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语文 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细腻(nì)????? 俨(yǎn)然????? ?深邃(suì)???? 蓊蓊(wěng)郁郁
B.河畔(bàn)? ??湮(yān)没????? 戏谑(nüè)???? 深恶( è )痛绝
C.落蕊(ruǐ)????? 弥(mí)补 ??????吞噬(shì)? ????归根结蒂( dì )
D.烦躁(zào)????? 黯(àn)然?? ????渣滓(zǐ)??? ????浅尝辄(zhé)止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蹒跚?? 诺言?? 拯救?? 残羹冷炙???? B.浪费?? 蜕变?? 酣畅?? 在所不辞
C.骋请 ???噩梦?? 寒喧?? 刎刭之交????D.辜负?? 款待 ??精彩?? 自鸣得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果敢之举,将他排除万难、矢志于义的信念表现得无微不至。?
B.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C.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从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
D.巴金《家》中的觉新,处在长房长孙的特殊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的约束,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李伟近日表示,要防止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倾向的反弹。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校车应当是按照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专用校车。
C.通过参加“保护母亲河——湘江”的活动,使我提高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充分理解和认识。
D.茹向辉的“两毛钱慈善”,证明了普通人不但可以具备慈善意识,而且也完全有能力、有办法来行善。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 。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色葱茏的花园。
①顺了树枝,爬。
②顺了院墙边的树,爬。
③又爬上了半空中的电线。
④顺了院墙,爬。
⑤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A.⑤②①③④???? B.⑤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⑤???? D.⑤④②①③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6.下列有关对文中“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法”指在一个民族里,由匠师所遵守,被人民所承认,世世代代人都喜爱,都沿用而成惯例的一定建筑法式、审美方式。??????????????????????????
B.“文法”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手法、方式,包括建成什么体形,表达什么情感等因素。????????????????????????????????
C.“文法”是从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中形成的普遍规则,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
D.比起文章语法极大的灵活性来,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下,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
7.下列对第二段划线处“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的“文章”中可以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所谓鸿篇巨制。?????
B.中国建筑的“文章”中可以有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
C.中国建筑的“文章”中可以在建筑物上安排横额、对子等秀丽文字,以作点缀装饰。????
D.中国建筑的“文章”中可以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建横跨街中心的牌楼。?????????
8.根据文意,下列有关中国建筑的“文法”的推断、想象不合理的一项是??????
A.运用中国建筑的“文法”的规则,可以为了不同需要而使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来建造不同类型的房屋,表达不同的情感。??????????????????????????
B.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长期建筑实践的结晶,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被普遍承认,也将被后世所有匠师所遵守。??????????????
C.由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组织而成的建筑形式,原先产生于木材结构,但很快地就越过了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结构的建筑上去。????????
D.中国建筑把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凶亦然 ??????????? ????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 B.弃甲曳兵而走???????? ???? 走:逃跑
?? C.养生丧死无憾?????? ??????? 憾:遗憾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请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B.移其粟于河内
??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鼓:敲鼓
??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
??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树木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上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之所以赞扬梁惠王“好战”,是因为“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每一仗。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设喻,暗示梁惠王移民移粟跟邻国国君治国不尽心无本质区别。
C.孟子在文章中提到的“王道”,实际上是儒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即以仁义治天下。
D.孟子认为“行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是顺应农时,合理发展生产,保障民生,施行教化。
?
二.非选择题(第13至22小题,共76分)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译文:????????????????????????????????????????????????????????????????????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译文:?????????????????????????????????????????????????????????????????????
14.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月明星稀,??????????????? 。绕树三匝,??????????????? ?(曹操《短歌行》)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3)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荀子《劝学》)
(4)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4分)??????????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诗歌是从???????? 和?????????? 两个方面体现出了诗人的“倦”意,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情感。
?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14分)
哭泣的圆明园
??????????????????????? 张晓惠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⑩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6.第④段和第⑨段中都有“提醒”一词,请问“提醒”的内容是什么?(3分)
?????????????????????????????????????????????????????????????????????
?????????????????????????????????????????????????????????????????????
17.第⑤段的“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 ???????????????????????????
?????????????????????????????????????????????????????????????????????
18.第⑦段写“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少男少女”“似干部样的人”“一对情侣”等,请问有何用意?(3分)
?????????????????????????????????????????????????????????????????????
??? ?????????????????????????????????????????????????????????????????
19.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标题“哭泣的圆明园”的理解。(4分)
?????????????????????????????????????????????????????????????????????
????????????????????????????????????????????????????????????????? ???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4月10日上午,记者从省委外宣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湖南精神”表述语“四选一”公众投票活动顺利结束。截至4月8日,社会各界共有八百多万人次参与投票。
3月21日至4月8日,“湖南精神”征集提炼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湖南精神”表述语“四选一”公众投票活动。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截至4月8日10时,共有8217167人次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不同渠道参与投票,选择心中认可的“湖南精神”表述语。从现有投票结果来看,第一条“心忧天下,厚德致远,脚踏实地,敢为人先”得票数排第一。
(1)请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2分)
?????????????????????????????????????????????????????????????????????
(2)对得票最多的第一条“湖南精神”表述语,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
21.母亲节那天,小明给母亲发了一条短信表达节日的祝福,下面是该短信的部分内容,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全这条短信。(4分)
二十岁是桃花,艳丽;三十岁是??????? ,???????? ;四十岁是??????? ,??????? ;
五十岁是兰花,淡定;六十岁是茉莉,清幽;七十岁是棉花,温暖……妈妈,您一生都是花!
?
四、作文(40分)
22.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7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