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
(下册第2、5单元)
(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苏轼《定风波》)(2分)
(2)一抹晚烟荒戍垒, 。 !(浣溪沙《纳兰性德》)(2分)
(3)《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诗表现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的诗句是: 。 。(2分)
(4)默写文天祥的《南安军》。(4分)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这半懂不懂得话里,替他取下一个chuò hào( )起来。(鲁迅《孔乙己》)
(2)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yáng yì( )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往一阵就走吗?”(契诃夫《变色龙》)
(3)zhàn zhàn jīng jīng( )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阿城《溜索》)
(4)但是,何满子wàng yǎn yù chuān( ),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刘绍棠《蒲柳人家》)
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B.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C. 某些“专家”的书法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严重影响了我市书法协会的声誉。
D. 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的诗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巨匠之一。(把“的诗”去掉)
B.两个报社的记者昨天采访了局长。(应把“两个”调到“记者”前)
C.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把“避免”改为“防止”)
D.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把“广泛的”调到“交换”前面)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节目将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出现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歌曲,其中也不乏经典的面孔和声音,比如陈力在87版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和杨洪基老师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都是老歌曲,但是他们一张口就能把观众带回那个桃花底下读《西厢》的红楼梦中,又或者是群雄并起吞吐天下的三国纷争。
(1)请你为上述材料拟写一则新闻标题。(2分)
.
(2) 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这期节目做宣传。(2分)
儿女情长 英雄气壮 如花美眷 干云霄 似虹豪气 劳牵挂
.
二、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录毕,走送之(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7. 把下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8.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善于对比是本文的特色,通过“我”和“同舍生”的对比,突出了“我”求学的快乐。
B.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出了学馆条件之差,反衬了“我”学习的刻苦。
C. 学习生活的艰苦没有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他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终于学有所成。
D. 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学无常师/常有高猿长啸 B. 负笈不远险阻/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C. 常以净衣易之/寒暑易节 D. 或依林木之下/或皇命急宣
10.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夫 人 好 学 虽 死 犹 存 不 学 者 虽 存 谓 之 行 尸 走 肉 耳!
11.任末的勤学好记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原文回答?(3分)
.
.
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①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把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那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如何提高这有限生命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②要懂得珍惜。珍惜每一寸光阴。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多少人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泥水田里耕种;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木工人到油漆包装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因此要懂得惜福。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人海茫茫,能回首相聚是缘分。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是一个招呼,一个微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③要有悲悯情怀。人生在世,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侯,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养育,吃着母亲的奶水长大;长大了,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也是别人教我们读书写字。我们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尊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帮助了别人,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慰藉,境界也会得到升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④要有面对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人一生下来的啼哭就预示着人生就要经历种种磨难。关键是要有敢于面对苦难,有直面苦难的信心和勇气。当一个人从不计较受到了磨难,忍受磨难就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不断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可以无谓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⑤人世间,我们都是匆匆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也不可贪恋;路上的客店再舒适,也不能久留。人赤条条来到世间,又赤条条离开世间,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所以,要有一个明白的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第①段强调“生命是有限的”。 第②段强调“要懂得珍惜”。
第③段强调“要有悲悯情怀”。 第④段强调“要有面对苦难的一致和勇气”。
13.下列论据不能有力论证第④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为了带回自己捕获的一条大鱼,与鲨鱼、与自然、与自己的心灵搏斗。
B.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斩妖除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C. 培根说:“幸运并非没有恐怖和烦恼,厄运并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D. 张海迪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水都会遇上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14. 全文都是论“生命的品格”,第④段谈的是生命过程中要有所求,第⑤段说的是生命过程中要无所求,你认为矛盾吗?请说说理由。(4分)
.
.
(四)文学类作品阅读(17分)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选自《意林》,有改动)
15.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
16.品析下面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4分)
(1)“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
. .
(2)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
.17.通读全文,分析(11)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4分)
. .18.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曖”为题目,有何妙处?(5分)
. . .
三、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常见这样的孩子,自己有了成绩,有了荣誉,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冷嘲热讽、挖苦、嫉妒,很少真正从心底里为别人喝彩。其实,发现别人的进步,为别人成绩而喝彩,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健康心态。
请以“为别人喝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500字以上。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虽然贺龙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他的妹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脚女人。她领导红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贺龙的妻子也是如此。”
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击队刚刚开始组成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的全面控制之下。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农民有亲友遭到牺牲,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贺龙。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有一次贺龙带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瑞士传教士,军事法庭因他从事所谓间谍活动——大概不过是把红军动向的情报传给国民党当局,许多传教士都是这样做的——“判处”他监禁十八个月。贺龙开始长征时,波斯哈德牧师的徒刑还没有满期,因此奉命跟着军队走,最后刑期满了以后才在途中释放,给旅费前往云南府。使得大多数人感到意外的是,波斯哈德牧师对贺龙并没有讲什么坏话。相反,据说他说过,“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20.联系原著,简述贺龙参加共产党的原因。(3分)
.
21.结合选文,试分析贺龙的性格特点。(4分)
.
22.选文中叙述的波斯哈德瑞士传教士事件有什么作用?(3分)
.
参考答案
一、基础(24分)
(10分,本题共4小题10组空格,每组空格1分,错、漏、多1字,该组空格即不能得分。)(1)莫听穿林打叶声。竹杖芒鞋轻胜马。(2)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3)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4)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4分,每空一分。)(1)绰号(2)洋溢(3)战战兢兢(4)望眼欲穿
3. (3分)选D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A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B意思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贬义
C也说见笑大方。给懂行的人留下笑柄。
4.(3分)C 去掉“避免”或去掉“不”。多重否定造成不合事理。
5.(1)(2分)央视一套《经典咏流传》大年初一惊艳上线
(2)(2分)儿女情长如花美眷劳牵挂
英雄气壮似虹豪气干云霄
二、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6.(3分)(1)嗜:爱好、喜欢。(2)走:跑。(3)支:通“肢”肢体。
7.(4分)(1)(我)住在旅店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2)因为其中有足以让人感到快乐的事,就不觉得自己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8. (3分)B.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是写出了家里条件之差。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9.(3分)选A,固定的/常常 B背、背着 C交换 D有时
10.(3分)夫 人 好 学/ 虽 死 犹 存/ 不 学 者 /虽 存 谓 之 行 尸 走 肉 耳!
11.(3分)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1分)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1分)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1分)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便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重视。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12.(3分)A. 解析:第①段的中心意思是“要提高有限的生命的质量”或者“要使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13.(3分)C解析:培根的话无法证明“要有面对困难的意志和勇气”。
14.(4分)不矛盾(1分)。“有求”和“无求”都是生命的品格所需要的;第④段论说人生要具有克难求进的意志和勇气,就是有所求;(1分)第⑤段论说要进入无我之境,超然物外,对物质名利的无求,实质是精神境界更高的追求(1分)。所以,两者是不矛盾的(1分)。
(四)文学类作品阅读(17分)
(4分)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2分)“粗糙的大手”是正面描写,而“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是侧面描写,写出奶奶的手艺好、淳朴、热心肠。(2分)
(4分)(1)刺痛:感到剧烈的烧灼样的疼痛(0.5分)。表达“我”为奶奶的苍老感到伤悲、痛苦(1分),表现了“我”对奶奶的爱。(0.5 分)
(2)假装发怒(0.5分),神态描写(0.5分),是奶奶对孙女懂得关爱老人的欣慰和感受幸福的高兴之情。(1分)
17.(4分)结构上:收束全文,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答出“首尾呼应”即可)(1分)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1分),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我”希望奶奶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1分)。
18.(5分)内容上,写奶奶的手,表现了奶奶人的慈祥、勤劳、和善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爱和感激(2分)。作用:(1)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写了奶奶用手给“我”准备食物、给“我”缝制玩具、为“我”挠痒痒,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答“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和“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中任意一句即可)(1分)。(2)以小见大(化大为小),使取材集中,立意更鲜明。(1分)(3)表达了文章主旨,表现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1分)
作文(50分)
作文等级 立意选材 结构条理 语言文字
一类卷 (45-5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0-44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0-39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15-29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0-14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l-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1.作文无标题或题目不完整、有错字扣2分。 2.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 ,最多扣3分。 4.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5.文面脏乱、字迹潦草者扣1-3分。 6.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
四、附加题(10分)
20.(3分)因为贺龙目睹了国民党军阀进行的“农民大屠杀”。以及处决共产党人,大批农会领袖、工人、学生(1分)。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完全同情穷人(1分)。这种屠杀激起他的愤怒(1分)。于是贺龙才毅然投向共产党。
21.(4分,每点一分)(1)贺龙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取意见,这体现了他谦虚、忠诚的性格特点。(2)他在长征路上背着部下行军,不计较个人财物,生活与部下一样简单,这体现了他关心部下,大方节俭的性格特点。(3)他为了夺回战马又去攻打敌军,说明他性格急躁、英勇善战。(4)他仇视地主和绅士,善待俘虏说明他爱憎分明同时守纪律、识大体。
22.(3分)哈德瑞士传教士出卖红军的情报给敌军被捉后,红军非但没有难为他还善待他(1分),侧面衬托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宽宏大量,善待仁厚(1分),同时也让贺龙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