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习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28 22:2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2.实验室中某同学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
A.用水冲洗 B.用扇子扇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嘴吹灭
3.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A.甲烷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4.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雪花”飞舞
B.升奥运五环旗
C.点燃奥运圣火
D.放飞和平鸽
5.2022年3月22至28日为“中国水周”,我国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B.活性炭可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C.硬水软化常用肥皂水 D.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
6.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给就“绿水青山”新画卷。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地沟油”可以用来制取燃料
B.回收电子垃圾,集中填埋处理
C.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
D.出门乘坐公交车,少用私家车
7.下列做法不能为建设“美丽中国”筑牢保障的是
A.践行绿色出行 B.开发清洁能源
C.推进垃圾的分类回收 D.用含磷洗涤剂提高洗涤效果
8.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D.实验室常采用加热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
9.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正确的是
A.缓慢氧化一定引起自燃
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两种
C.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10.用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C.在加油站可以接打电话 D.开灯检查燃气是否泄漏
1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2.化学链燃烧是利用载氧体将空气中的氧传输至燃料的新技术,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避免了空气和燃料的直接接触。基于CuO/Cu2O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燃烧技术示意图如下,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A.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B.载氧体Ⅰ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载氧体Ⅱ中的高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13.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分类观:干冰和冰不属于同一类物质
D.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14.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5.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二、填空题
16.我田古代有在元宵节放飞孔明灯祈福的风俗。
(1)孔明灯“会飞”的原理是:燃料燃烧时,灯内空气因温度升高使密度_______,从而产生浮力把灯托起来。
(2)传统孔明灯纸质灯罩着火点低于燃料燃烧火焰温度,但灯罩不会燃烧起来。是因为不满足燃烧所需要的3个条件中的________这一条。
(3)为适应飘荡飞行,孔明灯内的燃料最好选固体燃料。古人用油松木作燃料时会有大量的黑烟产生,若将这种黑烟收集起来,就是可用作制墨原料的________(填名称)。
17.小明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后,最近对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探究实验。
(1)首先他发现常温下,蜡烛、酒精、液化气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状态”属于物质的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选填数字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③发光、发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2)根据上述现象,甲同学说: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你同意他的观点吗?_____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请举例论证你的观点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燃烧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液化气燃烧生成了_________;取下烧杯,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说明液化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4)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有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微小颗粒物质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物质可能是________。
18.我国在南海试开采可燃冰获得成功,这一成果对促进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都具有重大意义请回答问题:
(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①_______________,甲烷的化学式为②_______________。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可燃冰燃烧时的能量转化是:将①_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②_______________能。
(4)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就目前来看,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①_______________。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土地沙漠化,②造成_______________。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行动起来,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减少使用煤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③_______________等清洁能源。
19.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手捧香气浓郁烤“蜜薯”大快朵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请你试着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在大街上闻到烤蜜薯的香味,请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________。
(2)蜜薯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化为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根据这一事实推测,在蜜薯元素组成中,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3)烤蜜薯中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这里的镁、磷、钙是指______(填分子、元素或者原子)。
(4)一些商家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在紫砂陶缸里烘烤蜜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0.人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多步行,骑单车出行,能有效减少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会造成酸雨的是_____。
(2)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_____,它们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_____。新能源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目前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填一种)。
(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_____。
三、实验题
2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
(1)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并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用接口处字母填写)。
(2)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___;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3)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电极不与水及生成的气体反应)。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__。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写出一条即可)。
(4)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2.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___。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
四、计算题
23.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Ⅰ所示。现将100 g稀盐酸分成五等份,逐次加入用4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含钙元素),得到部分数据与关系图如图Ⅱ,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 a 20
(1)a的数值为    。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3)第五次反应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C
5.B
6.B
7.D
8.C
9.D
10.A
11.D
12.C
13.C
14.D
15.A
16.(1)变小
(2)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3)炭黑
17.(1) 物理 ①③⑤
(2) 不同意 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3) 水##H2O 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碳黑或碳单质
18. 甲烷水合物 CH4 化学 内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农业减产 太阳能、风能(合理即可)
19.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氧 元素 CH4+2O2CO2+2H2O
20. CO2 SO2 石油 不可再生 甲烷 CH4+2O2CO2+2H2O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太阳能 隔绝空气
21. bcdg 验纯 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增强导电性 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稍易溶于水 3Fe+4H2OFe3O4+4H2
22. 4P+5O22P2O5 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等);空气 氧气被消耗,试管中气体压强变小
23.(1)25 (2)22.2g (3)8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