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两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腊八粥》两课时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31 17:04:41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 腊八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并会写。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新课导入
学习了《北京的春节》,我们知道了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你喝过那甜甜的腊八粥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腊八粥的美味吧——学习课文《腊八粥》。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2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个创作文集《鸭子》。沈从文20年代起蜚声文坛,与诗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杂文家鲁迅齐名。代表作《边城》、《长河》。
走进作者
自主阅读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自读提示
我会认
腊 粥 腻 栗 咽 匙 灌 搅
稠 嘟 熬 褐 缸 脏 筷
là zhōu nì lì yān shí guàn jiǎo
chóu dū áo hè gāng zāng kuài
字词讲解
结构:左右
组词:腊月 腊八
造句:这腊八的天真冷啊!
部首:月



zhōu
结构:左右
组词:稀粥 米粥
部首:米
造句:这米粥真好喝!
书写指导:“月”字旁要写的小一些。
书写指导:中间的“米”要写得小而精巧。
字词讲解
结构:左右
组词:细腻 太腻人
造句: 这工作真的很细腻。
部首:月



结构:上下

组词:战栗 不寒而栗
造句:这个人臼头花钿,叫人看了不寒而栗。
部首:木
书写指导:注意左小右大,戈钩要写得舒张。
书写指导:注意上小下大,“木”字的横要长一些。
字词讲解
结构:左右
组词:咽喉 哽咽
造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部首:口

yān

shí
结构:半包围
组词:钥匙 匙羹
造句:这把钥匙匙我家大门的。
部首:匕
书写指导:“口”要小,注意与“因”的搭配。
书写指导:“匕”要小,注意与“是”的搭配。
字词讲解
结构:左右
组词:浇灌 灌溉
造句:他每天浇灌着这些花朵。
部首:氵

guàn

jiǎo
结构:左右
组词:搅动 搅和
造句:他把这清水搅和混了。
部首:扌
书写指导:注意左小右大, 笔画注意相互迎让。
书写指导:注意左小右大,“觉”注意得三点与“冖”相接,“见”最后一笔要写得舒展。
字词讲解
结构:左右
组词:稠密 稠闹
造句:这的秧苗太稠密了。
部首:禾

chóu


结构:左右
组词:嘟囔 嘟噜
造句:他真希望他们别再嘟嘟囔囔地抱怨帐单的价钱了。
部首:口
书写指导:注意左小右大,“禾”最后一笔要写成点,刚劲有力。
书写指导:注意左小右大,“口”与“都” 笔画注意相互迎让。
字词讲解
结构:上下
组词:煎熬 熬粥
造句:工地周围的居民备受噪音的煎熬。
部首:灬

á o


结构:左右
组词:褐色 褐衣
造句:他穿了意见褐色的外衣。
部首:衤
书写指导:注意上小下大,“灬”要舒展。
书写指导: “衤”要写得小,“勹” 要宽大,注意笔画的迎合。
字词讲解
结构:左右
组词:染缸 缸盆
造句:制作时,将绘好的蜡花布投放直蓝靛的染缸中,经多次浸染后,取出凉干,煮沸脱蜡,漂洗干净,任需缝制。
部首:缶

g ā ng

z ā ng
结构:左右
组词:肮脏 脏乱
造句:他的衣服太脏了,应好好洗一洗。
部首:月
书写指导:“缶”扁小,“缶”竖上不出头。
书写指导:“月”扁小,“庄”要舒展大方。
字词讲解
结构:上下
组词:筷子 筷子舞
造句:这双竹筷子制作的很精致。
部首:竹

kuài
书写指导:“竹”字头要小,“快”最后一笔要舒展。
嘟囔:不断地、含混地自言自语。文中是说锅中的叹气像是在自言自语。
造句:他嘴里还不住地嘟囔,像有点不满似的。
孥孥:孥,儿女。文中是妈妈对八儿的爱称,表现了妈妈对八儿的宠爱。

词语解释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1段):概写腊八粥的美味。
第二部分(2-19段):等粥。
第三部分(20-21段):喝粥。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划分几部分?
整体感知
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小孩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
文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精讲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妈妈和八儿
课文精讲
等粥:2-19自然段 (详写)
喝粥:20、21自然段 (略写)
找出等粥、喝粥对应的段落,试着说说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7.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
本文的作者 ,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 》、散文集《 》等。
一、填空。
沈从文
边城
长河
湘行散记
随堂练习
二、比一比,组词语。
腊( ) 栗( ) 稠( )
蜡( ) 粟( ) 绸( )
腊月
栗子
稠密
蜡烛
粟米
丝绸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我们知道了课文描写小孩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
作业布置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积累字词。
板书设计
腊八粥
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共34张PPT)
2 腊八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并会写。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新课导入
腊八粥多么香甜美味呀!住方家大院的八儿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我们继续学习。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小孩子
大孩子
老孩子
甜甜的腻腻的
都喜欢
侧面描写
排比
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腊八粥给人怎样的感觉?
精读点拨
学习1自然段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交代了什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腊八粥材料丰富、香味诱人 。
精读点拨
默读第2-19自然段
说一说围绕“等粥”课文写了八儿的哪几件事?
(1)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
(3)对粥的猜想
(4)看到粥的惊异
(2)计划分粥
精读点拨
默读2-8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八儿等粥的句子,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品析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
盼粥
精读点拨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的心情吗?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高兴得手舞足蹈。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合不拢嘴。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对八儿的心理描写。
精读点拨
联系生活,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会“喜得快要发疯了”?
即将和爸爸去我梦寐以求的游乐园的时候。
爸爸说要带我去海边的时候。
精读点拨
②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
动作描写
说明八儿期待已久
精读点拨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语言描写
说一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表示话没说完
体现了八儿的焦急
“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喝粥?”
你看出省略号有什么作用了吗?
精读点拨
⑤“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④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神态描写
此时此刻八儿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迫不及待
精读点拨
你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出八儿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吗?
馋涎欲滴
垂涎三尺
精读点拨
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
计划分粥
想粥
精读点拨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
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精读点拨
你认为八儿是个小孩子还是大孩子还是老孩子?
小孩子
这是反问句,说明了八儿幼小 ,期待喝粥,但无可奈何。
理由:A.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精读点拨
精读点拨
B.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说明个子矮,只能看到烟气。
看不到灶里,八儿只能猜想了,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默读第14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画下来。
对粥的猜想
猜粥
精读点拨
糖:放多了,会起锅巴
栗子:稀烂到认不清楚
饭豆:煮得浑身肿胀
花生仁儿:已是面面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
精读点拨
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找一找圈出来。
惊异
精读点拨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八儿为什么会感到惊异?
精读点拨
粥的颜色是深褐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没想到!!
栗子已变得粉碎
饭豆煮得肿胀
精读点拨
粥的颜色是深褐
染缸里的脏水
惊异非常
精读点拨
怎么,黑的!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精读点拨
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等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写喝腊八粥的呢?默读第20、21自然段。
喝粥
精读点拨
动作描写
靠着 斜立着
比喻
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侧面描写
桌上半碗陈腊肉连八儿的爹同妈也奈何它不来了
心满意足
一饱口福
精读点拨
思考:本文表现了一家人怎样的情感呢?
淳朴
和睦
其乐融融
精读点拨
概括课文的主题。
文章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温馨的氛围、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精读点拨
一、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没法反抗。
随堂练习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句中的“老孩子”指长相显得比较老成的孩子。( )
2.八儿的妈妈要到太阳落下时才准他吃腊八粥,说明他的妈妈不十分爱他。( )
×
×
随堂练习
3.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写的详细,“喝粥”写得简略。( )
4. 这篇课文是以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为线索来行文的。( )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八儿吃腊八粥的过程, 写出了一家人温馨的氛围、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业布置
关于腊八粥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上网查一查,和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腊八粥
盼粥 迫不及待
想粥 苦苦等待
猜粥 美妙想象 八儿活泼可爱 家庭温馨和睦
看粥 惊异非常
喝粥 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