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我会填空 (28%)
1.(2022五上·崂山期末)阳光照射强烈时,某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 反射。
2.(2022五上·崂山期末)下面这幅图说明了 使我们看到物体。
3.(2022五上·崂山期末)当小红看见自己的影子,她想到了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4.(2022五上·崂山期末)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
5.(2022五上·崂山期末)雷达是受 的启示而发明的。
6.(2022五上·崂山期末)小明将一块铁皮 (图 1) 放入水中,它会 。小明将铁皮四周折起来,围成 一个铁盒 (图 2),再放入水中,铁盒会 在水面。这说明同样一块材料,它的 不同,漂浮能力也不同。
7.(2022五上·崂山期末)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海洋生物 。
8.(2022五上·崂山期末)地球由地表到地心依次为 、 、 三个圈层。
9.(2022五上·崂山期末)火山喷发时,岩浆是靠 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10.(2022五上·崂山期末)若想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至少需要 面镜子。
二、我会判断 (20%)
11.(2022五上·崂山期末)光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百利而无一害。
12.(2022五上·崂山期末)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13.(2022五上·崂山期末)小水滴旅行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
14.(2022五上·崂山期末)雪可以保护庄稼,冻死地下虫害,所以说瑞雪兆丰年。
15.(2022五上·崂山期末)遭遇泥石流时,应选择顺着泥石流运动的方向逃生。
16.(2022五上·崂山期末)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分析数据。
17.(2022五上·崂山期末)晴朗的天气里,背对太阳的方向,用喷壶在阳光下喷水,能看到彩虹。
18.(2022五上·崂山期末)棉花的导热性能好,它能很快将热量吸收并储存起来,所以冬天穿棉衣就感到非常暖和。
19.(2022五上·崂山期末)水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我们无需节约用水。
20.(2022五上·崂山期末)将窗户打开,让空气流通,对去除居室甲醛有效,这是降低了居室内甲醛的浓度。
三、我会选择 (20%)
21.(2022五上·崂山期末)利用潜望镜可以看到上面的、远处的物体,下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22.(2022五上·崂山期末)雨过天晴,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 )作用,把太阳光分解为不同色光,形成了彩虹。
A.平面镜 B.棱镜 C.凸透镜
23.(2022五上·崂山期末)夜晚,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会变成固态小颗粒附在物体上,这就是( )。
A.露 B.霜 C.雪
24.(2022五上·崂山期末)将大小、形状、厚薄相同的陶瓷勺和金属勺,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中,稍等片刻后用手 触摸未浸入水中的相同高度位置,两种勺的温度( )。
A.陶瓷勺比金属勺热 B.金属勺比陶瓷勺热 C.一样热
25.(2022五上·崂山期末)冬天开空调取暖时,为了让房间更快地暖和起来,我们需要将扇叶( )。
A.朝上 B.朝下 C.平着
26.(2022五上·崂山期末)如图是一条呈“M”形的铁条,在 H 点处用酒精灯加热,A、B、C、D、E、F 各点上的蜡烛油 融化的先后顺序是( )。
A.DCEFBA B.DCEBFA C.DCEBAF
27.(2022五上·崂山期末)下面不是光源的是( )。
A.太阳
B.萤火虫
C.镜子
28.(2022五上·崂山期末)彩虹一般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较短,过一小段时间就渐渐消失,这是因为( )。
A.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
B.彩虹会自动消失
C.空中的小水滴太小了
29.(2022五上·韶关期末)锅的手柄一般用木头和塑胶做,主要是为了( )。
A.轻巧美观
B.降低成本
C.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
30.(2022五上·崂山期末)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其中所含的科学道理是( )。
A.地球引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B.在水中,热传递的方式主要是对流
C.地球深处是炙热的岩浆
四、科学与生活 (14%)
31.(2022五上·崂山期末)将生活中热的传递现象用线连一连。
32.(2022五上·崂山期末)请阅读下图的水循环示意图,然后回答问题。
(1)地球上的水在 、 及 之间不断 。
(2)年年下雨,雨水总是下不完,地球上的水会 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 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漂浮在空中形成云。
(3)请你找出生活中水的形态变化实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至少写 2 条)
五、科学与探究(18%)
33.(2022五上·崂山期末)实验一:探究霜的形成过程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1) → (2) → (3) → (4)
A.先往小桶中倒入 碎冰块和水。
B.观察小桶壁外侧,并用手轻轻触摸小桶壁外侧,得出实验结论。
C.准备小桶一个、碎冰块、水、食盐、勺子和搅拌棒。
D.再放入食盐,用搅拌棒搅拌。
(2)实验结论是 。
A.小桶壁外侧没有任何变化,用手轻轻触摸小桶壁外侧时,也没有什么感觉。
B.用手轻轻触摸小桶壁外侧时,感觉很冷,小桶壁外侧出现一层白色冰晶,这就是霜
34.(2022五上·崂山期末)实验二:李明小组探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是否相同。
实验步骤 :
(1)将质量、温度都 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 (如图)。
(2)将两个瓶子放在阳光下,每隔 5 分钟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经过 25 分钟的实验,水温变化如下表所示,请根据水温变化规律完善表格。
日照时间 (分钟) 0 5 10 15 20 25
白纸瓶水温(℃) 23 25
27 28 29
黑纸瓶水温(℃) 23 29 28 30
34
实验结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镜面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阳光照射强烈时,某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白亮污染。
2.【答案】光的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答案】热辐射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太阳的热不是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方式传导地球的,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热辐射。
5.【答案】蝙蝠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人们从中获得很多启示。科学家发现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方式来探测目标,在它的启示下人类发明了雷达,这是仿生学的应用。
6.【答案】下沉;浮;形状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小相关,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图1放入水中,它会下沉,四周折起来,围成一个铁盒,再放入水中,铁盒会漂浮在水面上。同一材料、同等质量的物体,因形状不同,排开水的体积就不同,因而受到的浮力就不同。
7.【答案】化石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例如: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个地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8.【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
9.【答案】地球内部的压力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岩浆是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10.【答案】两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自己直接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在后脑勺的后方和眼睛前方各放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相对,当来自后脑勺的光线射到后脑勺的正后方的平面镜上时,发生光的反射,反射光线射到眼睛前方的平面镜上时,再次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我们就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了。
11.【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为我们带来了光明,让我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我们长时间在阳光下过度照射,会很易患皮肤病,强光照射眼睛,容易损害视力。所以题目的说法是不对的。
12.【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岩层弯曲、褶皱是地球的内部运动,会是地球表面形态发生变化,表现就是地形、地貌的改变,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3.【答案】(1)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表、湖泊、海洋蒸发一空中冷凝结云云遇冷一降水一地下河流、湖泊、海洋蒸发。水在自然界里是循环的。小水滴旅行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4.【答案】(1)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如果把水加热至摄氏一百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把水冷却至摄氏零度的低温下,水便会凝结成固态的冰块。冰块受了热,又会融化为液态的水了。冬季下雪能冻死害虫,雪盖在土壤上能起到保温作用,所以说瑞雪兆丰年。
15.【答案】(1)错误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可以避免遇到泥石流的冲击。
16.【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认识,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分析数据。
17.【答案】(1)正确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当我们观察到天然形成的彩虹时,彩虹出现的方向和太阳所在的方向是相反的。这是因为彩虹是太阳光进入空气中的小水滴发生了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后形成的,折射使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反射使太阳光改变了方向,只有在和太阳相反的方向才能够看到彩虹。故题干说法正确。
18.【答案】(1)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棉布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减缓热传递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故此说法是错误的。
19.【答案】(1)错误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
20.【答案】(1)正确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甲醛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会造成咽喉不适、胸闷等症状。将窗户打开,让空气流通,对去除居室甲醛有效,这是降低了居室内甲醛的浓度。
21.【答案】A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光从上面的洞进入潜望镜,沿直线传播,先后经过两面平面镜的反射,反射光也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的眼睛,因此从潜望镜的下面孔中可以看到上面洞口的物体,而且两面平面镜是相互平行的。
22.【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这些小水滴起到的作用是:把阳光分解为不同色,相当于棱镜的作用,形成彩虹。
23.【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它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24.【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勺是热的良导体,陶瓷勺是热的不良导体,将大小、形状、厚薄相同的陶瓷勺和金属勺,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中,稍等片刻后用手触摸未浸入水中的部分,两种勺的温度金属勺比陶瓷勺热。
故选:B。
25.【答案】B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热空气上升,冬天开空调取暖的时候,出风口朝下,使得屋子下部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让屋里的空气流动起来,屋子会暖和的更快一些。
故选:B。
26.【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根据对热传递特点的认识,热传递从较高温度传到较低温度。读图可知,图片的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A、B、C、D、E、F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为D、C、E、B、F、A。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27.【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太阳、恒星本身能发光,是自然光源.烛焰是人造光源,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月亮,是因为月亮能够反射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故选C。
28.【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混合光,通过一定的条件发生色散,就能够分解成七种颜色的色光。彩虹通常出现在雨过天晴后,空中悬浮的小水滴对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形成彩虹,彩虹出现在太阳的另一面。空中悬浮的小水滴在太阳的照射下很快蒸发了,没有了小水滴,相当于没有了三棱镜,彩虹就消失了。
故选:A。
29.【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橡胶或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用它们做炒菜锅的手柄,是为了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C选项符合题意。
30.【答案】A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地球引力,它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重力就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是受到地球引力向下的作用。
故选:A。
31.【答案】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热在空气中也是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例如蒸馒头、烧水、地暖都是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辐射。例如小太阳取暖、烤箱烤食物、浴霸主要以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的。
32.【答案】(1)固态;液态;气态;循环
(2)蒸发;凝结
(3)①水蒸发: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液态水变为气态水。 ②水的熔化: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固态水(雪)变为液态水。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1)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正是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地球表面才会发生沧桑巨变,万物才会生机盎然。
(2)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年年下雨,雨水总是下不完,地球上的水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水在自然界不断循环。
(3)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刚洗过的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水的形态变化是从液态变为固态,过一夜结冰的衣服变干了,冰直接变成水蒸气蒸发的现象被称为“升华”。
33.【答案】(1)C;A;D;B
(2)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1)探究霜的形成,正确的实验步骤是:C.准备250毫升烧杯一个,150克碎冰块、水、70克食盐、勺子和搅拌棒;A.先在250毫升的烧杯中倒入150克的碎冰块和50毫升的水;D.再放入50克的食盐,用搅拌棒搅拌;B.观察烧杯壁外侧,并用手轻轻触摸烧杯壁外侧,得出实验结论。
(2)通过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用手轻轻触摸烧杯壁外侧时,感觉很冷,烧杯壁外侧出现一层白色泡沫,这就是霜。
34.【答案】(1)相同
(2)黑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如图)。
(2)将两个瓶子放在阳光下,每隔5分钟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白纸瓶水温上升的速度慢,每隔5分钟上升1摄氏度,黑纸瓶水温上升的速度快,平均每隔5分钟上升2摄氏度。白纸瓶水温,在第10分钟测量时是26摄氏度,黑纸瓶水温在第20分钟测量时是32摄氏度。实验结论是;黑色表面的物体吸热本领强;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黑色表面的物体温度升高得快;同样的光照条件下,同样的两个物体,只有表面颜色不同时,黑色表面的物体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吸热本领强,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升得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我会填空 (28%)
1.(2022五上·崂山期末)阳光照射强烈时,某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 反射。
【答案】镜面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阳光照射强烈时,某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白亮污染。
2.(2022五上·崂山期末)下面这幅图说明了 使我们看到物体。
【答案】光的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2022五上·崂山期末)当小红看见自己的影子,她想到了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2022五上·崂山期末)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
【答案】热辐射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太阳的热不是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方式传导地球的,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热辐射。
5.(2022五上·崂山期末)雷达是受 的启示而发明的。
【答案】蝙蝠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人们从中获得很多启示。科学家发现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方式来探测目标,在它的启示下人类发明了雷达,这是仿生学的应用。
6.(2022五上·崂山期末)小明将一块铁皮 (图 1) 放入水中,它会 。小明将铁皮四周折起来,围成 一个铁盒 (图 2),再放入水中,铁盒会 在水面。这说明同样一块材料,它的 不同,漂浮能力也不同。
【答案】下沉;浮;形状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小相关,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图1放入水中,它会下沉,四周折起来,围成一个铁盒,再放入水中,铁盒会漂浮在水面上。同一材料、同等质量的物体,因形状不同,排开水的体积就不同,因而受到的浮力就不同。
7.(2022五上·崂山期末)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海洋生物 。
【答案】化石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例如: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个地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8.(2022五上·崂山期末)地球由地表到地心依次为 、 、 三个圈层。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
9.(2022五上·崂山期末)火山喷发时,岩浆是靠 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答案】地球内部的压力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岩浆是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10.(2022五上·崂山期末)若想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至少需要 面镜子。
【答案】两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自己直接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在后脑勺的后方和眼睛前方各放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相对,当来自后脑勺的光线射到后脑勺的正后方的平面镜上时,发生光的反射,反射光线射到眼睛前方的平面镜上时,再次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我们就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了。
二、我会判断 (20%)
11.(2022五上·崂山期末)光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百利而无一害。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为我们带来了光明,让我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我们长时间在阳光下过度照射,会很易患皮肤病,强光照射眼睛,容易损害视力。所以题目的说法是不对的。
12.(2022五上·崂山期末)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岩层弯曲、褶皱是地球的内部运动,会是地球表面形态发生变化,表现就是地形、地貌的改变,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3.(2022五上·崂山期末)小水滴旅行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表、湖泊、海洋蒸发一空中冷凝结云云遇冷一降水一地下河流、湖泊、海洋蒸发。水在自然界里是循环的。小水滴旅行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4.(2022五上·崂山期末)雪可以保护庄稼,冻死地下虫害,所以说瑞雪兆丰年。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如果把水加热至摄氏一百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把水冷却至摄氏零度的低温下,水便会凝结成固态的冰块。冰块受了热,又会融化为液态的水了。冬季下雪能冻死害虫,雪盖在土壤上能起到保温作用,所以说瑞雪兆丰年。
15.(2022五上·崂山期末)遭遇泥石流时,应选择顺着泥石流运动的方向逃生。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可以避免遇到泥石流的冲击。
16.(2022五上·崂山期末)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分析数据。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认识,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分析数据。
17.(2022五上·崂山期末)晴朗的天气里,背对太阳的方向,用喷壶在阳光下喷水,能看到彩虹。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当我们观察到天然形成的彩虹时,彩虹出现的方向和太阳所在的方向是相反的。这是因为彩虹是太阳光进入空气中的小水滴发生了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后形成的,折射使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反射使太阳光改变了方向,只有在和太阳相反的方向才能够看到彩虹。故题干说法正确。
18.(2022五上·崂山期末)棉花的导热性能好,它能很快将热量吸收并储存起来,所以冬天穿棉衣就感到非常暖和。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棉布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减缓热传递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故此说法是错误的。
19.(2022五上·崂山期末)水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我们无需节约用水。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
20.(2022五上·崂山期末)将窗户打开,让空气流通,对去除居室甲醛有效,这是降低了居室内甲醛的浓度。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甲醛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会造成咽喉不适、胸闷等症状。将窗户打开,让空气流通,对去除居室甲醛有效,这是降低了居室内甲醛的浓度。
三、我会选择 (20%)
21.(2022五上·崂山期末)利用潜望镜可以看到上面的、远处的物体,下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光从上面的洞进入潜望镜,沿直线传播,先后经过两面平面镜的反射,反射光也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的眼睛,因此从潜望镜的下面孔中可以看到上面洞口的物体,而且两面平面镜是相互平行的。
22.(2022五上·崂山期末)雨过天晴,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 )作用,把太阳光分解为不同色光,形成了彩虹。
A.平面镜 B.棱镜 C.凸透镜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这些小水滴起到的作用是:把阳光分解为不同色,相当于棱镜的作用,形成彩虹。
23.(2022五上·崂山期末)夜晚,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会变成固态小颗粒附在物体上,这就是( )。
A.露 B.霜 C.雪
【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它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24.(2022五上·崂山期末)将大小、形状、厚薄相同的陶瓷勺和金属勺,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中,稍等片刻后用手 触摸未浸入水中的相同高度位置,两种勺的温度( )。
A.陶瓷勺比金属勺热 B.金属勺比陶瓷勺热 C.一样热
【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勺是热的良导体,陶瓷勺是热的不良导体,将大小、形状、厚薄相同的陶瓷勺和金属勺,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中,稍等片刻后用手触摸未浸入水中的部分,两种勺的温度金属勺比陶瓷勺热。
故选:B。
25.(2022五上·崂山期末)冬天开空调取暖时,为了让房间更快地暖和起来,我们需要将扇叶( )。
A.朝上 B.朝下 C.平着
【答案】B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热空气上升,冬天开空调取暖的时候,出风口朝下,使得屋子下部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让屋里的空气流动起来,屋子会暖和的更快一些。
故选:B。
26.(2022五上·崂山期末)如图是一条呈“M”形的铁条,在 H 点处用酒精灯加热,A、B、C、D、E、F 各点上的蜡烛油 融化的先后顺序是( )。
A.DCEFBA B.DCEBFA C.DCEBAF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根据对热传递特点的认识,热传递从较高温度传到较低温度。读图可知,图片的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A、B、C、D、E、F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为D、C、E、B、F、A。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27.(2022五上·崂山期末)下面不是光源的是( )。
A.太阳
B.萤火虫
C.镜子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太阳、恒星本身能发光,是自然光源.烛焰是人造光源,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月亮,是因为月亮能够反射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故选C。
28.(2022五上·崂山期末)彩虹一般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较短,过一小段时间就渐渐消失,这是因为( )。
A.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
B.彩虹会自动消失
C.空中的小水滴太小了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混合光,通过一定的条件发生色散,就能够分解成七种颜色的色光。彩虹通常出现在雨过天晴后,空中悬浮的小水滴对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形成彩虹,彩虹出现在太阳的另一面。空中悬浮的小水滴在太阳的照射下很快蒸发了,没有了小水滴,相当于没有了三棱镜,彩虹就消失了。
故选:A。
29.(2022五上·韶关期末)锅的手柄一般用木头和塑胶做,主要是为了( )。
A.轻巧美观
B.降低成本
C.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橡胶或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用它们做炒菜锅的手柄,是为了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C选项符合题意。
30.(2022五上·崂山期末)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其中所含的科学道理是( )。
A.地球引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B.在水中,热传递的方式主要是对流
C.地球深处是炙热的岩浆
【答案】A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地球引力,它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重力就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是受到地球引力向下的作用。
故选:A。
四、科学与生活 (14%)
31.(2022五上·崂山期末)将生活中热的传递现象用线连一连。
【答案】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热在空气中也是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例如蒸馒头、烧水、地暖都是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辐射。例如小太阳取暖、烤箱烤食物、浴霸主要以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的。
32.(2022五上·崂山期末)请阅读下图的水循环示意图,然后回答问题。
(1)地球上的水在 、 及 之间不断 。
(2)年年下雨,雨水总是下不完,地球上的水会 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 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漂浮在空中形成云。
(3)请你找出生活中水的形态变化实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至少写 2 条)
【答案】(1)固态;液态;气态;循环
(2)蒸发;凝结
(3)①水蒸发: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液态水变为气态水。 ②水的熔化: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固态水(雪)变为液态水。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1)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正是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地球表面才会发生沧桑巨变,万物才会生机盎然。
(2)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年年下雨,雨水总是下不完,地球上的水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水在自然界不断循环。
(3)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刚洗过的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水的形态变化是从液态变为固态,过一夜结冰的衣服变干了,冰直接变成水蒸气蒸发的现象被称为“升华”。
五、科学与探究(18%)
33.(2022五上·崂山期末)实验一:探究霜的形成过程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1) → (2) → (3) → (4)
A.先往小桶中倒入 碎冰块和水。
B.观察小桶壁外侧,并用手轻轻触摸小桶壁外侧,得出实验结论。
C.准备小桶一个、碎冰块、水、食盐、勺子和搅拌棒。
D.再放入食盐,用搅拌棒搅拌。
(2)实验结论是 。
A.小桶壁外侧没有任何变化,用手轻轻触摸小桶壁外侧时,也没有什么感觉。
B.用手轻轻触摸小桶壁外侧时,感觉很冷,小桶壁外侧出现一层白色冰晶,这就是霜
【答案】(1)C;A;D;B
(2)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1)探究霜的形成,正确的实验步骤是:C.准备250毫升烧杯一个,150克碎冰块、水、70克食盐、勺子和搅拌棒;A.先在250毫升的烧杯中倒入150克的碎冰块和50毫升的水;D.再放入50克的食盐,用搅拌棒搅拌;B.观察烧杯壁外侧,并用手轻轻触摸烧杯壁外侧,得出实验结论。
(2)通过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用手轻轻触摸烧杯壁外侧时,感觉很冷,烧杯壁外侧出现一层白色泡沫,这就是霜。
34.(2022五上·崂山期末)实验二:李明小组探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是否相同。
实验步骤 :
(1)将质量、温度都 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 (如图)。
(2)将两个瓶子放在阳光下,每隔 5 分钟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经过 25 分钟的实验,水温变化如下表所示,请根据水温变化规律完善表格。
日照时间 (分钟) 0 5 10 15 20 25
白纸瓶水温(℃) 23 25
27 28 29
黑纸瓶水温(℃) 23 29 28 30
34
实验结论: 。
【答案】(1)相同
(2)黑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如图)。
(2)将两个瓶子放在阳光下,每隔5分钟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白纸瓶水温上升的速度慢,每隔5分钟上升1摄氏度,黑纸瓶水温上升的速度快,平均每隔5分钟上升2摄氏度。白纸瓶水温,在第10分钟测量时是26摄氏度,黑纸瓶水温在第20分钟测量时是32摄氏度。实验结论是;黑色表面的物体吸热本领强;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黑色表面的物体温度升高得快;同样的光照条件下,同样的两个物体,只有表面颜色不同时,黑色表面的物体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吸热本领强,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升得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