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9 15:0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同步复习
(
趣味导入
)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秦将白起攻之,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读到了哪个熟为人知的成语呢?
答案:纸上谈兵
赵括从对战争高谈阔论、自信满满到兵败身死、贻笑万年。这个出身名将家族的人物因此成为了警示我们脚踏实地、不得空谈的活标本。真实的历史上,有人因善谈飞黄腾达,如苏秦、张仪,有人因善论青史留名,如曹刿、诸葛亮。
如何才能“谈”出水平,“论”出英明呢?平民曹刿的经历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
知识讲解
)
【原文展示】
曹刿论战
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文章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次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轮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会减弱,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文章分析】
[文题解读]
“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述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战”指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语言描写
【细节点拨】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6.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7.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9.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0.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考点梳理】
词语解释:如文中的古今异义“牺牲”、“鄙”,通假字“徧”,一词多义“以”,词类活用“鼓”等等;
句子翻译:中考中考查的句子翻译中往往包含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如考查频率很高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等句;
文章思想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分析:本文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记述长勺之战,然而其表现内容比较丰富,如在对话中所体现的曹刿的“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而通过对话所展现出的曹刿和鲁庄公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也是考查的热点;
文章写作手法:对比手法,语言描写。
【典例训练】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3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齐师伐我 伐:
(2)牺牲玉帛 牺牲:
(3)小大之狱 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肉食者鄙 翻译:
(2)可以一战 翻译:
(3)一鼓作气 翻译:
3.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参考答案:
1.(1)讨伐,进攻(2)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3)案件
2.(1)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3.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
强化练习
)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③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牺牲:
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2.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4.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①答:
②答:
③答:
5.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①政治方面:答:
②军事方面:答:
【参考答案】
1. ① 间:参与。②狱:案件。 ③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④徧:通“遍”,遍及,普遍。
2. D
3.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4.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 ①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②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二、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小惠未徧 徧:
彼竭我盈 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 A
2.(1)同“遍”,普遍 (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
3. (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4. 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三、基础训练。
1.《曹刿论战》选自___ ___,这部书传说是_____ _时期____ 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 史书。
2.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所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 , 。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是: , , 。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是: , , 。
【参考答案】
1.《左传》 春秋末期 左丘明 编年体
2.(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