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叶剑英同志非常中肯地评价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周 涛 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我?我天下无敌——因为我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
------《稀世鸟·代后记》
“我推重贾平凹的散文,也非常看重他的才华,这并不妨碍我肯定和爱自己的才华……”
在当代散文诸家中,周涛的散文创作一直有着卓然一家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无疑是周涛独特个性的具体显现。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家独特的个性应当被看作是作家的精神生命。现实生活中的周涛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自我欣赏、自我钦佩、自吹自擂、嬉笑怒骂、狂态毕露而又顽皮幽默,甚至时常会来点儿恶作剧,但这些不但不令人生厌,反而常常显得十分真率可爱。他对悲哀、忍耐、不思反抗、奴性十足又保守顽固的国民性的叹惋与憎恨,及其对凶猛强悍、自由无羁的精神气质的向往,让人分明又觉出他对汉文化的深广忧思和对变革民族精神的殷切期待。而那种独立边陲、天马行空的身姿,与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伤、悲哀和凄怆,更是使人真切地触摸到了一个精神独行者颤动的灵魂。
巩乃斯草原为巩乃斯河流域大小草原的统称,位于新疆天山西部新源县境内。这里降水丰富,四季有充足的水草资源。是马背民族——哈萨克人繁衍生息的好牧场。素有“丽苑”美称。这里又是新疆细毛羊和伊犁天马的重要产地。
基础知识积累
丑陋畸(jī)形 龇(zī)牙大鸣
滑稽(Jī) 驮(tuó)着
唿哨(shào ) 颠簸(bǒ )
鬃(zōnɡ)毛 牝(pìn)马
马驹(jū)儿 穹(qióng)庐 毡(zhān)房 倏(shū)忽
悲怆(chuàng) 后裔(yì)
兵马俑(yǒng) 歉疚(jiù)
词语理解:
安贫知命:安于贫穷的生活,知晓自己 的命运。
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当之无愧:能承受各种荣誉或称号,名副其实,一点也不惭愧。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马踏飞燕:东汉青铜奔马。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
整体感知
周涛笔下的马与其它动物相比具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来揭示巩乃斯的马的特点的
课文中的马具有什么魅力?
是人类的朋友
“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让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
“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
牛
安贫知命
骆驼
丑陋畸形
毛驴
黑色幽默派的小丑
马
对比
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
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
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是俘虏,是仆役
作者对牛、驴、骆驼和马的态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4月
骥 伏 盐 车
寓言故事:有匹上了年纪的好马,“服盐车而上太行”,结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还是上不了山。伯乐看到后,给它卸下车辕哭,这匹马也“仰而鸣,声达于天”。见《战国策·楚策四》。后以“骥伏盐车”喻才能受到压制,处境困厄 。
引出马
是人类的朋友,
是天地间的尤物
第一部分(1—3):通过比较,指出马是天地间的尤物,表明作者对马的偏爱。 。
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 ,便呈现出了它的全部魅力。
作者对马大规模的描写一共有几次?(从第4—16段共写了几个典型场面来展现马的魅力?)
两个
场面
一个特写:种公马的细描
冬日雪夜纵马狂奔
夏日暴雨中群马奔腾
第一个场面:4-7自然段
随着马的奔跑,作者的心情变得怎样?
第六自然段一连写了四个“笑”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此部分在作者的感受中可以看到马的什么特点?
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痛快舒畅
久在塞北,长期苦闷压抑而得到释放后的痛快舒畅。
自由、能够驾驭自己的命运,具有强大的生命的力量。
为什么只有在马背上才能感受到自由呢?能联系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解释一下吗?
“文革”中接受“再教育”期间,精神上的压抑可能摧毁作者的信念。参看课下注释不难了解到,1970 年的周涛仅有二十几岁,正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候,却被“文革”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压得不能忍受。
朗读12、13段
如何理解”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给予了我!”
在那个生活单调、充满危险的年代,作者只有一个乐趣:看马。从中“油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壮美和潜藏在我们心里的共同忧郁……”从而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至今不能忘怀。
第二场面:14-16自然段
面: 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汇聚、争先恐
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点: 有的……尖兵;有的……大将;小
马……;牧人……毫无声响
表现了马的酣畅痛快、崇高壮烈的生命境界
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夏日暴雨中群马奔腾
如何理解“我久久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为什么在欣赏了一幅奔腾壮阔的景象后,作者却呆了呢?
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雨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阔大的崇高场面,使他发呆,在几分钟间见到使他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收藏.
雪夜骑马狂奔
夏日群马奔腾
广阔壮烈
对自由的向往追求。
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
马的家族,散乱而有秩序
朗读第9、10段
浓彩重墨详细描绘了两幅奔腾驰骋的马的图画,为什么却在中间插入了对种公马的特写?
借助对马的社会结构的肯定,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担忧。在那个人与人互相警惕、人人自危、动辄得咎的动荡年代,特写种马,将马群与人群比较,使作者得到启发:更强调作者对自由生命的追求。
第二部分(4——16):
通过对马典型场面的描写,表现了马的生命活力,奔腾的力度,给予人美的欣赏享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命和精神人生的向往与追求。
有位学者说:往南走走,碰见余秋雨,向北走走,碰见周涛,真好。“南余北周”,散文界的这种说法肯定了他们在艺术上的极致创造,一个善于对历史发出深沉的思考,一个以无边无际的西部为背景,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散文境界。
第三部分(17—21)
作者从哪些方面、用了什么资料来表达对马的赞美与喜爱?
从文学、艺术、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
马踏飞燕
秦始皇兵马俑铜马车
马诗
李 贺
此马非凡马,
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鉴赏】
李贺有“诗鬼”之称,即喻其诗风诡异奇特。他的诗,讲究超然于常人,因此往往想象新异得令人惊叹,这首诗,咏良马的不幸,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傲然不群之气。前两句, 用比兴, 直叙“此马非凡马”,正如同“房屋本是星”一般,而且也强调此马上应着天宿。后两句传神地描写马的特征,它是一匹瘦马,瘦马往往受人轻视,然而它不是一般的瘦马,而是“敲瘦骨”能“带铜声”的良马,以“铜声”喻作瘦马骨敲击之声,这是多么奇异的比喻!这比喻不仅写出了马的铮铮之态,而且化视觉为听觉,把马骨与铿铿金属相联系,进而联系它的坚韧,这就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匹凛然瘦劲的良马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傲然不屈的情感。应该说,这匹马的形象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因此,我们说“马”不仅应该出现在作画家的笔下,而且更应该让它的精神体现在人的身上,体现在民族的身上。
希望我们也像马一样,精神抖擞的纵横驰骋,把懒惰、僵化、畏惧一扫而空,也衷心希望中华的崛起能一马当先,万马奔腾!
祝大家能够马到成功!
主题归纳
本文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和艺术价值以及给作者的深刻启迪,赞扬了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感情,寄托了自己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