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对花”是中国北方广泛流行的传统小调,主要流行于河北、河南、广西等地。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赛、传授知识、娱乐游戏。演唱形式丰富多样。管弦乐《对花》选自鲍元的《炎黄风情》组曲。ABA三段体结构。乐曲的主题采用河北民歌《对花》和《放风筝》的旋律。全曲以多变的节奏、对置的音色和丰富的力度变化描绘对歌场上欢腾热烈的场面和人们在百花园中悠闲自在的赏花情境。作品以脍炙人口的民歌旋律和丰富的管弦乐色彩,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汉族人民的生活画卷。
《采花》是流传于四川的民歌小调。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的花卉咏唱,使人们从中获取生产和生活的知识。歌曲2/4拍 一段体,三个乐句,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跃的感觉。五年级的学生对音准、学歌的能力相对较好,平时课堂中多有“以舞带歌”的教学策略学唱。小组合作的机会较多。比较乐于参与课堂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有所增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同时,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花》。
2.掌握切分节奏,能准确地演唱。
过程与方法:
1.主动探索发现歌曲中的音乐要素,养成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意识。
2.能听辨《对花》中表现“对花”的两件乐器音色,感受与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聆听《对花》和学唱歌曲《采花》,能够准确的感受和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特点。
2.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快、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
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百花的“花容”“花姿””花语”,体验音乐中描绘大自然百花之美。
五、难点
能够用欢快的情绪,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花》。
六、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初步感知
1.导语: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
2.聆听歌曲《对花》,讨论歌曲情绪
3.讨论:演唱形式和歌曲内容。和平时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一样 对唱(歌词是一问一答的形式)
4.揭题《对花》,并介绍
师: “对花”它不只是歌曲的名字,也是北方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是民歌的一种。它以互问互答的方式,猜花比赛、传授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对花”不止是歌名也是一种音乐体裁
(二)欣赏乐曲,明辨主题
1.聆听第一段:
(1)聆听第一段,谈感受。
师:你能听出哪两件乐器在“对话”吗? 生:双簧管、长笛。
(2)介绍乐器,听辨音色。
A.师:长笛是怎样演奏的?双簧管师怎样演奏的? 生模仿动作。
B.听一听它们的音色。 长笛:清新、透彻;双簧管:柔和、善于抒情
(3)复听第一段 。当听到音乐中长笛的声音女孩子模仿演奏方式,听到双簧管男孩子模仿。
(4)学生分角色对唱、哼唱主旋律 师:让我们来唱唱它的主旋律吧! (齐唱、男女对唱)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的让学生体会到乐曲中的“对”,能听辨《对花》中表现“对花”的两件乐器音色,感受与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景。
2.聆听第二段,
(1)听辨音乐元素的变化。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音乐有什么变化?(引导从音乐元素出发:力度 弱,速度 慢,节奏 舒展
(2)学生用律动表现音乐2.
(3)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第一段,了解旋律的来源。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和民歌选段的聆听,学生能感受第二段主题旋律的不同情绪特点,也为之后的整段聆听做铺垫。
3.完整聆听
(1)完整聆听。让我们来完整的感受一下吧!
(2)了解乐曲结构。最后这段音乐有没有听到过?和哪段相似? 1段。
(3)3是1的再现,它的情绪更激烈。
(4)整首歌一共有几段?它描绘了对歌场上欢腾热闹的场面。
4.介绍作者。这么好听的乐曲它的作者是谁呢?…… 这首曲子的旋律都采用自河北民歌。
[设计意图]在完整聆听过程中能自主听辨出各主题旋律,养成关注乐曲结构特点的习惯。
(三)聆听全曲,感知要素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课件:随歌曲内容变换花的图片)
(1)师:一年中会开很多的花,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中唱了哪些花? 桃花、葡萄花、石榴花、芍药、桂花、菊花、松柏、梅花……
(2)师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情绪是欢快、期盼、赞美的,表达期盼采的鲜花以及喜得鲜花的舒心之感。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视频来初步感受作品,让学生有更直观、更强烈的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有利于调控学生欣赏时的注意力。
2.聆听歌曲,分析曲谱,练习节奏。
(1)再听,提炼节奏“X X X”。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师拍节奏,生边听边观察曲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节奏练习、曲谱视唱的形式带领学生分析作品、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2)用声势为歌曲伴奏““X X X”,二段之后加入“X X X | X X |”
(3)视唱曲谱中的切分节奏变化音型。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的声势伴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解决本课的节奏难点,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视唱歌谱,解决难点
1.师演唱曲谱,生感受切分节奏型。 让我们从曲谱入手,感受小曲子里的大智慧。
2.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唱谱,注意切分节奏的正确唱法。
3.解决难点:一字多音、换气点、声音指导、强弱对比、声音的连贯等
[设计意图]能够准确无误的演唱歌谱,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4.学生跟老师的琴集体演唱曲谱。
5.乐谱中出现了哪几个音?(板书:12356五声调式) 小结:全曲只运用了五个音,是民族五声调式。
[设计意图]关注乐曲的组成,了解民歌特点,能通过观察和演唱,分析民歌的部分特点
(五)填唱歌词,表达情感
1.再听范唱,看词练习咬字。
2.歌曲第一、二段随老师一起唱,后跟琴集体填词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
3.练唱歌曲。
A全班齐唱:结合“花开满园,四季开花”的情景,唱出企盼采得鲜花、喜得鲜花的舒心之感。注意:歌曲一句换一次气,二、三句换气要迅速、敏捷;一字多音要连贯、圆润。
B采用小组PK展示演唱的形式,每组唱一段,比一比哪组唱的更能表达歌曲情绪。
4.变化演唱形式,学生讨论:
师:我们一起想一想有什么方法把这首歌唱得更好听一些?(刚才大家一起唱是——齐唱,还有其他?)男女对唱、领唱+轮唱 、边唱边跳。
5.表演唱。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让它变得更好听,我们来试试!
1、2段:男女对唱 3、4段:领唱+轮唱
5、6段:鼓+舞(嘿嘿口号)
师:轮唱有点难我们先试试第4段。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去采花吧!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对歌曲进行巩固练习,增加学生的展示机会。
(六)拓展延伸,拓宽视野
1.你们表演得很棒!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花的歌曲?
2.聆听小调《茉莉花》
3.师小结下课:真是意犹未尽啊,下节课一起分享。在花的歌曲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聆听拓展内容,拓宽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养成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