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4运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说课课件及导学案9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4运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说课课件及导学案9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3-07 14:55:08

文档简介

五年级数学新授课导学案
课题: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执笔人: 使用日期:2014/3/3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 能正确判断问题中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 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 培养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前置训练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三、合作探究:
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7小时。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
2、试一试:
小红读一本书,计划每天读24页,20天读完。实际每天读30页,这样多少天可以读完?
3、谈谈怎样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小试身手:
1、解比例
6:x=9:24 :x=: =
:x=: 6 x:4=0.3:6 =
2、
(1)修一条长6400米的公路,修了20天后,还剩下4800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路要修多少天?
(2)工人装一批电杆,每天装12根,30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多装6根,几天能够完成?
(3)农具厂生产一批小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120件,28天可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多生产了20件,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课件16张PPT。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一、教材分析: 《正反比例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以及正反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学习《函数》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介绍啤酒装箱中的有关数据,拟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题意,提出问题的能力。本节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研究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 能正确判断问题中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 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 培养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会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数量间的比例关系并列出比例式。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很多数量关系和比的知识,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已经基本掌握,而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索能力,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差。语言表达不够规范。三、? ?教法 采取“引导-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总结”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激励评价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在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现有独特见解的,都给予激励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评比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激发学习热情。?? 学法? 新课程不但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合作交流法: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中分工明确,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最佳的开发,树立的主人翁的意识。
(2)反思法:学生对自己的获得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将经验升华为知识。四、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意图: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是突破本节难点的关键,简单的复习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提高了教学效率。出示学习目标, 意图:带着目标去学习,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而且可以让学生做好自我检测,课后有目的的复习巩固。引入: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7小时。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意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能力。“引入”我没有用课本上的例题,目的是,防止学生们不动脑,直接抄例题。降低交流的意义。同时很多同学会参照本例题来解决本题,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增强自学能力。合作探究: (1)让学生先独立解答上面的问题。(合作基础)
(2)然后小组交流解题方法(达成共识)
(3)找同学到前面板演解题过程。(展示成果)
(4)全班一起分析各种解题方法,总结利用正比例 解决问题的步骤。(升华)
意图: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大部分学生:
160÷2=80(千米/小时)
80×7=560(千米)
少部分学生会参照例题:
解:设甲乙两地的路程为x千米。
X:7=160:2
展示时:引导学生说出每种做法的道理或依据。重点强调:第二种做法应用的是根据正比例比值不变列的方程。强调比值的意义。。本题中X:7=速度 160:2=速度
试一试小红读一本书,计划每天读24页,20天读完。实际每天读30页,这样多少天可以读完?
(请用反比例解决问题)
学生类比利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利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强调反比例是利用乘积相等列方程。同时注意乘积的意义。例如:本题中24×20=本书的总页数。30x =本书的总页数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利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1、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2、成正比例按比值相等列方程,注意:比值 的意义;
成反比例根据乘积相等列方程,注意:乘积的意义。
3、解比例,检验,答。小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