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程标准: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的意义。
1、建立
张作霖坐镇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
北京
南京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武汉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北京
南京
武汉
1927年秋,宁汉双方达成谅解,并进行合并重组
1928年5月,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1928年6月,日本制造了“皇姑屯事件”。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宁汉对峙
三足鼎立
宁汉合流
形式上统一全国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建立
(1)宁汉合流:
1927年
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东北易帜:
1928年
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国民革命时期北伐 二次北伐
目的
对象
结果
主体
思考:两次北伐有何不同?
推翻北洋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统一中国
打倒张作霖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张作霖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形式上统一全国
国共两党
南京国民政府
1930年底各军阀势力分布示意图
【课堂探究】观察图片及材料,为什么史学界普遍认为
“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宁汉合流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①派系林立,军阀各自为政。
②内战不断,新军阀混战不休。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建立
(1)宁汉合流:
1927年
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东北易帜:
1928年
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2、统治
(1)政治:
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统治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三民主义没有实现以前,如果允许各种主义,各个党派,在国里面活动,我们真正革命党—国民党就一定要失败!……不能够再许第二个党起来攻击国民党,使国民党失败。
——高军、李慎兆等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上册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统治
(2)经济:
材料:从工厂设立数目来看,1936年登记工厂数为2441家,其中新设工厂193家……1936年的产量较之于1935年,棉纱增长45.63%,火柴增长3倍,卷烟增长70.23%。在工业总产值方面,1936年达102亿元,其中资本主义经济占58.8%。在国民经济增长率方面,1928—1936年平均每年增长率8.4%,为旧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时期。
——《中国近代史》
思考:通过材料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至1936年经济发展状况。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3)原因
①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②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③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④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改革币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
民族工业的“黄金十年”
1927——1936年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回顾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机遇与危机并存
官僚资本膨胀
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中共党员2.6万人。全党人数由1927年5月五大时的57 900名共产党员锐减到1万人。
——《中国共产党的90年》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结合课文分析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
1、南昌起义1927.8.1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
2、八七会议
1927.8.7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3、秋收起义
1927.9
进攻长沙受挫,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苏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年10月 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创建
1928年 朱德、陈毅
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井冈山会师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意义
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前提)
核心内容
战略依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三者结合起来,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内容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武装斗争
斗争形式
(2)原因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②敌人在农村的统治力量薄弱,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③学习俄国城市中心革命道路的失败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②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意义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9.12重申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原则,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5、古田会议:
1931.11 江西瑞金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6、建立政权: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7、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
意义:农民拥护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三、红军长征
①根本原因: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
1、原因
②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事件 时间 国民党兵力 共产党兵力 战术 领导人
第一次反“围剿” 1930 10万+ 约4万 撒开两手,诱敌深入 毛泽东、朱德
第二次反“围剿” 1931 20万 3万+ 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再各个歼灭 毛泽东
第三次反“围剿” 1931 30万 约3万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毛泽东
第四次反“围剿” 1932 40万 约7万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反“围剿” 1933 100万 红军主力8万多人 全线出击转为全线防御,堡垒对堡垒 博古、李德、周恩来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三、红军长征
1934.11-12湘江之战
1935.1遵义会议
艰苦卓绝的远征
1936.10甘肃会宁会师
王稼祥
周恩来
毛泽东
李德
博古
周恩来
意义:①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三、红军长征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
三、红军长征
4、意义
①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沿途播下革命的火种,铸造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最显著的特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 堂 小 结
1927-1936年
1927.7
七一五政变
1927.8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1928年底
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7.10
井冈山根据地
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
1930~1934年蒋介石五次大规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
民资资本主义发展
1934.10-1936.10
红军长征
统一全国,发展经济
开辟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9
宁汉合流
1927.9
秋收起义
1、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B
过关检测
2、朱德曾赋诗道:“ 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 B.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D.成功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
3、(2021.1·浙江高考·12)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成立的地点位于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①为湖北武汉 ②为广西南宁
③为湖南井冈山 ④为瑞金
D
4、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的召开地点位于如图中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B
①处为江西省,②为贵州遵义,③④都位于陕北地区
5.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 )A.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D.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