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诗词曲鉴赏(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诗词曲鉴赏(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30 10:4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专项-诗词曲鉴赏-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诗词曲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一片普通的槐树叶,为什么在诗人看来却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并被精心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的愿望是什么?请用原诗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你说说“小”指什么,“大”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友谊
泥泞中
一只扶持的手
岔道口
一个引导的箭头
挫折时
一句温暖的话
迷惑时
一个肯定的回答
干渴时
一杯清凉的水
倦时
一声惊蛰的春雷
纯洁的友谊
高山上的白雪
生命的蜜和盐
森林中的松柏
4.诗人为什么把友谊比喻成“泥泞中/一只扶持的手/岔道口/一个引导的箭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为什么说友谊是“挫折时/一句温暖的话/迷惑时/一个肯定的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为什么把友谊比喻成“干渴时/一杯清凉的水/倦怠时/一声惊蛰的春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希望友谊像高山上的白雪一样________;像生命中的蜜和盐一样________;像森林中的松柏一样________。
8.你觉得真正的友谊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9.这首诗是按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用“_____”画出相关句子)
10.诗人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人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坟墓”“海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中“浅浅的海峡”指什么海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们朗诵这首诗时,语速要________,语气要充满________。( )
A.急速 悲壮 B.欢快 幸福 C.缓慢 忧伤
阅读理解。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14.将诗句补充完整。
1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不怕困难的意思。( )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7.解释下列词语。
九州: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
18.诗中“风雷”和“万马齐喑”这两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风雷”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马齐喑”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首诗中至今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词,借助注释,完成练习。
西江月①·夜行黄沙②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④边,路转溪桥忽见⑤。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⑤见:通“现”,出现,显现。
20.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________(季节)的夜晚,我是从“_______”一句看出季节特征的。词的上片主要写山村特有的响声,分别是:鹊惊、_______、_______。
21.用自己的话写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古诗,完成练习。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2.“源头活水”在诗中比喻( )
A.新鲜的水。 B.清澈的水。 C.思维敏捷。 D.丰富、新鲜的知识。
2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鉴:镜子。 B.渠:渠水。 C.如许:如此。 D.为:因为。
24.下面对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通篇运用比喻,寓理于景。
B.全诗生动形象,富于哲理,是以理成诗的佳作。
C.诗中的景物优美、生动,表达了诗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D.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体会:只有努力学习,博览群书,不断补充新知识,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心胸像“方塘”那样容得下“天光”与“云影”,博大精深。
25.诗人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书打开了,好像一面镜子。“天光云影”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6.诗中的“绿”字可换成“____”和“____”等字,但用“绿”字显然更加传神。“绿”让我们想到了“______” “______”等描写春天的词语。
27.请具体写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感情,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我还积累了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诗人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30.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明日歌》,回答问题。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31.联系上下文写出“蹉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写出你对“百年明日能几何”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写出你从《明日歌》中体会到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槐树叶沾着故国的泥土,这一片树叶象征了故国的“一个城市”“一个园子”,象征了故乡那温暖的怀抱。 2.故国哟,呵呵,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3.“小”指的是一片夹在旧书里的槐树叶,“大”指的是借树叶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分析。
这“一片槐树叶”并不是普通的树叶,它来自故国,寄寓着诗人对祖国的深深思念,所以它为诗人所珍视。
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态度的把握。
诗人很思念祖国,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去,而看到槐树叶后这种感情更加浓烈,找出直接体现这种思归之情的诗句即可。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手法是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可以看出整体。本诗中,诗人以一片不起眼的槐树叶表达了世界上最宝贵的思乡之情。
4.诗人认为友谊能帮助自己走出泥泞,指引自己走正确的道路,不致迷失方向。 5.诗人认为友谊能让人不怕挫折,勇往直前,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 6.诗人认为友谊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能满足人的需要,激起人的斗志,给人以力量。 7. 纯洁 不可缺少 万古长青 8.真正的友谊像沙砾中的金子,真正的友谊像沙漠中的绿洲。
【解析】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分析。
从“泥泞中”“扶持”“岔道口”“引导”等词可知,诗人认为友谊可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找到正确的道路。
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分析。
诗人认为朋友会在自己遭遇挫折时、迷茫困惑时帮助自己,友谊可以让自己勇往直前。
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分析。
诗人认为友谊像干渴时需要水、倦息时需要激励一样必不可少,会给人以力量。
7.本题考查对诗歌最后一节的分析。
抓住白雪、蜜和盐、松柏等喻体的特点,不难得出答案。
8.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友谊像鲜花,我们共同欣赏,编制成一个个美丽的花环;友谊像音符,我们共同聆听,谱写成一章章动听的乐谱。
9.时间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10.因为“邮票”传递着母子之爱,“船票”代表着夫妻之情,诗人这样比喻,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1.“坟墓”表现了诗人对已故母亲思念和追忆的悲痛心情;“海峡”突出表现了诗人企盼台湾回归、渴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 12.台湾海峡 13.C
【解析】9.本题考查对结构顺序的把握。
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10.本题考查特殊词语的意思。
小时候,诗人将乡愁寄托在给母亲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诗人和妻子分居两地,很难与妻子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二者都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1.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联系诗歌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解答。“后来”,母亲去世,诗人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心情是沉重的,于是诗人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各种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诗人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1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联系诗人所处的背景来解答。诗人生于大陆,后定居台湾,他内心渴望祖国的统一,因而,“海峡”是指“台湾海峡”。
13.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
从标题的“愁”字可以判断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应是沉重忧伤的,朗读时语速要缓慢,语气要忧伤。
14.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 15. × √ × √ 16.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14.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七律 长征》全诗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朗读句子和诗句翻译。
(1)“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的意思是: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说法错误。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不怕困难的意思。说法正确。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说法错误。
(4)“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的意思是: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读这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说法正确。
16.本题考查了诗歌的主旨情感。
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17. 中国。 振作精神。 18. 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析】1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古时将全中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抖擞”的意思很多,这里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18.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体会古诗的思想内容。
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气,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通过暗喻的手法,诗人的无奈和悲愤表露无遗。
19.本题考查对古诗名句的积累。
这首诗中至今传诵的名句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0. 夏天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蝉鸣 蛙声 21.示例: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解析】20.本题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需要认真的阅读古诗词。
根据阅读古诗词,从“稻花香”“蛙声”可知是夏天。
本诗的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根据句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知是秋天丰收的季节特征。
从诗中描写的景物,可知鹊惊、蝉鸣、蛙声这些是山村特有的响声。
21.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需要认真的品读句子写出合理的解释,书写合理即可。
例如: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22.D 23.B 24.C 25.书中的内容
【解析】22.本题考查结合诗的主旨理解字词的深层含义。
本诗是一首哲理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人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2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正确。
B.“渠”为代词“它”,不是“渠水”的意思,联系首句可知,“渠”代指“方塘”。
C.正确。
D.正确。
24.本题考查的是对全诗的理解。
本诗是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写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C选项只流于表面解读,所以错误。
25.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天光云影共徘徊”指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全诗以写景喻读书,由此可得,“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26. 过 满 春意盎然 生机勃勃 27.示例:小草悄悄地钻出土层,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嫩嫩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放眼望去,两岸尽是一片新绿。是从什么时候绿起来的呢?是刚刚暖暖的春风吹过的时候吗? 28. 思念故乡 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26.本题考查的是炼字。
通过和其他字的对比突出所用字的精练。“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之意,不能表现出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象变化。用“绿”字,既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对春天的气息感受无遗;又富有动感,好像是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风一吹过,江南便开始变绿。
27.本题对古诗的内容的理解。
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再在关键词的引导下加入自己的想象,运用优美的词汇表现春天到了,绿满江岸的景象。
示例:江南两岸,种着一排排的柳树,春风拂过柳叶,生出了嫩绿的树叶,使春天又增加了一部分生机,还有动物们也苏醒了。
28.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以及平时对诗歌名句的积累。
诗人“泊船瓜洲”,望着那一江之隔的京口,不觉想起隐没在数座山峦之后的钟山,“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何时才能回到那里去呢?思家、念家之情溢于言表。
示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9.D 30.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示例:诗句意思是写好的书信如何才能传到家乡?只有让飞雁把书信带到洛阳。该诗句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29.本题综合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的是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所以D选项中,“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错误。
30.本题考查对重点句的把握和理解。
说理由时,注意要先把句子翻译出来,再说理由。
示例:古人常借“雁”“书”来寄寓思念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无疑最能体现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31.光阴白白地过去,指一事无成。 32.示例:百年之中又能有多少个明日呢?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33.示例: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不要今天的事拖明天,明天的事拖后天,要“今日事,今日毕”。
【解析】31.本题考查对古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蹉跎”一词古今通用,结合具体诗境和平日词汇积累,可知其是“光阴白白地过去”的意思。
3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解答本题,不仅要将句子翻译出来,还需要结合自己的见解,表达出珍惜时间之情。
3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主旨的把握能力。
全诗的意思是:一个明天接着又是一个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啊!可是人的一生如果在等待中度过,那么,他将虚度光阴,一事无成。世上的人们总是被明天所累,殊不知春去秋来,一个明天一个明天地过去,老年也就到了。早晨看河水东流而去,傍晚看夕阳西下,时光也像流水、夕阳一样一去不复返啊。百年之中又能有多少个明天呢?请大家听一听我的《明日歌》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