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30 19:3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宗教对于国家的兴盛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罗马国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2.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一统天下的地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古西欧社会的基督教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B.基督教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
C.基督教会能够推动中古西欧社会的发展
D.基督教会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中古西欧社会的进步
3.从 10 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关于其恢复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市民阶级的形成 B.农业技术提高
C.商业贸易发展 D.人口增长
4.中世纪的西欧,两个相距仅几百英里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在遭受饥饿是很正常的事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欧出现了等级君主制,大封建主仗势以邻为壑
B.国王以粮食为武器,限制粮食贸易,反对城市自治
C.庄园制经济封闭和自给自足,人们生活范围小,交往少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西欧商业环境
5.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农奴获得市民身份的条件是(  )
A.领主的批准 B.用金钱赎买
C.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 D.拥有自己的手工作坊
6.“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7.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即拉温娜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送给教皇,史称”不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 )
A. 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 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
C. 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 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8.公元800年前后,该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800年,教皇在罗马为该国国王举行了加冕礼,称之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个国家是( )
A.法兰克王国 B.西罗马帝国 C.法兰西王国 D.意大利王国
9.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10.《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据此,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权力机构是( )
A.公民陪审法庭 B.庄园法庭 C.贵族元老院 D.公民大会
11.4世纪末,被罗马皇帝确定为国教的是(  )
A.伊斯兰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佛教
12.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  )
A.法兰克王国 B.查理曼帝国
C.英吉利王国 D.意大利
13.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  )
A.信仰基督教 B.亲赴麦加朝拜
C.提供兵役服务 D.提供实物地租
14.西欧社会在法兰克王国土地改革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封建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  )
A.封君与封臣 B.国王与诸侯
C.教皇与教士 D.领主与佃农
15.“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条常规流行于古代(  )
A.西欧一些国家 B.阿拉伯国家
C.中国 D.日本
16.下列表述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催生了佛教的产生
B. 罗马帝国的残酷统治促成了基督教产生
C. 阿拉伯数字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东方
D. 伊斯兰教传入欧洲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信仰
17.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取得自由,一般以赎买和武力斗争为手段
②城市的自由和自治,一般以封建主或国王颁发的特许证书为凭据
③自治城市中的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④取得自由的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或领主的控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8.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连续剧,他们设计了一下场景,但其中有一处有明显错误,它是
A. 庄园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
B. 农奴在为领主修盖房屋
C. 庄园中有领主的城堡、农奴的农舍、还有教堂
D. 庄园法庭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
19.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提供他和他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A. 商品经济发达
B. 严格禁止竞争
C. 基本自给自足
D. 自耕农为主体
20.西欧封建社会,教会居于显赫而重要的地位,并且掌握着经济上与道德上的支配权,教会拥有无数大地产,其范围超过了贵族,正如在知识方面,教会也超过了贵族一样。”对这段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B. 教会拥有多数土地
C. 教皇掌握行政权
D. 教会神权凌驾一切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古欧洲的混乱导致庄园必须自给自足,退回到原始的经济……庄园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公社合作”,就是农奴必须共同生产,由于经济的困难,各种农具与牲口都由领主提供。所以农奴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因此必须共同耕作。另外因为土地的贫瘠与耕种技术的落后,庄园经济普遍采行三年轮耕制,把耕地分为三个部份,“春耕地”、“秋耕地”以及“休耕地”。
材料二:中世纪欧洲国家赢弱,领主恣肆,土豪横行,教会攫取大量权力,但并未陷入战争若干年后反而成为“文艺复兴”的沃土诞生了西方近代世界的文明,关键在于其多元权力格局,以及维系这种格局的契约精神。国王与领主、领主与封臣之间,可用分封与受封、效忠与被效忠来界定,虽有上下位之分,但上位者严重违约,下位者可拒绝效忠,甚至诉诸武力。领主和封臣各有权力范围,不能越位。
材料三:10世纪城市重新兴起,11世纪以后,一城市活跃起来。城市那时有城墙,城墙内街道交错,街道上布满了作坊,各类作坊有比较细密的分工,比如纺织作坊有洗毛,梳毛、纺线、织布、染色:制陶作坊有拌料、成型、上釉,绘画、烧焙;制靴作坊有打样、作底,作帮、缝鞋等。常常一条街上的作坊都是一种行业,形成了铜匠街、皮革匠街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富裕的作坊主脱离劳动,成为了资本家;大多数人则沦为了雇佣工人。于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城市中出现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庄园经济的两个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欧洲引领世界文明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城市哪个方面的经济发展状况?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22.观看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在古希腊的城市里,男孩从7~12岁上学,在学校里练习乐器演奏、跑步、角力、拳击,学习诗歌、天文、史地,锻炼当众演讲,开展自由讨论,从而增强体魄,提高素养,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做准备。
图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城外创建太学,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合封建统治的人才。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儒家经典,学成后经考试按等第录用。
图三:博洛尼亚位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出现了以研究商法著称的博洛尼亚法律学校,随着学科不断增加,学校组织进一步完善,发展成为欧洲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
(1)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2)从以上图片和文字的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三幅图片反映了古代哪方面的情况? 简要评价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意义?
(4) 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愿意去哪里上学?简要说明理由。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最能够体现庄园主权威的为“庄园法庭”,是庄园的统治机构,特点为:第一,非常设机构,根据地方问题多少和庄园主本身意愿来决定开庭间隔。第二,规定开庭时,当地农民都要参加,也非所有人有发言权,由代表组成陪审团。……庄园法庭只涉及庄园的内部事务,是为了处理“家务事”。
(1)图一反映了哪一史实 它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二者各有怎样的义务和责任
(2)图二中的人们在哪里劳动 他们得到“份地”的条件是什么 这一经济形式何时遍布欧洲各地
(3)材料二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效信息 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4)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什么 庄园法庭有哪些作用
答案
1-5ABACC 6-10BBAAB 11 -15CACAA 16-20BDDCC
21、(1)公社合作、采行三年轮耕制。
(2)多元权力格局,以及维系这种格局的契约精神。
(3)资本主义。
(4)城市的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2、(1)A
(2)可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学习目的(办学目的)、国家、朝代等方面回答。
(3)教育;大学是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被誉为“中世纪最美丽的花朵”。它虽长期处于教会的影响下,但对欧洲新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选择古希腊或中国(汉代)均可,阐述理由要言之有理
23、(1)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土地封赐;义务和责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2)封建庄园;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劳动3天;大约11世纪。
(3)庄园法庭是庄园的统治机构,召开时间不确定,当地农民都参加但不一定都发言;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4)处以罚金;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