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如何联系生活、活用素材?
技巧指导
同学们,大家好!同学向我提出疑惑:“老师,为什么我写作时不会审题?写出的文章平淡如水,总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呢?”是的,写作是难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环节,需要我们长期刻苦训练,才能慢慢提高。作文审题和构思时,我们尤其应该学会联系,读写结合,才能激活思维,文思如泉。
一、联系生活,活用素材。
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当我们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才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我们只有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生活,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打动人心。
例如又一年南通中考作文题是“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我们怎么审题呢?“光”本指太阳光、灯光等,你还会想到什么呢?“光”还喻指有光环的、能使人精神明亮的人和物等,比如生活中给我以精神力量的老师、同学、父母亲人、英雄人物、优秀书籍等。这束光是怎样照亮“我的世界”的呢?这个动态过程,反映了“我”的心路历程,值得反复咀嚼,细致描写。
这样,我们通过不断追问,活用素材,紧密联系生活,展现喜怒哀乐,突出成长过程,文章就会情真意切,耐人寻味,具有共情力和感染力,怎么会平淡如水呢?
二、联系教材,读写融合
我们写作时,有时觉得无话可说,思维混乱,选材虚假,语感不强等,大多数是语言、思维方面存在问题。我们遇到个陌生的作文题,如“等”,觉得无从下笔,为什么不善于联系学过的教材呢?《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写作要求有重要一条,就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读写融合,以读促写是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例如《社戏》中包含“等”的内容吗?当然了!小说的第一部分通过描写“我”在大都会等待看京戏的描写,展现了那里丑恶龌龊窒息的社会景象和庸俗冷漠自私的人情人际关系。城市剧场里喧闹嘈杂,拥挤不堪;名角摆架子,久盼不出,令人失望;胖绅士目中无人,俗不可耐,吁吁喘气,使“我”苦不堪言。小说的第二部分所描写的则是另一种迥然相异的环境气氛及人情人际关系。透过作者生动叙述和描写“我”盼看社戏、去看社戏和怀念社戏,我们发现,这里有美的自然环境,有美的生活情趣,有美的人际关系,有美的人情意味。
这样,作者通过巧妙对比,表达了“我”对热情友好、平等和谐的人情人际关系的向往。鲁迅先生的这些精妙构思和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不断学习。
总之,同学们,我们写作审题和构思时,能够多多联系生活,积累素材;联系教材,读写融合,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就会激活我们的思维,妙笔生花,写出的文章,就会获得更多人的喜爱与欣赏。怎么样,你也来试一试吧?
技巧运用与点评
光
江苏省海安市紫石中学 徐秋莲
他,一名退休的工人,常年穿着他早已褪色的工装服,但是很干净;他,眉头紧凑,皮肤黝黑,不苟言笑,但是偶尔的幽默,总会让你忍俊不禁;他,听家人说,还有一个职务,是我们社区的义工。
【赏析:开头,小作者简单介绍他的身份和性格,从中可见他的朴素、幽默。最后一句,引起下文。】
每次路过他家门口的时候,隐隐约约听到他在家摆弄各种柜子发出的响声。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觉得他“稀奇古怪”,这样,我们就背地里喊他“怪老头”。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写每次路过他门口,隐隐约约听到“他在家摆弄各种柜子发出的响声”因此给他取名“怪老头”。设置悬念,引人深思:他在干什么呢?】
不知怎的,“怪老头”这个称谓被爸妈知道了,自然是一顿训斥,“不许这样对待老人!”“怎么能随便给别人起外号啊!”。
【赏析:这一节,写“我们”叫“怪老头”被爸妈知道了,被“一顿训斥”,加深悬念。】
可能是出于小孩子内心的倔强吧,愣是变本加厉地喊。在那之后,不少难听的外号都对着他喊过。他听到了,也不做声,偶尔只是笑笑。
【赏析:这一节,写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变本加厉地喊”老人绰号,但老人“听到了,也不做声,偶尔只是笑笑”,表现他的宽容和慈爱。】
直到有一天,我们几个顽皮的又凑在一块儿,其中一位兴许是想找乐子,开始对那老人进行言语攻击。
【赏析:这一节,写“我们”又准备对于老人进行言语攻击,孩子们多么需要严格教育啊!】
起初,我们还因为他幽默的语言,兀自笑着。那位老人渐渐地严肃起来,朝我们走来。我们吓得一哄而散,又哪里逃得过他的大手掌呢?
【赏析:这一节,通过对比,写老人准备对于“我们”这几个顽童进行教育。】
他端详着我们,少有的严肃,孩童的无畏啊,我们也望着他,又是孩童的胆怯啊,心早就跳到了嗓子眼儿。
【赏析:这一节,写他少有的严肃,“我们”既无畏又胆怯,情节顿起波澜。】
他开口了:“你们这群小家伙呐!好!祖国的希望,我晓得!跟爷爷说说啥是礼貌啊?”他的语气缓了下来,我们一下子炸开了锅,说起了学的儿歌啊,故事啊……你一言我一语。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写老人问我们什么是礼貌,富有启发性。】
他笑了,露出他暗黄的牙齿,脸颊两侧的皱纹格外的深。那时的我,总还觉得恐怖,他说:“礼貌啊,有很多种,你们说话就得有礼仪,不是有句话这么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嘛,你们可别笑我书读的少,我懂的规矩可比你们这群小鬼头多!……”
【赏析:这一节,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写老人对于我们的教育“说话就得有礼貌”,发人深省】
那天的他,说了些什么,具体也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给我们讲了许多故事,他年轻时的故事,中华文明故事……的故事,给我们深深地上了一课。
“表面上礼仪有无数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却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平易近人。”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言谈之礼” “待人之礼”……
“成长仪式(10岁)”“青春仪式(14岁)”……
【赏析:这几节,小作者引用老人的话,“给我们深深地上了一课”。这些既显示老人的博学多才,又表现老人高超的教育艺术。立德树人是多么重要啊!】
从那以后,再也听不到奇怪的外号,更听不到不文明的话语,有的是增添了份纯粹的童真。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写“再也听不到奇怪的外号,更听不到不文明的话语”,写老人的教育影响之大。】
最近,又听闻他的消息,是劝和了一对意气用事的夫妻,一个即将支离破碎的家庭在他的言谈之下,回忆起了美好,领悟了幸福真谛,终究破镜重圆。
【赏析:这一节,写老人劝和了“一对意气用事的夫妻”,显示老人的工作的重要意义。】
每当回忆起,他给我们讲故事的那段时光,每当想到他如同光亮一样的话语,我们的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和对未来的憧憬。
【赏析:这一节,通过议论,点明老人对于“我们”的影响深远。比喻句“他如同光亮一样的话语”引人遐思。】
记得周国平在一本书说上这样说过:把脸一直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
是的,如今,每次经过他家门前时,我们总会不时朝他家望去,因为是那束光照着我们走在成长的路上。
你,似星星灯火,足以亮了四方;你,点滴言谈,一样会耀了你我的远方……
【赏析:最后三节,小作者先引用周国平的名言,阐述“阳光”的重要性;再把老人比作“那束光”,点明在“我们”成长路上的意义;最后一首诗结尾,余味无穷。】
总评:
小作者从生活中选材,立意深刻,叙述一位做社区义工的老人,开始被小孩子们叫做“怪老头”,后来老人对于小孩子们进行严肃的礼仪教育,使“我们”及社区人发生巨大改变的事,表现老人的对于下一代的关心和教育。思路清晰,描写生动,叙议结合,首尾呼应。(指导老师:陆建胜)
佳作欣赏
修家电的老师傅
杏花春雨时节,桃红柳绿,柔风扶雨。
细雨飘飘,我随着父亲去找人帮忙修家中电器。一走近小巷就仿佛时光倒流。小巷里破旧不堪,墙壁上布满了爬山虎,地上的 石板块有的甚至裂开了。
老师傅听说我们来了,热情的站在门口迎接我们。脸上满是热情温暖的笑容,他虽然两鬓斑白却精神抖擞。老师傅见我们淋了雨,赶忙用碗倒了一杯水给我们,简陋却比平常茶水多了一份温暖。
我仔细打量起这间屋子。可能是下雨的缘故屋子里弥漫着一种汽油与电线的味道,屋子里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电器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中间放着一个小桌,桌子中央是这几日的报纸和一本田字格。
老师傅感觉到我的目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说他喜欢在闲暇时间看看报纸,每天都去买一份,也顺便在纸上练练字。他竟比他人多了一份雅兴。我有些惊讶便与老师傅攀谈起来。
原来老师傅并不是本地人,当年因为家中欠债才来到外地赚钱。刚离开家乡是他什么都不会,只能帮别人搬搬东西。说起这段往事他忍不住的感慨。后来他把搬东西攒的钱都拿去拜师学艺,学了一门好手艺,渐渐的自己做起来生意 。他比别人也多了份智慧。
我提出要求想看老师傅做工。老师傅笑了笑遍答应了。他左手拉着电线,右手拿着钳子在电线上不停的旋转。不时的停下来换一件工具。他双眼紧盯着电线,生怕出一点差错。他眼中满是专注 ,似乎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打扰他。
终于,他长舒了一口气,抬手抹抹额头上的汗珠,笑着说:“修好了。”我们向老师傅告别,老师傅依旧热情,把我们送到了门口。在路上正好遇见一位老师傅的顾客。他说 ,修电器还是要找老师傅 。老师傅人好 ,做工也仔细,被他修过的家电很少再次出故障。他还说现在有些修家电的人,不仅技术不够,要价还贵,还是不如老师傅。说着叹了口气。
春雨绵绵,滋润着大地。默默无声却又无可比拟。它不比骄阳的热情奔放。但它撒遍了大地每一个角落 ,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不正如老师傅一般仔细。
雨水滴答,溅起朵朵水花。静坐听雨,开窗迎风。(指导老师:陆建胜)
课后训练
请以“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写好后认真修改文章;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