个诗人出了第一本诗集。诗人柯原的父亲故去,家中拉了一笔债,沈先生提出卖字来帮助他,价款直接寄给诗人。他对学生的作品细心修改,寄给相熟的报刊,尽量争取发表。他这辈子为学生寄稿的邮费,加起来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我在昆明写的稿子,几乎无一篇不是他寄出去的。
⑧沈先生自奉甚薄,穿衣服从不讲究。我见他时总是一件洗得褪了色的蓝布长衫,夹着一摞书,匆匆忙忙地走。但在帮助家乡时,先生总是竭尽全力。《沈从文文集》的稿费寄到,九千多元,他又从存款中取出几百元,凑成一万,寄到家乡办学。
⑨沈先生也有生气的时候,也有极度烦恼痛苦的时候,但多数时候都是笑眯眯的。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他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只有看破一切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
⑩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
(摘自汪曾祺《慢煮生活》,有删改)
20.请你根据文章④~⑧段的内容,把方框里的事件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6个字)(3分)
④爱改自己文章 ⑤ ⑥ ⑦ ⑧竭力帮助家乡
[答案] (3分)⑤与家乡人谈话 ⑥清茶待客闲谈 ⑦尽力帮助青年(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按要求着眼文章④~⑧段的内容,明确每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相关段落的内容概括出来即可。
21.沈先生的“耐烦”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的意思,你认为我们日常说的“耐烦”还有哪些含义,请写出其中一种。(2分)
耐烦:
[答案] (2分)不怕事情烦琐(或有耐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这里考查的是“耐烦”在日常说的含义,生活中我们说的“耐烦”是一种态度,不怕事情烦琐或有耐性。
22.作者善于通过生活场景来刻画人物,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的画线句。(3分)
[答案] (3分)这个句子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沈从文先生生活俭朴、专心学术研究的人物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一件洗得褪了色的蓝布长衫”是外貌描写,从中可见沈先生的俭朴;“夹着一摞书,匆匆忙忙地走”是动作描写,可见沈先生事务繁多。
2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评价沈从文一生的理解。(4分)
[答案] (4分)“星斗其文”是说沈从文文学成就高,作品多且好,就像星辰一样闪闪发亮。“赤子其人”是说沈从文有一颗赤子之心,看破一切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纯洁善良。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着眼“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文章从两个方面表现沈从文先生“其文”“其人”。作答时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出“其文”怎样如“星斗”,“其人”是怎样的“赤子”的。
24.沈从文先生的墓碑上刻着一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联系【链接材料】,谈谈你从这句话得到了什么启示。(6分)
【链接材料】 我是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秤。一切来到我命运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和意叉。
(摘自沈从文《水云》,有删减)
[答案] (6分)示例:这句话反映了沈从文先生的写作态度和他对人性及生命的哲学思考。如果我们都能像沈从文先生一样始终怀有赤子情怀,始终保持平和谦虚的态度,保持一份清醒,不失原则,不乱本心,不忘自我,并不断地思索,就能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的时候,要结合【链接材料】,材料中的“一把尺、一把秤”,指的是每个人自己的人生准则。结合沈先生的话,就是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准则,有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同时以自己的准则来衡量、认识他人,提升自我。
(六)名著阅读(共6分)
25.表格中是三位同学参加校文学社“与经典同行”整本书阅读活动后的读后感,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合适的书名,将标题补充完整。(3分)
《傅雷家书》 《海底两万里》 《昆虫记》 《简·爱》 《儒林外史》 《西游记》 《骆驼祥子》
标题 ①尊重生命,赞美万物。——读《_________________》有感
②神魔小说,童心之作。——读《__________》有感
③人格独立,心灵强大。——读《_________》有感
(3分)昆虫记
西游记
简·爱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辨析。《昆虫记》记自然万物,表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万物的赞美;《西游记》是长篇神魔小说;《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追求人格的独立。
26.人物是作品的灵魂,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选段所对应的人物。(3分)
【甲】他五十多岁了,身体还很好,一点也不觉得累。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受伤的部下。他不在乎自己的财产,只在乎马,他爱那匹马。他在整个中国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能说会道,有一种强烈的人格魅力。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乙】她上身穿着件浅绿的绸子小夹袄,下面一条青洋绉肥腿的单裤。绿袄在电灯下闪出些柔软而微带凄惨的丝光,因为短小,还露出一点点白裤腰来,使绿色更加明显素净。下面的肥黑裤被小风吹得微动,像一些什么阴森的气儿,想要摆脱开那贼亮的灯光,而与黑夜联成一气。
(摘自《骆驼祥子》)
【丙】他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揩
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他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摘自《儒林外史》)
甲是:_______________
乙是:________
丙是:__________
(3分)贺龙
虎妞
严监生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根据选段对应的人物描写,抓住其主要特征,分析出是哪个人物即可。
叙写阅读之悟
三、作文(60分)
27.作文。(60分)
题目一:亲爱的同学们,初中三年,肯定有让你难忘的人、事、物,请把“我最难忘的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2022年3月,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上,我们看到了归根清华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看到了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苏炳添,我们还看到了身残志坚的脱贫攻坚奋斗者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还有那双目失聪、自强不息、创造奇迹的青年学生江梦南……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一样的身份和地位,但他们同享“感动中国人物”这一殊荣,因为他们都在各自的人生领域中实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价值。请以“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作文(若选题目一,需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
④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⑤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高分范文1】
我最难忘的时光
光阴如歌,流年一瞬。三年初中时光于指尖悄然溜走。回首这刚刚过去的时光,同学们欢乐的笑颜仍浮现在眼前,镌刻在心中。
仍记得塑胶跑道上坚持的身影。尖锐的哨声划破天际,也狠狠刺破积雨云,细雨斜斜坠落,如闪着锋芒的银针,寒光毕露。我起初还稳步前行,不一会儿便后劲不足,只觉得喉间直涌血腥气,脚步开始虚浮,方向逐渐偏移。同桌见状连忙扯我一把,虽未言语,却将我拉回正轨。
望向身前身后从未放慢脚步的同学,我猛吸一口气,跟着同桌冒雨向前。狂风袭来,虽增加了前行的阻力,却也掠走了发梢的雨滴与汗水。最终,在终点线的草坪上,我仰望苍穹,只觉得长风浩荡。
仍记得受挫时那彷徨失措的模样。初三的测验排山倒海般向我袭来,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却发挥得异常稳定。又是出成绩之日,低气压弥漫在燥热的教室上空。班主任眉头紧锁,手中成绩单甩得哗哗作响。而后的训斥我记不清了,只记得班主任眼中的失望。环顾四周,众人默不作声,低垂的眼眸中盛满愧疚与落寞。但少年的热血不会因一时的迷惘而被消磨殆尽,我和同学们携手努力,在落寞中奋斗,在低谷中创造奇迹。
仍记得晚自习与众人共赏的漫天霞光与夜色星芒。彼时,同学们正趴在桌子上与卷子进行“殊死搏斗”,老师却招呼埋头题海的同学们看向窗外。我转过头,在林立的高楼间瞥见灿烂的余晖,天边紫红交融,青蓝氤氲。众人赞叹那独一份的灿烂,慨叹没有相机记录美景。不过,这最美的景色,最难忘的晚霞,都存续于记忆中,存续于发光的中学时代。
回首那刚刚过去的时光,无论坎坷或欢笑,阴沉或明艳,都是我们时光长廊中的记忆宝藏,我们也终将带着它跨越山海,奔赴心中的理想之城。
【亮点透视】 选材恰当,思路流畅。本文选择的三个校园生活片段非常具有代表性。作者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娓娓道来,结尾从“回首”延伸至“奔赴”,升华了观点。
细节衬托,笔下生花。本文对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把握得非常准确,调动读者多种感官,让人身临其境,显示出作者卓越的文采。
【高分范文2】
中国精神永远流传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为国的人。由此,中国精神便代代相传,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永不过期。
忆往昔,多少志士仁人舍生取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壮歌。李大钊携笔从戎,以文报国,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他点燃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火炬,照亮了中国的前路。他发出“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的呼声,鼓励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鲁迅目睹社会的黑暗、
国人的麻木,不忍国家就这样陷入沉睡,毅然选择弃医从文,以笔为刃,直刺国人麻木的内心。“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他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呐喊唤醒国人的温良。在历史的长河里,那一束束引领国人在黑暗中前行的光,是永远闪耀的民族气节,是舍生忘死、前仆后继、气吞山河的大无畏精神,这精神将永垂不朽,永不过期。
看今朝,吾辈青年踔厉奋发,心向未来,跑好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这一棒。冬奥赛场上,运动健儿们在冰天雪地里汇聚如火热情,大展中国英姿。任子威在重重阻碍之下夺得金牌,他说:“运动、体育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我随时准备为祖国奉献一切。”他坚挺的脊梁,挺起的是中国健儿不屈的信仰。花滑运动员隋文静韧带断裂,但依然忍痛站在赛场,只因她相信“一定可以战胜困难,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谷爱凌突破自我夺得金牌,苏翊鸣十年如一日地训练,终为国争光……时光的隧道里,那一页页写下中国盛世的篇章,展现的是我泱泱中华的大国风范和吾辈青年为国争光的不屈不挠,这种拼搏精神,终将被国人铭记,永不过期。
望未来,英雄气贯长虹,老将不死,薪火相传。“敦煌女儿”樊锦诗不忘初心,坚守大漠五十余年;袁隆平为“禾下乘凉梦”奋斗终生,誓将梦想变成现实;环宇问天、探月逐梦的航天追梦人赤心贯苍穹……岁月更迭,那一个个伟岸高大的形象,终将成为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烙印。而未来,我们终将会把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
我辈少年郎,晔晔如扶桑。先辈已在这片沃土树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我辈青年当接过英雄的接力棒,继承光荣之精神,勇敢担大责,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争做时代弄潮儿,让中国精神永远流传,永不过期。
【亮点透视】 层层深入,立意高远。文章开篇点题,指出由于国人的代代传承,中国精神永不过期。然后分别从“忆往昔”“看今朝”“望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展现中国精神,层层深入。扣紧“中国精神”,着力突出了只有把个人价值融入“中国精神”,才最有价值。
语言精练,文采斐然。作者运用人物素材,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精神,如引用李大钊、鲁迅、任子威、隋文静等人的话来表现其形象,引用世人对樊锦诗、袁隆平、航天追梦人的赞誉来表现其精神,彰显了作者丰富的素材积累及深厚的文字功底。
[解析] (60分)【写作指导】 作文采用二选一的模式,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作文题来进行写作。
题目一: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先要根据导语和题目中给出的部分,合理准确地补充好题目。要补充的关键词是一个名词,即“初中三年,肯定有让你难忘的人、事、物”,比如“我最难忘的老师”“我最难忘的同桌” “我最难忘的班会”等。题目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最难忘”,在写作中,无论是人、事还是物,一定要突出其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我”为什么难忘,如何难忘,表达出内心的情感。适合采用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抒发出对初中生活的难忘的情感。
题目二: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话题是“价值”。所给的材料中,有名人,也有普通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在各自的人生领域中实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价值”。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着眼“价值”这个大的话题,写作时要化大为小,从一个较小的角度切入,拟好题目,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写作。可以叙述成长故事,展现自己或他人是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可以用散文的笔法真情颂扬,赞美社会上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是如何展现个人魅力,实现人生价值的;还可以写一篇议论文,谈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共85张PPT)
益阳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为下面文段中①②处选择正确的字形,③处选择正确的字音。(只填序号)(3分)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 ① bèi(A.备 B.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 ② wō(A.蜗 B.窝)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 ③ (A.xiān B.qiàn)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
①处_____ ②处_____ ③处_____
B
A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识记。三处正确字音字形分别是:疲惫、蜗行、纤(qiàn)绳。
2.填入下面语段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青团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波澜壮阔的实践,坚持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全面深化自身改革,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 ,在抢险救灾前线 ,在疫情防控一线 ,在奥运竞技赛场 。
A.奋勇争先 奋力攀登 冲锋陷阵 披甲出征
B.披甲出征 奋勇争先 冲锋陷阵 奋力攀登
C.奋力攀登 冲锋陷阵 披甲出征 奋勇争先
D.奋力攀登 披甲出征 奋勇争先 冲锋陷阵
C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奋勇争先”意思是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披甲出征”指披好战甲准备去打仗;“奋力攀登”意思是不畏艰险,用力地向上爬;“冲锋陷阵”泛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冲在前面,也形容作战勇猛。根据词语的意思和语境,此处应选C。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水墨画中的意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 。 。 。
①王国维的“境界说”确立了意境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
②到了唐代,王昌龄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首次提出“意境”
③后来司空图提出的“思与境偕”将意境引入美学范畴
④“意境”最早源于《诗经》中的“兴”,意指通过描绘客观情感,使人回味无穷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④句提出“意境”的起源,与前一句相承接,所以放在前面。后三句根据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②③①。故选D。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5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气势磅礴的盛世华章。珠玉在前,14年后的冬奥会开幕式如何实现突破,展现中国风采?在冲突频仍、猜疑升级的当今世界,如何借助艺术的力量发出和平之声?这是我们导演团队成立之初就苦苦思索的问题。如今,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成功交出了这些问题和令人满意的答卷。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奥运会开幕式”“中国风采”“当今世界”“艺术的力量”是结构相同的短语。
B.“如何借助艺术的力量发出和平之声?”该句的问号表达出强烈的反问语气。
C.“这是我们导演团队成立之初就苦苦思索的问题。”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这是问题”。
D.“珠玉在前”运用比喻修辞,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比作“珠玉”,表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华美。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法知识。“如何借助艺术的力量发出和平之声?这是我们导演团队成立之初就苦苦思索的问题”是设问句,不是反问句。
5.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成功回答了这些问题。
B.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C.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我们成功回答了这些问题,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D.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我们成功交出了这些问题和令人满意的答卷。
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语段画横线句子主要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二是搭配不当,“交出了……问题”不搭配。只有C项对两处语病都做了正确修改。
6.名著阅读。(3分)
(1)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作的著名科幻小说。(1分)
(1分)凡尔纳(儒勒·凡尔纳)
(2) 读完《海底两万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尼摩船长,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尼摩船长,更是一位坚定勇敢、果断冷静的尼摩船长。请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尼摩船长人物形象其中某个方面的理解。(2分)
[答案] (2分)示例一: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尼摩船长。尼摩船长是“诺第留斯号”的设计师,该潜水艇设计独到,在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示例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尼摩船长。尼摩船长的房间里挂着美国奴隶解放运动领袖约翰·布朗等一些“毕生忠实地献身于人类伟大理想的伟人们的肖像画”,他用从海底搜集的金银财宝,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战争等。
示例三: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坚定勇敢、果断冷静的尼摩船长。“诺第留斯号”在遭遇了一系列事故,被海底融化的巨大冰块压住时,尼摩船长凭借他的丰富经验,果断采取措施,让船恢复了平衡。后来又发生两次撞击事件,每次都化险为夷。面对困境时,尼摩船长总是很镇定。
(其余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的情节和人物。解答此题,工夫在平时。阅读名著过程中,要识记名著关键的人物、情节等,并能够根据这些情节对相关人物形象或思想主旨进行分析。
7.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7分)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清流见底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天大寒,砚冰坚,________________,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手指不可屈伸
(4) 《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抒情诗。诗人沉醉于村风民风的淳朴,由衷感慨“__________________”,并表示今后若有机会乘月闲游,必将“
__________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拄杖无时夜叩门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它可用来赞美爱岗敬业、奉献不止的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1)~(3)题属于直接性默写题,(4)(5)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题。答题时,要根据上下句或所给语境提供的内容、主题、出处等选择正确的句子。书写要规范、工整,尽量不要写连笔字,不要漏字、添字,不要写繁体字、异体字。
8.班级开展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9分)
【材料一】 “自强不息”一词出自《周易》,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材料二】 因为儿时的一场疾病,湖南90后女孩江梦南患上了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但是她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克服种种困难,考取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坚强少女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因此入选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
(1) 仿照示例,写出下表中诗文名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内涵。(3分)
诗 文 名 句 内涵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不畏艰难,求索不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信念坚定,自信豪迈
不惧磨难,执着顽强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字数不限,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会有时”和“济沧海”可见其中的自信、坚定、豪迈的情感。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磨”“击”“坚劲”可见其中的在磨难面前益加坚韧的精神。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的“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等词可见其中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2) 假如【材料二】中的江梦南来到了你们学校,九年级(1)班想邀请她作一次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写出你见到她后想说的话。(3分)
[答案] (3分)示例:江梦南姐姐,您好!我是九年级(1)班班长,您的励志事迹让我们好感动,我们班想邀请您为我们做一次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我们希望能听您讲讲您是怎样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您看可以吗?(称呼得当1分,表述清楚1分,语言得体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写见到江梦南后想和她说的话,一方面要有恰当的称呼,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语言要得体;另一方面在内容上,表述要符合身份,条理要清晰。
(3) 请结合学习与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3分)
[答案] (3分)示例一: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首先要确立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天道酬勤”,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示例二:要做到自强不息,就要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例如,为了有一副好身体,要坚持每天锻炼;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要坚持每天阅读……
示例三:要做到自强不息,就要勇于克服困难。人生的道路很漫长,随时都可能遇到困难。比如,我的家里比较穷,学习条件不是很好,我觉得这点儿困难与江梦南姐姐遭遇的困难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我应该像江梦南姐姐一样,勇敢面对困难。(阐释做法2分,联系学习与生活实际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问题。此题属于开放性题型,组织答案时,不要脱离材料,并有自己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题干的重点是“应该怎样做”,答题时重点是要谈做法,并与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
二、阅读(5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9~10题。(7分)
【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节选)
[唐]岑 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乙】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 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①。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②上秋帆远③,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 ①谪居:贬官的地方。②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③秋帆远: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诗都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皆为双句押韵,都押“u”韵。
B.两诗都是送别诗,【甲】诗因朋友返京而送别,【乙】诗因朋友被贬外地而送别。
C.【甲】诗中“饮”字写出了中军帐里设宴饯别的情景,【乙】诗中“问”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安慰。
D.【甲】诗中“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乙】诗颔联首句用典,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为荒凉之地。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甲】诗属于古体诗,不是七言律诗。
10.【甲】【乙】两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4分)
[答案] (4分)【甲】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2分)【乙】诗“嗟”“泪”等饱含了作者离别的忧伤,但更多的是对朋友语重心长的劝慰鼓励,并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不同诗歌情感的比较鉴赏。【甲】诗从“去时雪满天山路”“空留马行处”等表述可以看出,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是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与留恋之情。【乙】诗中,从题目和前三联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被贬的悲伤之情,从尾联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与安慰,认为“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希望友人不要踌躇。
【诗歌翻译】
【乙】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如何,停下马来饮酒饯别,询问(你们)被贬的去处。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诗歌鉴赏】
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诗人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颔联“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上句写李少府被贬峡中,路途遥远,四野荒凉,下句写王少府被贬长沙,路途遥远,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信。颈联“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上句想象长沙的自然风光,下句想象夔州(今重庆奉节)的名胜古迹。诗人在颔联、颈联中,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然后一句写王、一句写李,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尾联“圣代即今多雨
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诗人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7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黄州①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②,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 ①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年作者被贬此地。②相(xiàng)田:查看田地的好坏。③王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相传他在临池学习书法。④黄鸡:报晓的公鸡。该句意思是不要因为时光易逝、年华易老而悲伤。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门前流水尚能西
B.全石以底 黄州东南三十里沙湖
C.潭中鱼可百头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
D.其境过清 余手为口
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动词,往西流;B项,作为/是;C项,都表示“大约”的意思;D项,介词,因为/把,用。
1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C.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D.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而”表示转折,前面应断开;“颖悟绝人”“书不数字”是两个词语,分别是“聪颖领悟能力超过常人”“写不了几个字”的意思,中间不用断开。据此可排除A、C、D项,答案选B。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文作者柳宗元、苏轼均为唐宋八大家重要成员,“唐宋八大家”指八大散文家。
B.两文的写作背景基本相同,分别为柳宗元被贬湖南永州、苏轼被贬湖北黄州后出行记游之作。
C.两文语言均很优美。【甲】文善用比喻且句式灵活;【乙】文风趣幽默,简练生动。
D.两文主旨相同,皆表达了作者虽遭朝廷放逐,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旷达情怀。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甲】文表达的是对小石潭幽美景色的喜爱之情,不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旷达情怀”。
14.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 (4分)向小石潭的西南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蛇”名词作状语用法1分,“折”“行”的含义各1分,句意1分)
(2)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答案] (4分)我病好了以后,就同他一道去清泉寺游玩。(补出句子的主语“我”1分,“愈”“之”的含义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尽量字字对应进行翻译,将不能直译的词句进行意译,翻译后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时,对关键字词要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和上下文意思进行合理推断,如(1)句中的“斗”“蛇”,(2)句中的“愈”“之”等。对于特殊句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内容,倒装、互文关系的句子要对语序进行调整。
【参考译文】
【乙】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看田地的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
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
我病好了以后,就同他一道去清泉寺游玩。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二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甘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
(三)阅读以下有关益阳历史文化的材料,完成15~16题。(7分)
【益阳老街】 益阳石码头历史文化街区又称明清古巷建筑群,位于益阳市资阳区大码头街道,濒临资江,总体格局形成于明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里因水而起,是益阳工商业发源地。短短一公里,从西往东就有将军庙码头、邵阳码头、新化码头、韩家码头、苏州码头、魏公庙码头、大码头等近十个码头。街道两边有同忆楼金号、郭记槟榔店、孙家绸布店、太和瓷器店、周记秤铺、发鸿发伞铺等各类商铺几十个。
如今,宅院深深的王家大院将化身为非遗民俗展览馆,飘散药香的韩家堂将成为中医文化传播地,红色背景的田公馆将打造党史研学基地……自2019年起,益阳市将明清古巷纳入资江风貌带建设项目,打造“老益阳的底片、新益阳的形象”。
(根据2022年5月9日《湖南日报》改写)
【安化风雨廊桥】 安化风雨廊桥是一个庞大的风雨桥建筑群,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风雨桥大小29座,分布在安化县境内17个乡镇。其中永锡桥、思贤桥、马渡桥、十义桥、燕子桥、仙牛石桥、复古桥保存较好,
地域特征明显。安化风雨桥是安化先民在县域内一些交通要道上逢溪架设的便民交通设施,供过往行人歇脚、避风躲雨,故名风雨桥。
安化风雨廊桥,是前人留给后人的一件件精美的美术作品。远看近看各得其妙,远观近察,气势恢宏,斗角飞檐,桥亭翼然,展现优美的天际线。背景是青山,桥下是潺潺流水滔滔碧波,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鲜活的山水画,画的主体永远是廊桥,但远山近水野草闲花怪石平沙,移步换景,这一点极像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有限的空间巧借四周的景色而别有洞天。但不同的是苏州园林借的是人造景观,而巍峨于旷野的安化廊桥借的是大自然的山水,没半点人工痕迹,荒野之桥对着莽莽荒山,产生莫名的洪荒魅力。
(根据相关材料改写)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益阳老街和安化廊桥都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都承载着独特而厚重的历史文化。
B.益阳老街和安化廊桥产生的原因基本相同,前者因水而起,而后者亦因水而建。
C.【益阳老街】通过列举当年的码头和商铺,让我们了解到老街当年的繁华景象。
D.安化风雨廊桥和苏州园林都是一幅幅鲜活的山水画,其背景都是大自然的山水。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安化风雨廊桥】材料中的“苏州园林借的是人造景观”可知,D项“其背景都是大自然的山水”说法错误。
16.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些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请你向当地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 (4分)示例:①有效保护,让其成为地方的一张名片或地方文化的展示基地;②科学利用,让其重现荣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干的中心是“如何正确对待这些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要求是向当地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的重心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建议的语言要得体,两条建议的角度要有所区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9分)
非宁静无以致远
李朝德
①潜心静气方可行稳致远。《道德经》有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大意是说,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容易丢失根本,浮躁容易丧失主导。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它启发我们,心有所志人自定,目标坚定人自静,自定、自静,故能向着高远目标坚韧前行。
②性躁心粗者,往往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③浮躁之人多半治学不恒、立志不坚,处事不稳、见利心动。《孟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师从著名棋手弈秋学习棋艺,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个人表面上听讲,实则心猿意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后,两个人的棋艺相差甚远。出现这样的结果,只因前者心态静定,后者心浮气躁。正所谓,“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现实生活中像第二个学棋艺者那样的人也不在少数,有的急功近利、沽名钓誉,有的见异思迁、朝秦暮楚,还有的浅尝
辄止、投机取巧……浮躁心态若不及时祛除,终会阻碍一个人学知强能、干事创业。因此,要实现自我价值,要想走得更远,就需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浮躁。
④心浮气躁终误事,成功多从静中来。国画大师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何以从一介木匠成为一代名家,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一个“静”字,既是“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专注,也是“无故加之而不怒”的镇静。史载,林则徐从小聪慧过人,但脾气很大,堪称“愤怒才子”。其父写下“制怒”二字,悬于林则徐书房之上。广东海关
监督豫坤和洋人勾结破坏禁烟,林则徐知道后怒不可遏,而当他抬头看到高悬于堂上的“制怒”二字时,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之后,他若无其事,经过巧妙周旋,成功收缴豫坤贪占的财物。凡事沉住气,戒急戒躁、戒气戒怒,这是避免失误、赢得胜利的妙法。
⑤“静,谓心不妄动。”面对名之耀、利之诱、权之惑,尤需秉持淡泊心态,荡去尘世浊物,沉着冷静、保持定力,从长远角度看待当前形势,从全局高度看待未来目标,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干好自己的事。
(选自2022年5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认为,一个人如果浮躁,就必然会导致治学不恒、立志不坚、处事不稳、见利心动。
B.要学知强能、干事创业,要实现自我价值,走得更远,就需保持心态静定、祛除浮躁。
C.现实生活中,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之人不在少数,懂得宁静致远的道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D.文章认为,我们要自觉抵制名、利、权的诱惑,静心定神,扎扎实实干好自己的事。
A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根据文章第③段“浮躁之人多半治学不恒、立志不坚,处事不稳、见利心动”可知,A项“必然会导致”说法绝对。
18.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①段提出“非淡泊无以明志”的中心论点,然后引用《道德经》《诫子书》相关内容进行理论阐述。
B.第②段为总领段,下文③、④段分别对“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与 “性躁心粗者,往往一事无成”进行论述。
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成功多从静中来”的道理。
D.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写作,第①段总起,提出问题,第②③④段展开论述,最后一段联系实际作结。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手法、情感的能力。A项,根据标题和开篇“潜心静气方可行稳致远”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非宁静无以致远”。B项,第③段的论点是“浮躁之人多半治学不恒、立志不坚,处事不稳、见利心动”,第④段的论点是“心浮气躁终误事,成功多从静中来”,这两段不是“分别对‘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与 ‘性躁心粗者,往往一事无成’进行论述”。C项,第④段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19.下列材料中哪则材料可作为文章第③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春秋时期,晋国赵襄子向当时有名的驾车高手王子期学艺,初识技艺的赵襄子便迫不及待地与王子期比赛,结果是三次换马三次落后。王子期告诫赵襄子:驾车最重要的是用心指挥并调整马的方向和速度,不能把全部心思用在与人一较高低上,不能求胜心切,心浮气躁。
【材料二】 陈涉年少时曾慨叹:“苟富贵,无相忘。”众人笑话他一个佣耕者,哪来的富贵?他回答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答案] (3分)【材料一】可作为文章第③段的论据。第③段是从反面论述“躁”的危害(浮躁之人多半治学不恒、立志不坚,处事不稳、见利心动)。【材料一】中赵襄子因浅尝辄止、求胜心切、心浮气躁导致学艺不精的事例与此相符。【材料二】展现的是陈涉年少时即有鸿鹄之志,与观点不符。(材料选择正确1分,理由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论据。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中第③段的论点,然后才能为其选择恰当的论据。根据文章内容,第③段是从反面论述“躁”的危害,【材料一】正是阐述赵襄子因心浮气躁导致学艺不精的事例,可以作为第③段的论据。
【高分技法】
辨析论据的方法
分析所给材料能否作为文章的论据,一般可按照以下步骤:
(1)首先,把握文章的论点,明确中心论点。
(2)然后,分析所给材料,看材料是人物事迹还是名言、传说等,判断材料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并明确材料所表达的观点。
(3)最后,将材料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如果材料的观点与中心论点一致,则说明该材料可以作为文章的论据;否则,则不可以。
(五)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6分)
讨 缘
骆瑞生
小时候,春节前后常有人来送财神和春联。送财神的人站在每家屋前唱《财神歌》,唱完后就发财神和春联,主人家照例要给他些钱,只有实在拿不出钱的穷人家才会给玉米和稻米。
那年,送财神的人又来了,是一位老人,六十多岁的样子,背着背篓,拄着拐杖。当他出现在村口的时候,小孩子们就都跑去看,我也混在其中。
在一家门前唱完,送完财神后,老人就去下一家。在离我家越来越近的时候,我突然着急起来,一种窘迫的心情压得我喘不上气来。我爸爸生病了,家里已经没有钱了。我担心老人来我家唱歌,被妈妈拒绝后他会难受,而妈妈也会难受,因为这又一次提醒了她,我家是整个村子里唯一买不起财神画像和春联的人家。
终于,老人叩响了我家的门,妈妈打开门,抱歉地对老人说:“我家不买。”
老人说:“没多少钱的。”
听了老人的话,妈妈更难堪了,她低下头,重复了一遍:“真的不买。”
这时,屈辱的泪水一下子从我的眼眶里涌出来。
老人一下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闻到我家那么浓郁的草药味就明白了。老人对妈妈说:“那我就不讨钱,我讨缘。”
说完,不待妈妈开口,老人就唱了起来。老人的声音像一阵暖风,吹进我家破陋的房子里,我悄悄站在妈妈后面,盯着老人唱歌。老人唱歌时眼睛是亮亮的,他盯着门框,那些歌词一个字一个字地从他嘴里磨
出来,他用拐杖轻轻地叩打着节奏,完全沉浸其中。这是我听老人唱《财神歌》唱得最好听的一次。
老人唱完后就将财神画像和春联放在我妈妈手里,合着手说了一声:“祝你家新年发财。”说完就走了。
妈妈装了一袋玉米递给我,说:“小跃,你把这袋玉米给他。”
我提着玉米赶紧追上去,对老人说:“我妈妈说这是给您的,抵钱。”
“快拿回去,我说了是讨缘的。”
我的声音突然哽咽了,我说:“您是唯一给我家唱《财神歌》的人,就收下吧,不然我妈妈会更难过的。”
老人听到我的哭声,便将玉米从我手中接过去,放在了背篓里。
我好奇地问他:“什么是讨缘?”
“现在我就讨到缘分了,和你的。”老人摸了摸我的头。
我又问:“您到每家都讨缘吗?”
老人回答:“那不是。只有去你家是讨缘,去别人家都是讨钱。缘分可比钱重要得多。”
我从老人的话里听出了暖意,终于破涕为笑。
(选自《善意如清流》,有删改)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答案] (2分)送财神的老人和“我”一家因相互理解、尊重而结下善缘的故事。(人物1分,事件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本文是一篇小说,概括小说内容时要注意小说的几个主要元素:人物、地点、事件、主旨等。本文的主要人物是送财神的老人和“我”及“我”的妈妈,事件是老人因送财神而与“我”家“结缘”的故事。
21.阅读下面的句子,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老人唱歌时眼睛是亮亮的,他着门框,那些歌词一个字一个字地从他嘴里出来,他用拐杖轻轻地叩打着节奏,完全沉浸其中。
[答案] (4分)示例:“亮亮的”“盯”“磨”“叩打”“沉浸”等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手法,写出了送财神的老人认真唱《财神歌》时的样子,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真诚的老者形象。(写对两个手法2分,表达效果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题干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因此在鉴赏词语时,要围绕“人物描写”这一角度去分析。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加点词语运用的表达技巧,以及其所达到的表达效果,答出运用这些手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高分技法】
文学作品中常见人物描写方法
一、神态描写
【特征】通过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以突出其性格特征。
【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②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命运;③透视时代印记。
二、语言描写
【特征】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作用】①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②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活。
三、动作描写
【特征】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作用】①揭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世界;②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精神状态等;③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④有画面感,让读者有代入感。
四、心理描写
【特征】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考、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刻画人物形象。
【作用】①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②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③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外貌描写
【特征】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打扮及风度、仪态等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作用】①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②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六、细节描写
【特征】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动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作用】烘托环境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22.请说说第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答案] (2分)为后文写“我”家无钱买财神画像和春联情节的展开做铺垫,对故事结局起暗示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作用的理解。句子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角度去分析。
23.有人说文中的主人公是送财神的老人,也有人说是“我”,还有人说是“我”的妈妈,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案] (4分)示例一:送财神的老人。(1分)一方面题目是“讨缘”,这个讨缘的人就是送财神的老人。(1分)另一方面,文中对送财神的老人的着墨最多,先后写了他在别家讨钱、到“我”家讨钱、讨不到钱就“讨缘”以及解释什么是“讨缘”等事。(2分)
示例二:“我”的妈妈。(1分)文中对妈妈的着墨虽然不多,但是少有的几处刻画同样能凸显其形象特征,打动读者。(1分)如写妈妈面对老人
时的低头、难堪,写妈妈在老人走后嘱咐“我”送玉米的情节,充分展现了妈妈的自尊、善良与大度。正因为妈妈与众不同,所以老人说:“只有去你家是讨缘,去别人家都是讨钱。缘分可比钱重要得多。”(2分)
示例三:“我”。(1分)“我”是文中的线索性人物,(1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老人的理解与关怀下,“我”的内心经历了好奇、“担心”、屈辱、感动的变化过程,揭示了作品的主旨。(2分)(分析能扣住人物在“情节”与“主题”上的作用,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主要人物。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型,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给出恰当的理由。在理由方面,可从人物在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的作用去分析。
【高分技法】
探究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解答此类试题,一般按照以下步骤:
①先点明主要人物是A(或次要人物是B)。
②分析原因。如从文章内容看,文章以A的视角展开叙述,主要写了A和××……的故事;从行文篇幅看,文章主要围绕A展开叙述,A在情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从文章主题看,A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者;从人物关系看,文章写B是为了衬托A……的思想品质,突出A的形象。
24.读完本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穷苦、善良、尊重。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4分)
[答案] (4分) 示例一:尊重。(1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我”家很穷,买不起财神画像和春联,但是,“妈妈”对送财神的老人说话很客气,最后还送了玉米给他;(1分)送财神的人也是穷人,他在我家讨不到钱,就“讨缘”,这也体现了穷人对穷人的尊重。(2分)
示例二:穷苦。(1分)文中送财神的老人与“我”的妈妈都是穷苦之人,(1分)对于同样穷苦的他人充满同情,都在尽自己的力量给予别人关爱,因此他们都是善良的人,都是精神上十分富足的人。(2分)
示例三:善良。(1分)作品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小人物人性中的善良。(1分)写妈妈面对送财神的老人却拿不出钱时的低头、难堪,写妈妈在老人走后嘱咐“我”为他送玉米,充分展现了妈妈的善良。写“我”担心妈妈因拒绝老人而难受,“我”看到妈妈难受时的屈辱落泪,担心老人拒收玉米妈妈会更难受,充分展现了“我”的善良。老人对“我”家的窘境感同身受,用“只讨缘不讨钱”的善举呵护了“我们”一家的尊严,用歌声、财神画像、春联传递了对“我们”一家的美好祝福,其善良的人性之光灼灼感人。(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思想情感。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对自己触动最大的词语作为分析对象,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对其进行解读,表明自己的感受。不论选择哪一个词语,都要突出这一个词语在文中的表现、内涵,以及所凸显的人物品质。答案要对作品内容有挖掘,体现出深度。也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文中的“尊重”“善良”等,都是双向传递的,人物之间是互相感染的。
三、作文(60分)
25.班团支部组织全班同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并布置“成长·成才”的主题征文。学习中,有一段话使全班同学倍感振奋,热血沸腾:“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给了你哪些认识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参加此次征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 (60分)
【高分范文】
散发青春的光与热
历史之河滚滚东去,大浪淘沙送走多少岁月;时代画卷缓缓展开,波澜壮阔记载无数英杰。在历史与时代的车轮中,多少青少年站在岁月峰头,伴着历史风云,踏遍坎坷征程,散发出了属于他们的光与热。
曾经,为了驱散神州大地的阴云,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自由,五四青年们喊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口号,举行了一
场影响深远的伟大爱国运动。李大钊说:“历史的事件和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但“此一回的演行,乃永久存在”。
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在这里我们拥有着最美丽的青春。
青春是美好的,但青春是要用来奋斗的,也是要用来奉献的。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是的,我们要把自己成长为参天大树,我们要肩负
起新一代青少年的使命,我们要把光与热洒满大地。我们也看到,无数的青年们在努力,他们把飞船送入宇宙的深处,把探测器送到大
海的深处;他们夜以继日地进行科学研究,他们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他们在疫情汹涌的前线出现,他们在洪水肆虐的地方出现……
而我们,也在成长,也要成才,也要不断积聚能量。当有一天,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国家做出最好的回应。在成长中奋斗,努力让自己成才,歌德曾经说过:“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奋斗。”是的,正值青春的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奋斗,让青春的活力散发出光彩。
【亮点透视】 层次分明,语言优美。本文从五四时期的青年写起,并将当代青年与之对照,增加了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和内涵的深度、广度。结构上,开头结尾互相照应,内容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清晰。语言干脆利落,整散句结合,字里行间充满激情。修辞手法的使用、适当的引用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本题的写作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给了你哪些认识与思考”,要给作文进行恰当立意,就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话语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话语的关键词是“撑起一片天”“不断积聚着能量”“光和热洒满大地”,征文的主题是“成长·成才”,写作的具体要求是“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考生在写作时,要综合考虑以上限制和要求,综合立意,联系实际,进行有深度的写作。(共67张PPT)
张家界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张家界成为首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地。围绕旅发大会,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制作宣传短片、诗话山水、人物访谈等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制作宣传短片
1.请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做片头,并结合字体说明理由。(2分)
我选 ,理由:
[答案] (2分)示例一:我选甲,理由:甲采用行书,书写行云流水,舒展流畅,和张家界秀丽的山水特征相称。
示例二:我选乙,理由:乙采用隶书,蚕头燕尾,运笔富有变化,字体典雅华美,更能体现张家界山水的奔放和自然景象的阔大。
[解析] 本题考查书法欣赏。题目具有开放性,结合字体特征,联系张家界山水风景的特点,言之成理即可。
2.下面这段话拟作为宣传片中介绍张家界自然风景的脚本,请你解决在配音和制作字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分)
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唯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唯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luǒ 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 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 );云漫开,(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luǒ_____________露 曲______蟠涧
(2分)裸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字词字音、字形的识记,做好常见【易错字】 的积累。
(2) 在括号里依次填上符合语境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鬼斧神工 一啸百吟 万千气韵
B.巧夺天工 一呼百应 万千气韵
C.巧夺天工 一啸百吟 瞬息万变
D.鬼斧神工 一呼百应 瞬息万变
A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第一空,“鬼斧神工”指像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技艺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此处形容张家界的自然景观,只能用“鬼斧神工”,由此排除B、C两项。第二空,“一呼百应”形容响应的人很多,不符合上下文的意思。由此排除D项。
3.下面的句子来自学生撰写的脚本,标点符号和语言表达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出台并实施地方性法规“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目的是使我市全域旅游科学、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B.组委会强调,旅游发展大会主会场会标的设计者既要体现张家界风景的独特美,又要体现本土文化的多样性。
C.通过元宵狂欢节、“三月三”传统庙会、杜鹃花节、端午节赛龙舟等节庆赛事,使我市旅游聚拢人气。
D.以《天门狐仙》和《魅力湘西》为代表的旅游演艺已成为“延伸的美景”,成为“旅游+文化”融合的典范。
D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和语言表达。A项,地方性法规应该用书名号,应为《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B项,搭配不当,把“设计者”改为“设计”。C项,成分残缺,删掉“通过”或“使”。
4.同学们准备给大庸古城景观之“状元坊”“文昌阁”分别配上对联,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三千笔墨轻描大爱天地,十万狼毫劲写苍生庙堂
②捧日瞻云来者人人仰视,含烟步月仙娥隐隐徘徊
③百战争锋玉笋班前上座,十年磨剑金銮殿里头魁
A.①③ B.②③ C.③① D.③②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对联。③句,“金銮殿里头魁”指的是考中状元,宜放在“状元坊”。“文昌阁”是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①句,“三千笔墨”“十万狼毫”都是在祈愿文风昌盛,宜放在“文昌阁”。
任务二:诗话山水
5.初三学生复习整理三年所学古诗文,开展“诗话山水”活动。依照你的理解,完成填空。(6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走进深林幽涧,“两岸石壁, 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看见雪拥盘山路,让人想起“ ② ,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道路崎岖,艰险难行,李白的“ ③ , ④ ”[《行路难(其一)》李白]激励我们无所畏惧,一路前行。
登临峰顶,俯瞰群山,“ ⑤ , ⑥ ”(《登飞来峰》王安石)的感慨油然而生。
[答案] (6分)①五色交辉;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⑥自缘身在最高层(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第①②句考查直接型默写,考生根据给出的诗文上下句写出对应的句子即可;第③~⑥句考查理解型默写,抓住“激励我们无所畏惧”“登临峰顶,俯瞰群山”的关键信息不难写出答案。默写时,要注意结合诗意去写。如“济”是渡过的意思,所以“济”不要写成“寄”。
任务三:人物访谈
6.为推广张家界的品牌产业,展现张家界市新时代新青年敢闯敢干的精神风貌,同学们作为电视台的特约小记者去采访七星村的海哥。海哥曾是村里的低保户,身患疾病,4级残疾。脱贫攻坚,他种植莓茶,成为村里首个“脱贫示范户”;乡村振兴,他创办莓茶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
请结合语境,补写采访时提的问题及受访人回答的关键信息。(4分)
小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哥:莓茶被称为张家界的神草,是我们张家界的特产。我们村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莓茶,在自家地里做这个产业很方便。
小记者:您身体有疾病,也在享受国家最低保障,吃、住不愁,为什么还要这样努力?
(4分)示例:小记者:请问您为什么选择种植莓茶?(2分)
海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哥:努力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疾病不是逃避的理由。我在劳作中收获了快乐和尊严。(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问题和答案的设计要符合语境。第一问,由下文可知,海哥的话讲了莓茶在张家界种植的优势,所以问题宜从为什么选择种植莓茶方面提问。由“为什么还要这样努力”可知,第二问应该从积极发挥人生价值等角度回答。
二、阅读与鉴赏(3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5分)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 ①陈子龙:明末大臣,民族英雄。②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出产的刀,以锋利著名。这里指宝刀、宝剑。
7.本诗首句“并刀昨夜匣中鸣”暗含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1分)
(1分)清除边患、抵御外侮
[解析] 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渡易水》是明代诗人陈子龙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豪迈之士为国尽忠的壮怀激烈的意志;后两句与前两句进行对比,感叹物是人非,山河破碎。全诗悲壮慷慨,苍凉沉痛,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
8.战国时荆轲的《易水歌》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与本诗第三、四句都写到了易水,但两首诗的景与情并不相同,请加以比较。(4分)
[答案] (4分)《渡易水》写易水潺潺流淌映着白云青草,以乐景衬哀情,诗人借易水故事,抒发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愤慨,表达了对国事的无限担忧。(2分)《易水歌》则以秋风萧瑟、易水寒冽,渲染了苍凉悲壮的肃杀气氛,烘托主人公大义凛然、义无反顾、抱定必死决心深入虎穴的献身精神。(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抓住不同景物特点分析其对表现感情的作用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2题。(9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三章》)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材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②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③为禽④。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 ①范蠡(lǐ):人名,越国大臣。②籴(dí):买进(粮食)。③夫差:吴国君主。④禽:通“擒”,捉住。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生于忧 而王何 不思后 敌国外
B.棋不定 于鱼盐 国上下 不胜枚
C.智材轻 郁郁欢 鳏孤独 轻诺
D.请于吴 丰衣足 不果腹 锦衣玉
B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词语的意思。A项,都是“忧患、祸患”之意;B项,分别是向上托,向上伸;选拔、任用;全;列举的意思;C项,“鳏寡孤独”中“寡”指妇女死了丈夫,其他几项均是“少”; D项,分别是粮食;食物;吃;食物的意思。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注意重点词的翻译。如: “衡”,同“横”,梗塞、不顺;色,指脸色;喻,了解、明白。
1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以议论为主,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严密。
B.乙文叙写“夫差为禽”的故事,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越王的知人善任,吴王的智寡材轻、不思后患。
C.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详写了“请食”前勾践与范蠡之间的对话,略写了“请食”的经过,详略得当,突出主旨。
C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C项,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是为了强调即使出身贫贱,努力奋斗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说法错误。
12.有人认为“艰苦的环境有利于成才”,也有人认为“优越的环境有利于成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加以阐述。(3分)
[答案] (3分)示例:逆境和顺境能否成才,关键在于为还是不为。一个人如果有了理想,并有坚强的毅力,有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能积极面对所处的环境。那么,无论他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生存发展,而且在优越的环境中,有可能发展得更好。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型试题,答案不唯一。环境不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本身的奋斗进取,拼搏向上。针对其中一个或两个观点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乙】越国遭到严重饥荒,越王很害怕,把范蠡找来商量。范蠡说:“您忧虑什么呢?现在的饥荒正是越国的福分、吴国的祸患。吴国非常富足,财富有余,他们的君主年轻,缺少智谋和才能,喜欢一时的名声,不考虑后患。您如果用贵重的礼物、谦卑的言辞去向吴国买粮食,那么粮食就可以得到。得到粮食,最终越国必定会占有吴国,您又何必忧虑呢?”越王说:“好。”于是就派人向吴国请求借粮食。不到三年,吴王夫差便被活捉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6分)
我们重新定义偶像
秦黛新
①不知什么时候起,“偶像”成为娱乐圈的专有名词,偶像的含义逐渐狭隘化,被等同为明星、“爱豆”,但偶像的含义绝不仅限于此。回望过去,不少曾经的“偶像”倒下了, A ,但更多真正的偶像却在大众视野中矗立起来。
②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平安着陆,“太空出差三人组”已平安归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就是我们眼中闪耀的星星;6月5日,神舟十四号宇航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带着国人的太空梦想奔赴星辰大海,他们成为中国社会当之无愧的偶像。“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扶贫干部黄文秀、师德标兵张桂梅等“七一勋章”获得者,在奥运赛场上努力拼搏的运动健儿,在疫情中持续奋战的“逆行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就是自带流量的偶像。当越来越多的时代楷模、民族英雄成为顶流,当这些国家脊梁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已发生了鲜明的变化,我们也要重新定义这个时代偶像的内涵。
③真正的偶像应该是什么?偶像应该是一面镜子,见贤而思齐焉;也应该是一种力量,鼓舞后继者奋然前行;更应该是一种方向,寄托着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以前,“偶像”带着娱乐圈的浮躁;现在,当越来越多献身于国家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成为人们的偶像时,“偶像”这个词也在逐渐褪去喧嚣和浮华,回归到了本真,重新沉淀为奠定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石。
④ 。这些时代偶像背后的精神价值是什么?是勇于创新、不断攀登的理想信念,是
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无私无畏,是为国为民、务实耕耘的高尚情操。务实、攀登、奉献、耕耘……这些精神凝聚起的正是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象。
⑤我们在重新定义偶像的同时也是在定义未来的方向。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们树立什么样的偶像决定了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更影响着下一代的追求和志向。这些各行各业的正能量榜样会在无数人的内心深处播下种子、生根发芽,在这些时代精神的指引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以他们为偶像,树立起自己的志向目标。不远的未来,后来者一定会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成为他人追逐的偶像。
⑥当我们抬头望去,“袁隆平星”“吴孟超星”依然在夜空中闪耀,拨开云雾后,你就会发现这漫天的星光一直都在,点亮来路,照耀前程。
(选自《半月谈》,有删改)
13.围绕“偶像”这个话题,作者在文中阐述了怎样的观点?(2分)
[答案] (2分) 新的时代我们重新定义了偶像的内涵,偶像重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石。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第②段引出论题“新的时代我们重新定义了偶像的内涵”;第③段作者具体阐述偶像的时代新内涵:“偶像”重新沉淀为奠定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石;最后,明确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我们新时代的偶像。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即可。
14.仿照第⑤段画线句,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合适的句子。(2分)
[答案] (2分) 我们在重新定义偶像的同时也是在定义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象。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分论点和仿写句子。第④段论述的重点是“一个个正能量偶像身上的精神凝聚起的正是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象”。仿照“我们在重新定义偶像的同时也是在定义未来的方向”的句式进行概括即可。
15.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在A处可以补充薇娅因偷税漏税从“偶像”巅峰跌落、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的事例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B.第②段承接上文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带我们回望新时代的真正偶像,证明人们对偶像内涵有了正确的认识,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鲜明的变化。
C.第③段阐述了偶像的新内涵,④⑤两段论述了重新定义偶像的意义,这几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论述了观点,逻辑严密。
D.第⑥段用散文的优美笔调作结尾,“袁隆平星”“吴孟超星”一语双关,意蕴丰富,情感充沛,语言生动。
C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第③~⑤段没有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四)阅读下文,完成16~17题。(5分)
【材料一】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初步建成一批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培育形成一批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基本形成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均基本实现。
(有删改)
【材料二】 村务“搬”进微信群,“靠腿跑”变“线上忙”。在安徽省双鹿村,村里的大事小情都第一时间“搬”进群。微信群还成为在外务工人员与家乡联系的“桥梁”。双鹿村是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缩影。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越来越多的乡村变身“掌上村庄”。
政务服务“网上办”,“跑来跑去”变“网来网去”。在河南省花石村,蛋糕店主王合荣连村子都不用出,在网上申请后,第二天她就在自助终端一体机上打印出经营登记证。数字技术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目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助力群众便捷办事,初步实现了全国49.2万个村委会信息集中汇聚、乡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在线快捷办理,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率。
在平台设置“乡风文明积分超市”,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在江西省龙庄村,村民开展卫生打扫志愿服务,把活动图片上传到小程序,审核通过即可获得10个积分,积分攒多了还能兑换商品。文明积分超市调动了村民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且与农村文明征信体系建设深度融合,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2019年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与中组部等
在全国选择115个县(市、区),启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因地制宜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13日,有删改)
【材料三】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是发展数字乡村的重点任务。但是我国农村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例如,受到经济及技术约束,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获得资金及资源支持,不断拉大与发达地区的距离,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信息化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涉农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我国农村居民普遍是以语音及视频聊天等基础性数字服务应用为主,而对高端应用如在线医疗、智慧农业等使用不足。互联网数据信息安全保护不足,各种渠道所掺杂的虚假信息对农村居民的财产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农村数字金融诈骗频发。
(选自宁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践成果、问题与治理路径》,有删改)
【文章解构】
散文 与稻田重逢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 ①~⑤段):写“我”儿时记忆中的村民尤其是爷爷对稻田的热爱。
第二部分(第⑥~⑦段):写20世纪90年代起,在进城务工的浪潮下稻田的荒废和父母的惋惜。
第三部分(第⑧~⑩段):写“我”和父母对新时代稻田重新焕发生机的欣慰。
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叙述稻田由“我”儿时祖辈的倍加珍视,到20世纪90年代的荒废,再到新形势下得到精心耕种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振兴的欣喜。
1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
B.“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越来越多的乡村变身‘掌上村庄’。”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2019年起,我国全面启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因地制宜推广村务、政务“网上办”,乡风文明建设积分制。
D.我国农村居民在使用互联网应用时,普遍以基础性数字服务应用为主,高端应用如在线医疗、智慧农业等使用不足。
D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作答时要逐项和原文对照,注意表述的差别。A项,由材料一可知,2025年是“重要进展”,2035年是“长足进展”,A项说法错误。B项,这句话没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C项,由材料二第3段“2019年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与中组部等在全国选择115个县(市、区)”可知,选项中“全面启动”说法错误。
17.请根据材料三,对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3分)
[答案] (3分)①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及资源的支持;②提高农村居民信息化能力水平,培养涉农信息化人才;③加强农村居民对在线医疗、智慧农业等高端应用的使用;④加强互联网数据信息安全保护。(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建议提献。作答时,要注意题干中“根据材料三”的要求,所提建议要针对材料三中指出的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不能脱离材料内容随意发挥。
(五)阅读下文,回答18~21题。(11分)
与稻田重逢
谢枚琼
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比喻。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③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显得规整,面积也不小,足有五亩三分,这样的大田在小村里可不多见。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
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④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⑤几年之后,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其实,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已经种不动长丰大丘了。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回来后总不忘和槐三爷唠叨几句,无非是让他提醒一下新初, A 。有次新初随
口回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自此,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
⑥自20世纪90年代起,村子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那时的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着气。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
⑦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一年到头已难得回老家一趟。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母亲说:“现在种田的政策其实挺好,不用交税,还有补贴,多好的事啊。”父亲接过话题:“像长丰大丘那么好的田,荒了真可惜。”我理解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⑧阳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开的时节,母亲意外接到了新初打来的电话。原来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打算好好种田。田种少了也没意思,问母亲闲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母亲一听,忙不迭地连连说:“好啊,太好了,反正荒在那里,你要是能种,怎么不好呢?”新初许诺,下次给家里送新米来。父亲在一旁搭话:“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种好。”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多了,乡里面鼓励的举措多得很,力度也大得很。他已经添置了崭新的农机农具,什么耕整机、微耕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
好几种了,政府给补贴了上万元,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里,帮着把基本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
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家。父母望着车窗外一掠而过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视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
⑩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看见长丰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层盈盈新绿,着实让他们一番惊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18日,有删改)
18.阅读散文要厘清作者的思路。根据时间线索,完成下面的表格。(2分)
时间 长丰大丘与椿树塘 家人的态度
儿时 田里有黑油油的泥,塘里有水 向往、喜爱
20世纪90年代起 田里杂草丛生,塘里堆满淤泥,塘堤破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到新初电话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兴、欣喜
周末回家时 浮起新绿 惊喜、激动
(2分)失落、可惜
水利建设已搞好,塘堤抹上水泥(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①处由第⑥段“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着气”和第⑦段“像长丰大丘那么好的田,荒了真可惜”,可概括出家人的态度是失落、可惜;②处可从第⑧段新初的话“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里,帮着把基本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中进行概括。
19.阅读散文要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品味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1) 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2分)
[答案] (2分)连用叠词“黑油油”“爽溜溜”“痒滋滋”,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与稻田亲密接触的真实体验,表达了作者对稻田发自内心的热爱。
(2) 文章第⑤段A处填上哪个句子更精妙?为什么?(2分)
句一:田里要放水了,田里要治虫了,田里又要薅草了。
句二:田里要放水、治虫、薅草了。
[答案] (2分)句一。句一选用三个句式相同的分句表述,更能体现爷爷对稻田的时刻关注。句二中单纯的词语并列不能很好体现爷爷的惦记和提醒的频繁。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由题干“阅读散文要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可知,赏析句子时,要把握句子的表达特色,读懂其中蕴含的感情。
20.阅读散文要注重朗读。不同的重音处理可以让我们对文章的情感理解更具个性化,有同学在以下几处做了重音标记,你认为哪一处更好?为什么?(2分)
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A.骨子里
B.一生
C.紧紧地
[答案] (2分)示例:C更好。“紧紧地”重读,更能体现老一辈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朗读重音的选择。答案具有开放性,作答时从表现人物情感和突出主题的角度去分析即可。
21.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摩标题是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途径,本文的标题是“与稻田重逢”,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
[答案] (3分)①题目概括了文章内容:稻田由“我”儿时祖辈的倍加珍视到20世纪90年代的荒废再到新形势下得到精心耕种,题目隐含着作者对乡村振兴,田地重新浮起新绿的欣喜。②“重逢”把土地拟人化,更有利于表现对土地如牵挂亲人一般的心情。③“我”儿时记忆深刻的是爷爷对稻田的热爱,如今重新看到稻田的勃勃生机,这份“重逢”满足了“我”灵魂深处的遗憾,作者借此呼吁人们热爱土地,珍惜土地。(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分析标题的好处,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来回答。
三、名著阅读(4分)
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片段,回答22~23题。
片段一:
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冬妮娅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冬妮娅。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片段二:
阿尔焦姆:
我想跟你谈谈我的情况。除你以外,我大概是不会给任何人写这样的信的。你了解我,能理解我的每一句话。我在争取恢复健康的战场上,继续遭到生活的排挤。
我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一次打击过后,我刚刚站起来,另一次打击又接踵而来,比上一次更厉害……
不过我还是相信我能够重返战斗行列,相信在冲锋陷阵的大军中也会有我的一把刺刀。我不能不相信,我没有权利不相信。十年来,党和共青团教给了我反抗的艺术。领袖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攻不克的堡垒,这句话对我也适用。
……
握手。
你的保尔
22.选文中保尔说“我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一次打击过后,我刚刚站起来,另一次打击又接踵而来”。结合原著内容,任意列举两次保尔受到过的打击。(2分)
[答案] (2分) 示例:①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了,并得了伤寒。②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头部受重伤。
【名著积累】
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
情节概述:
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了,并得了伤寒;
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头部受重伤;
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
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重病。
人物形象(保尔):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23.结合片段的内容,说说你眼中的保尔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案] (2分)示例:保尔是一个爱憎分明、刚毅坚强、无私奉献、乐观自信、信念坚定的革命战士。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的人物形象。由片段一中“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可知,保尔爱憎分明;从片段二可知保尔在自己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的情况下,依然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品质,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为信仰奉献和牺牲的精神。由此可知保尔是一个爱憎分明、刚毅坚强、无私奉献的革命战士。
四、作文(40分)
24.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就会不畏艰辛,全心投入,乐在其中。我想,你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请你以“乐在其中”或“________,让我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②内容具体充实,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④不得抄袭。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解析] (40分)【写作指导】 “乐在其中”,“乐”是关键词,“乐”是乐趣,让人感到快乐。相信很多人,尤其是我们中学生,能从很多事情上得到乐趣。立足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找到自己因为兴趣而乐在其中的事,进行写作即可。生活中不乏乐趣,如运动的乐趣、探索的乐趣、挑战的乐趣等。(共82张PPT)
株洲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某班准备开展“积累与分享”主题交流活动,小红正在完善分享资料,请你帮她判断、选择。
1.小红从鲁迅的作品中摘抄了一些句子,其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cuān)向云(xiào)里去了。
B.仰面在灯光中(piē)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cuò)的话来。
C.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chá)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kuāng)骗。
D.虽然(jiàn)或没有现钱,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shì)去了名字。
A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A项,cuān—cuàn,xiào—xiāo。
2.小红从课文中摘抄了一些精彩的观点句,其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符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D.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C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C项,全符精力—全副精力,旁鹜—旁骛。
3.小红准备分享作文立意小技巧,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作文立意要明确,表达的思想要有深度。同时,还要求新,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
②甚至从习见观点的对立角度反向立意
③都可以使立意新颖
④变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A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认真阅读语段可知,横线前的两句话为总说句,第一句指出立意要“明确”“有深度”,第二句指出立意要“求新”。分析供排句可知,①句指向的是“有深度”这一要求;②③④句指向的是“求新”这一要求。因语段先提及“有深度”这一要求,按照前后对照的原则,①句应放在最前面。至于②③④句,抓住②句中的“甚至”一词以及③句中的“都”一词,不难判断正确顺序为④②③。据此,答案选A。
【高分技法】
句子衔接与排序
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一般会给出几个句子,将句子顺序打乱,要求选出填入语段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第一步,通读题干和备选句子,揣摩语段的主要内容。
看整个语段是围绕什么话题进行叙述、说明或议论的,找出语段的中心句或总结性的句子。
第二步,分析所给句子,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1)通过语段内容判断语段文体。记叙性材料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性材料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行文。说明性材料一般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远到近、由内到外等)、逻辑顺序(总分、因果、主次、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等)来进行说明。
(2)分析所给句子,从内容角度判断首句。
①直接找首句。备选句子援引观点或引出对象、背景铺垫、设问的句子通常适合做首句。
②排除法找首句。备选句中有代词(如人称代词“他”“他们”等,疑问代词“什么”,指示代词“这”“这些”“此”等)、关联词(如“更”“还”等)、补充类表述以及总结类的话语(如“因此”“总而言之”“所以”等)的句子,一般不做首句。
第三步,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小句群”。
先判断哪些句子是不能分开的,按照语段思路把句子组成“小句群”。在整合句子时,要抓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表并列、表转折、表递进)的呼应,代词(如果出现“这”,则意味着代词后的内容是前边刚刚提到的)等。
第四步,检查确定答案。
排序后,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看语义是否连贯,若不连贯,则要根据语感进行适当调整。
4.小红整理了一组有关“家国情怀”的写作素材,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B.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夏完淳以少年的热血、英勇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
C.人总有一死,只要留得一颗赤诚的爱国忠心,永远在史册上闪耀光彩,就死得其所。
D.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动力。
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D项,语序不当,应将“发展”与“凝聚”互换位置。
5.小红梳理了一些文学与文化常识,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诗歌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
B.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C.“尊君”“令尊”“惠顾”“惠赠”“见谅”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敬辞。
D.山水画是国画的一种,它以描绘山川景物为主,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C项,“见谅”是谦辞,并非敬辞。
(二)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6.面对时序交替、光阴流转,古人常生感慨,多有佳句。试结合所学补充完整。
(1) 北固山下,王湾看到夜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不禁感叹,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 西湖堤上,白居易敏锐地嗅到了早春的气息,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3) 中秋佳节,苏轼对月怀人,欢饮达旦,面对一轮孤月,陡然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4) 漫步河边,孔子看着日夜奔流的河水想到消逝的时光和生命,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每空1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7.某班正在筹划“好书共读,文化共建”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 同学们挑选了一副对联,作为班级励志名言。请用楷体将这副对联抄写一遍。(2分)
剑锋出磨砺,梅馥发苦寒。
[答案] (2分)略。
(2) 班级准备在教室墙壁张贴一些名人画像,以丰富班级文化环境。班委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不利于讨论有效开展的一项是( )(3分)
A.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画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等,这样才有中国味儿。
B.你要把咱们班变成国学馆吗?就知道古代,古代就好吗?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C.我觉得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或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画像都可以考虑。
D.各位,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画像也可以有。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B项,“你要把咱们班变成国学馆吗”含有指责与质问的意味;“就知道古代,古代就好吗”暗含责难与抱怨;“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用语不得体,不利于讨论的有效开展。
(3) 语文课代表准备给全班同学推荐一套丛书“大家小书”。请根据以下介绍,简要概括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0个字)。(3分)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丛书既有经过时间考验的名家著作的重版,也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了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普通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
“大家小书”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选用名家作品,内容丰富、经典;篇幅较短小;开本不大,使用方便。
(4) 我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享有平等、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学习委员搜集了一些数据,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其中一组统计数据如下表,请简要概括其主要信息。(3分)
2018~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及录取率统计表
年份 报名人数(单位:万) 录取人数(单位:万) 录取率
2018 975 790.99 81.13%
2019 1 031 914.9 88.74%
2020 1 071 967.45 90.33%
2021 1 078 1 001.32 92.89%
(资料来源:教育部网站、国家统计局)
[答案] (3分)2018~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均逐年增加,录取率逐年升高。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
材料一
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互赠礼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牵涉到生活的许多方面。不同的人送礼也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有的人送礼是出于利他主义,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有的人则只是出于“礼尚往来”。所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并不是送礼行为的唯一解释。
礼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赠送和接受的双方都有意义。礼品能反映你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树立怎样的形象。因为,每件礼品都是精挑细选或亲手制作后才送出去的,对方能从中衡量出你的兴趣品位,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同时,对接受者来说,礼品能让他感受到,他得到了你的认可、祝福、赞扬或牵挂……总而言之,他对你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
另外,不同的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不同的人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同样的行动对不同的人传递的信息也会不同。比如,贫困的人送礼和富人送礼就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最缺的可能是钱,而后者最缺的可能是时间。如果一个百万富翁给乞丐100元钱,那可能只是一种施舍;同样,闲人陪人聊天,可能是他本来就没有什么事干。贫困的人送一件价值100元的礼物,与富人送1 000元的礼物,两者传递的信息是不能以实际价格衡量的。贫困的人传递的信息可能更强烈一些。闲人陪你玩一天,富人只陪你一个小时,表现出来的信号也可能是富人更重视和你的关系。所以,对送礼来说,重要的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受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很有道理。鹅毛可能对你来说没有很大价值,但是对方愿意花大成本,把鹅毛千里迢迢地给你送过来,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你,很看重你们之间的关系。
(部分内容摘编自张维迎《博弈与社会》)
材料二
世间但凡牢不可破的关系,都建立在相同的价值观之上,这样的关系,更经得起时间检验。因此,对我们学生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书籍。书之所以能成为承载友情、亲情乃至大国外交的礼物,是因为它更贴近精神、情感需求的本质:既彰显了送礼者的诚意和品位,又让受礼者感到自身的内在价值被发现、被读懂。唯其如此,送礼者和受礼者的关系,才不会堕入需求的底层,才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
材料三
现实生活中送的很多礼物可能是浪费性的。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互送粽子。现在可能没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吃粽子,而且即使喜欢吃,也不必非得端午节之前买。在端午节的时候,买粽子、送粽子的人并非注重粽子的实用价值,而是要表达牵挂和祝福。而且,很多时候,人们更在乎粽子的包装和价格,似乎看起来贵重,才能更显示自己的诚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载体。
B.礼品不仅对接受者有意义,也反映了赠送者希望树立的形象。
C.不是所有的送礼行为都是为了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D.“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因为鹅毛是对方的急需品。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由材料一第三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很有道理。鹅毛可能对你来说没有很大价值,但是对方愿意花大成本,把鹅毛千里迢迢地给你送过来,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你,很看重你们之间的关系”可知,鹅毛可能对接受者没有很大价值,但是“千里送鹅毛”的行为意味着赠送者很重视接受者,很看重双方的关系,所以“礼轻情意重”。据此可知,D项“因为鹅毛是对方的急需品”说法不正确。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相互馈赠礼品,在有的时期和地区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B.不同的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采取的行动也会不一样。
C.礼物的价值主要是以其实际价格衡量的,与送礼人是否用心无关。
D.只要互送书籍,就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由材料一第一段“互赠礼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可知,A项说法不正确。由材料一第三段“所以,对送礼来说,重要的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受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可知,C项说法不正确。阅读材料二可知,互送书籍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是“建立在相同的价值观之上”的,由此可知D项说法过于绝对。
10.关于赠送礼品,常存在两种误区:①越贵重的礼物,越能体现心意之诚;②越实用的礼物,越能满足对方所需。请分别指出其不当之处。(4分)
[答案] (4分)①虽然部分礼物看起来越贵重越能显示诚意,但整体来看,心意诚否主要是看这份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并非礼物越贵重越能体现心意之诚。②礼物并非越实用越能满足对方所需。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方渴求礼物,是因为渴求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第一种误区:由材料一第三段“所以,对送礼来说,重要的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受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和材料三“很多时候,人们更在乎粽子的包装和价格,似乎看起来贵重,才能更显示自己的诚意”可知,并非越贵重的礼物,越能体现心意之诚,最主要的是看这份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第二种误区:由材料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和材料三“现实生活中送的很多礼物可能是浪费性的。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互送粽子。现在可能没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吃粽子,而且即使喜欢吃,也不必非得端午节之前买”可知,并非“越实用的礼物,越能满足对方所需”,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对方感受到送礼之人的重视程度,对方渴求的是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3题。
穆锅盔
杨小凡
①药都的锅盔是一种独特的面食,又名壮馍,厚足一寸,直径满三尺。有人来买,用薄如火纸的长竹刀轻轻一划,“嚓”地掉下一块,外脆里筋,表酥内绵,甜丝丝,香喷喷。富人家直接吃,一般市井人家用其做下饭下酒的菜吃。巴掌大一块足够一个成人的晚饭,其筋其软其酥其脆其香其甜其味其质其色其形,无不堪称一绝。这说的是穆家锅盔。清
末民初,药都有四十多家专营锅盔的小店,但独穆芳的锅盔最为有名,人代物名、物代人名,久之,人称穆芳和穆家锅盔均曰:穆锅盔。
②穆锅盔生于光绪年间,长在清风巷,及至成人,做锅盔卖锅盔也在清风巷口。其人高七尺,臂长过膝,手大若扇,曾有一算命先生吃过他的锅盔,说他有帝王之相,只因风水为人所破,才成了为世人提供美食的艺人。穆锅盔并不相信,一笑了之,依然天天做锅盔卖锅盔。
③看穆锅盔做锅盔是一种享受,有人看出香来,有人看出味来,有人看出神来,有人看出阳刚之美,有人看出阴柔之雅。每天太阳刚刚露脸,穆锅盔就开了朝东的店门,把放在店内的面案、平底大锅等一应用具搬出来,再把袖子挽到两肘上方,清水净手后,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意。他每天只卖一斗麦面的锅盔,十六两秤,整整十五斤。这些面一次倒入缸中,一次性兑水入内,然后弯腰勾头,一气和好。净手,点上一袋水烟,口吐青雾,面向东方。恰好一袋烟抽完,面正醒好,扬手把烟袋交给站在身后的徒弟。再净手,又弯腰低头两手入面缸,只听“啪”的一声,
一块石头样瓷实的面块甩在了右面的面案上,“啪、啪、啪”如是三声响,三块大小一样的面块,紧挨着排在了七尺长的面案上。之后,穆锅盔才直起头来,耸肩出气,像做了啥重活一样。接着,穆锅盔取一面块,揉了堆、堆了揉,反复一百零八遍,面块“熟”了,正好成一圆球;两手并拢按了一圈,面球变成了径达二尺的面饼,再用梨木面杖忽地旋了一圈,面饼正好厚足一寸、径三尺;然后,只见他抓一把芝麻,手腕一旋,芝麻薄薄地盖了一层。此时,平底大锅下,炭火正白。
④穆锅盔并不看铁锅,两手从两边托起面饼,“啪”地向锅内一撂,面饼在锅中一旋,正好严严地塞满铁锅。穆锅盔做锅盔,锅底并不放油,只是带芝麻的一面在锅底干炕,文火慢炕。一个时辰之后,锅盔成了,用手猛地提出,只见先前的面饼已如石块,靠锅底的一面正好炕出五个深黄的圆印,浑似鸲鹆眼,砚台般大小。这是穆锅盔特有的标志。
⑤人的能耐大了,规矩也准大。穆锅盔有两条规矩:一是火候不到,任你买家催着急要也不出锅;二是每天只卖仨饼,任你达官富商势力再大,出钱再多,也决不多做。真让药都人又奇又气。
⑥话说宣统元年,官至热河都统、昭武上将军的药都人姜桂题,想将口福惠及家乡父老,重金从宫中请来八位御厨来药都联袂授徒传艺,为药都留下三百二十九道有名大菜,这是后话。御厨们离开药都的前一天,听说穆锅盔世上独有,就想尝尝。但由于起床晚了点儿,来到清风巷穆锅盔店前时,恰好第三个锅盔刚刚卖完,正要收摊。姜家大管家一脸讨好地说: “烦请穆先生再做一个,这八位御厨可是慕名而来的呀!”穆锅盔看都不看一眼: “明天请早!”说罢,扭身进店。
⑦管家和御厨们离开后,徒弟问穆锅盔: “师傅,这些都是御厨啊,何不破个例 ”穆锅盔长叹一声:“你还年轻,规矩改了,穆锅盔就不是穆锅盔了!”
⑧徒弟并不解其意。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文化印记,刻画的人物个性独特、有风骨,充满传奇色彩。
B.开篇写锅盔是药都的独特面食,不仅点题引出了“穆锅盔”,还吸引了读者兴趣。
C.穆锅盔每天只做仨饼,达官贵人出钱再多也决不多做,可见他固执、不懂生意经。
D.小说虽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叙事简约,记言、记行结合,语言精到传神。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结合文意及第⑦段穆锅盔说的“你还年轻,规矩改了,穆锅盔就不是穆锅盔了”可知,穆锅盔并非固执、不懂生意经,而是重规矩,重名声,目光长远,不图眼前利益。故C项分析不正确。
12.小说花了近一半的笔墨详写穆芳做锅盔的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4分)
[答案] (4分)突出穆锅盔制作锅盔工序的繁复、手艺的娴熟,交代穆锅盔的锅盔“堪称一绝”的原因;刻画出穆锅盔勤劳能干、手艺精湛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更好地突出了文章主旨。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的详略安排。文章详略,取决于表达主题的需要。由“看穆锅盔做锅盔是一种享受,有人看出香来,有人看出味来,有人看出神来,有人看出阳刚之美,有人看出阴柔之雅”可知,穆芳制作锅盔的过程独特,是穆锅盔“最为有名”的原因之一,详写制作过程,就是为了突出穆锅盔的不同之处,从而表现主题;详写制作过程时,也通过人物的动作,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突出了主题。
13.小说被收录在《药都笔记》中,作者曾说其中人物“各有奇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穆芳的“奇绝”之处。(6分)
[答案] (6分)①长相奇绝:高七尺,臂长过膝,手大若扇,据说有帝王之相。②手艺奇绝:所做的锅盔,其筋其软其酥其脆其香其甜其味其质其色其形,无不堪称一绝;锅盔制作工序繁复,看他做锅盔是一种享受。③性格奇绝:坚守规矩,不因权势、金钱而妥协。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由第②段“其人高七尺,臂长过膝,手大若扇,曾有一算命先生吃过他的锅盔,说他有帝王之相,只因风水为人所破,才成了为世人提供美食的艺人”可知,穆芳长相奇绝;由第①段“巴掌大一块足够一个成人的晚饭,其筋其软其酥其脆其香其甜其味其质其色其形,无不堪称一绝。这说的是穆家锅盔”可知,穆芳制作锅盔的手艺奇绝;由第⑤段“人的能耐大了,规矩也准大。穆锅盔有两条规矩:一是火候不到,任你买家催着急要也不出锅;二是每天只卖仨饼,任你达官富商势力再大,出钱再多,也决不多做”可知,穆芳的性格奇绝。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高分技法】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品析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性格。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环境中活动的。这里说的环境,不仅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交代背景,或渲染气氛,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强化作用;后者是影响人物命运、性格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来分析人物性格,是分析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人物的性格、心理状态等大多通过具体的情节表现出来,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析人。
4.分析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5.品读作者评价,探寻人物性格。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可以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4~15题。
史进、李忠、鲁达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愤愤地。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鲁达道:“洒家要甚么!你也须认得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酒保道:“官人息怒。小人怎敢教人啼哭,打搅官人吃酒。这个哭的,是绰酒座儿唱的父子两人,不知官人们在此吃酒,一时间自苦了啼哭。”
鲁达要酒保唤来,问道:“你两个是那里人家?为甚啼哭?”那妇人便道:“奴家是东京人氏,子父二人流落在此。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未及三个月,将奴赶打出来。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这两日酒客稀少,想起这苦楚来,因此啼哭。”鲁提辖又问道:“你姓甚么?在那个客店里歇?那个镇关西郑大官人在那里住?”老儿答道:“老汉姓金,孩儿小字翠莲。郑大官人便是此间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绰号镇关西。老汉父子两个,只在前面东门里鲁家客店安下。”
鲁达听了道:“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臜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回头看着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史进、李忠抱住劝道:“哥哥息怒,明日却理会。”两个三回五次劝得他住。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三
人再吃了两角酒,下楼来叫道:“主人家,酒钱洒家明日送来还你。”主人家连声应道:“提辖只顾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辖不来赊。”
再说金老回到店中,先去城外远处觅下一辆车儿。次早五更起来,天色微明,只见鲁提辖大踏步走入店里来,高声叫道:“那里是金老歇处?”金老开了房门,鲁达道:“你去便去,等甚么!”店小二拦住道:“金公,那里去?”鲁达问道:“他少你房钱?”小二道:“小人房钱,昨夜都算还了。须欠郑大官人典身钱,着落在小人身上看管他哩。”鲁提辖道:“郑屠的钱,洒家自还他。你放这老儿还乡去!”那店小二那里肯放。鲁
达大怒,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吐血。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径投状元桥来。
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回,有删改)
14.下列有关《水浒传》及上面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达拳打镇关西是“路见不平”,伸张正义,但《水浒传》中的“侠义”并非都如此。
B.鲁达打死郑屠后几经辗转在少华山落草,后投奔梁山,最能表现“官逼民反”的主题。
C.金老去“城外远处”雇车,店小二收了房钱仍不肯放人,侧面写出了郑屠平日的凶蛮霸道。
D.由“酒钱洒家明日送来还你”“大踏步”“高声叫道”,可见鲁达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项,鲁达打死郑屠后几经辗转在二龙山落草,并非“在少华山落草”,其前往少华山是为了邀请史进入伙。此外,B项中的“最能表现‘官逼民反’的主题”表述不恰当。
15.《水浒传》成功塑造了许多人物。即使是同类性格的人,也有不同的精神气质。如同样是粗鲁,鲁达是急躁,李逵是鲁莽,且李逵头脑简单,而鲁达心思细腻。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鲁达的“粗中有细”。(4分)
[答案] (4分)去找郑屠之前,先送盘缠安排金翠莲父女回东京;次日一大早,亲自到客店催促金老动身;担心店小二拦截金氏父女,留在店中拖延时间,方便二人走远;打死郑屠后,借口郑屠诈死掩人耳目,巧妙脱身。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中人物性格分析。从选文第4段“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第5段“次早五更起来,天色微明,只见鲁提辖大踏步走入店里来”可知,在去向郑屠找碴儿前,鲁达先送走金翠莲父女,避免他们遭到报复,体现了他“粗中有细”;从选文第5段“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径投状元桥来”可知,为避免店小二通风报信,鲁达甚至在店里坐了两个时辰才离开,体现了他心思缜密;从选文第6段“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可知,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为了避免惹上官司,借口说郑屠诈死,机智地离开了。
【高分技法】
名著阅读题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1.多角度积累法。比如阅读《水浒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积累:
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②作品的体例:长篇章回体小说。③结构特色: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④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以林冲为例,相关情节有“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等,林冲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2.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如有的名著题让我们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而有的则让我们给主要人物写颁奖词,虽都有对人物做评价的成分在内,但要求是不一样的:前者概括、简略;后者相对具体、形象。
3.答题时,要找准切入点。要根据题目要求,判断是从情节、人物角度入手,还是从艺术手法角度入手。特别是对人物形象进行概述时,一定要联系题目所给的材料具体分析,不可生硬地给人物“贴标签”。
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
(一)三峡
郦道元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陵,沿溯阻。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常有高猿长啸,属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①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处 阙: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 绝:隔断
C.①虽乘御风 奔:飞奔 ②湍绿潭 素:素雅
D.①林寒涧 肃:肃杀 ②属凄异 引:延长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辨析。C项,“奔”指飞奔的马,“素”指白色的。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 (3分)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18.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1)第二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____________的特点;(2)第三、四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3分)
水流湍急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二)司马光
邵伯温
荆公①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②以为不然,力争之。神宗用荆公为参知政事,用温公为枢密副使,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方下诏,帝谓监察御史里行程颢曰:“朕召司马光,卿度光来否?”颢对曰:“陛下能用其言,光必来;不能用其言,光必不来。”帝曰:“未论用其言,如光者尝在左右,人主自可无过。”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帝因与左丞蒲宗孟论人才,及温公,帝曰:“如司马光未论别事,只辞枢密一节,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人。”帝之眷礼于公不衰如此。
(节选自《邵氏闻见录》)
【注】 ①荆公:指王安石。②温公:指司马光。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B.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C.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D.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司马光坚决请求离去,皇帝不得已,于是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掌管永兴军。据此可知,答案选B。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
[答案] (4分)司马光以(自己的)言论不被听从为由,推辞不接受任命。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安石想改革祖宗的法律制度,实行新法,司马光没把他当回事。
B.皇帝已经猜测到司马光不会上殿朝见,可见并非真心要任用司马光。
C.皇帝想任命司马光为许州知州,司马光因为修撰《资治通鉴》拒绝了。
D.皇帝一直看重且礼遇司马光,认为如果他常伴身边,自己可以无过失。
D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分析。由第一段“温公以为不然,力争之”可知,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做法不正确,尽力去争辩。故A项“司马光没把他当回事”说法有误。由第二段“帝必欲用公”可知,皇帝是真心要任用司马光;另外,由皇帝与程颢的对话并不能看出“皇帝已经猜测到司马光不会上殿朝见”,故B项说法不正确。由第二段皇帝与程颢的对话和“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可知,司马光拒绝担任许州知州,是因为皇帝没有采纳自己的言论,修撰《资治通鉴》只是他拒绝就任的一个借口。由此可知,C项说法不正确。答案选D。
【参考译文】
司马光
王安石想变更祖宗的法律制度,实行新法,让原先的老臣引退,任用初入仕途的年轻人,司马光认为(这样)不正确,(就)尽力去争辩。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以(自己的)言论不被听从为由,推辞不接受任命。司马光坚决请求离去,皇帝不得已,于是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掌管永兴军。
皇帝一定要任用司马光,下诏(让他)担任许州的知州,命令他进宫朝见。正要下诏,皇帝问监察御史里行程颢说:“我召见司马光,你推测他会来吗?”程颢回答说:“陛下您能采纳他的言论,他就一定来;您不能采纳他的言论,他一定不会来。”皇帝说:“先不讨论(是否)采纳他的言论,像司马光这样的人常伴随身边,做皇帝的自然可以不犯过错。”司马光果然辞谢召见命令,请求到西京留司御史台任职,以便编修《资治通鉴》。皇帝与左丞蒲宗孟谈论人才,提到司马光,皇帝说:“像司马光这样的,不用说其他的事,单是他辞任枢密副使这一件事,我从即位以来,只见到他一个人(这么做)。”皇帝对司马光的爱重礼遇未曾衰竭,到这种地步。
(三)时人见寒山
[唐]寒 山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风颠。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意思是,时人看见诗人,都认为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B.三、四句写诗人外部形象:不但貌不惊人,还胡乱穿着粗布衣服。
C.后四句说诗人虽然与时人有严重隔膜,但还是欢迎时人来“寒山”。
D.这首诗特色鲜明,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意蕴深厚,富有哲理。
D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认真品读诗歌可知,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晓畅,读来潇洒快意。故D项“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的说法不恰当。
23.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4分)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在、不理会世俗眼光、保持自我本心的洒脱快意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前四句“时人见寒山,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写他人的评价和自己的外貌,展现自己不与常人相同、怪异疯癫的形象特征,表明诗人不在乎世俗眼光的超凡脱俗心态。“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的意思是:我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别人却说我不会说话。这两句诗是诗人自嘲,体现出诗人在思想言语方面,与当时的人们之间存在隔阂。“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则体现出诗人潇洒脱俗的心态,虽然别人都觉得他疯癫,语言上更是和别人无法沟通,但还是欢迎人们到“寒山”来。
四、作文(共60分)
24.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题目:(1)无言之美 (2)良多趣味
[解析] (60分)【写作指导】 (1)题目是“无言之美”,“无言之美”是指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美,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其实就是写通过行动等语言之外的事物传达出来的美如何感染人,教化人。“无言之美”能激发人们的情怀。平凡的生活中处处皆有“无言之美”。比如:公共汽车上,年轻人为老人让座的行为默默地彰显年轻人乐于助人的美德,让老人感到温暖;领奖台上,老师赞许鼓励的眼神激励学子继续奋力拼搏,再创佳绩;厨房里,母亲忙碌的身影传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关怀,让儿女学会感恩回报……这一切都是无言的,但这一切都是美的,它们表
明人心向善,让人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谐,激励人心向上。写作时,我们打开写作思路,可以选取生活中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点滴细节加以铺陈渲染,围绕“无言”,以小见大,于生活细微处见精神,在平淡中见真情。
(2)“良多趣味”的意思是:确实趣味无穷。什么人(事物)趣味无穷?为什么会趣味无穷?你是怎样感受到趣味无穷的?可围绕你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立意行文,如玩电脑的趣味无穷、下棋的趣味无穷、打篮球的趣味无穷、唱歌的趣味无穷、旅游的趣味无穷等。你可以选择一种最能表现自己趣味和追求的事物或活动,说说自己对此产生趣味的原因,谈谈自己追求此趣味的经历,并写出这一趣味对自己成长的作用和影响。
【高分范文1】
无言之美
爱无言,却香甜。
母爱,不一定有夸张华丽的辞藻,不一定有惊世骇俗的举动,它往往无声无息、朴实无华,却充满甜蜜。
小时候,我特别爱吃彩虹糖,喜欢舌尖酸甜交织的感觉。一天傍晚,我和母亲散步回家途径超市,货架上换新包装的彩虹糖立马吸引了我的眼球,然而母亲出门没有带钱,我只得失望地回了家。到家时,天色已晚,母亲看着我不开心的样子,便拿着钱包又出了门。当我还在抱怨她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时,她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回来了,递给我一袋我心心念念的彩虹糖。我拿着那袋沾有汗水的糖果,立在原地,终是没有吃。但奇怪的是,我还是感受到了它的酸甜,酸是鼻尖的酸,甜是母爱的甜。
后来我长大了一点,开始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原本成绩优异的我在一次考试中失利,我垂头丧气地回了家,第一时间找母亲倾诉,我原以为她会责骂我不争气,可她没有。她只是带着钱包出了门,回来后手里多了一支棉花糖,她微笑着把糖递给我,然后把我拥入怀里。我一边哽咽一边吃着棉花糖,只觉得母亲像极了软软甜甜的棉花糖,她的怀抱是软的,她的关爱是甜的。
再大一点的我进入了初中。寄宿学校提倡吃苦耐劳,我没两天就感冒咳嗽了。母亲来看望我时,我的嗓子已经沙哑,她便赶到校医室帮我买润喉糖,校医室里没有,她就小跑着去学校附近的药店买回一盒润喉糖。嘱咐了我一些事后,她便赶去上班了。我望着她匆忙的背影,一时百感交集。那日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走在林荫小道上,嘴里含着一颗润喉糖,清爽甘甜,就像她给我的爱,清新甜美。
现在我长大了,虽然离家求学与母亲聚少离多,但每每想到母亲的怀抱、母亲的背影,总会从心头泛起一股甜味。母爱虽然无声无息、朴实无华,但母爱的甜味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令我永生难忘。
【亮点透视】 虚实结合,构思巧妙。本文虚实结合,真实的甜与心理的甜相得益彰,考生巧妙地把糖果的甜和母亲的爱关联起来。
【高分范文2】
良多趣味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阅读给我带来诸多好处,我从阅读中感受到良多趣味。
初识文字是在一次和母亲上街游玩的时候,集市上各种声音杂乱无比,小贩们的吆喝一声高过一声。我一蹦一跳地跟在母亲身后,不时好奇地摆弄摊上的好玩儿物件。这时,一抹彩色进入我的视线——一本本五颜六色的图画书,书中的插画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忍不住驻足,痴痴
地盯着书上的画。母亲发觉了我的异常,笑道:“喜欢就买了,多读书能学习更多的知识,你以后就会更懂事了!”那天母亲给我买了好几本图画书,我从此爱上了阅读,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每和母亲闹矛盾,母亲便将我没看过的书拿到我面前,我就会拿起书乖乖地躲到一边看。
母亲兴许没有想到,我这皮猴似的性子,居然被书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她哪里知道,书里的人物可比他们大人有趣多了。我现在安静沉稳的性子便是从那时开始培养的。不承想,这被文字润养的性子帮我熬过了多少失意消沉的日子。
后来升了学,由于功课繁忙我便很少看课外书了。一次,期末考试考得不理想,我意志消沉,万般思绪涌入脑海,巨大的压力让我烦躁不安。我随手拿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了起来。主人公保尔对待困难的勇气与精神,让我内心慢慢回归了平静。那一刻,我的心宛如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就像朝阳破云而出,一刹那,所有的阴霾散去,心中的向日葵向阳而开。这也许就是阅读的魅力吧,它让一颗躁动的心变得安静,让我从文字中习得了坚毅,它教会了我坚强,让我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风和日丽的午后,手中捧着书阅读,最是惬意。微风入怀,文字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年少不知愁,总有些许莽撞与心躁,文字教心收拢沉淀,然后让人温柔且坚毅地成长。阅读,给我的生活增添良多趣味;阅读,让我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疾不徐。
【亮点透视】 见微知著,真情实意。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小时候爱上阅读,经历考试失败时,书籍带给自己的积极正向的引导等事,将阅读给自己带来的良多趣味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着对阅读的喜爱,情真意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