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之《断章》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之《断章》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9 20:05: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6张PPT)
断 章
卞之琳
biàn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2.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鱼目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己说,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诗歌虽仅短短四行,却用简明的意象阐释了深刻的哲理。
基础积累
读读写写
词语集注
装饰
装饰:
shì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朗读诗歌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朗读诗歌,找准节奏,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有什么特点。
整体感知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由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
“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楼”“明月”“窗子”。
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哪几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些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你站在桥
上看风景
因“看风景”的动作产生联系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
了你的窗子
因“装饰” 产生联系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细节探究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第一节:第一个画面,由“看”和“风景”构成联系,表达相对、平衡的概念。
第一句中,“你”是看的主体,周围的风景都是客体。
第二句中,主客体转换,“你”成了“看风景人”眼中的风景。
“看”与“被看”主客流转,富有意趣。
细节探究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客体
主体
但此刻“你”的整个形象或许又进入了“别人”的梦中,成为别人梦中的“装饰”,那个梦见“你”的“别人”成了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变成了客体。
第二节:第二个画面,由“装饰”建立关联,借助“明月”“窗子”“梦”,再一次表达相对、平衡的概念。
细节探究
意象
站在桥上的你

窗子
别人
楼上看风景的人
明月


细节探究
看到的风景,进入梦里,将四个画面交叠在一起。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充溢着奇幻色彩,荡漾着温馨情调。
细节探究
诗人描绘了两个小画面,蕴含着什么哲理?
第一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
第二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
蕴含的哲理:宇宙间的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互相依存;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
细节探究
深入探究
《断章》一诗借助如此平常的现象,容纳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学完诗歌,你获得了怎样的启迪?
诗歌描写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题材十分简单,但诗人却从这平淡的生活场景中思考出深邃的哲理,营造出无穷的诗意,这给我们今后的写作以无限的启迪。
艺术手法
本诗运用类似顶真的修辞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并把两组意象融合为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使诗意深奥而不晦涩。这种方法,我们在创作小诗时可以借鉴。
本诗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又通过意象的顶真旋复在意象之间建立联系,使其在人的视野中变得充盈与丰富,并不断膨胀链接,最终形成了无限丰富、完整、饱满的艺术世界。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