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章节综合练习卷
一、单选题
1.已知是单位向量,若,则( )
A. B. C.8 D.
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则=( )
A.2 B.6 C.4 D.
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c=1,B=45°,cos A=,则b等于( )
A. B. C. D.
4.设向量,的模分别为2和3,且夹角为120°,则等于( )
A. B.13 C.7 D.
5.在以OA为边 OB为对角线的菱形OABC中,(4,0),(6,a),则∠AOC=( )
A. B. C. D.
6.在中,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则的值为
A.7 B. C. D.
7.已知,,且 的夹角为,如果,那么的值为( )
A. B. C. D.
8.如图,为了测量山顶M,N间的距离,飞机沿水平方向在A,B两点进行测量,A,B,M,N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若已测得AB之间的距离为a,,,由于条件不足,需要再观测新的角,则利用已知观测数据和下面三组新观测的角的其中一组,可以求出M,N间距离的组数为( )
①和;②和;③和
A.0 B.1 C.2 D.3
二、多选题
9.已知是平面内的一组基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实数m,n使,则
B.平面内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表示成,其中m,n为实数
C.对于m,,不一定在该平面内
D.对平面内的某一个向量,存在两对以上实数m,n,使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向量,满足,与同向,则
B.若两个非零向量,满足,则,是互为相反向量
C.的充要条件是与重合,与重合
D.模为是一个向量方向不确定的充要条件
11.在中,,,,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有( )
A.若,则
B.若,则为锐角三角形
C.若,则为直角三角形
D.若,则为直角三角形
12.(多选题)定义两个平面向量的一种新运算:=||||sin〈,〉,其中〈〉表示,的夹角.则对于两个平面向量,,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 B.()2+()2=||2||2
C.λ()=(λ) D.若=0,则与平行
三、填空题
13.___________.
14.中,,则__________.
15.大庆龙凤湿地,是大庆市辖区内保留比较完整的淡水沼泽生态系统,它对调节大庆城市气候、减洪防涝、美化城区环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下图所示,若为测量隔湖相望的、两地之间的距离,某同学任意选定了与、不共线的处,构成,以下是测量数据的不同方案:
①测量、、; ②测量、、;
③测量、、; ④测量、、.
其中一定能唯一确定、两地之间距离的所有方案序号是______.
16.在中,,,E是中点,则______.
四、解答题
17.设向量,,.
(1)求;
(2)若,,求的值;
(3)若,,,求证:A,,三点共线.
18.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1)若,求角;
(2)若,且的面积为,求.
19.已知△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A的大小;
(2)若a=3,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20.在中,点,是所在平面内的两点,,,,,.
(1)以,为基底表示向量,并求;
(2)为直线上的一点,设(,是实数),若直线经过的垂心,求,的值.
21.在中,角,,的对边分别是,,,且已知的外接圆半径为,已知________,在以面下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条件填入横线上,完成问题(1)和(2):
①,②,③.
问题:(1)求角的大小;
(2)若,求的最大值.
22.在中,角的对边分别,.
(1)求;
(2)若的周长为4,面积为,求。
参考答案
1--8BBCDB DAD
9.AB
10.BD
11.ACD
12.ABD
13.
14.
15.②④
16.2
17.(1),;
(2),所以,解得:,所以;
(3)因为,所以,所以A,,三点共线.
18.(1)由已知条件可知,,,,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
∵,∴,∴,∴.
(2)因为的面积为,且,.
顶点到的距离为,
∴,
∴.
∴.
∵,∴,∴,
由余弦定理得,,
∴
19.(1)在△ABC中,由已知并结合正弦定理得:,即,
由余弦定理得,而,解得,
所以角A的大小为;
(2)在△ABC中,由(1)知:,即,当且仅当b=c时取“=”,
于是得△ABC面积,当且仅当时取“=”,
所以△ABC面积的最大值是.
20.(1),则,
,则,
所以,
;
(2),则,
在直线上,则,可设,
即,得:,
因为与不共线,所以,得:,
则,又直线经过的垂心,
所以,即,
即:,得:,则.
21.解:(1)选条件①:
由题知,
∴,
∴,
∴,又,则,
∴,又,∴.
选条件②:
由题知,
∴,又,
∴,
∴,又,则,
∴,又,∴.
选条件③:
由题知,
∴,
∴,又,则,
∴,
∴,又,
∴,∴.
(2)由正弦定理知,∴,
又,
∴,
∴,
∴,
∴,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的最大值为.
22.(1)解:因为,
所以,
即,
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
又,故,
所以,即;
(2)解:由余弦定理,得,
即,又,
所以,
即
整理得,
由面积为,即,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