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29 11:2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检测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感受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B.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C.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
D.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2.如图,一束光线跟水平面成45°角,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夹角的范围是(  )
A.大于135°小于150° B.小于90°
C.大于90°小于135° D.大于135°
3.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A. B. C. D.
5.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6.如图是小科研学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如图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为6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
C.入射角为30° D.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不变
8.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可以( )
A.小于0.05mm B.等于0.05mm C.大于0.05mm D.任意值
9.某学生掏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  )
A.外耳道 B.鼓膜 C.咽鼓管 D.半规管
10.2019年11月5日,上海的天空水晶蓝、日晕、彩云齐现,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其由内到外的颜色分布和彩虹相反),称为“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晕”的内圈为紫光,外圈为红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11.下列是教材中的一些光学实验,其中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B.乙图:用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丙图:往碗中加水,是为了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D.丁图:将近视眼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是为了模拟近视眼的眼球缺陷及矫正
12.关于超市里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光下的绿叶蔬菜看上去绿油油的,是因为蔬菜吸收了绿光
B.打开紫外灯消毒,能看见淡蓝色的紫外线
C.红外探头是通过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识别体温高的顾客
D.多盏灯光的照射下,地面上几乎看不见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绕过了人体传播
13.如图所示,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 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 cm小于20 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将白色墙上蒙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14.2022年3月3日,清华大学博士生江梦南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在半岁时,由于药物导致神经性耳聋,左耳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关于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江梦南耳聋的原因可能是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B.江梦南学习唇语,是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的共同作用
C.听觉形成的流程图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D.青春期是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的最好时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15.皮影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如图是皮影戏表演时的情景。下列选项中,和该原理相同的是(  )
A.放大镜看物体 B.水中的倒影 C.日食的形成 D.彩虹的形成
16.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不能成像 B.甲,乙均不能看到像
C.甲、乙都能成像且均能看到像 D.只有甲既能成像也能看到像
二、填空题
17.如图,请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大致的折射光线。
18.小明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如图甲,该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在读数时,为更清楚看清刻度,应沿___________方向观察(填“A”、“B”或“C”)。此时小明的体温为___________℃,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丙所示,则该次测得的结果___________(填“准确”或“不准确”)。
19.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1)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在15°C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从描述中反思,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
(2)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内容也会改变。如图甲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图像,其中___________的音调高。而乙、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___________是乐音的波形图。
20.“小眼镜”成为全社会的“大关切”,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
(1)如图甲所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______上,看清近处物体时的焦距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清远处物体时的焦距。
(2)如图乙所示,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
21.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当水位如图位置时,眼睛恰好可以看到硬币的B点位置
(1)此时眼睛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浅的______像。(填“实”或“虚”)
(2)如图,再往碗里不断地加水,眼睛可以看到的区域往______(填“A”或“C”)移动
22.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固定在______(选填“A左侧”、“AB之间”或“BC之间”)。烛焰从A到B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探究题
23.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移开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竖直放置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填“实”或“虚”)像。
(3)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会向______运动。(填选项前的字母)
A.水平向右 B.水平向左 C.竖直向下 D.竖直向上
24.小金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实验器材]:1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1和2、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实验器材可供选择。
[实验操作]:将点燃蜡烛:1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且点燃的蜡烛2.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2与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小金先选用2mm的玻璃板进行实验,结果观测到蜡烛1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最后小金选择较薄的1mm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蜡烛1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2,其原理为______(填字母);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实验中,若他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1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乙中的:___________(选填“①”或“②”)处;
(4)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2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丙中的___________ 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B”、“C”或“D”)。
25.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
(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___________(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___作用的原因。
(3)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是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6.在灯光下,你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为什么?
27.如图,把一支钢笔放在玻璃砖的背面,我们可以看到“钢笔错位了”,这其实是光的折射现象。
请作出光线经过玻璃砖的的光路图。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C
6.B
7.A
8.C
9.B
10.D
11.C
12.C
13.A
14.C
15.C
16.C
17.
18. 热胀冷缩 A 37.8 准确
19. 介质 温度 发声体A 乙
20. 视网膜 小于 凹透镜
21. 虚 A
22. A左侧 变大
23. 确定像的位置 虚 C
24. 玻璃板较厚,前后两个表面各成一个像 D ② C
25. 底面BC 会聚 见解析
26.灯光射到物体表面被反射的缘故
27.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