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1-29 21:4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亲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能在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两个“运算定律”,初步感受到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3.结合凸显主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味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培养符号意识、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
【教学重点】
基于大量事实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
【预设过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一)唤起经验,初步感知规律
1.口算引入。
师:课的开始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算,请同学拿出学习单,找到反面第1题,开始。我请这一组同学轮流来汇报,直接说出得数即可,明白了吗?从你开始。做完这些题,你有什么发现呢?
2.分析比较。
师:很会观察,这里有三道题的得数都是86。(课件变色)让我们聚焦这三道加法算式。确实,以前我们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也会恰巧遇到得数相同的情况。而这两道算式显然不是巧合,那会藏着什么秘密呢?让我们齐读这个等式,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回答出示:两个数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3.提出猜想、举例验证
师:是不是任何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研究,如果有困难也可以结合刚才的等式展开。(教师巡视)好,学习单的正面,找到研究问题1,音乐响起就开始,等到音乐停止,我们来交流,好吗?
师:老师请了两位同学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1)举例子:这位同学用“举例子”的方法,又例举了很多这样的等式。的确,所举的例子越多就越加能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那这样的例子你还能说出更多吗?说不说得完?能否举出反例来。
(2)解问题:
老师把这两个图形给你,一个代表 ,另一个代表 。然后你配上动作向大家来解释一下。(说得真不错,尤其配上这个动作后,我们一眼就看明白了,掌声送给你)
刚才这位同学则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生动的事实向大家描述了先 ,再 ;或者先 再 。 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如果不是买东西,换做生活中的其他事例,数据也换成其他数据,还能不能说明这个道理呢?
(3)想道理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能根据所举的实例讲明道理:在把两部分合并成整体的过程中,顺序不同,总和不变。
揭示公式。
师:那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个问号改为句号了呢?好的,一致通过。
师:这么好的规律?想一想,你会怎么介绍给别人呢?
预1:口述法)在加法里,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概括的语言总结我们发现的规律,非常棒!)师: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课题)加法交换律是一种运算定律。
师:这个定律读起来有点长,你能不能用更简洁的方法记录下来呢?
预2:图示法)□+○=○+□(用图形表示,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非常简洁!)
预3)在数学上,我们还经常用字母来表示运算中的规律,(板书:a+b=b+a)其实字母和图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未来的学习中也经常会遇到。
师:加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有遇到过吗?让我们跟着屏幕一起来回忆一下。对,其实我们在低年级时也经常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想起来了吗?(出示:找经验)
5.运用规律:用加法交换律对口令。请把等式读完整。
300+600 =600+( )
( )+( )=25+75
10000+( ) =3000+( )
( )+( )=A+( )
想一想:()+()=25+75 ,这道题括号里填40+60也等于100,可以填吗?为什么?
二、自主提问,探究其他运算定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经历了加法交换律的归纳过程,由此联想,你能提出什么新问题吗?(同学们很会联想,想到了这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围绕“减法、乘法、除法中有交换律吗?这个疑问,展开研究。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运算,用上我们刚才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好,找到研究问题2,开始吧!
汇报交流:很多同学都已经有所发现,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一)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
师:哪些同学研究了减法和除法,请你们举举手看:
看来,减法和除法的情况比较复杂,可能没有一个合适所有情况的交换律,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意乘法有交换律吗?请选择研究乘法的同学来说一说。
师:你是用了哪种方法来证明的?
(二)乘法交换律
1.回忆经验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我们来看看二年级学习乘法时就已经有了这样的经历:请看同样表示7个2,既可以用2×7表示,也可以用7×2表示。虽然两个因数位置不同,但算法是相同的,都用二七十四这句口诀,积都是14。
再来看一个例子,同学们可以读出来。在这个例子中,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不同,但因为两个因数没有改变,所以计算的结果始终是相等的。
2.小结规律。
师:让我们齐读(在乘法里,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板书课题和字母式子)可以用字母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都是运算定律。
3.回顾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研究过程,首先我们通过计算发现了一些现象,产生一些猜想,运用多种验证方法,得出结论,进而又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运用这些方法继续研究其他的运算定律。
4.运用乘法交换律填表。
好,下面我们来用一用学到的知识,先请你读题。诶,表格中哪里用到了乘法交换律?同学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给结果相同的格子涂上相同的颜色。好,让我们快速得算一算,开始。
× 4 10 25
4
10
25
请看答案,是这样的吗?我们知道4×25=25×4,而在笔算时,一般我们选择25×4,把多位数放在上面,计算起来比较方便。
三、运用定律,解决问题
回到生活中,田田和家人来买文具了,请看他们的购物清单。妈妈这样算?而田田这样想。诶,想一想:田田为什么这样算?看来用好数学,还会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好!同学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
顺序不同 a+b=b+a 加法交换律 举例子
解问题
结果一样 a×b=b×a 乘法交换律 找经验
想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