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晁补之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始去齐,路逢次膺叔感别叙旧
晁补之
去年暑雨钩盘,夜阑睡起同征辔。今年芳草,齐河古岸,扁舟同舣。萍梗孤踪,梦魂浮世。别离常是。念当时绿鬓,狂歌痛饮,今惟悴、东风里。
此去济南为说。道愁肠、不醒犹醉。多情北渚,两行烟柳,一湖春水。还唱新声,后人重到,应悲桃李。待归时,揽取庭前皓月,也应堪寄。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今昔对比,以“念当时”之意贯注今昔,下阙在景色的描摹里寄寓了深沉的感叹。
B.“萍梗孤踪”一句中词人采用荒凉之景,借悲景抒哀情,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悲苦之情。
C.“应悲桃李”句使用典故,借用李广难封的悲惨命运,委婉含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D.全词构思填密、脉络明晰。语言清秀晓畅,格调豪爽,但也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思想。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人抒发了哪些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东皋寓居①
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注】①晁补之受知于苏轼,是“苏门四学士”之一,随着元祐党人地位的变化而沉浮宦海。崇宁二年被免官回到故乡,自号“归来子”,于东山上修葺归来园,过着陶渊明式的隐士生活。这首词就是此时所作。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描绘了一幅雨后东皋闲适平静的画面,但通过“鹭来鸥聚”与“无人独舞”的对比,也写出了词人的孤独落寞之感。
B.从“青绫被”到“翠幄张天”,从“弓刀千骑”到“星星鬓影”的变化,实际表现了作者人生处境及心境的变化。
C.本词除了使用融情于景、用典等方式间接抒发情感,还通过“任”“莫忆”“便”“恐”等议论性的词语抒发内心感受。
D.本词上片所选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清秀晓畅,从中可以感知作者陶渊明式的隐士生活。
4.晁补之的词多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但此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消极的归隐思想之列,请结合本词内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①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②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③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注】①晁补之:北宋著名文学家,仕途坎坷。此词作于作者任泗州知州时。②蓝桥:指秀才裴航在蓝桥会仙女云英,结为连理之事。词中以此代指蟾宫月窟。③流霞:神话中仙酒名。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篇即写仰望明月初升的情景。一轮金镜般的明月,穿过云层从海上升起,金色的光辉由天空洒向大地。“飞”字可见词人见月之欣喜。
B.“永夜”三句,闲阶、桂影写出月色的皎洁明亮,而夜露渐凉时零乱的寒螀声,以声衬静,突出了环境的静寂清冷。
C.下片开头三句写高卷水晶之帘,拉开云母屏风,月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粉脂,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月色的美丽迷人。
D.“待都将”三句,综合运用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写出词人要把清辉全部纳入杯中,和着美酒一饮而尽的情景,想象奇特,豪放洒脱。
6.联系全词,词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
晁补之
谓东坡、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向西湖两处①,秋波一种,飞霭澄辉。又拥竹西歌吹,僧老木兰非②。一笑千秋事,浮世危机。③
应倚平山栏槛,是醉翁饮处④。江雨霏霏。送孤鸿相接,今古眼中稀。念平生、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登临事,更何须惜,吹帽淋衣。
【注】①东坡有“有田不归如江水”之诗句,曾指江水为誓,说自己置田后一定归隐家园。杭州、颍州,两地皆有西湖。②“僧老木兰非”脱胎于王播《题木兰院》诗:“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③“浮世危机”是化用苏东坡“早知富贵有危机”诗句。④欧阳修、苏东坡先后知扬州,饮于平山堂,都题过诗。
7.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东坡欲归隐而不得,表达了苏东坡宦海浮沉,也表现了词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B.“向西湖”三句,是说杭州、颍州两地皆有西湖,湖上或云雾飞动,或月光清澈,湖山胜境与心境相合。
C.“又拥竹西歌吹”句,化用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诗句,其“拥”字体现东坡的知州身份。
D.“浮世危机”一句,即是说富贵是危机,词人此处以“一笑”待之,似为达观,实则含有无可奈何之意。
8.本词是和苏东坡的,词中表达了对苏东坡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四弟以道①横轴画
晁补之
黄叶满青山,枯蒲静寒水。凫雁下坡塍,牛羊散墟里。
担获暮来归,儿迎妇窥篱。虎头②无骨相,田野有余思。
【注】①以道:晁以道,北宋画家,晁补之族弟。②虎头: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小字虎头。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山上黄叶斑斑,水上蒲草枯萎,含蓄地交代了诗人置身于深秋节令之中。
B.凫雁纷纷落在田埂,牛羊缓缓回到村落,描绘了一幅安静闲适的乡村图画。
C.颈联通过“迎”“窥”二字,分别将画作中人物期待、喜悦的心理表现了出来。
D.诗人用诗歌语言形象地呈现了画作的意境,使人读诗作如看到画作一般。
10.这首题画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①
晁补之 宋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注释:①晁补之于绍圣四年坐党籍贬监处州监酒税,后又改监信州盐酒税,本诗作于赴信州途中。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词人伫立江畔所见的景色。青山,本碧绿青翠,斜阳夕照,山色反而显得雄浑沉厚,这是远望所见。
B.上片末四句既从正面用笔描写景物,概括出词人当时目力所见的空间范围,又从侧面暗示时间由黄昏到黑夜。
C.本词上下两阕表达方式各不同。上阕写景,气象雄浑,景物壮阔;下阕抒情,直接倾吐满怀的衷肠。
D.下阕从听觉方面写夜闻竹枝歌、“猿鸟一时啼”让人产生凄凉之感,“烛暗”表明天色将明,词人彻夜难眠、伤情无限。
12.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D“格调豪爽”错。词中“还唱新声,后人重到,应悲桃李”借用李广难封的悲惨命运,委婉含蕴地表达自己对现实遭遇的埋怨的感情,强调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寂寞。
2.离别叙旧之情;人生沉浮之苦,对现实遭遇的埋怨;对未来的憧憬。
3.A“但通过‘鹭来鸥聚’与‘无人独舞’的对比,也写出了词人的孤独落寞之感”说法错误,作者并未将二者对比,而且也不是写词人的孤独落寞之感,而是表现了归隐的乐趣。“无人独舞”几句是说四周无人,作者翩然独舞,自斟自饮,尽情地领略这池塘月色,酒尽了还不忍离开。
4.①从艺术风格上看,本词词境开阔,所选取的意象清新美好,所营造的意境冲淡闲远。“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弓刀千骑”“封侯万里”等语,情感充沛,颇富豁达清旷的情趣。
②从内容、情感上看,“功名浪语”“儒冠曾把身误”,是对建功立业、求取功名的不屑,是作者在经历宦海沉浮后的切身感受,并非简单的消极抱怨之词。
5.A“从海上升起”错,“碧海”是指“像碧海一样的夜空”。
6.①词人在泗州的孤寂心境和无助的感慨;②词人对美好月色的喜爱眷恋之情;③词人在政治上失意的苦闷之情;④对消除人间黑暗和污浊的期盼之情。(答对三点即可)
7.B“湖山胜境与心境相合”欠妥,从前后词句的意思看,美景不一定与心境一致。
8.①同情。对“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的苏东坡未能实现早欲归隐的理想,只能多次遭贬的命运表示同情。②庆幸。东坡近年出知杭州,继知颍州,两地皆有西湖;湖上有飞霭澄辉,能享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之美景,亦算不幸之万幸了。③敬慕。苏公文章道德,是词人以为仪范的。此会一别,不知日后尚能追随否。表现出对苏东坡的敬慕与追随之诚意。
A“诗人置身于深秋节令之中”错,深秋为画中的节令,不代表诗人是在深秋时节。
10.①对田野画的喜爱之情;②对族弟高超画技的肯定;③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C“上阕写景,气象雄浑,景物壮阔;下阕抒情,直接倾吐满怀的衷肠”错。上阕“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也是抒情。且上阕起句景象雄浑壮阔,但“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显得低小幽寒,景色凄迷。下阕重在抒情但也有写景,如“猿鸟一时啼,惊岛屿”。
答①贬谪的郁闷:“使人愁,长安远”回首前路,词人不禁想起千里外的京城,于是感到被贬谪的愁怨和悲哀。②羁旅的迷茫、悲苦:上片写景,诗人的小舟停泊在江浦,闪烁不定的渔火,使人迷离恍惚;下片又用“竹枝歌”“猿鸟”“暗烛”“津鼓”等意象烘托自己羁旅的悲苦。③为追求功名所误,欲归又不得的遗憾: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再借用阮籍典故、觉得他和阮籍一样,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是不可能了,表达了词人自怨自艾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