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初中历史开学即考末考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50分)
1.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
A.种植粮食作物 B.制造陶器
C.发明舟车 D.铸造青铜器
2.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 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4.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想要获得他们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5.“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前771。”上述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早期国家的建立 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D.暴政导致亡国
6.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 的黄金时代。”郭沫若之所以这样评价是源于 ( )
A.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C.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D.商业繁荣的城市景观
7.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互爱互利、兼爱、非攻”。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8.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9.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适者生存
10.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1.“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前771。”上述歌谣主要反映了( )
A.奴隶制早期国家的建立 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C.暴政导致亡国 D.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12.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农业生产力提高”。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大动荡大变革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3.“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已知的最早文字的是( )
A.小篆 B.行书 C.甲骨文 D.金文
14.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一条从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途经黄土高原、山地、沙漠等地理环境,修筑技术难度很高。但是直道仅用两年半时间就修通了。这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文字的统一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15.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D.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
16.“博士,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据统计,秦始皇时有博士七十余人,二世时有博士诸生三十余人。秦朝博士官有姓名可考者十二人。十二名中,儒家占50%,而在可知学派的八名博士中,儒家占75%。由此可知,秦朝( )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B.注重缓和与士人矛盾
C.儒学居于主流的地位 D.利用仁德以优化统治
17.《汉书》记载: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导致这一过程转变的重要原因是( )
A.休养生息 B.统一货币 C.盐铁专卖 D.均输平准
18.崇被十七年(公元1644年),前总督陕西余应桂上言: “贼众号百万,非天下全力剿之不可2请调天下镇将,如左良玉、吴三桂并高杰、唐通....齐赴军前,会师真保之间....赐以尚方,是公侯之赏,以鼓励之,底贼可灭也。”材料中的“贼”( )
A.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促使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C.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分配士地的口号
D.发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19.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古典小说创作高峰出现在(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0.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皇帝长大以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材料描述的这一历史现象的直接影响是( )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消除了地方割据
C.动摇了东汉统治 D.导致了东汉灭亡
21.天下初定,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又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汉高祖这些措施体现的思想是( )
A.以法治国 B.以礼治国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22.最能体现以下单元内容的阶段特征是( )
第16课三国鼎立…… 80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85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89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93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97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23.“下面两幅图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胡床和方凳,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同一时期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材料主要反映( )
A.北方民族交融加强 B.北方民族矛盾消除 C.少数民族入侵北方 D.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24.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娃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
C.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25.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口大流动、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大变动的年代,数百万胡族人人居中原,北方大批人口流居江淮之南。人口的大流动和民族关系的大变动带来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交流。该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0分)
2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4分)
(1) 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4分)
材料: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李定一《中华史纲》
材料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什么?“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4分)
(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传承与发展,在谁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2分)
信息卡1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4)信息卡1的“他”指的是何人?信息卡1中的“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4分)
27.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整合。
——百度百科民族融合
材料二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四
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4分)
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此后开辟的中外交通路线称为什么?(4分)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意义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题干“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A项正确;制造陶器是半坡人的技能,但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发明舟车、铸造青铜器不是半坡人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A项。
2.C
【详解】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聚落开始种植水稻。由材料“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可知指河姆渡遗址,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和北京人尚未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半坡遗址最早栽培粟而非水稻,排除ABD。故选C项。
3.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170万年前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的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项正确;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附近,排除B项; 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排除C项; 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排除D项。 故选A项。
4.D
【详解】原始社会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是原始遗址、遗迹、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和历史事件的遗迹等,考古发掘的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遗迹等,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通过考古发掘,人们获得的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D项正确;ABC项都具有人们的主观意愿,并且原始社会没有文字记载,不能反映当时情况,排除。故选D项。
5.D
【详解】根据题干“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自比太阳,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建“酒池肉林”腐化堕落,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烽火戏诸侯,导致周朝灭亡。故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D项正确;夏朝的建立反映奴隶制早期国家的建立,排除A项;社材料不能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排除B项;启继承禹的王位标志着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指的是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A项正确;诸侯争霸、改革、商业繁荣分别涉及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均与思想学术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互爱互利、兼爱、非攻”可得出是墨家的思想,D项正确;儒家的思想是“仁”,排除A项;法家的思想是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排除B项;道家是人应该顺应自然,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右图的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左图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所以通过图中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故B项正确;夏朝早于商朝,秦朝和西汉晚于商朝,排除ACD。故选B项。
9.C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国家逐渐走向统一,材料中国家数量逐渐减少,说明国家逐渐趋于统一,C项正确;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符合材料中历史趋势,排除AD项;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是材料中现象,排除B项。故选C项。
10.A
【详解】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成语“问鼎中原"的来历,其寓意是企图夺取天下,解题关键是紧扣“本质问题”,根据天子、诸侯、大夫、士在用鼎制度上的层层递减的差异,揭示出西周奴隶社会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问题,排除B项;C与西周青铜铸造业发达的史实相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前77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的暴政,C项正确;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是禹,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排除B项。启继承禹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瓦解。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进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至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的包括井田制和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这段时间,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历史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建立统一国家,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农业生产力提高”,这些特征不能体现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CD项排除。故选A项。
【点睛】
13.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C项正确;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行全国的文字,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行书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种,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文字,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秦始皇下令修建一条从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仅用两年半时间就修通了。这主要得益于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够做到政令统一、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工程建设,这是国家体制作用的体现,C项正确;秦始皇时期,国家刚刚经历战乱,人口不会有明显的增长,排除A项;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筑路技术提高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表明了司马迁著史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C项正确;“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重点强调的不是坚持“有闻必录”,排除A项;考证辨别文献的真伪说明重视文献价值,排除B项;“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说明司马迁重视实地考察的真实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根据材料“‘博士……国有疑事,掌承问对’……秦朝博士官有姓名可考者十二人……儒家占50%,而在可知学派的八名博士中,儒家占75%”可知,博士对国事有一定的影响,且儒家在秦朝博士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秦朝的统治策略受到儒学的影响,利用仁德以优化统治,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注重缓和与士人矛盾,排除A、B项;汉武帝时期,儒学居于主流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武帝初年”可知,汉朝经历了由汉初的饥荒遍野到汉武帝初年的粮食丰足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休养生息,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徭役和赋税,使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统一货币的是秦始皇,排除B项;盐铁专卖、均输平准是汉武帝实行的政策,该政策增加国家税收,与“武帝初年”不符,不是“太仓之粟,陈陈相因”的主要原因,排除C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根据题干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4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故材料中的“贼”是李自成,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分配土地的口号,C项正确;陈胜吴广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排除A项;安史之乱促使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排除B项;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9.D
【详解】古典小说的繁荣时期是明清时期,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D项正确;两汉时期文学成就是汉赋,排除A项;隋唐时期文学成就是诗,排除B项;两宋时期文学成就是词,排除C项。故选D项。
20.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的是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专权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C项正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不利于君权的强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割据问题,排除B项;导致了东汉灭亡,不是直接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2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汉高祖采用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故题目中汉高祖这些措施体现的思想是无为而治,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以法治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以礼治国,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兼爱非攻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22.B
【详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
23.A
【详解】根据题干“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同一时期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交融,A项正确;北方民族矛盾消除,表述错误,排除B项;少数民族入侵北方,无法从题干得出,排除C项;唐朝中后期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排除D项。故选A项。
24.B
【详解】根据表格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它是“鲜卑姓”改“汉姓”,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北魏孝文帝于494年力排众议迁都洛阳,然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进行改革: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巩固了北魏的统治。B项正确。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孝文帝改革是在北魏统一北方后进行的,排除C项;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是因为北方战乱频繁,排除D项,故选B项。
25.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治上——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经济上——北方经济恢复发展、江南地区开发;文化上——多元文化并存,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分裂时期,排除A项;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排除B项;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26.(1)时期:商周时期;文字:小篆。
(2)途径:创办私学;局面:百家争鸣。
(3)时期:汉武帝(刘彻)。
(4)人物:司马迁;史学巨著:《史记》。
27.(1)分封制;诸侯国之间的频繁兼并战争(答出诸侯兼并战争也可)
(2)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3)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4)孝文帝;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