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中“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
(二)理论依据
在新课标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中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更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积累和他人合作的演唱经验,培养集体意识与协调、合作能力。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萤火虫》一首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的通俗歌曲,后被朱洪改变成一首合唱歌曲。歌曲 拍,C大调,三段体结构,旋律流畅、优美抒情,歌词朗朗上口,赞美了萤火虫燃烧自我、照亮世界的高尚情操。
第一乐段共有四种节奏型 ,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创作手法为变化重复。基本节奏行进行了重复,只有在第二乐句后两小节发生了变化。第二乐段音程出现了大跳 ,纯八度、大六度、纯五度、纯四度。这些音程学生可以掌握的有纯五度,通过“搭桥”的方法重点解决大六度、纯四度。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我们通过对比练习进行学生自主学习。重点解决
节奏。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50%的学生能够视谱演唱旋律,20%没有良好的音准、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80%对于所学节奏可以做到准确认读。30%有一定的合唱能力。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节课多处运用了柯达伊教学法,节奏听记和模打,通过科尔文手势进行音高的训练。通过对比观察听记音高,总结创作手法。通过跟唱、自主学习进行视谱来达到教学目的。
(四)技术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能够对节奏简单级进旋律进行视唱,附点节奏属于难点和重点,需要重点练习。 、 。学生在进行练习时可进行手打节拍口读节奏的方法,还可以加入创编词语的方法进行练习。
三、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领唱、合唱歌曲《萤火虫》。
2.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3.学唱二声部合唱,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
4.了解作品结构,知道歌曲运用的创作手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的解决 呼吸的正确运用 二声部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节奏练习,导入新课
1.听:听老师脚踏稳定拍 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2.练:学生模打节奏,手拍节奏
3.记:节奏谱擦记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节奏的读、听、记的能力。
(二)音高练习
1.为固定节奏加入字母谱。
第一组: m m r m m r m l s
2.为固定节奏加入固定音高(用柯达伊手势按照节奏做出音高,学生唱出唱名。)
第二组: d d t d d t, d m r
3.通过对比填出空缺的音符。
(1)听:听老师哼唱旋律填写出缺失的音。
(2)记:视唱旋律(旋律擦记练习)。
4.指、唱音高
(1)板书:竖状音阶。老师指出音高,学生唱出音高。
(2)老师用柯达伊手势按照旋律依次指出音高,学生唱出音高。(逐渐加入节奏)
(3)按照节奏视唱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听、记、练、唱无形中形成了歌曲的第一乐段。柯达伊教学法的指、唱环节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科尔文手势可以让学生具体形象准确地掌握音高。
(三)学唱新歌
1.聆听歌曲
今天我们来学这首《萤火虫》,请同学们认真的聆听。感受我们唱过的旋律在歌曲中是否还出现过,在什么地方?
2.学唱第一乐段
加词演唱。
注意问题:注意节拍特点;注意全音符要唱满。
3.对比自学视唱第三乐段
(1)分析: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不同之处。
出示两个对比乐段曲谱。
注意:八分休止符 。加了八分音符和全音符 。
(2)单练第三个乐句
(3)小组自主学习演唱。
(问题引领自主探究)
(4)完整演唱第三乐段(老师钢琴伴奏)。
4.学唱第二乐段
(1)第二乐段出现了新的节奏型,我们来观察一下。(附点节奏)
复习附点节奏 。 、 。
①练习节奏读法。②加入音高练习节奏。
(2)跟琴视唱第二乐段旋律。(第二乐段共有四个乐句)
老师弹琴,学生跟琴唱唱旋律。
学生观察老师的呼吸,分乐句。
(3)加词跟琴演唱
注意: ①解决音准(八度音程 ) ,注意气息。
方法:唱准大跳音程需要气息下沉,还要做到心中有数。
②八分休止符 ,二分休止符 ,全休止符 。
(4)聆听音乐歌曲在演唱第二乐段时都有什么演唱形式?
【设计意图】快速的学习旋律声部为学习第二声部节省更多的时间。学会旋律再唱曲谱解决准确演唱音准的问题。
5.学唱二声部
(1)老师唱第二段歌词,用柯达伊手势加入二声部。
学生观察在唱二声部的时候加入了那些音高。
(2)出示二声部曲谱,视唱二声部的旋律。
(3)跟琴唱“Lu”音
(4)二声部训练
①用柯达伊手势进行和声练习。
②分声部练习(高声部唱歌词,低声部唱旋律)
高声部唱歌词,低声部可以跟琴唱旋律。
③和声练习。老师用钢琴弹出两个声部,同学们跟琴唱旋律。
(5)高声部唱词,低声部唱“Lu”。
6.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1)合钢琴伴奏。(发现问题)
(2)合录音伴奏
要求:①四四拍歌曲注意节拍特点。
②第二乐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注意情绪、力度的表达。
(四)课堂小结
合唱是多人和多声部合作的演唱形式。不仅需要同学们有能够准确识谱的能力。还要有能够融入集体的声音和相对优美的音色。在演唱合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倾听,感受和声的魅力。这首歌去描写了萤火虫燃烧自己照亮夜晚的奉献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不管能力大小,只要勇于奉献,世界将更美好。
(五)作业
学会演唱《萤火虫》。能力更高的同学可以小组合作进行二声部的练习。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课以形成性评价、自评、师评价及学生互评相结合。其中形成性评价、师评和学生互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自评在个别环节出现。
(二)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好 较好
1 基本节奏的掌握(四分、八分、二分音符) 85% 15%
2 唱准八度、六度大跳音程,注意节拍特点。 65% 35%
3 准确地演唱二声部歌曲 70% 30%
4 良好的歌唱状态 60% 40%
5 音乐的表现力 70% 30%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1.学生采用自学和视唱曲谱+听唱法的方法学习歌曲。根据学生的视谱能力进行先视唱自学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在第二乐段高声部的学习中采用教唱听唱法而低声部有采用了视唱曲谱的方法。
2.采用柯达伊教学法进行教学。用节奏进行导入,既巩固了节奏也加入了音高练习。无形中形成了歌曲的第一乐段。合唱部分利用柯达伊手势进行音准训练,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成果。
八、教学反思
1.注重艺术实践,学生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通过模打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表现力。本科重视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2.使用柯达伊教学法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听、记、练、唱无形中形成了歌曲的第一乐段。柯达伊教学法的指、唱环节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科尔文手势可以让学生具体形象准确地掌握音高。
3.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整改。本科主要学习掌握歌曲的演唱,难点是进行二声部合唱,课本上的二声部以三度和声为主。依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老师对二声部的音进行了整改。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规律改变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