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B.将试纸用水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试纸上
C.将待测液倒入玻璃片上的试纸上
D.把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试纸上
2.“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正常人的体液pH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人会生病。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A.唾液(pH:6.6-7.1) B.血浆(pH:7.35-7.45)
C.胆汁(pH:7.1-7.3) D.胃液(pH:0.9-1.5)
4.下列示意图能表示加水稀释pH=10的溶液的是( )
5.下表是部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pH的要求。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农作物 大豆 茶 玉米 马铃薯
pH 6.0~7.0 5.0~5.5 7.0~8.1 4.8~5.5
A.大豆 B.茶 C.玉米 D.马铃薯
6.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食醋 牛奶 食盐水 牙膏 肥皂水
pH 2~3 6~7 7 8~9 9~10
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醋 B.牛奶 C.食盐水 D.牙膏或肥皂水
7.少年儿童按下图时间就餐,口腔残留食物的pH在一天中的变化如下:
已知口腔若经常保持酸性,容易发生蛀牙,如果只从这一点考虑,你认为三次刷牙时间最好安排在( )
A.三次吃点心后 B.早、午、晚餐前
C.早餐、午餐、晚睡前 D.早、午、晚餐后
8.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
pH <6.5 7.0~7.1 7.5~8.5 8.5~12.0 >12.5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B.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
C.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
D.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
9.通过实验我们测得了食盐溶液、石灰水、汽水、食醋的pH,请你判断下图中表示石灰水pH的点是( )
10.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变蓝的溶液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D.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
二、填空题
11.下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呈_____性,在少量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色。
(2)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_________ (填“强”或“弱”)。
(3)测量苹果汁pH时,pH试纸是否需要先用蒸馏水湿润________ (填“是”或“否”)。
12.(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_____色,pH____7(填“>”“<”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的pH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___________的方法。
13.如图所示是稀硫酸与40 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的质量m的变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__________克。
(2)据图分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是往___________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
(3)某同学借助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反应进程,则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试剂;不能用水润湿试纸,润湿后再测溶液的pH,可能产生误差。故选D。
2.A
【解析】晃动后打开瓶盖,碳酸会分解,酸性减弱pH将变大。故选A。
3.D
【解析】pH与酸碱性的对应关系为:
pH<7 溶液为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 溶液为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A、B、C、D四个选项中 D中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D。
4.D
【解析】pH=10的溶液呈碱性,加水稀释溶液变稀,其碱性逐渐减弱,但仍然是碱性溶液,所以它的pH会从10逐渐变小而无限接近于7,不会等于更不会小于7。故选D。
5.C
【解析】玉米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种植,该地经常降酸雨,不适合种玉米。故选C。
6.D
【解析】因为蚁酸具有酸的性质,要减轻被蚊虫叮咬后的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碱性物质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食醋pH<7,呈酸性,牛奶pH<7,呈弱酸性,食盐水pH=7,呈中性,牙膏或肥皂水pH>7,呈碱性。故选D。
7.A
【解析】三次吃点心后pH下降最大,使口腔呈酸性状态,容易发生蛀牙,故最好的刷牙时间为三次吃点心以后。故选A。
8.D
【解析】紫甘蓝汁在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A、B正确;石蕊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而紫甘蓝汁能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C正确;紫甘蓝汁在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颜色不同,只根据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无法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选D。
9.D
【解析】石灰水呈碱性,pH>7;食盐水呈中性,pH=7;汽水、食醋呈酸性,pH<7。故选D。
10.A
【解析】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确定溶液呈什么性。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pH<7;使石蕊变蓝的溶液、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pH>7;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呈中性,pH=7。故选A。
二、填空题
11.(1)碱;红;(2)强;(3)否。
【解析】厨房清洁剂pH大于7,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酸雨的pH比正常雨水的pH小,酸性更强;测溶液的pH时,若将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则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可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12.(1)红;>;红色溶液又变为无色(或红色逐渐褪去);减小;(2)加碱液(或加水、碱性溶液等合理即可)。
【解析】(1)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使酚酞变红色,溶液的pH大于7;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若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中性,pH等于7,红色溶液又变为无色(或红色逐渐褪去),pH减小;(2)加碱或水都能使溶液的pH升高。
13.(1)2;(2)氢氧化钠;(3)溶液红色刚好褪去。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40 g×5%=2 g;
(2)从图中可以看出pH随另一种溶液的滴加而变小,所以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3)无色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遇酸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当观察到溶液红色刚好褪去时,正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pH恰好为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