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认识“县、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字,会写“赵州桥、石匠”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重点)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难点)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认识“县、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字,会写“赵州桥、石匠”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件。
一 激趣导入,引出题目
1.同学们,你们可能观赏过大海,游览过公园,但你们注意过平常走过的桥吗 你们知道桥有哪些种类吗 世界上著名的桥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1)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的一座建造独特的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参观这座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出示课件2)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互相交流:这是一座 的石桥。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小结,导入题目。(板书:赵州桥)(学生齐读题目)
二 初读全文,学习生字
1.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3)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
2.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出示课件4)
赵 省 县 匠 设 计 史 创 举 且 智 慧 历 拱 济 横 爪
①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赵、省、设、史、创、智、爪”,前鼻音“县”,后鼻音“匠、拱、横”等。
其中“爪”是多音字,一般猛禽、猛兽的脚,如虎、鹰之类,多读zhǎo,文中是龙的爪,所以读zhǎo;它还有另一个音读zhuǎ,小动物的有尖甲的脚,如鸡、猫、鼠之类,多为这个读音,可组词为“鸡爪”。
②识记字形。
熟字加偏旁:十+讠=计 仓+刂=创 知+日=智 共+扌=拱 齐+氵=济 黄+木=横
减一减:驶-马=史 组-纟=且 抓-扌=爪
③巩固记忆。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2)学习会写字。(出示课件5)
赵 省 县 匠 设 计 史 创 举 且
智 慧 历
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①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形近字比较:起—赵 雀—省 具—县 匹—匠 没—设 誉—举 厉—历
猜谜语识字:横峰迎来双丰收,硕果载满小扁舟。(慧)
②观察生字的位置和本身的结构,想想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赵、匠、历”:半包围结构。
“省、县、举、智、慧”:上下结构。
“设、计”: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史、且”:独体字。
“创”: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③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省”:第一笔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撇写长些。“目”要与上竖对正,中间两个短横之间的间隔要匀称。
“匠”:区字框略长,近长方形。“斤”的起笔撇为平撇,“斤”的大小要与外框相协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史”:“口”要写得扁些,第三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慧”:中间的“彐”要写得扁些,注意中间的一横不出头,下面的“心”写得扁些、宽些。
④学生再次练写。指名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写,教师评价。
⑤投影写得优秀的生字,由写字的学生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解决生字的音、形、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学生识记生字后教师再指导正确书写,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3)认读词语。(出示课件6)
赵州桥 河北省 赵县 石匠 设计 历史 创举
而且 智慧 石拱桥 安济桥 横跨 前爪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 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篇课文,(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令你印象深刻,作上标记,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长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解决疑问。(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理解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或词典理解生字和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抽查对生字的理解,要求学生结合字形理解生字的意思。(出示课件7)
课文的“济”与“计”是同音字,可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对比识记并理解意思。
“济”的意思是“过河”,因此是三点水旁。
“计”的意思是“主意”,与语言有关,因此是言字旁。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说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出示课件8)
设计: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三个词的意思。(出示课件9)
四 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朗读后思考:要让别人了解赵州桥,哪些内容是必须介绍的 (学生交流,派代表汇报)
学生:设计者是谁 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者 建造时间 特点)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词句,提取信息,在文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2.细读课文,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出示课件10)
全文一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及建造年代等相关情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总结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3.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1.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在导入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并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贵有疑”,质疑使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交流、自学,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1.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抄写这一自然段。
2.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课件。
一 复习旧知,直接导入
1.指名朗读词语。(出示课件11)
赵州桥 河北省 赵县 石匠 设计 历史 创举
而且 智慧 石拱桥 安济桥 横跨 前爪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生字,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2.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赵州桥的。
二 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齐读第1自然段。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1:赵州桥,又叫安济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位置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学生2: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教师:你们谁知道“石匠”是什么人 (是指从事采集石料和宝石原料,将石料加工成产品的手工业者)(出示课件12)
谁还能说说其他带“匠”的词语 (“匠人”“匠心独运”)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 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出示课件13)
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句话是一个总起句,这一段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句话中的“雄伟”一词展开描写的。
(2)这一自然段围绕“雄伟”一词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方面 (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
(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句。(出示课件14)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重点理解词语:“长五十多米”“九米多宽”“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左右两边”“各有两个”。
教师指导:第一句中的“长五十多米”“九米多宽”表现出赵州桥的雄伟。第二句中的“没有”“只有”“横跨”写出了赵州桥的创新之一是在如此宽的河面上架设单拱桥,强调了桥的气势之壮,言语间充满了自豪感。
第三句中“左右两边”“各有两个”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小桥洞的数量和位置,还写出了赵州桥的设计之巧,寥寥数语,将赵州桥独特的设计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中心句子、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4)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5)“创举”是什么意思 (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理解这种创举的好处。(出示课件15)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①能把这句话中的“创举”换成“创造”吗 为什么 (学生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学生:不能。“创举”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文中是指赵州桥的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一举动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节省了石料,这是建桥史上从没有的举动,所以用“创举”更为合适。
教师:是的,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建造这样的桥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赵州桥还是单拱的,就更加了不起,这是一次“创举”,这也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②理解“既……又……”的句式。
教师指导:“既……又……”这个句式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赵州桥四个小桥洞在设计上的好处,从而揭示了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体会“既……又……”的句式的特点。
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
第二遍朗读时可将“既……又……”前后两部分内容互相交换。你发现互换后的内容与之前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吗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互换后的意思是一样的,表达效果没有什么不同,因为用“既……又……”连接起来的两个文字片段是并列的关系,位置可以调换。
你能用“既……又……”说个句子吗
学生:妈妈既美丽又能干。
设计意图:通过互换位置朗读课文,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和句式特点。
③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减轻—加重 节省—浪费)
(6)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2自然段的内容。
2.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理解第3自然段的内容。(出示课件16)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①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3句)第1句写了什么 (赵州桥坚固、美观)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赵州桥的又一特点——美观,同时这句话又是此段的中心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
②这个自然段是怎样写清楚赵州桥的美观的
先总说它的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再分说,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排比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③找出此段中描写龙的动作的词语。(缠绕、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④学生抓住描写龙的动作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桥栏上雕刻的龙的栩栩如生。
⑤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⑥正确抄写第3自然段的内容。
(3)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读出赵州桥的美观。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4自然段。
2.讨论:联系前面的三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哪里告诉我们赵州桥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赵州桥设计独特,坚固、美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请用“不但……而且……”把上面那段话联系起来。
赵州桥不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4.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之情。
5.总结全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填空。(出示课件17)
(1)赵州桥是 的石拱桥。
(2)赵州桥非常 。
(3)赵州桥不但 ,而且 。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 。
(世界闻名 雄伟 坚固 美观 历史文化遗产)
三 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概括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总结、回顾了全文。
3.布置作业:请你以导游的身份,试着用上“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等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
1.教师要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让学生进行理解感悟,可以边读边思考,也可以小组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2.在教学课文内容时,教师要及时教学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了解方法,例如让学生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与此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方法,为之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11 赵 州 桥
赵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