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29 18:30:4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1.(2022五上·罗湖期中)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云
2.(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1666 年艾萨克 牛顿利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了(  )
A.红色光 B.紫色光 C.七色光
3.(2022五上·罗湖期中)三棱镜分解白光利用的是光的(  )
A.折射 B.反射 C.直线传播
4.(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手电筒是房间里的唯一光源,手电筒的光能否照射到最左边的屏上(  )
A.可以照射到屏上 B.不能照射到屏上 C.无法判断
5.(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会遮挡住地球的阳光(  )
A.彩虹 B.月食 C.日食
6.(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铅笔看起来像折断了一样,这是光的(  )
A.直线 B.反射 C.折射
7.(2022五上·罗湖期中)某同学用一物体将阳光从窗外反射到了黑板上,这个物体最可能是(  )
A.平面镜 B.课本 C.玻璃
8.(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是潜望镜示意图,光照射下的物体经过了(  )反射。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9.(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彩色轮快速旋转起来时,我们可以看到(  )
A.红、绿、蓝三种颜色
B.白色
C.黑色
10.(2022五上·罗湖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黑暗无光的房间中可以看见苹果
B.恒星是光源
C.没有光也可以产生影子
11.(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由(  )形成的。
A.风力侵蚀. B.泥沙沉积 C.海水冲刷
12.(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是地球结构圈层图,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13.(2022五上·罗湖期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壳在不断运动
B.地壳运动能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C.地球内部的岩浆涌动无法被人类感知
14.(2022五上·罗湖期中)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物体边上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15.(2022五上·罗湖期中)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火山喷发后形成了500米的大裂缝和火山岩小山,这不能说明(  )
A.火山喷发可以改变地形
B.地球内部的岩浆不断涌动
C.火山喷发对人类毫无用处
16.(2022五上·罗湖期中)海岸边的悬崖、石柱、拱桥和礁石都是(  )形成的。
A.河流的作用 B.雨水的作用 C.海浪的侵蚀
17.(2022五上·罗湖期中)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改变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能证明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
A.雅丹地貌 B.长白山天池 C.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18.(2022五上·罗湖期中)下雨时最容易被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
A.小石子 B.植物 C.黏土和细沙
19.(2022五上·罗湖期中)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地方流到地势平坦的地方,挟带泥沙的能力会(  )
A.逐渐变强 B.逐渐变弱 C.保持不变
20.(2022五上·罗湖期中)河流注入海洋时,河水携带的泥沙会大量堆积,形成向海洋延伸的平地(  )
A.黄土高原 B.堰塞湖 C.长江三角洲
二、作图题
21.(2022五上·罗湖期中)请画出潜水艇使用潜望镜看到敌船时的光的路径。
22.(2022五上·罗湖期中)请将下列岩石与它所属的类型用线连起来。
玄武岩 岩浆岩
砾岩
 
砂岩 沉积岩
花岗岩
 
大理岩
 
板岩 变质岩
三、实验探究题
23.(2022五上·罗湖期中)小明同学将四个木板间隔15cm,保证小孔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
(1)在黑暗的环境中,打开手电筒,进行实验。小明观察到,   (选填“1号”、“2号”、“3号”或“4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
(2)将2号木板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如图2所示,小明观察到,   (选填“1号”、“2号”、“3号”或“4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
(3)请根据(1)、(2)的实验结果,在图1和图2中画出光行进的路线。
(4)假设将实验中的木板换成玻璃片,你认为光束会   (选填“全部通过”、“部分通过”或“不能通过”)玻璃片。说明玻璃片是   (选填“半透明”、“透明”或“不透明”)的。
(5)为了再次证明光的传播方式,小明找来两根不同的水管(如图3、图4所示),并将手电筒的光分别射进水管的A端和D端。小明发现   (
选填“有”或“没有”)光束射出。水管的C端   (选填“有”或“没有”)光束射出。
(6)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出结论,光是沿着   (选填“直线”、“曲线”或“折线”)进行传播的。
24.(2022五上·罗湖期中)小明将铅笔垂直和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1)通过观察,小明发现垂直放入的铅笔在水中看起来发生变化,倾斜放入的铅笔在水中看起来,   发生变化。 (选填“有”或“没有”)。
(2)这个现象说明光从空气    (选填“直射”、“斜射”或“反射”)进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   发生偏折(选填“会”或“不会”),这就是光的   现象(选填“直射”、“折射”或“反射”)。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   (选填“同种物质”或“不同种物质”)当中。
(3)小明向老师借来了一个三棱镜,让一束强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如图所示),光被分解成了   (选填“三种”、“五种”或“七种”)颜色,这属于光的   现象(选填“反射”、“折射”或“斜射”)。
25.(2022五上·罗湖期中)长白山是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小明想研究一下植物对土壤是否有重要作用,于是他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为30度的斜坡(如图所示),在A坡种上草皮,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见下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水流运动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 较慢 较少 较少
B 较快 较多 较多
(1)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不变的条件是   、   等。(选填“有无植物覆盖”或“坡度大小”或“喷水量大小”)
(2)分析实验:小明发现   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少,   坡流出的水更混浊。(选填“A”或“B”)
(3)由此,小明得出结论:   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选填“有植被覆盖”或“无植被覆盖”)
四、综合题
26.(2022五上·罗湖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古城、欧普隆蒂斯城和斯塔比亚城被火山灰和岩石碎片掩埋,是欧洲大陆唯一的活火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火山之一。事发时,每一个居民都当场死亡。
(1)根据你科学课所学的知识,你认为火山喷发的成因是_______。
A.地下熔融的岩浆,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就会喷出地表
B.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作用下,发生错位或断裂而引起震动
C.太阳能量聚集到地球外部而释放的一种形式
(2)火山喷发会造成什么后果?(至少列举两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太阳本身能发光是光源,月亮、云本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纯是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分解。
3.【答案】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可见光是一种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单色光组合而成。因此,可见光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光的折射,会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彩色光带。
4.【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孔,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手电筒是房间里的唯一光源,打开手电筒照射最右边的卡纸,手电筒的光能照射到最左边的屏上。实验结果说明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故A正确。
5.【答案】C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插入水中的铅笔,由于铅笔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铅笔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弯折,此时看到的像是铅笔的虚像。
7.【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A、平面镜反光能力强,可以将太阳光平行反射,能将阳光从窗外反射到了黑板上,故A正确;
B、课本能够反光,但是反光能力弱,而且是漫反射,不能将阳光从窗外反射到了黑板上,故B错误;
C、玻璃透光性强,反光能力不足,不容易将阳光从窗外反射到了黑板上,故C错误。
8.【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里面有两块平面镜,光线进入潜望镜以后,经过两次反射,进入人眼。所以此题选B。
9.【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转起来会变成白色,红、绿、蓝三色合成就是蓝色,当转速很快时,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三种颜色会合成起来,变成白色。
10.【答案】B
【知识点】光源;影子
【解析】【分析】
A.黑暗中没有光,苹果本身不能发光,没有光进入眼睛,所以不能看到苹果,A错误;
B.恒星是指本身能够发光发热的星体,恒星是光源,B正确;
C.根据影子的形成条件可知,没有光不能产生影子,C错误。
11.【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沙洲是河流中的心滩、江心洲、湖滨、海滨附近形成的沙滩的总称,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沉积形成的堆积地貌。
12.【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下面是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这一层的温度约为1000~3000摄氏度。地幔下面是地核,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地球内部结构中温度最高的圈层是地核。
13.【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A、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嘴歪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内部力量,水平挤压运动能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高山、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地球内部的岩浆涌动有时会产生火山喷发,有时会产生地震,是可以被人类感知的,该说法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
14.【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也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当发生地震时,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里;如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断电;马上停止驾驶汽车,把车停到开阔处;注意远离石油、化工、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居住在楼房里的居民,不可乘坐电梯;在高层楼房里,如果地震引发火灾,应逃到较为安全的楼层,等待救援,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湿棉被裹身,最好猫着腰使头部尽量贴近地面,必要时匍匐前进。
所以此题选C。
15.【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都是迅猛激烈的自然灾害,都能带来地表的改变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喷发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岩浆不断涌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火山喷发具有破坏性,在带来危害的同时,火山喷发也有有益的一方面,比如火山喷发可以制造出新的大陆和岛屿,故C错误,符合题意。
16.【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海岸边的悬崖、石柱、拱桥和礁石都是海浪的侵蚀形成的。
17.【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的空气流动常形成风,风力作用是改变地表形态的重要因素,对改变地形发生着持续不断的缓慢作用,雅丹地貌就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18.【答案】C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下雨时,土壤中的黏土和细沙由于质量轻且较松软,所以容易被冲走,C选项符合题意。
19.【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过,坡度大流速快,对土地的侵蚀严重,水中携带的泥沙较多;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床变宽,流速变慢,对土地的侵蚀减小,挟带泥沙的能力会逐渐变弱,河水携带的泥沙减少,发生沉积现象。
20.【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口处往往会形成河口三角洲,其成因是: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长江三角洲。
21.【答案】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路图;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因潜望镜内部装有两块平面镜,因此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且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从军舰上作一条水平入射的光线,过反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再过二次反射点作垂直于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22.【答案】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者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当火山喷发时,熔岩从火山口流出,遇到冷空气迅速冷却并凝固成了岩石,如黑曜岩、玄武岩。也有一些熔岩没有喷出地面,这些岩浆冷却很慢,可能需要数万年的时间才能凝固,如花岗岩。
沉积岩是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和其他物质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如页岩、砂岩等。
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发生成分和结构变化而产生的新岩石,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23.【答案】(1)4号
(2)2号
(3)如图所示:
(4)全部通过;透明
(5)没有;有
(6)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
(1)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黑暗的环境中,打开手电筒,进行实验。因为1号、2号、3号纸板上的小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光线会通过小孔继续传播,小明会看到,手电筒点亮时,4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
(2)若将2号木板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如图2所示,小明会观察到,手电筒点亮时,2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
(3)根据(1)、(2)的实验结果,光在图1和图2中行进的路线,如下图所示,图中红色箭头表示光线传播路径。
(4)假设将实验中的木板换成玻璃片,光束会全部通过玻璃片。说明玻璃片是透明的。
(5)从图3、图4可以看出,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将手电筒的光分别射进水管的A端和D端,会发现,水管的B端没有光束射出,水管的C端有光束射出。
(6)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出结论是:光是沿着直线进行传播的。
24.【答案】(1)有
(2)斜射;会;折射;缺答案
(3)七种;折射
【知识点】棱镜;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质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是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因此,小明将铅笔垂直和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小明会发现垂直放入的铅笔在水中看起来发生变化,倾斜放入的铅笔在水中看起来,有发生变化。
(2)这个现象说明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水和空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说明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不同物质当中。
(3)太阳光是一种白光,也是复合光,三棱镜能够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单色光。小明让一束强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光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发生光的色散现象,这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25.【答案】(1)有无植物覆盖;坡度大小;缺答案
(2)A;B
(3)有植被覆盖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
(1)这个实验中,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为30度的斜坡,在A坡种上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改变的条件是有无植物覆盖,不变的条件是坡度大小、喷水量大小等。
(2)分析实验:小明发现A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少,水流运动较慢;B坡流出的水更浑浊,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多。
(3)由表格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有植物覆盖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6.【答案】(1)A
(2)毁坏房屋、掩埋农田,造成地表的改变。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1)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熔岩流。火山喷发的成因是地下熔融的岩浆,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就会喷出地表;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作用下,发生错位或断裂而引起震动是地震。
(2)火山喷发是剧烈的地球内部运动,是破坏力惊人的自然灾害。火山喷发会毁坏房屋、掩埋农田、污染环境,造成地表的改变,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1.(2022五上·罗湖期中)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云
【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太阳本身能发光是光源,月亮、云本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选A。
2.(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1666 年艾萨克 牛顿利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了(  )
A.红色光 B.紫色光 C.七色光
【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纯是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分解。
3.(2022五上·罗湖期中)三棱镜分解白光利用的是光的(  )
A.折射 B.反射 C.直线传播
【答案】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可见光是一种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单色光组合而成。因此,可见光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光的折射,会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彩色光带。
4.(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手电筒是房间里的唯一光源,手电筒的光能否照射到最左边的屏上(  )
A.可以照射到屏上 B.不能照射到屏上 C.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孔,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手电筒是房间里的唯一光源,打开手电筒照射最右边的卡纸,手电筒的光能照射到最左边的屏上。实验结果说明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故A正确。
5.(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会遮挡住地球的阳光(  )
A.彩虹 B.月食 C.日食
【答案】C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6.(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铅笔看起来像折断了一样,这是光的(  )
A.直线 B.反射 C.折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插入水中的铅笔,由于铅笔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铅笔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弯折,此时看到的像是铅笔的虚像。
7.(2022五上·罗湖期中)某同学用一物体将阳光从窗外反射到了黑板上,这个物体最可能是(  )
A.平面镜 B.课本 C.玻璃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A、平面镜反光能力强,可以将太阳光平行反射,能将阳光从窗外反射到了黑板上,故A正确;
B、课本能够反光,但是反光能力弱,而且是漫反射,不能将阳光从窗外反射到了黑板上,故B错误;
C、玻璃透光性强,反光能力不足,不容易将阳光从窗外反射到了黑板上,故C错误。
8.(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是潜望镜示意图,光照射下的物体经过了(  )反射。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里面有两块平面镜,光线进入潜望镜以后,经过两次反射,进入人眼。所以此题选B。
9.(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彩色轮快速旋转起来时,我们可以看到(  )
A.红、绿、蓝三种颜色
B.白色
C.黑色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转起来会变成白色,红、绿、蓝三色合成就是蓝色,当转速很快时,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三种颜色会合成起来,变成白色。
10.(2022五上·罗湖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黑暗无光的房间中可以看见苹果
B.恒星是光源
C.没有光也可以产生影子
【答案】B
【知识点】光源;影子
【解析】【分析】
A.黑暗中没有光,苹果本身不能发光,没有光进入眼睛,所以不能看到苹果,A错误;
B.恒星是指本身能够发光发热的星体,恒星是光源,B正确;
C.根据影子的形成条件可知,没有光不能产生影子,C错误。
11.(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由(  )形成的。
A.风力侵蚀. B.泥沙沉积 C.海水冲刷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沙洲是河流中的心滩、江心洲、湖滨、海滨附近形成的沙滩的总称,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沉积形成的堆积地貌。
12.(2022五上·罗湖期中)如图是地球结构圈层图,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下面是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这一层的温度约为1000~3000摄氏度。地幔下面是地核,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地球内部结构中温度最高的圈层是地核。
13.(2022五上·罗湖期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壳在不断运动
B.地壳运动能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C.地球内部的岩浆涌动无法被人类感知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A、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嘴歪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内部力量,水平挤压运动能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高山、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地球内部的岩浆涌动有时会产生火山喷发,有时会产生地震,是可以被人类感知的,该说法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
14.(2022五上·罗湖期中)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物体边上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答案】C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也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当发生地震时,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里;如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断电;马上停止驾驶汽车,把车停到开阔处;注意远离石油、化工、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居住在楼房里的居民,不可乘坐电梯;在高层楼房里,如果地震引发火灾,应逃到较为安全的楼层,等待救援,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湿棉被裹身,最好猫着腰使头部尽量贴近地面,必要时匍匐前进。
所以此题选C。
15.(2022五上·罗湖期中)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火山喷发后形成了500米的大裂缝和火山岩小山,这不能说明(  )
A.火山喷发可以改变地形
B.地球内部的岩浆不断涌动
C.火山喷发对人类毫无用处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都是迅猛激烈的自然灾害,都能带来地表的改变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喷发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岩浆不断涌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火山喷发具有破坏性,在带来危害的同时,火山喷发也有有益的一方面,比如火山喷发可以制造出新的大陆和岛屿,故C错误,符合题意。
16.(2022五上·罗湖期中)海岸边的悬崖、石柱、拱桥和礁石都是(  )形成的。
A.河流的作用 B.雨水的作用 C.海浪的侵蚀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海岸边的悬崖、石柱、拱桥和礁石都是海浪的侵蚀形成的。
17.(2022五上·罗湖期中)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改变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能证明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
A.雅丹地貌 B.长白山天池 C.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的空气流动常形成风,风力作用是改变地表形态的重要因素,对改变地形发生着持续不断的缓慢作用,雅丹地貌就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18.(2022五上·罗湖期中)下雨时最容易被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
A.小石子 B.植物 C.黏土和细沙
【答案】C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下雨时,土壤中的黏土和细沙由于质量轻且较松软,所以容易被冲走,C选项符合题意。
19.(2022五上·罗湖期中)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地方流到地势平坦的地方,挟带泥沙的能力会(  )
A.逐渐变强 B.逐渐变弱 C.保持不变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过,坡度大流速快,对土地的侵蚀严重,水中携带的泥沙较多;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床变宽,流速变慢,对土地的侵蚀减小,挟带泥沙的能力会逐渐变弱,河水携带的泥沙减少,发生沉积现象。
20.(2022五上·罗湖期中)河流注入海洋时,河水携带的泥沙会大量堆积,形成向海洋延伸的平地(  )
A.黄土高原 B.堰塞湖 C.长江三角洲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口处往往会形成河口三角洲,其成因是: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长江三角洲。
二、作图题
21.(2022五上·罗湖期中)请画出潜水艇使用潜望镜看到敌船时的光的路径。
【答案】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路图;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因潜望镜内部装有两块平面镜,因此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且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从军舰上作一条水平入射的光线,过反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再过二次反射点作垂直于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22.(2022五上·罗湖期中)请将下列岩石与它所属的类型用线连起来。
玄武岩 岩浆岩
砾岩
 
砂岩 沉积岩
花岗岩
 
大理岩
 
板岩 变质岩
【答案】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者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当火山喷发时,熔岩从火山口流出,遇到冷空气迅速冷却并凝固成了岩石,如黑曜岩、玄武岩。也有一些熔岩没有喷出地面,这些岩浆冷却很慢,可能需要数万年的时间才能凝固,如花岗岩。
沉积岩是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和其他物质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如页岩、砂岩等。
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发生成分和结构变化而产生的新岩石,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三、实验探究题
23.(2022五上·罗湖期中)小明同学将四个木板间隔15cm,保证小孔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
(1)在黑暗的环境中,打开手电筒,进行实验。小明观察到,   (选填“1号”、“2号”、“3号”或“4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
(2)将2号木板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如图2所示,小明观察到,   (选填“1号”、“2号”、“3号”或“4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
(3)请根据(1)、(2)的实验结果,在图1和图2中画出光行进的路线。
(4)假设将实验中的木板换成玻璃片,你认为光束会   (选填“全部通过”、“部分通过”或“不能通过”)玻璃片。说明玻璃片是   (选填“半透明”、“透明”或“不透明”)的。
(5)为了再次证明光的传播方式,小明找来两根不同的水管(如图3、图4所示),并将手电筒的光分别射进水管的A端和D端。小明发现   (
选填“有”或“没有”)光束射出。水管的C端   (选填“有”或“没有”)光束射出。
(6)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出结论,光是沿着   (选填“直线”、“曲线”或“折线”)进行传播的。
【答案】(1)4号
(2)2号
(3)如图所示:
(4)全部通过;透明
(5)没有;有
(6)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
(1)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黑暗的环境中,打开手电筒,进行实验。因为1号、2号、3号纸板上的小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光线会通过小孔继续传播,小明会看到,手电筒点亮时,4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
(2)若将2号木板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如图2所示,小明会观察到,手电筒点亮时,2号木板上会出现光斑。
(3)根据(1)、(2)的实验结果,光在图1和图2中行进的路线,如下图所示,图中红色箭头表示光线传播路径。
(4)假设将实验中的木板换成玻璃片,光束会全部通过玻璃片。说明玻璃片是透明的。
(5)从图3、图4可以看出,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将手电筒的光分别射进水管的A端和D端,会发现,水管的B端没有光束射出,水管的C端有光束射出。
(6)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出结论是:光是沿着直线进行传播的。
24.(2022五上·罗湖期中)小明将铅笔垂直和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1)通过观察,小明发现垂直放入的铅笔在水中看起来发生变化,倾斜放入的铅笔在水中看起来,   发生变化。 (选填“有”或“没有”)。
(2)这个现象说明光从空气    (选填“直射”、“斜射”或“反射”)进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   发生偏折(选填“会”或“不会”),这就是光的   现象(选填“直射”、“折射”或“反射”)。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   (选填“同种物质”或“不同种物质”)当中。
(3)小明向老师借来了一个三棱镜,让一束强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如图所示),光被分解成了   (选填“三种”、“五种”或“七种”)颜色,这属于光的   现象(选填“反射”、“折射”或“斜射”)。
【答案】(1)有
(2)斜射;会;折射;缺答案
(3)七种;折射
【知识点】棱镜;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质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是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因此,小明将铅笔垂直和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小明会发现垂直放入的铅笔在水中看起来发生变化,倾斜放入的铅笔在水中看起来,有发生变化。
(2)这个现象说明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水和空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说明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不同物质当中。
(3)太阳光是一种白光,也是复合光,三棱镜能够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单色光。小明让一束强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光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发生光的色散现象,这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25.(2022五上·罗湖期中)长白山是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小明想研究一下植物对土壤是否有重要作用,于是他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为30度的斜坡(如图所示),在A坡种上草皮,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见下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水流运动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 较慢 较少 较少
B 较快 较多 较多
(1)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不变的条件是   、   等。(选填“有无植物覆盖”或“坡度大小”或“喷水量大小”)
(2)分析实验:小明发现   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少,   坡流出的水更混浊。(选填“A”或“B”)
(3)由此,小明得出结论:   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选填“有植被覆盖”或“无植被覆盖”)
【答案】(1)有无植物覆盖;坡度大小;缺答案
(2)A;B
(3)有植被覆盖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
(1)这个实验中,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为30度的斜坡,在A坡种上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改变的条件是有无植物覆盖,不变的条件是坡度大小、喷水量大小等。
(2)分析实验:小明发现A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少,水流运动较慢;B坡流出的水更浑浊,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多。
(3)由表格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有植物覆盖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四、综合题
26.(2022五上·罗湖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古城、欧普隆蒂斯城和斯塔比亚城被火山灰和岩石碎片掩埋,是欧洲大陆唯一的活火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火山之一。事发时,每一个居民都当场死亡。
(1)根据你科学课所学的知识,你认为火山喷发的成因是_______。
A.地下熔融的岩浆,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就会喷出地表
B.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作用下,发生错位或断裂而引起震动
C.太阳能量聚集到地球外部而释放的一种形式
(2)火山喷发会造成什么后果?(至少列举两点)
   
【答案】(1)A
(2)毁坏房屋、掩埋农田,造成地表的改变。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1)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熔岩流。火山喷发的成因是地下熔融的岩浆,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就会喷出地表;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作用下,发生错位或断裂而引起震动是地震。
(2)火山喷发是剧烈的地球内部运动,是破坏力惊人的自然灾害。火山喷发会毁坏房屋、掩埋农田、污染环境,造成地表的改变,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