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四分段)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教材分析备课流程教学模式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生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这部分内容是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它在数与代数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学习分数的起点和基石。(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分数单位,理解单位“1”。
(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准备:1、教师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4颗花生、10个小方块
2、学生的准备:
(1)知识准备:分数的认识相关知识
(2)学具准备:每组准备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
4颗花生、10个小方块已学知识新学知识后续知识生活经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三、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四)课堂总结,达标测试四、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四、教学设计1、拍掌游戏导出分数的产生。游戏规则:括号里填几就拍几下手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
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
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
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
第四个问题学生没有拍掌,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不拍掌?”
得出“不是一个整数”。
2、由此引出:
“生活中不光是分东西时得不到一个整数,在测量或计算时往往也不能正好得到一个整数的结果,这时就用分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创设场景,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明白分数源于生活,也调动起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热情。
在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知。具体表现在:1、小组动手创造分数
学生分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4颗花生、10个小方块。
要求小组长分工,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学习材料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而后再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
2、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操作成果,教师也就结合学生的发言同时板书。
【设计意图】由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自主探索找分数——合作交流说分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为学习分数的意义做好了铺垫(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数,小组展开讨论,比较“分数”,然后汇报交流,共同分享,得到所有分数的异同。
平均分成4份单位1一个物体一种图形一个计量单位“1”“1”“1”“1”一些物体 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
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用分数表示下列图中的绿色部分:把什么看作单位“1”12个小正方形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把什么看作单位“1”9个笑脸4、归纳分数的意义先让学生填出课件中的分数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1
2( )
( )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这堆糖的( )
( )3
4( )
( )1
43份是这堆糖的每个茶杯是这套茶杯的( )( )16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学生试说,教师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强调必须是平均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
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
数叫分数单位。如: 的分数单位是2
31
361934352(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2、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 有这样的( )份。 (1) 五年级一班的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 。“1” 全班人数92 三好学生( )大约是( )的 。(2)地球表面大约有 被海洋覆盖。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 有这样的( )份。 地球表面 海洋覆盖面积10071“1” 地球表面 海洋覆盖面积3、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分数单位一分为二百里挑一七上八下十拿九稳扩展小游戏用分数表示下面成语:(四)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然后由教师利用知识树的形式,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成基本的知识体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1、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单位“1”四、教学设计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
数叫分数单位。分数的意义2、达标测试四、教学设计(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8 ′ 当堂达标测试题:四、教学设计一、填空1、把( )平均分成( ),表示这样( )或( )的数,叫做分数。2、2/7 是把单位“ 1”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 )份的数。(1)把15只猴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猴子的几分之几?二、习题:(2)把全班30名学生平均分成3组,一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把一堆粮食平均装进3个缸里,每个缸里装了这堆粮食的几分之几?一个物体一种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五、板书设计【设计意图】我在板书设计上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增强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强调必须是平均分。分数单位 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数学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数学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数学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选拔等多种功能, 六、课堂评价:六、课堂评价: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给学生填写评价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拓宽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数学素养。”课前:了解分数的产生,交流分数的现实意义。课后:调查统计本班学生身高在某段内所占的比例,
加深对分数的理解。七、资源开发谢谢!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本次备课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意义》是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生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这部分内容是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它在数与代数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学习分数的起点和基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活动中了解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
2、数学思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通过实践,让学生领悟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4、情感与态度: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分数单位,理解单位“1”。
(四)教学准备:
1、教师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4颗花生、10个小方块
2、学生的准备:
(1)知识准备:分数的认识相关知识
(2)学具准备:每组准备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4颗花生、10个小方块
二、学情分析
1、已学知识: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
2、新学知识: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
3、后续知识:分数的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通分
4、生活经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生活中的事物能用分数表示出来。
三、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四)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四、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拍掌游戏导出分数的产生。
游戏规则:括号里填几就拍几下手:
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
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
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
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
第四个问题学生没有拍掌,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不拍掌?”
得出“不是一个整数”。
2、由此引出:
“生活中不光是分东西时得不到一个整数,在测量或计算时往往也不能正好得到一个整数的结果,这时就用分数来表示。”(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创设场景,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使学生明白分数源于生活,也调动起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热情。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在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知。具体表现在:
1、小组动手创造分数
学生分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4颗花生、10个小方块。
要求小组长分工,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学习材料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而后再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
2、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操作成果,教师也就结合学生的发言同时板书。
【设计意图】由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自主探索找分数——合作交流说分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为学习分数的意义做好了铺垫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数,小组展开讨论,比较“分数”,然后汇报交流,共同分享,得到所有分数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
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4、归纳分数的意义
先让学生填出课件中的分数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学生试说,教师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5、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2、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3、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4、扩展小游戏:用分数表示下面成语:
(四)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1、课堂总结:
单位“1”; 分数的意义;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2、达标测试
(一)填空
1、把( )平均分成( ),表示这样( )或( )的数,叫做分数。
2、2/7 是把单位“ 1”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 )份的数。
(二)习题:
(1)把15只猴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猴子的几分之几?
(2)把全班30名学生平均分成3组,一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把一堆粮食平均装进3个缸里,每个缸里装了这堆粮食的几分之几?
五、板书设计
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我在板书设计上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增强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评价:
七、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