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储光羲诗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储光羲诗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30 09:5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储光羲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谷田舍
储光羲
县官①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②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③,前村酒可赊。
【注】①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②碓(duì):用来舂米谷的器具。③稔(rěn):庄稼成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了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风光的描绘。
B.颔联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日图景。
C.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说近年以来收成不错,体现了农人对生活的满足。
D.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欣喜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
B.诗人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痛心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C.颈联转写山泉满涧平池之能,通过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抒情蓄势。
D.尾联诗人由叙而议,点明诗旨,赞美了山泉的品格,也借此明志。
4.这首诗的颔联写出了山泉的什么特点?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湾
【唐】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是()
A.诗的开头两句交代出垂钓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B.中间两句既有写实又有想像,只写“水浅”“鱼散”。
C.最后两句意境深远,描写在夕阳的反照下,绿柳依依,扁舟轻荡,小伙子时而低头整理着钓丝,时而深情凝望着远处闪闪的波光,在等他的心上人。
D.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想像,浑然一体,情趣全出。
6.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称此诗“此见无心于钓,借之以适情,故即景之幽,真乐自在。”特别欣赏“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两句,请赏析其妙处。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牧童词
储光羲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对仗工整,韵脚统一,有古风的韵味,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五言律诗。
B.前四句,用对比的手法,道出了牧童不在意放牧的地点环境,只在意牛的驯服。
C.第十一十二句,是说牛看到它的同类,吃到了鲜美的绿草,就兴奋高兴地鸣叫。
D.全诗从牧童的角度,以其所见所闻所感尤其心理感受为内容,刻化了牧童形象。
8.《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总言牧童性情,归于忘机也”。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牧童性情”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杂兴(其八)
储光羲①
种桑百余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余,时时会亲友。
夏来菰米②饭,秋至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
日暮闲园里,团团荫榆柳。酩酊乘夜归,凉风吹户牖。
清浅望河汉,低昂看北斗。数瓮犹未开,明朝能饮否。
注释:①储光羲,盛唐诗人,其诗以田园山水诗成就最高,诗风比王维更接近陶渊明。②茭白的果实像米,可以做饭,古人以它为六谷之一。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种桑种黍,为下文表现田园生活之乐做铺垫。
B.诗人用“菰米饭”待客,用“菊花酒”饮客,足见其真诚热情,又暗示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他的妻子懂得阿谀奉承客人,小孩也知道讨好客人,殷勤之余多了些市侩气。
D.“清浅”两句倒装,意思是仰看河汉又清又浅,北斗忽高忽低。
10.你从这首诗看出诗人有何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同武平一员外游湖注
储光羲
青林碧屿暗相期,缓楫挥觥欲赋诗。
借问高歌凡几转,河低月落五更时。
注:武平一,武则天宗室,武后当政时隐居不仕。玄宗时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游湖正此时。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游湖把一个在官场中遭遇挫折的知识分子武平一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B.首句抓住了景物的特点,以“青林碧屿”四个字勾画出清新优美的环境,青林环绕,水波荡漾,湖岛葱翠,意象鲜明,引人遐想。
C.诗人未直抒游湖之乐,而是通过划桨、举杯、赋诗、高歌等一系列的细节,表现游湖者忘情江湖的陶醉,可谓传神之至。
D.诗的末句暗写时光流逝,明写游湖者沉浸于幽美环境,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又若有所失的复杂情感,值得玩味。
12.简要赏析首句中的“暗相期”。
【答案】
C尾联的“自说”不是作者说,而是田舍主人说,是田舍主人对来访的客人说。
2.本诗通过对幽美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农家劳动生活的描写,寄予了诗人对田舍的美丽风光以及淳朴而又自足自乐的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情;也暗含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与清正勤俭的县官的为政密不可分。
3.B“其既惊喜又痛心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中“痛心”情感分析错误,应该是“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
4.①澄澈透明和充满活力(灵动、飘逸、鲜活);②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清高(高洁)自守、恬淡自然的情怀。
5.B“只写‘水浅’‘鱼散’”错误,“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运用双关手法,进一步写小伙子的内心活动包孕着耐人寻思的双关情意:表面上是说他在垂钓时,俯首碧潭,水清见底,因而怀疑水浅会没有鱼来上钩;蓦然见到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实际上是暗喻小伙子这次约会成败难卜。
6.(1)双关。表面上是说他在垂钓时,俯首碧潭,水清见底,因而怀疑水浅会没有鱼来上钩;蓦然见到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实际上是暗喻小伙子这次约会成败难卜,“疑水浅”无鱼,是担心路程多阻,姑娘兴许来不成了。一见“荷动”,又误以为姑娘轻划小船践约来了,眼前不觉一亮;谁知细看之下,却原来是水底鱼散,心头又不免一沉,失望怅惘之情不觉在潜滋暗长。
(2)心理活动。“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刻划小伙子在爱情的期待中那种既充满憧憬欢乐、又略带担心疑惧的十分微妙的心理变化,真可谓丝丝入扣,维妙维肖。
(3)想象。“荷动知鱼散”,关键在“知”,是想象与推断,由“荷动而知鱼散”,想象由鱼戏水由聚而散,产生荷动的微小变化。
7.B
A.“五言律诗”错误,此诗不是律诗,是一首古风,共14句。律诗是8句。
C.“是说牛看到它的同类,吃到了鲜美的绿草,就兴奋高兴地鸣叫”错。这两句写的不是牛,而是牧童。牧童耳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有人卷着芦叶在吹口哨。他知道是他的同伴放着牛在堤的那一边,于是他也学着样儿,卷着叶子吹起来,互相应和。
D.错在“所闻”上,全诗没有从牧童的听闻角度叙写,后四句虽提到“讴吟”“声”“音”,但主体仍是从所见与所感的角度描写其自然天真。
8.(1)牧童率真自然,不虚假不掩饰,没有心机。
(2)牧童性情是通过其喜恶取舍来表现的。
(3)牧童喜的是:牛行时的驯服与吃草时的随意自在,圆圆的斗笠长长的蓑衣,放牛的同伴,美好的事物。恶的是:牛行时的不驯从,夏天的大雨和寒冷的天气。牧童取的是:自己内心片刻的快乐。舍的是:牧地的遥远与草坡的深陡,歌唱的声与音的准确。
9.C“阿谀奉承”、“讨好”、“市侩气”错,“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表现的是妻子、孩子的喜悦之情以及待客的真诚、热情。“逢迎”是“应接”之意。
10.(1)热爱田园生活。家里自种桑黍,自给自足,自得其乐。(2)热情好客。“菰米饭”“菊花酒”,正面写主人热情好客;妻子、小孩乐意逢迎、效劳,侧面表现主人热情好客。(3)闲适自得。或闲坐纳凉,或酩酊醉归,或卧看星斗,无不闲逸自得。
A“这首诗通过游湖把一个在官场中遭遇挫折的知识分子武平一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错误。从诗中看不出“在官场中遭遇挫折”。
12.使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景色特点,青林环绕,水波荡漾,湖岛葱翠,意象鲜明,引人遐想,描绘了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