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刘辰翁诗歌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含答案)——刘辰翁诗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9 18:1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刘辰翁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
刘辰翁①
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②畔路。杵歌③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④梦中去。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注】①刘辰翁: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创作时间不详,从“海上传柑梦中去”推别,当作于元陷临安后,南宋行朝漂泊于福建、广东沿海之际。②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③杵歌:宋元时杂曲之一。④传柑:宋代上元夜宫中侍宴,贵戚以黄柑分送近臣。南宋临安被占;赵昺通湖广,后至崖山,崖山临海。赵昺立朝二年,正月十五亦当传柑,“海上传柑”即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标题“用辛稼轩元夕韵”,表明这首词是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韵脚而写作的一首应和之词。
B.开篇两句从眼前节候、节物着笔,描写元宵节雪残梅凋、晚来风雨的景象;奠定压抑、沉闷的情感基调。
C.“杵歌”两句使用叠词,极写昔日元宵观灯歌舞不绝、热闹喧腾的景象;与眼前的元宵节形成鲜明对比。
D.这首词语意凄婉,情调深沉,语言绮丽,艺术感染力很强,如结尾四句,巧用设问,寄慨遥深,回味无穷。
2.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二、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宋·刘辰翁①
轻衫倚望春晴稳。雨压青梅损。皱绡②池影泛红蔫。看取断云来去,似炉烟。
愁春来暮仍愁暮。受却寒无数。年来无地买花栽。向道明年花信③,莫须来。
注释:①刘辰翁:南宋末年爱国词人。他对专权的朝中贵权不满。宋亡后,他矢志不仕,回乡隐居。②皱绡:有轻微纹理的丝织品,此处指水纹。③明年花信:来年花开时,春风先传递来的消息。
3.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穿着轻薄的衣衫倚楼而亡,看雨后放晴的春景。枝头上的雨水将青梅压得低垂。
B.略有涟漪的池水中倒映出被雨水打蔫了的红花。天上片片流云飞过,好似炉中升起的轻烟。
C.春天来了,愁;春天要走,仍愁。心中的苦寒难以道尽。
D.近来窘迫,没有种花之地。还是跟东风打个招呼吧,明年就不要来了,免得知道花期将近,自己也无花可赏。
4.本词上片写实景,下片入虚,由景到情,错落有致。请结合全词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注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注]刘辰翁,南宋爱国词人,南宋灭亡后,隐居不仕。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写“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暗示词人“记家”的内心情结。
B.上片第二句写乌鸦在几行嫩绿的新柳上啼叫的景象,透出词人的思乡之情。
C.下片开头写词人睡起后因心情舒畅而欣赏画卷,渐渐融入其中的生活场景。
D.这首词首尾四句写景,中间两句写人;所写的是思乡之情,又不全是乡思。
6.词的下片选取“归燕”“落花”两个意象,对表现作者心境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三首(其一)
刘辰翁①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②。前宵更恁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②草草留君剪韭:语出杜甫《赠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酒边留同年徐云屋”说明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词作,而送别对象是词人的同龄人徐云屋。
B.“相逢”句言饯别,“相逢”两字暗示两人同在客地邂逅,不久又要分别,不妨举杯以遣离愁。
C.“剪韭”源出杜诗,词中指词人挽留老朋友,虽没有珍馐以待客,但两人的关系却更显亲密。
D.“临分把手”的细节突出恋恋不舍的别情,显示友情之重;“叹”字领起长句煞尾,气脉贯通。
8.清末词论家况周颐认为本词“情辞跌宕”(《蕙风词话》)。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②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词人。宋亡以后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②《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为“春感”,却春景不多。由“银花”、“戏鼓”、“月明”等物象推断,这可能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
B.本词以乐写哀,作者笔下的春天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风光美好的城市如今却令人心生凄凉,满怀哀愁。
C.“番腔”、“戏鼓”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神鸦社鼓”,都重在表现民众麻木不仁。
D.本词以三个意象作结,从“辇下”到“山中”,既有空间的转换,又有时间的对比,最后以“海上心情”收束。
10.本词运用李煜《虞美人》和苏武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寄扬州马观复
刘辰翁①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会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②、明年何处。漫③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④。二三子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⑤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诗人。宋亡不仕,隐居而终。②情知道:情知。③漫:徒,空。④杜牧曾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诗句传世。⑤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就描写了月光下孤寂、清冷的景象,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B.作者忆月夜泛舟,虽景象有异,却有着与“惊起一滩鸥鹭”一样愉快的心情。
C.下阕化用前人诗意入词,用虚拟手法扩大诗境,呈现出含蓄深沉的特点。
D.下阕重在抒发感情,同时也不乏议论色彩,如“人间俯仰”“悲欢何限”。
12.这首词原有小序“时新旧侯交恶,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杂言”,请结合下阕谈谈你对“感恨杂言”中“感恨”的理解。
【答案】
D“语言绮丽”错误。这首词语言朴拙无华,除个别典故的使用增添了典雅之气外,整体看来,语言明白如话。
2.①“雪销”两句描述眼前春寒料峭、残雪未尽、梅花凋残、黄昏时刮风下雨的情景,烘托词人元宵节难以尽兴游赏的苦闷心情。
②“长记”四句转入对往昔首都临安城元宵节的热闹景象的追忆,字里行间透露出词人对故国繁盛的怀念。
③“天涯”两句宕开一笔,极写国破家亡、沦落天涯,表现词人无以寄身的凄惨和对故国的缅怀。
④“今夜”四句由昔而今、由梦境而回到现实,在对照中凸显词人孤苦的处境与凄凉的心境。
C“春天来了,愁”错误。“愁春来暮仍愁暮”是说春天没来时,苦苦巴望,愁;春天要归去了,又开始为此发愁。
4.①上片写实景,从远望春景到近看“雨压青梅”,再从近看“池影”到远看“断云”,一拉一伸,时远时近,呈现出令人有些感伤的春景;②下片入虚,写词人心中所想。借对春天来与去的忧愁抒发对国家现实的痛心。
C“写词人睡起后因心情舒畅而欣赏画卷,渐渐融入其中的生活场景”错误。此句写的是睡起后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将画卷起的生活场景。
6.①以燕子归来,反衬出作者思乡(思念故国)的愁情;
②借瓶花在晚春中被风吹落,不由自主,表现作者对漂泊不定命运的伤感。
③借燕子无语和落花无声,衬托出作者因“寻思旧事”而引起内心的波澜。
A“送别对象是词人的同龄人徐云屋”错误。词中“同年”并非指年龄相同,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为“同年”。
8.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意谓本词思想感情丰富复杂,且富于变化,具体表现为:
①抒写离情开阖有致:上片把盏叙旧,叙写客中送客的愁思,下片请朋友“且住”“临分把手”叹何时再会,抒写依依送客之情。
②叙写友情浓墨重彩:回忆“少年”时期彼此结识于杭州,共赏西湖美景:而今把酒论文赏曲,友情之深厚不言自明。
③表达情感深沉内敛:当年“少年”今成“白发”“憔悴人”,光阴流逝、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人生伤痛,读之让人不由心生恻隐。
C“都重在表现民众麻木不仁”错误。“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三句写想象中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横笛中吹奏出来的不是汉家的故音,而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国戏鼓,而是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身为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这几句对元统治者表现了义愤,感情由前面的悲郁苍凉转为激烈高亢,笔势劲直,激愤直率,可以想见作者的义愤填膺,说民众“麻木不仁”是错误的。
10.①“故国高台月明”化用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故国的深沉怀念,对山河衰败的感慨。②“海上心情”化用苏武海上牧羊的典故,代表作者矢志守节,抗击侵略者的民族气节。③运用典故能够以简省的笔墨丰富诗词内容,增加诗词厚重感,具沉郁含蓄之情致。
11.B“却有着与‘惊起一滩鸥鹭’一样愉快的心情”错误。由原文“回舟尽兴,未惊鸥鹭”可知,这是一种成年人的安详与满足的心境,略有淡淡的忧伤,与少女们的欢快愉悦之情不一样。12.①外族入侵,国家残破,给词人带来难以磨灭的悲伤。②与朋友、亲人难以团聚,四处漂泊的痛苦。③对未来前景难以企望,凄苦思绪萦绕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