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谌容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忘了
谌容
“自个儿瞧瞧你这张脸,耷拉得门帘子似的,说出来你别不爱听,活脱脱一张马脸。你们老马家这姓儿真没白给!”
马老爷子仍是木头桩子似的一动不动,双唇紧闭连眼皮儿都不抬,仿佛这屋里根本没人说话似的。
每当马老爷子使出这种“最高的轻蔑是无言”的招数,马奶奶总是特别生气,知道他心里肯定没好话。不过,马奶奶一点儿都不傻,心里明镜儿似的,知道老头子为什么犯脾气,不就是他眼面前缺了泡菜嘛!
说来话长,自从听营养专家说腌制食品吃了容易得癌,马奶奶就采取了断然措施:把整整一缸腌了半年的芥菜疙瘩忍痛全倒了。
老两口的退休金每月几千块自己花,想吃什么买什么,鸡鸭鱼肉螃蟹大虾说买掏出手机就扫,不差那俩钱儿。问题是马老爷子仍然固执地认为泡菜是天下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忽然间,伴随他度过了岁岁年年的泡菜说没就没了,老爷子岂能不恼?
为了泡菜的问题,马奶奶也曾无数次地给老爷子讲道理:人老了就怕不学习,不懂点儿科学知识可不行!吃得不科学,是要人命的!你不怕死呀?
“老子活着都不怕还怕死!”他简直就好像是铁了心地要作死,处处跟养生对着干!就他这态度马奶奶能不着急吗?着急你能拿他咋整?打不得骂不得,说他两句还把你当仇人。丢下他不管吧,忍不下这个心,好歹几十年的夫妻,老了老了,也不能干看着他往火坑里跳自生自灭呀!马奶奶本就心地善良,更何况养儿育女俩人朝夕相处,夫妻间的肌肤之恋早已变为亲人之情,更是割舍不开,怎么办?
那天医院的专家在电视上讲,老年人要注意“三白”的危害!马奶奶觉得这个信息至关重要,关上电视急忙转身进小屋,要给老头子传达这重要讲话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白,就是白肉。”
“老子吃红烧肉!”
“不行,那也是肥肉!……第二白,是白糖。”
“老子吃红糖!”
“想得美,什么糖都不行!……第三白,是白盐。”
“废话!傻子都晓得盐是白的!”
总之,马奶奶说一句老爷子顶一句,他还故意点上烟,表示决不赞同什么“三白”之说,更懒得听老伴的解释。不过,他太了解老伴说到做到的脾气了,从今往后甭想吃上肉啦!总结上次反戒烟的胜利,他深知口头反对无济于事,绝食抗议也老一套了,必须另辟蹊径方能渡过难关!
别看马老爷子快八十的人了,脑子转得可不慢,一个瞒天过海的计策很快就被他想出来了。每天中午他按时坐在小饭桌前,看着清汤寡水没滋没味儿的菜也不提意见;还凑合着吃两口。然后,回屋睡一小觉,三点多钟打着遛弯儿的旗号,溜溜达达来到他熟悉的重庆饭馆儿,坐下要一份水煮牛肉,再点一盘口水鸡或者是回锅肉,反正全是他喜欢的菜。晚饭照例是粥,他勉强喝小半碗儿糊弄了事。“三白”的难关就被老爷子这么机智地悄悄闯过去了!
过了些日子,有专家指出:老年人必须多多摄入脂肪蛋白才有利于健康,主张多吃肥肉、猪油,鸡蛋也要连蛋黄一块儿吃,否则容易得营养不良脑萎缩等疾病。马老爷子得知后喜出望外,连声赞道:“这个专家要得!”马奶奶也觉得专家分析得在理,立即改弦更张遵照执行。于是老马家的餐桌上天天轮番土鸡炖肘子、清蒸鳜鱼、蒜泥白肉,汆丸子……马奶奶尽心研究烹饪技巧,马老爷子吃得高兴笑口常开,老两口意见一致,自然是云开雾散一片祥和。
一年一度桂花香,又是金秋时节。老马家又开始忙活起来,马老爷子的生日快到了。不知什么朝代传下来的规矩:老年人的生日过九不过十。马老爷子明年满八十,因而今年这七十九岁生日必须格外隆重。马奶奶把银行卡密码告诉了儿子,叮嘱他必须去高档酒店订桌酒席,并坚持刷老两口自己的卡,不让孩子们花钱。她又分别通知儿女们带自己的朋友来,为的是人气儿旺喜庆热闹。马老爷子见老伴为自己的生日忙里忙外,心里挺感动,说出的话是这样的:
“你不累呀?”
大半辈子了,老两口彼此了如指掌,言外感激之意马奶奶自然是一听就懂的。她没有回应,只呆呆地站在桌前,痴痴地望着灯笼般硕大的寿桃,眼里不经意地泛起了泪光,喃喃地自言自语:
“我到了这一天,还不定怎么着呢!”
马老爷子却听见了,立刻接过话来:
“怕啥子,有我嘛!”
客人来了,寿宴开始了。时下饭店的服务利民周到,带来的折叠桌拼接成大长餐桌,铺上洁白的桌布,把这简陋的民居装点得颇有几分高大上。满桌的菜,醉人的酒,特别是满屋子的年轻人,青春的气息和着满满的欢声笑语,甜甜的话都是赞美两位老人气色好心态好会养生……马老爷子喝了两杯酒,更显得红光满面精神目矍铄。他站起来准备离席回小屋待会儿,却被年轻人嘻嘻哈哈拉着衣袖求他透露点儿长寿的独门绝招。马老爷子站定,回眸淡淡一笑,悄声道:
“老子忘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芥菜疙瘩在文中具有隐喻意味,象征着马老爷子因与老伴饮食习惯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B.小说通过马奶奶不断调整饮食习惯的情节,细致刻画了马奶奶对健康的重视。
C.“怕啥子,有我嘛!”马老爷子不再自称“老子”,而称“我”,表现了妻子对他的温情与体贴。
D.老两口住在简陋的民居,却坚持在高档酒店订酒席,说明大办寿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匠心独运,选材不求宏大,以日常琐事来展现当代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体现出小说鲜明的时代性。
B.小说的叙述语言流畅生动,雅俗兼顾,熔成语、口语、方言于一炉,体现了作者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自然熨帖的语言风格。
C.汆丸子、清蒸鳜鱼、蒜泥白肉,诸多菜名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点染出生活的色香味,表现了老两口热爱生活的精气神。
D.小说的对话描写是一个亮点,围绕“三白”的对话,唇枪舌剑,各不相让,火药味儿浓,极富画面感,还带有喜剧色彩。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4.小说结尾“老子忘了”意味深长,借马老爷子之口表达了关于人生的深入思考,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病
谌容
“陆大夫,你的电话!”护士跑来叫地。
“请你稍等一下。”陆文婷向病人打了招呼,跑过去拿起话筒。
“佳佳病了,昨天晚上就发烧。”托儿所的阿姨在电话里说,“我们知道你工作很忙,没敢告诉你,带她去看了急诊,打了针。可是,现在还不退烧,老哼哼,要找妈妈,你能不能来看看。”
“好的,我就来。”她放下了电话。
可是,她并没有去托儿所。这么多病人压着,怎么能丢下走开?她又拿起电话,拨通傅家杰机关的号码,那边告诉她傅家杰外出开会去了。她只好挂上了电话。
“谁来的电话?有事儿吗?”姜亚芬问。
“没什么。”她答道。
她从来不麻烦别人,也从来不麻烦组织。“先把病人看完了,再上托儿所也行。”她想着,又坐回到诊桌旁,继续看病。开始,哼哼的佳佳,哭喊妈妈的佳佳,还在她脑子里转。后来,一双双病人的眼睛取代了佳佳的位置,直到把所有的病人都看完了,陆文婷才急急忙忙赶到托儿所去。
“陆大夫,你怎么才来呀?”托儿所的阿姨抱怨地说。
她冲向隔离室,只见小佳佳一个人冷冷清清地躺在小床上。她的小脸蛋儿烧得彤红,小嘴唇儿张着,小鼻子吃力地扇动着,眼睛却闭得紧紧的。
“佳佳,妈妈来了!”陆文婷扑到小床栏杆上。
佳佳的小脑袋在枕头上动了动。她沙哑地喊了一声:
“妈——妈——,回家!”
“回家,回家!”她急忙抱起小佳佳,转回本院儿科看急诊。
“肺炎。”儿科的大夫同情地说,“陆大夫,要好好护理几天啊!”
她点点头,给佳佳打了针,取了药,走出儿科急诊室。
中午时,医院安静下来。门诊的病人走了,住院的病人睡了,医护人员也各自奔回家或者找地方休息去了。偌大的一个院子显得空落落的,只有一些不知疲倦的麻雀在梧桐树上叫着,逍遥自在地飞来飞去。原来,在这大楼林立、空气污染、充满噪音的市区,也还有大自然的造物在与人类争妍。陆文婷心中觉得奇怪,怎么天天在医院走来走去,竟没有发现这里还有鸟儿?
她抱着孩子站在院子当中,不知该往哪儿去。回托儿所吧,想到病成这样的孩子,独自单单地躺在隔离室,于心不忍。抱回家去吧,下午还要上班,谁来照顾她。
愣了片刻,她狠了狠心,朝托儿所走去。
伏在地肩上、垂着头的佳佳,忽然大哭起来:“我不上托儿所,不上……”“佳佳,乖,听话……”“不,不,我回家!”佳佳两腿乱踢起来。
“好,回家,回家。”陆文婷只好抱着佳佳朝回家的路上走去。
从医院到家里,要穿过繁华的商业大街。新竖的巨幅时装广告,大街两旁琳琅满目的陈列橱窗,以及人行道上农民自由出售的活鸡活鱼、瓜子、花生等等稀缺的农副产品,陆文婷都一概视而不见。自从有了两个孩子,月月入不敷出,她就同高档商品无缘了。此刻她怀里抱着佳佳,心里惦着园园,更是目不斜视,行迹匆匆。
回到家里,已经快一点了。园园噘着嘴说:“妈,你怎么才回来?”“你没看见小妹病了吗?”陆文婷瞪了园园一眼,忙给佳佳脱了衣服,把她放在床上,替她盖上被子。
园园站在桌边,着急地说:“妈,快做饭呀!要迟到了!”陆文婷心烦意乱,不由地吼了一声:“催!你就会催!”园园又委屈又着急,眼圈儿一红,眼泪儿就在眼眶里打起转来。
陆文婷顾不上去理他,走出房门打开蜂窝煤炉。封闭了一上午的煤块已经奄奄一息,火是一时上不来了。她再掀开锅盖,打开碗橱,全都空空如也,连一点剩莱剩饭都没有了。
她又转身进屋,看见儿子仍站在那里伤心,心里感到内疚。孩子是无辜的,自己为什么拿他出气呢?
每天中午,不论酷暑和严寒,陆文婷往返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放下手术刀拿起切菜刀,脱下白大褂系上蓝围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分秒必争的战斗。从捅开炉子,到饭菜上桌,这一切必须在五十分钟内完成。这样,园园才能按时上学,家杰才能蹬车赶回研究所,她也才能准时到医院,穿上白大褂坐在诊室里,迎接第一个病人。
一遇到今天的情况,全家就有面临饥饿的危险。她叹了口气,从抽屉里拿出点零钱说:
“园园,你自己去买个烧饼吃吧!”园园接过钱,正往外走,又回过身来问:“妈,你吃什么呀?”“我不饿。”“也给你买个烧饼吧!”一会儿,园园给她送回一个烧饼,自己一边吃一边上学去了。
陆文婷啃着干硬的冷烧饼,呆呆地望着这间十二平方米的小屋。
(节选自《人到中年》,题目为编者所加)
5.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文婷天天在医院走来走去,竟没有发现医院里还有鸟,说明大楼林立的医院空气污染、充满噪音、不适合鸟类生存,意在突出陆文婷工作环境的恶劣。
B.小佳佳不愿意再回到托儿所,便于引出下文对陆文婷生活拮据、家务繁忙等情节的叙述,使小说内容充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C.作者运用外貌描写细致刻画隔离室中小佳佳的形象。说明小佳佳病情严重,从侧面表现中年知识分子家庭与事业难于兼顾的现状。
D.选文运用第三人称的记叙方法,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表现人物,使艺术形象显得客观、真实,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6.选文中陆文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
7.结合文本请谈谈你是如何评价陆文婷的工作和生活现状的,并结合现实给出合理建议。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到中年(节选)
谌容
仿佛是星儿在太空中闪烁,仿佛是船儿在水面上摇荡。眼科大夫陆文婷仰卧在病床上,不知身处何方。她想喊,喊不出声来;她想看,什么也看不见。只觉得眼前有无数的光环,忽暗忽明,变幻无常。只觉得身子被一片浮云托起,时沉时浮,飘游不定。
这是在迷惘的梦中,还是在死亡的门前
她记得,好像她刚来上班,刚进手术室,刚换上手术衣。对,她的好友姜亚芬是主动要求给她当助手的。她记得,已经上了手术台……啊!手术,手术,一个接着一个,今天上午怎么安排了三个手术呢 焦副部长的白内障摘除;王小媪的斜视矫正;张老汉的角膜移植。从八点到十二点半,整整四个半小时,她坐在高高的手术凳上,俯身在明亮的灯下,聚精会神地操作。剪开,缝合;再剪开,再缝合。当她缝完最后一针,给病人眼睛上盖上纱布时,她站起身来,腿僵了,腰硬了,迈不开步了。紧接着,手软了,腿软了,整个身子好像都不是自己的了。眼睛累了,睁不开了。嘴唇干了,动不了了。渴啊,渴啊,到哪里去找一点水喝?
她那干枯的嘴唇颤动了一下。眼科主任孙逸民俯视着面色苍白的陆文婷大夫,只见她双目紧闭,6鼻息微弱,干裂的唇动了一下,闭上了,又歙动了一下。“心肌梗塞” 四个字把他吓住了。陆文婷大夫才四十二岁,自称没病没灾,怎么突然心肌梗塞
孙逸民盯着床头的心电监视仪,QRS 波有规律地闪现着。这时一个面目英俊、有些秃顶的四十多岁的男同志跑了进来。他是陆文婷的爱人傅家杰。从昨天晚上开始他就守在床边,没有合过眼。傅家杰过来,俯身在陆文婷的枕边,紧张地盯着这张曾经那么熟悉,现在又变得那么陌生的白纸一样的脸。
陆文婷的嘴唇又微微动了一下。这无声的语言,没有任何人能听懂,只有她的爱人明白了:5“快拿水来!她说她渴!”
姜亚芬赶忙递过床头柜上的小水壶。傅家杰接过来,把壶嘴挨在那像两片枯叶似的唇边,一滴一滴的清水流进了这垂危病人的口中。
眼睛,眼睛,眼睛……
一双双眼睛纷至沓来。在陆文婷紧闭的双眸前飞掠而过。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的,小的;明亮的,浑浊的,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在她四周闪着,闪着……
这是一双眼底出血的病眼,
这是一双患白内障的浊眼,
这是一双眼球脱落的伤眼,
这,这……啊!这是家杰的眼睛!喜悦和忧虑,烦恼和欢欣,痛苦和希望,全在这双眼睛中闪现。不用眼底灯,不用裂隙镜,就可以看到他的眼底,看到他的心底。
是他的声音,家杰的声音!那么亲切,那么温柔,却又那么逸遥远,好似从九天之外的另一个世界飘来:
我愿意是激流,
……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这是什么地方 啊,是在一片银白色的天地中。冰冻的湖面,水晶一般透明,她和他手拉着手,穿梭在人流里。他们并肩滑翔着,旋转着,嬉笑着,那是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她没有幻想过飞来的爱情和超出常人的幸福。从小,她就是个孤苦伶仃的女孩子,是母亲在困苦中把她抚养成人。进了医学院,天不亮,她就起床背外语单词。铃声响,她夹着书本去听课,大课小课,密密麻麻的笔记。接着是晚自习,然后在解剖室呆到深夜,她把青春慷慨地奉献给一堂接着一堂的课程,一次接着一次的考试。爱情似乎与她无缘。
当她和姜亚芬一起被分配到这所著名的百年大医院时,医院订了一条规定:医学院的毕业生分配到本院先当四年住院医生,而且必须二十四小时呆在医院,并且不能结婚。
二十四小时呆在医院, 这算什么 她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小时献给医院!四年之内不能结婚,这又算得了什么 有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然而,生活总是出人意料的,傅家杰忽然闯进了她那宁静的、甚至是刻板的生活中来。
他因为突然的眼病来住院,她为他治好了眼睛。也许,就在她认真细巧的治疗中,唤起了他的另一种感情。
北国冬天多冷啊!那年的冬天对她又是多么温暖!她从来不曾想到,爱情竟是这样的令人心醉!
我愿意是荒林,
……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
树林间做窝,鸣叫.....
这简直不可思议。傅家杰是学冶金,研制新材料的。他有点傻气,有点呆气,可是,这个书呆子会念诗,而且念得那么好!
“你喜欢诗吗 ”他问她。
“我 我不懂诗。”她微笑着,“我们眼科是手术科,一针一剪都严格得很,不能有半点儿歪想的……”
“不,你的工作就是一首最美的诗。”傅家杰打断她的话,热切地说,“你使千千万万人重见光明……”
他微笑着挨近她,脸对着脸,靠得那么近……
我愿意是废墟,
……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春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地攀援上升。
多好啊,生活!多美啊,爱情!垂危中的她似乎有了生的活力,她的眼睛微微启开了一下。
朦胧之中,她觉得自己走在一条漫长的路上,没有边际,没有尽头。
这不是崎岖山路,也不是田间小道。这是一步一坑的沙滩,这是举步难行的泥潭,这是无沿的荒原。极目远眺,人迹渺无,只有死一般的沉寂,啊!多么难走的路,多么累人的路!
歇下来吧,躺下来吧!让大地温暖你冰冷的身躯,让春光抚摸你劳累的筋骨。她好像听见死神在冥冥之中低轻唤着她的名字: “安歇吧,陆大夫!”
啊!这么歇下来多么好,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知道,没有烦恼,没有悲伤,没有劳累。
可是,不行啊!在那漫长道路的尽头,她好像看见了,那病人正因双目刺痛辗转不安。她好像看见了,那病人在面临失明的威胁而暗自饮泣。她看见了,看见了一双双焦急的眼睛,在等着她的来临。她只听见病人在绝望中呼喊:“陆大夫!陆大夫!”
8.概括小说主人公陆文婷这一形象的主要特点。
9.小说中多次出现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歌《我愿意是激流》,这有什么作用
10.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11.本篇小说情节构思采用了虚实两种时空反复切换的手法,试分析其艺术效果。
【答案】
1.B
A.“象征着马老爷子因与老伴饮食习惯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分析错误。从第六段可知,马奶奶扔掉芥菜疙瘩是因为听信营养专家的说法,避免吃腌制食品的老马得病,这是对养生、健康饮食看法的不同,不是“饮食习惯”的问题。
C.“表现了妻子对他的温情与体贴”分析错误。应是表现了他对妻子的温情与体贴。
D.“说明大办寿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分析错误。坚持在高档酒店订酒席,是为了隆重和热闹。
2.C“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容易在菜名中看出;“表现了老两口热爱生活的精气神”分析错误。马奶奶是听信了专家的分析才给老马烧出了这么多好吃的菜,目的依然是老马的身体健康,不是体现热爱生活的一面。
3.①以“桂花香”渲染了喜庆祥和的氛围;②以“金秋时节”映衬/象征了老人幸福美好的桑榆晚景;③同时引出下文马家办寿宴的情节。4.①忘了长寿秘诀,顺其自然就是独门绝招;②忘了夫妻争执,家庭生活才能和谐美满;③忘了年龄寿限,活好当下就是长寿之道。
A“意在突出陆文婷工作环境的恶劣”错,意在突出陆文婷工作的紧张、繁忙,无暇留心与工作无关的其他事物。
①尽职尽责。在得知孩子患重病的情况下也不丢下病人,把病人全部看完后才赶往托儿所照顾自己的孩子。②任劳任怨。每天奔波于医院和家庭之间,工作辛苦,家务繁重,照顾孩子和丈夫,她不论酷署还是严寒,都持之以恒。③自立自强。不把孩子患重病的情况告诉同事姜亚芬,也不因为经济拮据、住房狭窄向单位提要求,不麻烦别人和组织。④慈母情怀。听到女儿患病后的焦急、去托儿所路上的慌张,想到孩子独自躺在隔离室的心痛,对儿子园园的惦记,错怪园园后的内疚。
7.①她一心为工作为病人着想的精神非常可贵。每天给那么多病人看病,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仍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②她坚韧的品格值得学习。她入不敷出,舍不得购买鲜活农产品,不论寒暑,分秒必争地奔波在医院和家庭这两点一线之间,这种生活态度令人感佩。③当时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状况让人优虑。要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尽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知识分子队伍能得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和壮大。
①热爱医学,勤奋好学;②医术精湛,一丝不苟。③热爱工作,兢兢业业。④恪尽职守,默默奉献。⑤关爱病人,无怨无悔。⑥有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⑦热爱生活,珍惜爱情。
①以此表现生活和爱情的美好,使小说呈现出浓郁的诗意美,深深地感染读者。②将浪漫温馨的爱情与现实生活的压力构成对比,展现陆文婷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③对美好爱情的回忆使陆文婷的意识继续流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④在小说紧张、沉重的叙述基调中现出轻松和喜悦,使情节张弛有间。⑤《我愿意是激流》对陆文婷而言是一首爱情之歌,更是一曲对工作对病人的奉献之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①兼用反复、排比(有一即可)的修辞手法,写出陆文婷昏迷中的各种幻觉,真实地再现了她这个眼科医生的日常工作状态。②运用了大量的名词,简洁而精准的动词、形容词,展现了陆文婷忙碌、纷乱的工作状态以及迷迷糊糊中见到丈夫时的惊喜和激动。③句式上长短相间、整散交错,而以短句、整句为主,十分契合陆文婷昏迷中凌乱、快速、闪现的意识特点。④节奏由急促而缓慢,形象地显示出陆文婷的意识由急剧流动而缓慢聚焦的过程。⑤短句单独分行成段,让“病眼”“浊眼” “伤眼”清晰地交替闪现,呈现出蒙太奇的变幻效果。
11.①打破了按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架构故事的传统写法,使情节内容更丰富,又具有如电影镜头般切换(或蒙太奇)的效果。②更丰富了陆文婷的形象,更能使读者更清晰而真实地看到她丰富、深沉、高尚的灵魂。③虚实交错,更全面地揭示了当时中年知识分子的压力与困境,使小说的主题表达更为含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