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母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07 13:3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 经典 重温
《游 子 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有这样一位母亲, 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
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我的母亲胡 适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北京大学校长。 认识作者:注意下面加线字的读音。
绰号( ) 吹笙( ) 摹画( ) 眼翳( ) 庶祖母( ) 文绉绉( ) 舔去( ) 侮辱( )chuòshēngmóyìshùzhōutiǎnwǔ文绉绉:
佃(diàn)户:
轻薄:
仁慈:
质问:
管束:
广漠:
宽恕:字词疏通形容人谈吐、
举止文雅的样子。佃,租种土地。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
玩弄意味。慈爱慈善。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加以约束,使不越轨广大空旷。宽容饶恕听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4):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同时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5~12):叙写母亲生活中得几个片断,表现母亲的性格品质,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自己深远得影响。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我得了眼翳,她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D.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E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F.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
家庭自己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概括为几个方面的事?讨论交流 (1)写了母亲几个方面的事(概括):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5-7)(8-11)(12)(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 ①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②“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③“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④“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一是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做人上的训导(5)(6-7)课文主体写了哪几件事来体现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用功读书;
严格管束我,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我得了眼翳,她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分 组 讨 论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小心应付,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气量大,性子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受了两个嫂子的气,从不和她们吵嘴,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让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表现她什么品质?1、请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说一说2、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怀念、感激、敬爱之情慈母给“我”的哪些影响?
(13)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时。九年的读书生活
(1-4)母亲是母亲对“我”做人的教育
(5-12)一、对“我”的管教:谆谆教诲,严格督学。严厉责罚,正确教导。二、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宽厚容忍,从不给人脸色看。正直刚烈,从不受一点侮辱。慈母给“我”的极大影响
(13)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时。我


亲三、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慈母严师恩师文章结构(板书)拳拳慈母恩
本文1-3段写了些什么内容?
说不尽的感激、敬爱、理解整体感知1、“文绉绉”性格形成的原因
2、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请你思考?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 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前三段表明,作者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2、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与文末相呼应。
3、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把母亲当作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 课文主要是赞母亲,为什么 还用很多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研讨与练习一) 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及其对我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
各抒己见:课文既写了母亲给予自己的直接的教育,也写了母亲为人的方式给予自己的影响。你对母亲教子的方式和为人的方式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语言品味(研讨与练习二1)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
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语言品味(研讨与练习二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
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语言品味(研讨与练习二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
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小结本文特点:自传体
时间顺序,开门见山
文如其人,语言直白、坦诚,毫无夸饰之辞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体验与反思: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 主题思想 课文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意。“歌颂母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你还能举出一些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吗?母亲之花——康乃馨
知道吗?中国的母亲花——萱草
  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萱草,在我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 “焉得谖(xuan,忘)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 。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法国)名人谈母爱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黎巴嫩)世界上其他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爱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好文章 懂 你
-------摘自卡秀网,作者:蒋华刚
玫瑰,已经尽情地绽放,把爱意在初夏的天空底下播洒充盈,而自己却逐渐枯瘦空乏。您已经走过多少春华秋月,风霜袭击,雨雪浇凝,您的面容,柔和的光彩结成永恒的慈祥, 成了一束异彩纷呈永不凋谢的奇葩,在任何一处的土壤里均能茁壮地成长。
读您,已是经久以来的执着。稚幼的童心,在孤独中徘徊,弱弱无助的我,目光在您的胸前背后流淌成哑哑的河流;初长的少年,我牵扯着您的衣襟,张大眼睛,十分怀疑地盯着这个奇怪的世界,心灵之窗却依然而且是唯一的向您洞开;青年的我,迈开矫健的步伐,把背影丢给了您,走向了我一个人的天空,却带走了您的整个世界。
再回首时,孓然而立的您,站在门首村头,抬手递出长长的想念, 把我们都揽入怀中。而就在此时,也许是心电感应, 我一瞬间感受到了剧烈的疼痛,所有的感觉很快地健全起来,而我也就这样在刹那间长大成熟。
读懂了您,在我想着您的这个夜晚,所有的花都静静的长成开放。
这时,多想告诉您,您是我天下最珍爱的人,
您的欢欣您的寂寞您的艰难您的幸福,在如针线穿心般牵扯着我。
在每一个时刻,我都和您一样,热切盼望靠近,
再牵您的手,把苦乐相分,把生活同肩。
懂您,春去秋来,熟视的爱早已无痕无声,但却沉淀得更加坚实,
哽在喉头,永远咽不下去,让我一辈子背负。好文章烛光里的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我想对您笑, 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呀,女儿已长大, 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 噢妈妈相信我, 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常回家看看(陈红)
  常回家看看,
  找点儿空闲,
  找点儿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
  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
  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菜。
  生活的烦恼向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父母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好听的歌 年轻的心总是装载着太多的事情,事业、爱情、理想,而父母永远只是静静的藏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声音总是再说:现在还早,等我实现了这个再去对父母尽孝也不迟。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我们有太多的抱负要去施展,而不知不觉间曾经是我们避风港的父母却已经老了,缓慢却不可逆转。 敲响警钟:作 业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七彩,一个普
通的生活片断可以反映出人的品格。
结束的话: 让我们用行动来“报得三春晖”吧!
1、给妈妈一个拥抱
2、和妈妈换位,用妈妈的心态,对你自己唠叨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