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频考点10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通关演练
A 组
1.(2013·杭州五校联考)关于“克隆羊”、“试管羊”、“转基因羊”的说法合理的是 ( )。
A.在培育过程中,都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核移植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B.它们的遗传物质都只来自于一个亲本
C.它们是通过相同的生殖方式获得的
D.它们在形成过程中,一般都有卵细胞的参与
解析 三种羊中,只有克隆羊用到了核移植技术;三种羊的遗传物质均来自不同亲本;三种羊中克隆羊为无性繁殖,三种羊形成过程中均涉及卵细胞或卵母细胞的参与。
答案 D
2.(2013·浙江省衢州模拟)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及组织培养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由于细胞培养中,细胞之间并非彼此独立而是在生命活动中相互依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像体内一样呈现一定的组织特性
B.动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以伴随组织分化
C.细胞系泛指可无限传代的细胞,细胞株是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系
D.细胞克隆的最主要用途之一是从普通细胞系中分离出缺乏特殊基因的突变细胞系
解析 细胞系可分连续细胞系及有限细胞系,并非均能“无限传代”。
答案 C
3.(2013·金华十校期末)下图表示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对棉花进行改良的过程,根据分析错误的是 ( )。
A.①过程需在适宜条件下用纤维酶和果胶酶处理
B.②过程定向改变原生质体的遗传特性
C.③过程需要通过液体悬浮培养
D.④过程需用适宜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处理
解析 ③过程需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答案 C
4.(2013·重庆卷,2)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T淋巴细胞
B.②中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C.③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解析 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体内获得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A错;②过程是细胞融合,常用的方法除了物理的方法外,化学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生物诱导剂常用灭活的病毒,而胰蛋白酶用于获得单个的动物细胞和细胞培养过程中,B错;③是融合的细胞,如果只考虑两两融合,则包括效应B细胞自身的融合、骨髓瘤细胞的自身融合、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三种情况,C错;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它同时具有效应B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同时又具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D对。
答案 D
5.(2013·浙江名校联盟二次联考)番茄叶片受害虫损伤后,叶肉细胞迅速合成蛋白酶抑制剂,抑制害虫的消化作用。人们尝试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 玉米,以对付猖獗的玉米螟。下图为培育转基因抗虫玉米的流程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可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番茄的基因库中获取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B.用氯化钙处理玉米受体细胞,有利于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
C.重组Ti质粒应有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以启动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转录
D.若将目的基因导入玉米花粉细胞,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
解析 从基因文库中选择目的基因时,可直接选出;将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时常利用农杆菌转化将Ti质粒直接转入受体细胞;转基因植物的受体细胞常选体细胞或受精卵,而不是花粉细胞。
答案 C
6.请根据不同方法培育优良种牛的过程图解(其中①~⑥表示操作过程)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①过程涉及的精子需进行获能处理
B.图中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C.图中④过程所用的技术有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
D.图中a、b、c分别代表囊胚的内细胞团、囊胚腔、滋养层
解析 图中①过程指的是获能的精子与成熟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的过程;外源基因导入受精卵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由一个囊胚得到两个或多个个体的过程,要涉及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图中a、b、c分别代表囊胚的滋养层、囊胚腔、内细胞团。
答案 D
7.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图)。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该生态工程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该生态工程物种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D.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不需要人的干预
解析 题干及题图中所显示的内容并没有体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原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比较单一,生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且人的作用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关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建立生态农业并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而是让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 A
B 组
1.(2013·嘉兴检测)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恶性肿瘤细胞系具有不死性和失去接触抑制等特性
B.利用液体培养基和CO2培养箱,模拟动物体的内环境
C.因细胞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细胞克隆需饲养层细胞支持生长
D.细胞株没有异质性,在连续传代过程中遗传性状始终保持均一
解析 细胞株一般具有恒定的染色体组型、同功酶类型、病毒敏感性和生化特性。未经克隆化的细胞系具有异质性。
答案 D
2.(2013·海南琼海模拟)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
解析 由于LCM病毒可寄生于细胞中,4 h后测定上清液中51Cr含量,表明病毒已被释放出来,由此可说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
答案 D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探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相对含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课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以下所得结论合理的是 ( )。
A.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浓度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根的分化
C.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高时,可促进发芽;当该比值低时,可促进生根
D.当两种激素浓度相等时,不能促进生根和发芽
解析 当细胞分裂素浓度较低时,无论生长素的浓度高或低,都不发芽,可知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芽的分化;当两种激素浓度适中且相等时,既可促进生根也能促进发芽。
答案 C
4.浙江省某良种场购买了一批良种奶牛,这批奶牛是良种场利用从国外引进的良种奶牛繁育而成的。图示奶牛繁育的技术流程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②分别表示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处理
B.③表示收集卵母细胞的过程
C.图示发情配种就是指人工授精过程
D.该过程不能进行胚胎分割和干细胞研究
解析 图示③表示收集胚胎用于胚胎移植的过程;图示发情配种既可以是人工授精也可以体内受精;该过程可以进行胚胎分割和干细胞研究。
答案 A
5.如图表示通过二倍体植株甲(自花受粉植物)和植株乙培育植株A、B、C、D、E的过程,其中植株甲的基因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植株A是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B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B.培育植株D的过程中,由离体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再分化
C.获得植株E的过程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该过程中两个原生质体融合时,常用的诱导剂是聚乙二醇
D.植株A、D、E的培育过程中都需要采用的生物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其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 将二倍体植株甲(AaBb)的花粉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A是单倍体,其基因型可能是AB、Ab、aB、ab,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B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由离体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植株E是由两种不同的植物细胞经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两个原生质体融合时常用的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植株A、D、E都是由离体细胞培养得到的植株,故都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B
6.(2013·温州十校联考)伦敦大学医学院成功对一对丈夫家族有乳腺癌发病史的夫妇的后代进行胚胎筛选,并排除了后代携带致癌基因的隐患。该“设计婴儿”的培育流程如下:通过人工方式得到15个受精卵→所有受精卵生长3天时,抽取一个细胞进行基本检测,剔除含致癌基因的受精卵→选取不含致癌基因的健康受精卵植入妻子子宫,一个健康的“设计婴儿”得以孕育,下列关于该项“设计婴儿”培育过程中所用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通过人工方式获得15个受精卵,需要用性激素进行超数排卵
B.检测受精卵中是否含有致癌基因,可以用“基因探针”进行检测
C.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受精卵中的致癌基因进行“基因敲除”
D.选取的不含致癌基因的健康受精卵可直接移植入子宫
解析 促进超数排卵常使用促性腺激素,而不是性激素;该筛选过程并未涉及对致癌基因的敲除;筛选的健康的受精卵需在体外培养至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方可用于移植。
答案 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