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九单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本节重难点
1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
乳化现象
运动时出现了脚崴或者肌肉拉伤的情况,我们第一时间要使用冰敷来处理受伤的地方,而冰敷时常使用“冰袋”,你知道其中的装的是什么物质吗?
实验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药品
仪器
试管
烧杯
玻璃棒
温度计
实验步骤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步骤一
取两药匙药品分别加入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步骤二
溶液倒入指定容器,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步骤三
为了便于比较,NaCl、NH4NO3、NaOH三种溶质和水的用量应大致相等。
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不要把NaOH或其溶液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特别要防止NaOH溶液溅入眼中!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溶解时
温度不变
溶解时
温度降低
溶解时
温度升高
为什么呢?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
水合过程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物质溶解于水中会同时发生两种过程
溶液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吸收热量
溶液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
吸收热量
溶液温度降低
放出热量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溶解时
温度不变
溶解时
温度降低
溶解时
温度升高
扩散过程
吸热
水合过程
放热
扩散过程
吸热
水合过程
放热
扩散过程
吸热
水合过程
放热
运动时出现了脚崴或者肌肉拉伤的情况,我们第一时间要使用冰敷来处理受伤的地方,而冰敷时常使用“冰袋”,你知道其中装的是什么物质吗?
硝酸铵+水
【例1】要使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B
A
1.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 )
A.硝酸铵 B.小苏打 C.生石灰 D.食盐
2.碳酸钠粉末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溶解过程只吸热不放热
B.溶解过程只放热不吸热
C.溶解过程既吸热又放热,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
D.溶解过程既吸热又放热,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
D
生活中衣物上的油污是如何除去的呢?
乳化现象
实验探究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
液体分层
乳化现象
实验探究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
①
②
①
②
振荡,形成乳状浑浊液体
静置,液体分层
静置,液体不分层
乳化现象
实验探究
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加入洗涤剂
未加入洗涤剂
试管不干净
试管较干净
乳化现象
试管内加入 的物质 现象 倒掉液体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 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浑浊液体
液体分层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浑浊液体
液体不分层
试管不干净
试管较干净
乳化现象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现象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
不均一、不稳定
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洗头发(洗发露)
洗澡(沐浴露)
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
B
B
【例1】利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A.汽油 B.洗涤剂
C.纯碱溶液 D.烧碱溶液
【例2】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 )
A.可以软化水 B.具有乳化的功能
C.可以沉降杂质 D.溶于水时放热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用化学溶剂通过渗透、溶解和稀释对衣物进行洗涤,达到去除油垢或污渍的效果,称为干洗。
所谓“干洗”是指衣物洗涤之前是干的,干洗后从干洗机取出的衣物也是干的,但在干洗过程中,衣物在干洗机滚筒内是用化学溶剂浸泡、洗涤、脱干,再经过烘干,把衣物上含有的化学溶剂回收,并将衣物干燥就完成了全部干洗过程。
干洗店的秘密
C
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蔗糖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C
2.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洗去残留在试管内壁的碘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除去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
3.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
D
加速固体的溶解
NaOH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4.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 g NaOH、NaCl、NH4NO3固体,振荡。
(1)“振荡”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_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有NH4NO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溶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氯化钠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原理
乳化现象
乳浊液
乳化现象
代表物质
硝酸铵
氯化钠
氢氧化钠
温度不变: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
吸热: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
放热: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