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在云南有一个少数民族让我们来认识它吧
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几个支系。阿细是居住在云南弥勒县西山镇可邑村的彝族支系。火把节是彝族(西南少数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由来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
初听音乐《阿细跳月》
“火把节”这天,他们会表演一个让世界瞩目、让中华民族自豪的的歌舞节目《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的故事
传说在很早的时候,阿细人住的地方发生了场山火,大火烧了九天九夜,阿细人打了九天九夜还打不灭火,地面被大火烧得滚烫,打火的就不断地换着脚,或单只跳着打,后来大火终于扑灭了。为了庆祝胜利,大家吹笛子、弹起三弦、拍着巴掌、模仿打火时的样子,换着脚跳舞。那笛子的声音,意思是“快点来啊快点来!”三弦的声音意思是:“前进! 前进!”“打火!打火!”对这种舞蹈,阿细人只简单地说:“跳” 。“跳月歌” 是汉族人看了以后给起的名字,以后便慢慢流传开了。
再次聆听
1、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来到了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情景
3、乐曲分为几段?
愉悦 兴奋 欢快 热烈
宏大的跳月活动
乐曲分为三段(听不出来的同学
注意从音色、速度、力度和音区
等要素中,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仔细聆听第一乐段什么样的情绪?
欢快的
第二乐段,你们觉得熟悉吗?
聆听乐曲第三部分,有熟悉的旋律吗 乐曲有什么变化
速度:更快
力度:更强
场面:更热烈、宏大
结构型
引子----A----B----C----结尾
再次聆听,回答下面问题。
你能听出乐曲都用了哪些乐器吗
三弦 是彝族人的代表性乐器,彝族三弦构造独特,与汉族三弦风格迥异。琴鼓呈筒形,用圆木剜空制作,单面蒙以羊皮,和低胡相似。琴头造型古朴、典雅,琴弦使用丝弦或肠衣弦。彝族的三弦有 大小两种。小三弦,是彝族古老的乐器之一,琴筒直径10 ~17厘米,琴杆长约50厘米,使用丝弦,音色清脆、明朗,常用于歌舞及彝剧的伴奏。
仔细聆听:你们都听到了哪些民族乐器的声音
这首乐曲一共出现几次主旋律
(一共出现了14次)
跟钢琴学唱主旋律
回忆四四拍子强弱规律
强 弱 弱次强 弱 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强 弱 弱次强 弱
再次聆听,让我们跟着音乐舞蹈吧。
跳月舞基本舞步和动作
跳月舞是青年男女社交娱乐的一种形式。
女孩合着节拍与男孩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主要动作有三步一蹦跳、拍掌、跳转等。节奏鲜明,情绪欢快。
前三拍走三步,后两拍空中蹬脚两下,蹬脚时边拍手边喊“嗨嗨”。走的方向为:左右、前后。
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舞蹈吧。
模拟表演“阿细跳月”男生女生排成不同的队列,模仿表演阿细人的“跳月舞”场面,体会热闹欢乐的场面。
《阿细跳月》这首乐曲,曾两次在世界青年会上得到极高评价,我国的民族音乐能在世界上获得如此高的地位,我们应该感到自豪,音乐是认识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我们要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世界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