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张孝祥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金山①观月
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②,飞霞佩,切云③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注】①金山:镇江紫金山。②表独立:卓然而立。③切云:一种高冠名。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
B.词的上片描写了月光下的现实景象:江山雄丽,鱼龙悲啸,星辰倒映,雾气弥漫。
C.词的下片以戴高冠、佩美饰的超凡脱俗的飘逸形象,表达出词人高洁的精神追求。
D.全词写景手法富于变化,或实或虚,亦真亦幻,刻画形象多用想象,颇具浪漫色彩。
2.作者描写了金山月的什么特点?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作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注】
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写作本词时,词人身处宋金交战的前线荆州。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切入,描写了秋日晴空、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B.上阕第三句“澹烟衰草有无中”既是边塞莽莽无垠景色的再现,也是词人内心思绪的投射。
C.下阕抒写了作为爱国志士的词人北望中原的无限感慨和“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悲凉心绪。
D.本词词意悲壮,气势雄健,意蕴丰厚,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体现出豪放派的词风。
4.这首词和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写到“浊酒”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垂虹亭
张孝祥
舣棹①太湖岸,天与水相连。垂虹亭上,五年不到故依然。洗我征尘三斗,快揖商飚②千里,鸥鹭亦翩翩。身在水晶阙,真作驭风仙。
望中秋,无五日,月还圆。倚栏清啸孤发,惊起壑龙眠。欲酹鸱夷西子③,未办当年功业,空击五湖船。不用知余事,莼鲈正芳鲜。
【注】①舣(yǐ)棹:停船靠岸。②商飙(biāo):秋风。③鸱(chī)夷西子:相传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携西施隐居于五湖(太湖),自号“鸱夷子皮”。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与《念奴娇·过洞庭》泛览湖景相似,体现了作者“多在三湖七泽间”的生活经历。
B.“三斗”“千里”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词人停船靠岸,五年后风尘仆仆来到垂虹亭的景象。
C.下阙末句使用张翰“莼鲈之思”典故,想象着家乡美味,远徙他方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D.词人以清旷之笔吟咏情怀,给人冷然洒然之感,情、景有机交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登临垂虹亭时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隐净山中大雨
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宵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描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云气汹涌、狂风舞动的自然景象,生动形象。
B.诗人描绘电闪雷鸣、雨势磅礴的雄伟奇观时运用了想象、比喻、夸张的手法。
C.诗人登上高处从容观雨,但看到奔流,想象人间百姓受灾的情景,转喜为忧。
D.本词以雨后放晴、太阳破云而出的情景作结,使全词收束于开阔明朗的意境。
8.张孝祥善于借景抒怀,《念奴娇·过洞庭》中“表里俱澄澈”的月色、本词下片的磅礴大雨,都是他借以抒怀之景,请分别说明其中暗寓的胸怀抱负。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重九①
张孝祥
冉冉寒生碧树,盈盈露湿黄花。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万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与君相遇更天涯,拼了茱萸②醉把。
[注]①乾道二年六月,张孝祥在广西桂林任上遭谗言落职东归,重九日应湖北蕲州知州仲弥性之邀来蕲州逗留。②茱萸,一种植物,这里指茱萸制成的酒。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A.起首两句描绘了一幅重阳秋景图。“冉冉”“盈盈”分别写出了枝条的柔弱低垂、菊花的鲜润秀丽。
B.“故人”两句写出了宴会高朋满座热闹非凡。“玉节有光华”,这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穿着华丽,光彩四溢。
C.下阕由上阕对情境的描写转向情感的刻画,“此身到处为家”一句,信手拈来,语言朴实无华,包含无限思绪。
D.天涯沦落,故人相遇,把彼此的感情寄托在酒上,下阕后二句喝茱萸酒照应题目,将抒怀推向了高潮。
10.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
张孝祥
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叠词“翻翻”,写出了庭前树叶,上下飘飞的姿态,描绘出晚秋光景。
B.“凉砧敲月”中“敲”字用语新奇,生动地写出了人们月下赶制寒衣的情景。
C.“不堪频倚栏”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词人深秋之夜孤独、落寞的情怀。
D.下阕写出了邻翁请客的浓浓情意和词人陶然而醉的状态,富有生活气息。
12.这首词与教材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在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语言风格上有很大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B“现实景象”错误,不是现实景象,而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奇幻的景象。
2.诗中所描写的金山月如玉镜般透亮,如白银般明亮,如冰雪般洁净,万里皓月营造了澄澈、清明、旷远的意境,诗人借此映衬自己高洁的追求、旷达的胸襟。
3.D“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错误。结合“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分析可知,该词抒发的是词人无法收复失地的悲痛之情。
4.相同点:都有感慨现实艰难,难以实现心中志向的悲愤。
不同点:杜甫的《登高》中除了为国事担忧,还有个人“繁霜鬓”,年老体弱又多病,连痛快地借酒浇愁都成了难事的伤感。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家万里”“归无计”,点明了思乡之情;本词中由观塞而自然地想到沦陷的中原,还有对中原国土沦陷、陷入战火的悲痛。
C“想象着家乡美味,远徙他方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错。词人此时已结束宦游生活到达家乡。
6.(1)飘逸洒脱之情。太湖美景令词人在想象中仿佛置身水晶宫阙,成了驾驭长风的仙人。
(2)豪放之情。词人凭栏长啸,以至“惊起壑龙眠”。
(3)渴望建功立业。“欲酹鸱夷西子”表现了词人对范蠡功成身退的仰慕。
(4)无奈之情。“未办当年功业,空系五湖船”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只好退隐江湖的悲凉心境。
7.C“想象人间百姓受灾的情景,转喜为忧”错,作者写人间的惊慌,是为了突出雨势之猛,并与自己登高从容观雨的状态形成对比,并未表达“转喜为忧”的心情。
8.①诗人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借上上下下全都清亮明洁的洞庭月色展现出“肝肺皆冰雪”的高洁坦荡的胸怀;
②在本词中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展现了荡涤污秽、惠施天下的远大抱负,寄托了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怀。
B“‘玉节有光华’,这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穿着华丽,光彩四溢”错。“玉节有光华”是词人在称颂友人的高尚的节操。
10.①清高自持。碧树黄花象征词人内心的高洁追求,表现其虽受谗言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②壮志难酬。词人因谗言落职,抱负无法施展,有一种悲愤无奈之情。③豪迈豁达。词人经历坎坷,看透世事不过如梦一场,与故人相遇,诗酒高歌。
11.C“直抒胸臆”错,此句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怀。
12.《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景物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摘取日常生活场景,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语言平实、朴素。
《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表里俱澄澈”的景象,意境恢宏;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语言华丽、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