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自治县曙光学校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自治县曙光学校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30 18:00:32

文档简介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自治县曙光学校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点燃的蜡烛
2.(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原理制成的。
A.直射 B.反射 C.折射
3.(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表现不包括(  )。
A.板块运动 B.沉积作用 C.侵蚀作用
4.(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  )造成的。
A.河水的侵蚀作用
B.风的侵蚀作用
C.河水的沉积作用
5.(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关于火山喷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是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B.火山喷发时会形成裂缝,熔岩喷涌
C.火山喷发必定引发地震
6.(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地面的震动简称   ,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   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   或分离。
7.(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着   传播。
8.(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光由空气   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   现象。
9.(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我国的地形是   ,呈   分布。
10.(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   ,是由于   形成的。
11.(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模拟实验常常用实验材料代替现实中的物品进行,比如在“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中,就用土豆泥模拟岩浆。(  )
12.(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雅丹地貌是风成地貌中的堆积型地貌。(  )
13.(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地震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  )
14.(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木匠拿起长木头,眯着一只眼观察木头是否平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
15.(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室内大块倒塌物与支撑物构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相对安全的地方。(  )
16.(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制作小山丘模型,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是为了便于观察。(  )
17.(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在制作潜望镜时,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反的。(  )
18.(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光线垂直射入两种均匀介质的接触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
19.(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流水汇集到斜坡低洼处形成较强水流,侵蚀作用更强。(  )
20.(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都主要是受水的作用形成的。(  )
21.(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把提前准备好的土豆泥在铁盘中堆成一小堆,用小勺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洞,把番茄酱倒进小洞,再用土豆泥把小洞封住,最后用酒精灯加热铁盘底部并观察现象。
(1)实验中,土豆泥模拟   ,番茄酱模拟   ,用酒精灯加热的理由是   。
(2)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火山即将喷发的是(  )。
A.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
B.土豆泥纹丝不动
C.土豆泥出现裂缝
D.土豆泥冒热气
(3)把观察到的火山喷发实验现象,按先后顺序排练:   (填序号)。
①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出现裂缝
②土豆泥纹丝不动
③番茄酱在洞口处冒出泡泡
④土豆泥冒热气
⑤番茄酱溢了出来
(4)此实验可得出结论: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沿着   (填“地壳”“地核”或“地幔”)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
(5)火山喷发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至少3点)
22.(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如图为一条河流某河段的简图,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河流的甲、乙两岸中,   岸主要受河流的侵蚀作用影响。
(2)经过更长时间之后,这条河流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猜测一下。(写出3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恒星、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等。月亮不能够自身发光,不属于光源。
2.【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平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3.【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引起地表变化的原因包括:地壳运动、自然的力量、人类活动。板块运动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表现,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表现。
4.【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有流水、风、冰川、海浪、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沙洲是是指河流中的心滩、江心洲、湖滨、海滨附近形成的沙滩,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河水沉积作用造成的,与风力作用无关。故C选项正确。
5.【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补充,岩浆压力逐渐增大,当遇到薄弱地表时,会形成爆炸性喷发,形成火山。火山喷发有可能引发地震,不存在必然关系。
6.【答案】地震;版块;碰撞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动。地壳中岩层,既受到自上而下的压力,又受到来自侧面的推挤压力,使岩石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降,形成褶皱,在这个过程中,岩层本身也储存了巨大的能量。当产生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压力作用时,岩层可能发生断裂,这是储存在岩层中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使大地震动,这就是地震。
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或分离。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引起地面的震动简称地震,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
7.【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阳光下物体有影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形成的投影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
8.【答案】斜射;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方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就会发生变化。
9.【答案】西高东低;阶梯状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一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二是地形复杂多样。
10.【答案】岩浆岩;火山喷发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常常用实验材料代替现实中的物品进行,比如在“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中,就用土豆泥模拟地壳,番茄酱模拟岩浆,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雅丹地貌是风成地貌中的风蚀性地貌,是风力作用形成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形态是有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有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力、水力、冰川等。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剧烈的,会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等现象。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木匠拿起长木头,眯着一只眼观察木头是否平直,利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以该说法是正确的。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室内大块倒塌物体与支撑物构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作为避震空间。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降雨时,土壤和彩色的沙子被细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实验后,土壤和沙子会堆积在斜坡下部和坡脚处。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制作潜望镜的步骤是:在牙膏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用直角三角板在牙膏盒两端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在画了斜线那一面的对应面上,重复画斜线。用剪刀将4条斜线剪开。将两面镜子插入牙膏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重合,传播方向不改变。题目说法错误。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的外力作用。流水作用一般可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磨蚀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通过“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实验可以发现,上坡坡度大,细小的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会带动土壤和有颜色的沙子沿坡面向下移动,流水汇集到斜坡低洼处形成较缓慢的径流,侵蚀作用更弱。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流水侵蚀的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题目说法正确。
21.【答案】(1)火山;岩浆;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
(2)B
(3)21435
(4)地壳
(5)示例:火山喷发会导致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火山喷发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等。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加热土豆泥用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
(2)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土豆泥纹丝不动不能说明火山即将喷发,ACD能说明火山即将喷发.
(3)把观察到的火山喷发实验现象,按先后顺序排列为:土豆泥纹丝不动,土豆泥冒热气,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出现裂缝,番茄酱在洞口处冒出泡泡,番茄酱溢了出来。
(4)此实验可得出结论: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
(5)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田野,污染空气,造成滑坡、山崩、泥石流。
22.【答案】(1)甲
(2)示例:河道变宽、弯度变大、河流下游泥沙沉积严重等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岩石的风化、雨水的侵蚀、河流的沉积都可以让地表的形态发生变化。
(1)分析图片可知,河流的甲、乙两岸中,甲岸旁的河水流速更快,甲岸主要受河流的侵蚀作用影响。
(2)更长时间后,你猜测这条河流还可能发生的变化是河道继续向甲岸—侧弯曲。
1 / 1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自治县曙光学校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点燃的蜡烛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恒星、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等。月亮不能够自身发光,不属于光源。
2.(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原理制成的。
A.直射 B.反射 C.折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平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3.(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表现不包括(  )。
A.板块运动 B.沉积作用 C.侵蚀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引起地表变化的原因包括:地壳运动、自然的力量、人类活动。板块运动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表现,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表现。
4.(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  )造成的。
A.河水的侵蚀作用
B.风的侵蚀作用
C.河水的沉积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有流水、风、冰川、海浪、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沙洲是是指河流中的心滩、江心洲、湖滨、海滨附近形成的沙滩,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河水沉积作用造成的,与风力作用无关。故C选项正确。
5.(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关于火山喷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是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B.火山喷发时会形成裂缝,熔岩喷涌
C.火山喷发必定引发地震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补充,岩浆压力逐渐增大,当遇到薄弱地表时,会形成爆炸性喷发,形成火山。火山喷发有可能引发地震,不存在必然关系。
6.(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地面的震动简称   ,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   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   或分离。
【答案】地震;版块;碰撞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动。地壳中岩层,既受到自上而下的压力,又受到来自侧面的推挤压力,使岩石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降,形成褶皱,在这个过程中,岩层本身也储存了巨大的能量。当产生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压力作用时,岩层可能发生断裂,这是储存在岩层中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使大地震动,这就是地震。
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或分离。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引起地面的震动简称地震,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
7.(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着   传播。
【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阳光下物体有影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形成的投影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
8.(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光由空气   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   现象。
【答案】斜射;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方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就会发生变化。
9.(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我国的地形是   ,呈   分布。
【答案】西高东低;阶梯状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一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二是地形复杂多样。
10.(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   ,是由于   形成的。
【答案】岩浆岩;火山喷发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
11.(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模拟实验常常用实验材料代替现实中的物品进行,比如在“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中,就用土豆泥模拟岩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常常用实验材料代替现实中的物品进行,比如在“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中,就用土豆泥模拟地壳,番茄酱模拟岩浆,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2.(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雅丹地貌是风成地貌中的堆积型地貌。(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雅丹地貌是风成地貌中的风蚀性地貌,是风力作用形成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3.(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地震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形态是有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有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力、水力、冰川等。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剧烈的,会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等现象。
14.(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木匠拿起长木头,眯着一只眼观察木头是否平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木匠拿起长木头,眯着一只眼观察木头是否平直,利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以该说法是正确的。
15.(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室内大块倒塌物与支撑物构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相对安全的地方。(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室内大块倒塌物体与支撑物构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作为避震空间。
16.(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制作小山丘模型,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是为了便于观察。(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降雨时,土壤和彩色的沙子被细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实验后,土壤和沙子会堆积在斜坡下部和坡脚处。
17.(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在制作潜望镜时,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反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制作潜望镜的步骤是:在牙膏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用直角三角板在牙膏盒两端距边缘约1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在画了斜线那一面的对应面上,重复画斜线。用剪刀将4条斜线剪开。将两面镜子插入牙膏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18.(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光线垂直射入两种均匀介质的接触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重合,传播方向不改变。题目说法错误。
19.(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流水汇集到斜坡低洼处形成较强水流,侵蚀作用更强。(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的外力作用。流水作用一般可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磨蚀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通过“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实验可以发现,上坡坡度大,细小的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会带动土壤和有颜色的沙子沿坡面向下移动,流水汇集到斜坡低洼处形成较缓慢的径流,侵蚀作用更弱。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0.(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都主要是受水的作用形成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流水侵蚀的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题目说法正确。
21.(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把提前准备好的土豆泥在铁盘中堆成一小堆,用小勺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洞,把番茄酱倒进小洞,再用土豆泥把小洞封住,最后用酒精灯加热铁盘底部并观察现象。
(1)实验中,土豆泥模拟   ,番茄酱模拟   ,用酒精灯加热的理由是   。
(2)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火山即将喷发的是(  )。
A.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
B.土豆泥纹丝不动
C.土豆泥出现裂缝
D.土豆泥冒热气
(3)把观察到的火山喷发实验现象,按先后顺序排练:   (填序号)。
①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出现裂缝
②土豆泥纹丝不动
③番茄酱在洞口处冒出泡泡
④土豆泥冒热气
⑤番茄酱溢了出来
(4)此实验可得出结论: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沿着   (填“地壳”“地核”或“地幔”)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
(5)火山喷发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至少3点)
【答案】(1)火山;岩浆;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
(2)B
(3)21435
(4)地壳
(5)示例:火山喷发会导致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火山喷发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等。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加热土豆泥用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
(2)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土豆泥纹丝不动不能说明火山即将喷发,ACD能说明火山即将喷发.
(3)把观察到的火山喷发实验现象,按先后顺序排列为:土豆泥纹丝不动,土豆泥冒热气,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出现裂缝,番茄酱在洞口处冒出泡泡,番茄酱溢了出来。
(4)此实验可得出结论: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
(5)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田野,污染空气,造成滑坡、山崩、泥石流。
22.(2022五上·道真仡佬族苗族期中)如图为一条河流某河段的简图,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河流的甲、乙两岸中,   岸主要受河流的侵蚀作用影响。
(2)经过更长时间之后,这条河流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猜测一下。(写出3点)
【答案】(1)甲
(2)示例:河道变宽、弯度变大、河流下游泥沙沉积严重等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岩石的风化、雨水的侵蚀、河流的沉积都可以让地表的形态发生变化。
(1)分析图片可知,河流的甲、乙两岸中,甲岸旁的河水流速更快,甲岸主要受河流的侵蚀作用影响。
(2)更长时间后,你猜测这条河流还可能发生的变化是河道继续向甲岸—侧弯曲。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