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 5 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程标准:
(1)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概况,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一、古代印度文化
范围: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①4000多年前:哈拉巴文化
——印章文字
②前1500年,雅利安人
——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③公元前324到前185年:孔雀王朝
——佛教兴盛
④约320年~约540年:笈多帝国
——印度教
⑤13-16世纪德里苏丹国统治印度的王朝。
印章文字 梵文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存在于4000多年前,考古学家们在遗址中发现了2500多枚刻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称为“印章文字”。人们从这些印章上发现了500多个文字符号,虽然这些文字符号还不能完全被释读,但它们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后来,人们在雅利安人古老的语言梵语的基础上创制了梵文,用来书写这些典籍。
1.文字: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
一、古代印度文化
巴利文
巴利文
2.宗教: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一、古代印度文化
①种姓制度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②种姓制度实质:等级制度
(1)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婆罗门 雅 利 安 人 祭司贵族 祭祀和教育
刹帝利 世俗贵族 战争和行政
吠舍 一般平民 农牧工商业
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仆役奴婢
主要经典:四《吠陀》
核心教义:种姓制度
三大纲领: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
吠陀共有四部,以最早形成的《梨俱吠陀》最为重要。
是古代印度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
评价:婆罗门教在种姓制度下维护了等级秩序和奴隶主贵族(婆罗门、刹帝利)阶层利益,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但也制造种姓隔离,导致了社会矛盾加剧,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为日后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今天种姓制度虽被废除,但种姓观念在印度民众中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当今印度社会的和谐发展。
婆罗门教是种姓制度的理论和宗教基础
(二)宗教: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一、古代印度文化
1.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一、古代印度文化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②创立者:释迦摩尼
(2)佛教
③背景: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许多人的支持。
④主张:宣扬“众生平等”(反对了婆罗门特权)“因果缘由”来世福报“消灭欲望,刻苦修行”等。
⑤过程:佛教创建之初,倡导“众生平等”,不排斥低种姓成员加入佛教,力图在宗教领域打破各种姓间的严格界限,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信徒激增。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2.宗教: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佛教的传播
①北传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等产生深刻影响。
②藏传佛教。
③南传佛教传入东南亚,渗透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产生重要影响影响。
⑥影响:对印度:
A.否定种姓制度,倡导众生平等,促进佛教的传播,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具有进步意义;
B.主张消除欲望,忍受苦难,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会消磨、淡化人民的反抗意识。
一、古代印度文化
(3)印度教
4世纪时,笈多帝国信奉婆罗门教,婆罗门吸收佛教和其他宗教的思想,形成新的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主要宗教。
印度教是现在印度的主要宗教。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印度教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主张,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但是减少了婆罗门教的许多烦琐仪式,打破婆罗门在宗教中的垄断特权,适当提高了首陀罗的地位,既减少了下层百姓的反抗,又迎合了上层的需要,印度教吸收了婆罗门教的主要经典和信仰,融合了印度各地的诸多原始信仰,因而广泛流行。
2.宗教: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一、古代印度文化
梵天—创造之神
毗湿奴—保护之神
湿婆—毁灭之神
3.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大约定型于2—4世纪,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摩诃婆罗多》成书时间约公元前四世纪,这部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居楼百子和般度五子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诗中还有讲述治国之道 , 包括政治、法律、道德、风俗等也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所以 , 印度学术界亦称《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的一部百科全书。
《罗摩衍那》成书于2世纪,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作品中神猴哈奴曼拥有四脸和八手,帮助罗摩战胜了强敌,救出妻子。成为印度教神话中家喻户晓的角色。
《摩诃婆罗多》
一、古代印度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
4.艺术:多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阿旃陀石窟
印度国徽阿育王石柱
桑奇大塔
5.数学:阿拉伯数字,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0"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其梵文名称为Sunya,汉语音译为"舜若",意译为"空"。
0 的这一特殊就反映了"一切皆空"这一命题所留下的痕迹。
材料一 大自然的毁灭力量给予古代印度居民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人还无力战胜自然控制自然之时,这种恐惧情绪自然地表现为宗教性的崇拜,将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神奇化起来,想象他为各种的神,于是出现了各种神话和传说。
——摘编自雷海宗《世界古代史纲要》
材料二 吠陀是雅利安人最古的文献,既是宗教经典,又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其中还有许多诗不愧为古老的文学作品。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两部史诗。……两篇史诗的基本内容都是神话性的,但也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内容,还反映了雅利安人向东、向南扩展中的一些斗争情况。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古印度文明有哪此特点?
带有深厚的宗教色彩
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古代印度文化
6.古印度文明的特点
材料三 由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古代印度人民很早就注意观察天象。在吠陀时代,他们就知道金、木、水、火、土五星,将五星与日月并称为七曜。他们还知道月亮所经过的星座,共27宿。以后又增加一宿,成为28宿。……当然,他们那时的天文知识还是和占星学的迷信混合在一起。
材料四 与希腊人的交往使双方的思想发生 了有益的交流。公元476年出生的华氏城的阿耶波多是天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教导说,地球是一个球体,它围绕地轴自转;月食是地球的阴影落在月亮上所引起的;太阳年的长度为365.358 6805这一计算的误差极小。无疑,笈多时代最伟大的贡献是提出了“0”的理论和作为演算基点的十进制。....这些简单的数字被阿拉伯商人和学者传到西方,并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古印度文明有哪此特点?
和农业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成果突出,水平先进
和外来文化相互交流借鉴
一、古代印度文化
6.古印度文明的特点
一、古代印度文化
7.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
①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东南亚地区的宗教、习俗、语言、文字、建筑等各方面都受到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
(2)古印度佛教对中国及东亚其它地区都产生了影响。
(3)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到了西方。
柬埔寨吴哥窟
佛教传播
充满佛教元素的泰国舞蹈
老挝大部分男人小时都当过和尚
缅甸乡间孩童集体出家盛大仪式
灯柱上的巴利文
(一)古代朝鲜的文化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前1122—前194
箕子朝鲜
前194—前107年
卫满朝鲜
前57—688年
三国时代
918年—1392年
高丽王朝
1392年—1910年
朝鲜王朝
新罗初步统一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
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唐朝制度
(一)古代朝鲜的文化 1.古代朝鲜的文化成就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2)7世纪,修建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瞻星台遗址,建于634年,现位于韩国庆州。东亚现存最古天文台。
(3)史学:
①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②15世纪《高丽史》,仿照中国史书的编写体例。
《三国史记》朝鲜现存最早的史书
《三国史记》是一部记述朝鲜半岛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历史的高丽官修正史。于1145年(高丽仁宗二十三年)由金富轼等以汉文编撰,采纪传体。取材于当时保存的古代朝鲜史料和中国的有关史料。此书是研究朝鲜半岛三国时期和后期新罗历史的珍贵文献
朝鲜王朝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组织编撰
(4)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5)文字 :学习汉字的基础上,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谚文”
谚文是一种参考借鉴汉字方体形态的方块拼音文字。
2.中朝文化交流
(1)中国文化传入朝鲜
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人朝鲜。
②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地方十道;土地国有;科举选官;建立学校教育制度,传播儒家文化和汉文学,中国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③文字:学习中国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谚文)
④仿照中国的史书体例编写历史,如《高丽史》
(一)古代朝鲜的文化 1.古代朝鲜的文化成就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2.中朝文化交流
(一)古代朝鲜的文化
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2)朝鲜文化传入中国
互相影响
中国
朝鲜
半岛
交流互鉴
佛教、道教、儒学、典章制度、学术文化、风俗习惯等
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如乐舞。唐十部乐包含高丽乐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二)古代日本文化
中国移民迁入,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日本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秦汉之际
6--7世纪
开始”大化改新“
646年
10世纪
中央集权体制瓦解,形成庄园,豢养武士
12世纪末
镰仓幕府建立,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政策
17世纪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二)古代日本文化
1.古代日本的文化成就
(1)神道与武士道
①历程
A.神道兴起: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B.天皇制度: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后,为巩固权力,天皇自称太阳神后裔
C.武士道形成: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崛起,神道融合佛教等外来文化,形成了武士道。
②影响: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神道教,是日本的民族宗教,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也赋予各代日本天皇以神性。日本以“天照大神”为太阳神,而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万世一系”。
“花数樱木,人数武士”
武士道最为强调的精神,其一为尽忠,其二为知耻。尽忠知耻的最高表现,就是死:为忠和耻而死,是为圆满。
“武士者,须一生悬命于武士道。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
——《叶隐》
谈谈你对武士道精神的认识?
武士所遵守的道德原则被称为“武士道”,其核心是忠、仁、勇。德川幕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武士道思想增添了儒家伦常观念,强调武士的责任和义务。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
★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在日本走向法西斯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精神信仰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二)古代日本文化
1.古代日本的文化成就
(2)文学艺术: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收录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共计四千五百余首。
成书时,日本没有文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万叶假名记录下来。最大贡献在于用日本民族语言,把古歌谣发展为定型的民族化、个性化的诗歌形式,为后世诗歌创作树立了典范。
《源氏物语》是由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贵族光源氏的及其子薰君在官场上的升降浮沉、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作品语言优美含蓄,是一部日本古典文学杰作。
(3)建筑: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在奈良县的法隆寺地区,有48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是木质建筑的杰作。其中的11座建筑修建于公元8世纪之前或公元8世纪期间,它们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些建筑与佛教同期被传入日本。
(4)绘画: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大和绘:日本10世纪前后产生的民族绘画。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画在隔扇和屏风上。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木刻版画艺术(日语称为锦绘),为顺应市民经济文化发展而产生,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
浮世绘-日本兽首
材料 水稻主要通过秦汉之际人口大流动中迁往朝鲜的移民及后人传至日本。文字及儒家思想通过朝鲜人王仁携带的《论语》和《千字文》等传入日本,刷新了日本历史,日本从此有了文字,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改变。随着大和国的统一,日本入侵朝鲜半岛南部建立殖民地“任那”,设“日本府”进行治。但后来受到势力强大的国家——新罗的排挤,日本在朝鲜主岛逐步失去势力。在国内,部民奴隶制衰落,父家长制兴起,新旧势力斗争激烈。日本需要加快学习中国的步伐,直接派大批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王金林《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日本文化的特点?
①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②由被动到主动、由间接到直接;
③具有实用主义特征。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二)古代日本文化
2.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日本文化
(1)文字
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平假名,起源于汉字草书
片假名,起源于汉字楷书
(2)中国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日本发展
日本 唐朝
政治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 地方:国、郡、里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州县制
经济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
日本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唐文化,而是在维护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习惯的基础上,对吸收来的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从而形成并发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二)古代日本文化
2.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日本文化
平城京与长安城
(3)中国唐朝的建筑、货币、服装等深刻影响日本生活
唐代的朝服
和同开珎与开元通宝
奈良时期的服饰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地理条件:新航路开辟前,美洲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况
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形态
中美 玛雅文明 前2500年至16世纪 城邦
中美 阿兹特克文明 14世纪至16世纪 结构松散王国
南美 印加文明 13世纪至16世纪 统一
大帝国
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1.共性文化表现
①宗教上都是多神崇拜,崇拜自然神
②金字塔:祭祀神灵、观察天象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在宗教上是多神崇拜。玛雅人崇拜的大多是与其物质利益紧密相关的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信仰中,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 文化中的羽蛇形象
玛雅文明中的玉米神雕像
阿兹特克神话中的烈日之神“托纳蒂乌”
印加神话中的
太阳神“印蒂”
玛雅羽蛇神金字塔
阿兹特克太阳神金字塔
印加阿卡帕纳金字塔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2.玛雅人
(1)文字和历法: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
玛雅人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他们的文字非常奇妙,呈方块图形,由很多图画和符号组成,属象形文字。它既有象形,也有会意,也有形声,是一种兼有意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记载了玛雅人的宗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天文、历象等,是少数迄今为止尚未被全部破译的古代文字之一。
玛雅人的象形文字
玛雅历: 玛雅历为太阳历,以一年365天、18个月,每月20天,剩下5天“禁忌日”。一年以365.2420日计算;现行公历,一年以365.2425日计算;而根据天文学家计算,一年应该是365.2422日。玛雅历的误差为每年0.0002天,换算成秒仅为每年17.28秒。可见,玛雅历的准确性超越了公历。
(2)数学: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玛雅人的20进位法
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还以手和脚的20个指头作为计算的基础,创造出20进位制。玛雅人很早就创造了位值制的记数系统,具体记数方式又分两种:第一种叫横点记数法;第二种叫头形记数法。横点记数法以一点表示1,以一横表示5,以一贝形符号表示0,但不是0符号。1—9的记数方法和中国筹算法极为相似。
玛雅人的其他成就:
玛雅人培植了诸如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
戏剧文学在玛雅盛行,如《不要脸的食客》、《买瓦罐的人》等等。16世纪的玛雅史诗《波波尔·乌》它是印第安人最杰出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和史诗。玛雅人还有三部文学作品《索洛拉纪·巴伦之书》和《拉维纳尔武士》、《索洛拉纪事》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3.印加人
(1)建设: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完整的道路系统)和宏大的太阳庙;
太阳神庙是印加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帕恰库提统治时建造,供奉太阳神因蒂,是印加帝国最神圣的地方。
印加的两条驿道自北而南纵贯全国,沿海那条长4055公里,内地的与之平行的一条长达5529公里。道路最宽的地方有7.2米。
(2)医学: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
印加人的外科手术非常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早在5000多年前,印加人已经掌握了难度极大的开颅手术。印加人甚至开发出了一种最基本的外科手术麻醉剂,使用药用植物以及古柯叶、野烟叶和玉米啤酒来镇静病人。
(3)历法:还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4)结绳记事
印加人没有文字,他们在绳子的不同地方系上类型不同、颜色各异的结,用来记账或记述重要事件。这些结绳记录的信息至今无人能破译。
马丘比丘遗址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是秘鲁一个著名的前哥伦布时期时印加帝国的遗迹。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
政治制度:国王、世袭,拥有行政、立法、军事大权;土地、矿藏、牲畜归国家所有;四大行政区,贵族充任;按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吏;人口调查表(征税、征兵);在崇山峻岭上开梯田,将鸟兽粪便制成肥料,以增进耕地地力,建成了有效的人工灌溉系统,驯养了骆马、羊驼等动物。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3.印加人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4.阿兹特克文化
(3)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1)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
(2)文字:阿兹特克人虽然没有创造出系统的文字,但已有文字的雏形——图画文字
(4)建筑:各种传说和历史资料都表明特诺奇蒂特兰曾是世界上最大最美丽的城市。
陶器
日历石
特诺奇蒂特兰是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传说特诺奇蒂特兰建于一座湖泊之上,该城拥有复杂的堤道和排水系统。
阿兹特克人发明“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拥有相当完备的灌溉体系和施肥技术,能够识别1200多种动植物和矿物。
材料一 哥伦布命令海地的印第安人凡年龄在14岁以上者,不论男女,每人每3个月就得交纳装满一个鹰脚铃那么多的金砂作为贡品,否则一概处死。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纷纷自尽,并杀死子女,以免长大后受虐待。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第4年,海地印第安人饿死、累死、病死、自杀和遭到屠杀的占全岛人口的1/3。 ——《 世界古代史辅助读本 》
材料二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美洲文明消亡的原因?
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②疾病、瘟疫等灾害;
③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
④美洲内部三大文明之间几乎很少有交流, 无法相互借鉴进步。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5.文化消失
印第安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发展,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
学思之窗: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⑴在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独立地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拉丁美洲成为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标,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多年的殖民统治下,印第安人口数量锐减,印第安文化遭到严重摧残,国家被毁灭,文化被湮没。
⑵西欧的各种文化随着政治、军事征服在拉美确立了它的统治地位,并在拉美各个文化领域如意识形态宗教、教育、语言、文学、艺术、习俗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大量非洲黑人奴隶的输入,使非洲的音乐、舞蹈、诗歌、语言、宗教、绘画、习俗等文化也在拉美广泛传播,形成殖民地时期拉丁美洲文化的混合结构。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探究:如何看待多样性的文明?
1.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也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形式和范围。
2.古代文化在各国、各地区产生,面对不同的自然与历史环境,形成了早期文化多元并立的状态。
3.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基础。
4.不同地域文化形态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时代动因。
5.文明无高下优劣之分,应尊重和理解其他文明。不卑不亢、谦虚谨慎、善于学习、取长补短。
古代印度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宗教
文学
艺术
数学
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雅利安人建立
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情况下产生
印度教: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产生
古代朝鲜文化
古代日本文化
朝鲜文化成就
古代朝鲜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神道与武士道
文学:诗歌《万叶集》小说《源氏物语》
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印加文化
玛雅历
20进制
锻造铜器
制作陶器
太阳历和太阴历
建筑:法隆寺
绘画:大和绘和浮世绘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佛教艺术
创造了0~9数字符号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1、印度著名政治家、哲学家、作家拉贾戈帕拉查理曾经说过:“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在此,他所要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 )
A.文学价值 B.艺术价值 C.史学价值 D.精神价值
2、印加人通过观察太阳,编制了太阳历,以确定农业季节。同时他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共365天。每月都有名称,表示相应的宗教活动。这反映了印加历法( )
A.完全服务于农业生产 B.完全服务于宗教活动
C.完全服务于军事活动 D.兼顾了农业和宗教的需要
练习
C
D
3、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B.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
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4、与欧亚大陆隔绝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象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运行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
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
练习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