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2007年新课程标准高考备考策略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第一部分对新课标高考命题的一些理解一.新课程卷命题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导向性原则;
2007年新课标高考数学命题必须做到:
(1)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3)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
(4)有利于大学选拔新生.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的“四变四不变”
变化:
(1) 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所变化:
(2)考查的内容有所变化:
(3)试题难度系数有变化;
(4)考查形式有所变化;
不变:
(1) 考试性质不变
(2) 试卷结构不变
(3) 注重对”双基”的考查不变
(4) 突出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出处
命题的思想不变
4.基础性原则;
2007年的数学考题必须做到:
①紧扣新课标:
A.体现新课标培养目标的要求;
B.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能力的培养;
C.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核心概念的建立;②紧扣新教材:
A.体现时代性;
B.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C.注重新课程与新课标的联系;
D.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③紧扣中学教育教学实际:
A.正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不平衡;
B.正视各中学办学条件的差异;
C.正视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5.创新性原则;
6.稳定性原则 第 二 部 分
高中数学新课标的一些重要变化 (一).课程理念的变化 1.改革课程结构, 调整必修课时, 扩大选
择和发展空间
2、以发展的观点,构建信息时代的新“双基”
3.改进与丰富学习方式, 发展应用与创新
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4.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淡化数学的形
式化表达
5.强调课程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的变化1.新增教学内容
2.删减的教学内容
3.部分教学内容必修与选修的调整
4.部分教学内容知识点的调整
5.在部分原有教学内容中某些知识点
所在位置的调整
6.在部分原有教学内容中某些知识点
教学要求的调整
7.同一教学内容课时的变化 1.新增教学内容2.删减的教学内容6. 在部分原有教学内容中某些知识点教学要求的调整7. 同一教学内容课时的变化 第 三 部 分 对2007年高考复习备考的建议一.总体安排: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
时间: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
形式: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
资料:教材,考纲, 《备考指南》;
任务:夯实双基,建立知识体系;
重点: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策略:全面过关,不断反复。
认识:第一轮的复习质量直接决定高考成绩。第二轮:
时间:3月初至4月中下旬。
任务:构建知识网络,提升解题能力。
形式:分层教学,专题(包括选考内容)训练.
重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策略:精选训练内容,注重综合。
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
阶段,决定了学生数学成绩能否大面积提
高的阶段。第三轮:
时间:4月下旬至5月底.
任务:实战演练,心理调适,科学应考。
重点:套题训练,开阔视野。
策略:详计划,精组题,减课时,
多分层, 调心态,抓细节。
认识:以平常心应对高考,发挥出正常水
平。退出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