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五上·龙华期中)2022年10月12日下午,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演示了( ) 。
A.太空转身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
B.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
C.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实验、会调头的扳手实验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 2022年10月12日下午,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演示了问天实验舱介绍,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展示微氲,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此题选C。
2.(2022五上·龙华期中)下列各组物体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 。
A.点燃的火柴、彩虹 B.月亮、打火机 C.萤火虫、太阳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源的认识,萤火虫、点燃的蜡烛、太阳、打火机都是光源,彩虹、镜子不属于光源。此题选C。
3.(2022五上·龙华期中)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是因为( )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反射 C.光的传播速度很快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前一个人挡住了光线进入后一个人眼睛里,所以后一个人看不见最前面的情况。
4.(2022五上·龙华期中)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当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和吕底亚王国的士兵正在交战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作黑夜。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怪罪,而是一种日食现象。日食发生的原因与( )有关。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天气转阴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
【解析】【分析】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不停地绕着地球转动,而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引力的作用下它带着月亮一起绕着太阳转圈。当月亮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这三个天体处在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时,月亮就把太阳射到地球的光挡住了。这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边界很分明的圆圆的影子遮住了太阳,这个黑影子就是月亮,这时白天会突然变得昏暗,仿佛夜晚降临。月亮遮住了太阳叫做“日食”,故A正确。
5.(2022五上·龙华期中)如果把铅笔插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下列现象符合实际的是( )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所以如果把铅笔直插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我们看到的铅笔是笔直的;如果我们把铅笔斜插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我们看到倾斜的铅笔会发生折射现象,像"断"了一样。此题选C。
6.(2022五上·龙华期中)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许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 )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的色光,形成了彩虹。
A.凹透镜 B.凸透镜 C.棱镜
【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许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棱镜的作用,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滴上,会发生折射和漫反射,会将光分解成7个颜色,形成彩虹。
7.(2022五上·龙华期中)下列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
A.测量地月距离
B.调整角度,鱼缸里的金鱼看起来是两条
C.驾驶员从后视镜中观察车辆后方的道路情况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通过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反射原理,人们测出了地月距离;驾驶员从后视镜中观察车辆后方的道路情况是运用光的反射原理。从鱼缸的一条棱处观察,里面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这个现象就证明了光的折射。
8.(2022五上·龙华期中)下列潜望镜示意图中镜子放置最合理的是( )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中的平面镜是靠近潜望镜的外侧拐角处,与拐角成45度夹角,这样有利于进行光的反射。
9.(2022五上·龙华期中)下列关于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B.中国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山地高原
C.地球表面有多种地形地貌,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形图上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所以黄色表示高原,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AC是正确观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并呈阶梯状分布,因其地势特点,决定了中国大多数河流都自西向东注入海洋,B选项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10.(2022五上·龙华期中)华华国庆去爬梧桐山,放眼望去四处都是低矮的山包和广阔的平地,这说明深圳的主要地形是( ) 。
A.山地和丘陵 B.高原和山地 C.丘陵和平原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放眼望深圳,四处都是低矮的山包和广阔的平地,这说明深圳的主要地形是平原和丘陵。此题选C。
11.(2022五上·龙华期中)关于地壳的一些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玄武岩四大类
B.地壳在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运动
C.地壳的运动是固定的,并不会让我们感受到
【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A.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三类,错误;
B.地壳在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运动,正确;
C.地壳的运动不是固定的,有时候会让我们感受到很剧烈,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错误。
所以B符合题意。
12.(2022五上·龙华期中)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多人遇难。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地震对地形变化没有影响
C.发生地震时可以乘坐电梯逃离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A.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正确;
B.地震对地形有影响。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当断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裂缝移动时,大地就会晃动,错误;
C.地震不可以坐电梯逃生。在地震来临时,虽然乘坐电梯的速度很快,但是如果地震时停电,电梯会将人关在电梯里,错误。
所以A符合题意。
13.(2022五上·龙华期中)从火山喷发现象和喷发物中,可以推断出( )。
A.地球内部温度很高 B.地球内部压力很大 C.以上都对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从火山喷发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知道: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所以此题选C。
14.(2022五上·龙华期中)下列地貌中,由于风的搬运作用形成的是( ) 。
A.雅丹地貌 B.戈壁滩 C.沙漠
【答案】B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风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常见的风力侵蚀地貌有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常见的风力搬运作用有沙尘暴,戈壁滩;常见的风力堆积地貌有沙丘。所以此题选B。
15.(2022五上·龙华期中)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水的作用形成的
B.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主要是地震引起的
C.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主要的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瀑布、沼泽和沙漠等,它们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是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
A.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水的作用形成的,正确;
B.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主要是地震引起的,错误。黄土高原上的干沟万壑主要是水的侵蚀引起的;
C.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正确。
二、判断题。
16.(2022五上·龙华期中)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本书,适应后能看到这本书。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根据对光源的认识,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没有光,不能看到书。
17.(2022五上·龙华期中)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雾的水槽,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传播的路径,说明光能穿过任何物体。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水槽中放入点燃的线香,让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用激光笔照射可以看到一道笔直的光束,因为光在烟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8.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与热
【解析】【解答】光线即可以被分解,也能被混合,可以碰到障碍物进行反射,也可以被光色吸收。
【分析】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每秒。
19.(2022五上·龙华期中)与镜面反射现象一样,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我们才能看到物体。任何物体都能反光,只不过反光的情况不同,有强弱之分。
20.(2022五上·龙华期中)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强光,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21.(2022五上·龙华期中)中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东向西。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地形西高东低,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原。中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向东。
22.(2022五上·龙华期中)用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模拟地壳层橡皮泥厚度应该是最厚的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圈层从表面往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最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厚度约为3500千米。因此,我们用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要将最外层做得薄一些。
23.(2022五上·龙华期中)地球内部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
24.(2019五上·上虞期末)火山和地震只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没有一点好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解答】火山喷发可以带出火山灰,肥沃土壤,也可能带出地底矿产,对人类有益。
【分析】火山喷发对人类既有害又有利。
25.(2022五上·深圳期末)水和风都会快速地改变地形地貌。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风和水都可以改变地形地貌,但是水和风对地形地貌的改变是缓慢的。
三、综合探究题。
26.(2022五上·龙华期中)(一)光是怎样传播的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龙龙开始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龙龙为了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在实验室中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相邻两张纸之间间隔10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简照射,使光进入小孔(如图1);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如图2)。请完成26~27题。
(1)下列哪个不是“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的目的( ) 。
A.减少环境中其他光线的干扰
B.光在黑暗的环境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C.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
(2)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的实验现象有什么区别
【答案】(1)A
(2)第一次实验在屏上能看光斑,第二次实验屏上看不见光斑。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1)在“探究光的传播方式”的实验中,“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的目的是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避免其他光源的干扰,方便观察实验现象,故A正确。
(2)第一次实验所有的小孔都在同一高度,光能够穿过小孔照射到最后一张纸上,第二此实验小孔不在同一直线上,光穿过第一张纸后照射到第二张纸,不再穿过小孔。
27.(2022五上·龙华期中)实验二:为了研究光碰到物体后是如何传播的,龙龙又用手电筒照射镜子。请完成28~29题。
(1)在用手电筒照射平面镜时,龙龙发现光线碰到镜面后发生了反射现象,反射后的光线沿 传播。
(2)请用直线和箭头在下图中画出光碰到镜子后的传播路线及传播方向。
【答案】(1)直线
(2)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和光的传播原理可知,反射光也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原理,以物体表面为直线,作物体表面的垂线,我们称为法线,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反射关系和法线之间的夹角。
28.(2022五上·龙华期中)实验三:如上图所示,龙龙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 处恰好看不到它。请完成问题。
(1)此时龙龙看不见硬币是因为 原理。
(2)在龙龙的眼睛和硬币的位置均不移动的前提下,如何帮助龙龙看到这枚硬币 请
说出你的方法,并说明对应的原理。
【答案】(1)光沿直线传播
(2)方法1:使用平面镜,调整到适当角度来观察。 原理1:光的反射原理。
方法2:在碗中加水到合适高度来观察。 原理2:光的折射原理。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沿直线传播,碗底的硬币能够反射光线,龙龙此时的角度,硬币反射的光线被碗的边缘给遮挡住了,不能传递到龙龙眼睛里,所以龙龙看不见硬币。
(2)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进行光的反射,将硬币反射的光通过平面镜反射到人眼;也可以在碗中加入一定的水,通过光的折射来观察硬币。
29.(2022五上·龙华期中)(二)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太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纯色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分解。牛顿在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讨论会上公布这个重大发现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反而遭到激烈的反对。人们当时理解不了牛顿的精辟见解——最常见的白光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而色彩鲜艳的光却是简单的。牛顿为了说服大家,又做了多次把七色光混合成为白光的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1)龙龙在阅读了牛顿资料知识后,亲自动手尝试。他将三棱镜放在太阳下,慢慢转动棱镜,发现太阳光被分成了( )七种颜色的光。
A.红、白、黄、绿、蓝、靛、紫
B.红、橙、黑、绿、蓝、靛、紫
C.红、橙、黄、绿、蓝、靛、紫
(2)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分布如下图:其中最上面是( )
A.白光 B.红光 C.绿光
(3)龙龙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彩色轮,他将圆盘分为三个扇形,依次涂上红、绿、蓝三
种颜色。当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可以看到圆盘呈( ) 。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4)棱镜能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与彩虹的颜色相同,由此龙龙推
测:彩虹的形成与光的 有关。
【答案】(1)C
(2)B
(3)B
(4)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我们可以通过三棱镜将其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即该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进一步证实了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所以C符合题意。
(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其中最上面是红光,所以B符合题意。
(3)彩色轮旋转时,红、蓝、绿三种颜色已经看不清,当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时,会看到彩色轮慢慢接近白色,所以A符合题意。
(4)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如:河水变浅、彩虹、海市蜃楼等。彩虹的形成与光的折射有关。
30.(2022五上·龙华期中)(三)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21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三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非洲东部的乞力马扎罗山、中国山西大同火山群等均为死火山。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堆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是否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中国长白山天池,1327年和1658年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动。虽如今没有发生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属于
(2)火山喷发原因是什么 龙龙和华华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的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模拟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器材分别模拟的是什么 请连线表示。
土豆泥 岩浆
酒精灯加热 山体
土豆泥顶部的小洞 地壳深处高温状态
稀释的番茄酱 火山口
(3)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 (选填:挖到中间/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 (选填:厚/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4)加热一段时间后,龙龙和华华看到“火山口”向外冒 ,再过一会,番茄酱从“火山口”喷涌而出。
(5)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请帮他们解释一下火山喷发的成因:
【答案】(1)休眠火山
(2)
(3)挖到中间;薄
(4)热气/土豆泥
(5)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使岩浆和气体在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时,喷出地表。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
(1)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火山可分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中国长白山天池属于休眠火山。
(2)用土豆泥代表山体(地壳),稀释的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土豆泥顶部的小洞代表火山口。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模拟火山喷发。
(3)岩浆遇到薄弱地表时,会发生爆炸性喷发,形成火山。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挖到中间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4)加热一段时间后,龙龙和华华看到“火山口”向外冒热气或土豆泥,再过一会,番茄酱从“火山口”喷涌而出。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我们应该使用护目镜保护我们的眼睛。
(5)火山是岩浆喷出地面形成的,它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火山喷发的成因: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使岩浆和气体在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时,喷出地表。
31.(2022五上·龙华期中)(四)下列表格记录了“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的实验现象。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龙龙选择了1号和6号土地来研究,他是想研究什么因素与土地被侵蚀的关系( ).
A.降雨量的大小 B.坡度的大小 C.有无植物覆盖
(2)要研究植物覆盖对土地的侵蚀,不能选择下列哪两块土地( ) 。
A.2号和4号 B.3号和6号 C.1号和5号
(3)判断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时,我们的依据是( ) 。
A.雨水的清澈情况 B.土地吸水的多少 C.径流的浑浊程度
(4)龙龙选择3号和5号土地对比研究,他的猜想是
(5)龙龙选择5号和6号土地对比研究,得出“有无植被与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的结论。你认为科学吗 。你的理由是
【答案】(1)A
(2)C
(3)C
(4)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程度与土地的坡度有关
(5)不科学;5号和6号土地的坡度大小不一样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
(1)对比实验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龙龙选择了1号和6号土地来研究,改变的条件是降雨量的大小,其他的条件均相同。他是想研究降雨量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所以A符合题意。
(2)要研究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进行的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植物覆盖的情况,其他的条件均相同。要研究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不能选择1号和5号两块土地。因为改变两个条件,所以C符合题意。
(3)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坡度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小等会影响到土壤被侵蚀的程度。该实验中判断土地被侵蚀程度的依据是径流的浑浊程度,所以C符合题意。
(4)龙龙选择3号和5号土地对比研究,改变的条件是土地的坡度,其他的条件均相同。他研究是土地的坡度对侵蚀有影响吗 猜想是土地的坡度对侵蚀有影响。
(5)对比实验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这是不科学的。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而5号和6号土地的坡度不同,有无植物覆盖情况也不同,所以这种实验方法不科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五上·龙华期中)2022年10月12日下午,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演示了( ) 。
A.太空转身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
B.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
C.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实验、会调头的扳手实验
2.(2022五上·龙华期中)下列各组物体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 。
A.点燃的火柴、彩虹 B.月亮、打火机 C.萤火虫、太阳
3.(2022五上·龙华期中)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是因为( )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反射 C.光的传播速度很快
4.(2022五上·龙华期中)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当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和吕底亚王国的士兵正在交战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作黑夜。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怪罪,而是一种日食现象。日食发生的原因与( )有关。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天气转阴
5.(2022五上·龙华期中)如果把铅笔插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下列现象符合实际的是( ) 。
A. B. C.
6.(2022五上·龙华期中)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许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 )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的色光,形成了彩虹。
A.凹透镜 B.凸透镜 C.棱镜
7.(2022五上·龙华期中)下列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
A.测量地月距离
B.调整角度,鱼缸里的金鱼看起来是两条
C.驾驶员从后视镜中观察车辆后方的道路情况
8.(2022五上·龙华期中)下列潜望镜示意图中镜子放置最合理的是( ) .
A. B. C.
9.(2022五上·龙华期中)下列关于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B.中国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山地高原
C.地球表面有多种地形地貌,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10.(2022五上·龙华期中)华华国庆去爬梧桐山,放眼望去四处都是低矮的山包和广阔的平地,这说明深圳的主要地形是( ) 。
A.山地和丘陵 B.高原和山地 C.丘陵和平原
11.(2022五上·龙华期中)关于地壳的一些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玄武岩四大类
B.地壳在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运动
C.地壳的运动是固定的,并不会让我们感受到
12.(2022五上·龙华期中)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多人遇难。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地震对地形变化没有影响
C.发生地震时可以乘坐电梯逃离
13.(2022五上·龙华期中)从火山喷发现象和喷发物中,可以推断出( )。
A.地球内部温度很高 B.地球内部压力很大 C.以上都对
14.(2022五上·龙华期中)下列地貌中,由于风的搬运作用形成的是( ) 。
A.雅丹地貌 B.戈壁滩 C.沙漠
15.(2022五上·龙华期中)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水的作用形成的
B.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主要是地震引起的
C.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
二、判断题。
16.(2022五上·龙华期中)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本书,适应后能看到这本书。
17.(2022五上·龙华期中)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雾的水槽,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传播的路径,说明光能穿过任何物体。
18.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19.(2022五上·龙华期中)与镜面反射现象一样,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
20.(2022五上·龙华期中)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
21.(2022五上·龙华期中)中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东向西。
22.(2022五上·龙华期中)用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模拟地壳层橡皮泥厚度应该是最厚的
23.(2022五上·龙华期中)地球内部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24.(2019五上·上虞期末)火山和地震只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没有一点好处。( )
25.(2022五上·深圳期末)水和风都会快速地改变地形地貌。
三、综合探究题。
26.(2022五上·龙华期中)(一)光是怎样传播的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龙龙开始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龙龙为了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在实验室中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相邻两张纸之间间隔10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简照射,使光进入小孔(如图1);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如图2)。请完成26~27题。
(1)下列哪个不是“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的目的( ) 。
A.减少环境中其他光线的干扰
B.光在黑暗的环境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C.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
(2)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的实验现象有什么区别
27.(2022五上·龙华期中)实验二:为了研究光碰到物体后是如何传播的,龙龙又用手电筒照射镜子。请完成28~29题。
(1)在用手电筒照射平面镜时,龙龙发现光线碰到镜面后发生了反射现象,反射后的光线沿 传播。
(2)请用直线和箭头在下图中画出光碰到镜子后的传播路线及传播方向。
28.(2022五上·龙华期中)实验三:如上图所示,龙龙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 处恰好看不到它。请完成问题。
(1)此时龙龙看不见硬币是因为 原理。
(2)在龙龙的眼睛和硬币的位置均不移动的前提下,如何帮助龙龙看到这枚硬币 请
说出你的方法,并说明对应的原理。
29.(2022五上·龙华期中)(二)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太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纯色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分解。牛顿在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讨论会上公布这个重大发现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反而遭到激烈的反对。人们当时理解不了牛顿的精辟见解——最常见的白光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而色彩鲜艳的光却是简单的。牛顿为了说服大家,又做了多次把七色光混合成为白光的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1)龙龙在阅读了牛顿资料知识后,亲自动手尝试。他将三棱镜放在太阳下,慢慢转动棱镜,发现太阳光被分成了( )七种颜色的光。
A.红、白、黄、绿、蓝、靛、紫
B.红、橙、黑、绿、蓝、靛、紫
C.红、橙、黄、绿、蓝、靛、紫
(2)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分布如下图:其中最上面是( )
A.白光 B.红光 C.绿光
(3)龙龙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彩色轮,他将圆盘分为三个扇形,依次涂上红、绿、蓝三
种颜色。当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可以看到圆盘呈( ) 。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4)棱镜能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与彩虹的颜色相同,由此龙龙推
测:彩虹的形成与光的 有关。
30.(2022五上·龙华期中)(三)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21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三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非洲东部的乞力马扎罗山、中国山西大同火山群等均为死火山。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堆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是否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中国长白山天池,1327年和1658年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动。虽如今没有发生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属于
(2)火山喷发原因是什么 龙龙和华华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的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模拟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器材分别模拟的是什么 请连线表示。
土豆泥 岩浆
酒精灯加热 山体
土豆泥顶部的小洞 地壳深处高温状态
稀释的番茄酱 火山口
(3)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 (选填:挖到中间/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 (选填:厚/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4)加热一段时间后,龙龙和华华看到“火山口”向外冒 ,再过一会,番茄酱从“火山口”喷涌而出。
(5)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请帮他们解释一下火山喷发的成因:
31.(2022五上·龙华期中)(四)下列表格记录了“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的实验现象。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龙龙选择了1号和6号土地来研究,他是想研究什么因素与土地被侵蚀的关系( ).
A.降雨量的大小 B.坡度的大小 C.有无植物覆盖
(2)要研究植物覆盖对土地的侵蚀,不能选择下列哪两块土地( ) 。
A.2号和4号 B.3号和6号 C.1号和5号
(3)判断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时,我们的依据是( ) 。
A.雨水的清澈情况 B.土地吸水的多少 C.径流的浑浊程度
(4)龙龙选择3号和5号土地对比研究,他的猜想是
(5)龙龙选择5号和6号土地对比研究,得出“有无植被与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的结论。你认为科学吗 。你的理由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 2022年10月12日下午,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演示了问天实验舱介绍,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展示微氲,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此题选C。
2.【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源的认识,萤火虫、点燃的蜡烛、太阳、打火机都是光源,彩虹、镜子不属于光源。此题选C。
3.【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前一个人挡住了光线进入后一个人眼睛里,所以后一个人看不见最前面的情况。
4.【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
【解析】【分析】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不停地绕着地球转动,而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引力的作用下它带着月亮一起绕着太阳转圈。当月亮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这三个天体处在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时,月亮就把太阳射到地球的光挡住了。这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边界很分明的圆圆的影子遮住了太阳,这个黑影子就是月亮,这时白天会突然变得昏暗,仿佛夜晚降临。月亮遮住了太阳叫做“日食”,故A正确。
5.【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所以如果把铅笔直插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我们看到的铅笔是笔直的;如果我们把铅笔斜插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我们看到倾斜的铅笔会发生折射现象,像"断"了一样。此题选C。
6.【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许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棱镜的作用,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滴上,会发生折射和漫反射,会将光分解成7个颜色,形成彩虹。
7.【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通过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反射原理,人们测出了地月距离;驾驶员从后视镜中观察车辆后方的道路情况是运用光的反射原理。从鱼缸的一条棱处观察,里面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这个现象就证明了光的折射。
8.【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中的平面镜是靠近潜望镜的外侧拐角处,与拐角成45度夹角,这样有利于进行光的反射。
9.【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形图上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所以黄色表示高原,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AC是正确观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并呈阶梯状分布,因其地势特点,决定了中国大多数河流都自西向东注入海洋,B选项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10.【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放眼望深圳,四处都是低矮的山包和广阔的平地,这说明深圳的主要地形是平原和丘陵。此题选C。
11.【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A.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三类,错误;
B.地壳在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运动,正确;
C.地壳的运动不是固定的,有时候会让我们感受到很剧烈,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错误。
所以B符合题意。
12.【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A.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正确;
B.地震对地形有影响。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当断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裂缝移动时,大地就会晃动,错误;
C.地震不可以坐电梯逃生。在地震来临时,虽然乘坐电梯的速度很快,但是如果地震时停电,电梯会将人关在电梯里,错误。
所以A符合题意。
13.【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从火山喷发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知道: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所以此题选C。
14.【答案】B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风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常见的风力侵蚀地貌有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常见的风力搬运作用有沙尘暴,戈壁滩;常见的风力堆积地貌有沙丘。所以此题选B。
15.【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主要的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瀑布、沼泽和沙漠等,它们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是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
A.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水的作用形成的,正确;
B.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主要是地震引起的,错误。黄土高原上的干沟万壑主要是水的侵蚀引起的;
C.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正确。
16.【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根据对光源的认识,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没有光,不能看到书。
17.【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水槽中放入点燃的线香,让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用激光笔照射可以看到一道笔直的光束,因为光在烟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8.【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与热
【解析】【解答】光线即可以被分解,也能被混合,可以碰到障碍物进行反射,也可以被光色吸收。
【分析】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每秒。
19.【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我们才能看到物体。任何物体都能反光,只不过反光的情况不同,有强弱之分。
20.【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强光,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21.【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地形西高东低,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原。中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向东。
22.【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圈层从表面往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最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厚度约为3500千米。因此,我们用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要将最外层做得薄一些。
23.【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
24.【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解答】火山喷发可以带出火山灰,肥沃土壤,也可能带出地底矿产,对人类有益。
【分析】火山喷发对人类既有害又有利。
25.【答案】(1)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风和水都可以改变地形地貌,但是水和风对地形地貌的改变是缓慢的。
26.【答案】(1)A
(2)第一次实验在屏上能看光斑,第二次实验屏上看不见光斑。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1)在“探究光的传播方式”的实验中,“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的目的是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避免其他光源的干扰,方便观察实验现象,故A正确。
(2)第一次实验所有的小孔都在同一高度,光能够穿过小孔照射到最后一张纸上,第二此实验小孔不在同一直线上,光穿过第一张纸后照射到第二张纸,不再穿过小孔。
27.【答案】(1)直线
(2)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和光的传播原理可知,反射光也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原理,以物体表面为直线,作物体表面的垂线,我们称为法线,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反射关系和法线之间的夹角。
28.【答案】(1)光沿直线传播
(2)方法1:使用平面镜,调整到适当角度来观察。 原理1:光的反射原理。
方法2:在碗中加水到合适高度来观察。 原理2:光的折射原理。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沿直线传播,碗底的硬币能够反射光线,龙龙此时的角度,硬币反射的光线被碗的边缘给遮挡住了,不能传递到龙龙眼睛里,所以龙龙看不见硬币。
(2)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进行光的反射,将硬币反射的光通过平面镜反射到人眼;也可以在碗中加入一定的水,通过光的折射来观察硬币。
29.【答案】(1)C
(2)B
(3)B
(4)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我们可以通过三棱镜将其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即该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进一步证实了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所以C符合题意。
(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其中最上面是红光,所以B符合题意。
(3)彩色轮旋转时,红、蓝、绿三种颜色已经看不清,当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时,会看到彩色轮慢慢接近白色,所以A符合题意。
(4)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如:河水变浅、彩虹、海市蜃楼等。彩虹的形成与光的折射有关。
30.【答案】(1)休眠火山
(2)
(3)挖到中间;薄
(4)热气/土豆泥
(5)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使岩浆和气体在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时,喷出地表。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
(1)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火山可分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中国长白山天池属于休眠火山。
(2)用土豆泥代表山体(地壳),稀释的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土豆泥顶部的小洞代表火山口。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模拟火山喷发。
(3)岩浆遇到薄弱地表时,会发生爆炸性喷发,形成火山。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挖到中间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4)加热一段时间后,龙龙和华华看到“火山口”向外冒热气或土豆泥,再过一会,番茄酱从“火山口”喷涌而出。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我们应该使用护目镜保护我们的眼睛。
(5)火山是岩浆喷出地面形成的,它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火山喷发的成因: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使岩浆和气体在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时,喷出地表。
31.【答案】(1)A
(2)C
(3)C
(4)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程度与土地的坡度有关
(5)不科学;5号和6号土地的坡度大小不一样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
(1)对比实验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龙龙选择了1号和6号土地来研究,改变的条件是降雨量的大小,其他的条件均相同。他是想研究降雨量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所以A符合题意。
(2)要研究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进行的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植物覆盖的情况,其他的条件均相同。要研究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不能选择1号和5号两块土地。因为改变两个条件,所以C符合题意。
(3)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坡度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小等会影响到土壤被侵蚀的程度。该实验中判断土地被侵蚀程度的依据是径流的浑浊程度,所以C符合题意。
(4)龙龙选择3号和5号土地对比研究,改变的条件是土地的坡度,其他的条件均相同。他研究是土地的坡度对侵蚀有影响吗 猜想是土地的坡度对侵蚀有影响。
(5)对比实验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这是不科学的。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而5号和6号土地的坡度不同,有无植物覆盖情况也不同,所以这种实验方法不科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