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8张PPT)
DIERKESHI
化学反应的限度 /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 课时对点练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第六章
第2课时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了解可逆反应及其特点。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标志,知道改变条件化学平衡会发生改变。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内容索引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课时对点练
一、化学反应的限度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书写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用“ ”。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2)
特征
双向性
反应物
生成物
双同性
正、逆反应是在_________
下同时进行的
共存性
反应物和生成物_____存在,任一反
应物的转化率_____100%
同一条件
同时
小于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SO2和O2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
浓度 速率变化 v正、v逆关系
开始 反应物浓度_____ v正_____ v正____v逆
生成物浓度_____ v逆_______ 过程中 反应物浓度_____ v正_______ v正_____v逆
生成物浓度_____ v逆_______ 平衡 反应物浓度_____ v正_______ v正_____v逆
生成物浓度_____ v逆_______ 最大
最大
>
为0
为0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
(2)用速率变化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3.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如果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不发生改变,当_____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都_________,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可逆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不再改变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可逆反应
相等
不再改
变
4.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或完成的_________,即该反应进行的限度。
(2)对化学反应限度的理解
①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_______。
②同一可逆反应,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即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_____。
最大程度
转化率
限度
(1)Pb+PbO2+2H2SO4 2PbSO4+2H2O为可逆反应( )
(2)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可完全生成2 mol NH3( )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
(4)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
(5)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将会停止( )
(6)一定条件,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来改变反应物的最大转化率( )
×
正误判断
√
×
×
×
×
深度思考
在一定温度下,在恒容的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
(1)一段时间后,再向容器中充入含氧同位素 的氧气,则 最终存在的物质为___(填字母)。
A.只有氧气
B.只有三氧化硫
C.只有氧气、三氧化硫
D.氧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D
深度思考
(2)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下列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v正(SO2)=2v逆(O2)
②v(SO2)=v(SO3)
③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SO2,同时生成a mol SO3
④SO2、O2和SO3的浓度之比为2∶1∶2
⑤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①⑤⑥⑧
①因为v正(SO2)=2v正(O2),现有v正(SO2)=2v逆(O2),故v正(O2)=v逆(O2),为化学平衡状态;
②v(SO2)和v(SO3)永远相等,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③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SO2,必然生成a mol SO3,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④非平衡状态下,SO2、O2和SO3的浓度之比也可能为2∶1∶2;
⑤因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如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以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⑥因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若不平衡,则压强随时间改变而改变,若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⑦该反应体系的容积不变,反应物及产物都是气体,故气体的密度永远不变,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⑧根据M= ,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则n是个变化的量,
故M也是一个变化的量,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n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返回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二
1.化学反应条件控制的目的
(1)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提高反应_____;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即原料的_______。
(2)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_____反应速率,控制_______的发生,减少甚至消除_________的产生。
2.化工生产中反应条件的调控
(1)考虑因素
化工生产中调控反应条件时,需要考虑控制反应条件的_____和_______
_____。
速率
利用率
降低
副反应
有害物质
成本
能性
实际可
(2)实例——合成氨生产条件的选择
小
高
大
高
加快
深度思考
提示 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增大其与空气中O2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使煤粉燃烧更充分;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可以使煤粉充分燃烧,生成CO2放出能量,若空气不足,会造成煤燃烧不完全,生成CO,产生热量少,且造成污染。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与热量的利用率也是重要措施之一。试回答下列调控燃烧反应条件的目的及措施。
(1)煤燃烧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且通入适当过量空气的目的是什么?
(2)煤燃烧时,选择保温隔热且耐热的炉(灶)膛材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煤燃烧的效率。
深度思考
(3)煤燃烧后的废气中的热量,采取什么措施可充分利用?
提示 可将燃烧后的废气通过热循环装置,供其他方面使用。
深度思考
应用体验
1.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①提高燃料的着火点 ②降低燃料的着火点 ③将固体燃料粉碎 ④将液体燃料雾化 ⑤将煤气化处理 ⑥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
燃料的着火点不可改变且与燃烧效率无关。
2.右图所示为工业合成氨
的流程图。下列有关生产
条件的调控作用分析正确
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1)步骤①中“净化”可以防止催化剂中毒
(2)步骤②中“加压”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3)步骤②采用的压强是2×107 Pa,因为在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大
(4)步骤③选择高效催化剂是合成氨反应的重要条件
(5)目前,步骤③一般选择控制反应温度为700 ℃左右
(6)步骤④⑤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能节约生产成本
(1)(2)(4)(6)
返回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1.下列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增大对人类有益的是
A.金属的腐蚀 B.食物的腐败
C.塑料的老化 D.合成氨
1
2
3
4
5
√
2.(2022·黑龙江鸡西市第四中学高一期中)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
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M、N 全部变成了 Q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反应不再进行
1
2
3
4
5
√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关系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A错误;
可逆反应的特点: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反应物都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为生成物,B错误;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D错误。
1
2
3
4
5
3.(2022·四川威远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反应H2S(g)+CO2(g) COS(g)+H2O(g),若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发生,下列情况下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
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c(H2S)∶c(CO2)∶c(COS)∶c(H2O)=1∶1∶1∶1
D.单位时间内,断开H—S的数目和断开H—O的数目相同
1
2
3
4
5
√
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中容器内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A错误;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B错误;
容器内c(H2S)∶c(CO2)∶c(COS)∶c(H2O)=1∶1∶1∶1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C错误;
单位时间内,断开H—S的数目和断开H—O的数目相同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D正确。
1
2
3
4
5
4.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
的反应:N2(g)+3H2(g) 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673 K、
30 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点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a点的正反应速率比b点的大
C.d点(t1时刻)和e点(t2时刻)处n(N2)不同
D.在t2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1
2
3
4
5
√
c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仍在变化,没
有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
A错误;
从a点到b点,氢气的物质的量在逐渐减小,即
其物质的量浓度在逐渐减小,所以正反应的反
应速率在逐渐减小,即a点的正反应速率比b点的大,B正确;
d点和e点都处于平衡状态,n(N2)不变,即d点和e点处n(N2)相等,C错误;
在t2时刻,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所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错误。
1
2
3
4
5
5.已知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各物质的有关数据如下:
aA(g)+bB(g) 2C(g)
起始/
(mol·L-1) 1.5 1 0
2 s末/
(mol·L-1) 0.9 0.8 0.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3A(g)+B(g) 2C(g)
(2)用物质B来表示0~2 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0.1 mol·L-1·s-1
(3)从反应开始到2 s末,A的转化率为_____。
1
2
3
4
5
40%
(4)下列事实能够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
A.vB(消耗)=vC(生成)
B.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内气体C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1
2
3
4
5
BD
vB(消耗)=vC(生成),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A项错误;
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C项错误;
容器内气体C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
返回
1
2
3
4
5
课时对点练
题组一 可逆反应
1.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B.氯气溶于水
C.工业合成氨
D.水电解生成H2和O2与H2在O2中的燃烧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生成SO3是可逆反应,故A正确;
氯气溶于水,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是可逆反应,故B正确;
工业合成氨是可逆反应,故C正确;
水电解生成H2和O2与H2在O2中的燃烧反应,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500 ℃时,将2 mol N2和2.25 mol H2充入体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是
A.0.1 mol·L-1 B.0.12 mol·L-1
C.0.05 mol·L-1 D.0.16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由题干信息可知,N2和H2发生反应生成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 2NH3,该反应中N2过量,假设2.25 mol H2完全
反应,则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1.5 mol,浓度为0.15 mol·L-1,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H2不可能完全转化为NH3,因此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小于0.15 mol·L-1,D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组二 化学反应的限度
3.(2022·江苏淮安高一期中)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3H2 2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充入氢气能减慢反应速率
C.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v逆=0
D.达到平衡时,N2和H2能100%转化为NH3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氢气,能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从而加快反应速率,B不正确;
达到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只是正反应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反应速率:v正=v逆>0,C不正确;
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N2和H2不能100%转化为NH3,D不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已知反应:NO2(g)+SO2(g) SO3(g)+NO(g),起始时向某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O2、2 mol S18O2,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O2中不可能含18O
B.有1 mol N18O生成
C.S18O2的物质的量不可能为0.8 mol
D.SO2、SO3、NO、NO2均含18O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通入1 mol NO2、2 mol S18O2,反应达到平衡后,SO2、SO3、NO、NO2均含18O,故A错误;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消耗,所以通入1 mol NO2、2 mol S18O2,不可能有1 mol N18O生成,故B错误;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消耗,所以通入1 mol NO2、2 mol S18O2,则消耗NO2、S18O2都小于1 mol,所以S18O2的物质的量不可能为0.8 mol,故C正确;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SO2、SO3、NO、NO2均含18O时,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组三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5.(2022·北京牛栏山一中高一阶段练习)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v正(NO2)=2v逆(O2)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④⑤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①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NO2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符合题意;
②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二者均为正反应速率,故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不符合题意;
③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未指明正、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④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正(NO2)=2v正(O2),故当v正(NO2)=2v逆(O2)时,则有v正(O2)=v逆(O2),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符合题意;
⑤已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气体质量不变,即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在改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即为平衡状态,符合题意;
⑥容器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一直不变,即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①④⑤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下列叙述表示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C.当有1 mol N≡N断裂时,有6 mol N—H断裂
D.单位时间内生成2a mol NH3,同时消耗a mol N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中,N2、H2、NH3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B中,因容器的体积不变,而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改变,则无论平衡与否,混合气体的密度均不变;
C中,当有1 mol N≡N断裂时,相当于生成2 mol NH3(1 mol NH3中含有3 mol N—H),即形成6 mol N—H,同时有6 mol N—H断裂,符合
v正(NH3)=v逆(NH3),故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D中,两反应速率均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进行的任何阶段均成比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组四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7.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 ②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 ③减少有毒的CO产生,避免污染空气 ④减少CO2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煤块粉碎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脱硫是为了减少SO2的产生;适当过量空气是为了减少CO的产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 2NH3(g),在实际生
产中为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采取的温度越高越好
B.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采取的压强越大越好
C.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可选用适当的催化剂
D.可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蒸气,使氨气溶解以提高反应速率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项,温度高反应速率快,但温度过高会消耗更多的燃料且催化剂有可能会失活,因此实际生产中的温度不是越高越好,错误;
B项,压强大反应速率快,但压强过高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因此实际生产中的压强不是越大越好,错误;
C项,可选用适当的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正确;
D项,加入水蒸气会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且氨气溶于水并不能提高反应速率,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2022·河南卫辉调研)已知SO2和O2反应生成4 mol SO3时放出的热量为Q kJ,那么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A.大于Q kJ B.等于Q kJ
C.小于0.5Q kJ D.无法确定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一定温度下,已知反应N2O4(g)
2NO2(g)。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①恒压条件下,反应正向气体体
积增大,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故
密度是变量,其不变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
②恒压条件下,压强是恒量,不
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③题给反应充入1 mol N2O4,正反
应速率应逐渐减小直到不变,不符合题意;
④随反应的进行,N2O4的转化率是变量,其不变证明达到平衡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2022·长沙高一阶段练习)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2
B.B的转化率为50%
C.2 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C的浓度为0.2 mol·L-1,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2 mol·L-1×2 L=0.4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x∶2=0.4 mol∶0.8 mol,所以x=1,A错误;
根据三段式计算:
3A(g)+B(g) C(g)+2D(g)
起始量/(mol·L-1) 1.5 0.5 0 0
转化量/(mol·L-1) 0.6 0.2 0.2 0.4
平衡量/(mol·L-1) 0.9 0.3 0.2 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因反应前后各物质均为气态,则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化,而反应容器的体积是固定的,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在反应过程中是不变的,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
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X、Y的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之比亦为1∶3,故c1∶c2=1∶3,X、Y的转化率相等,A、C不正确;
平衡时Y生成表示逆反应速率,Z生成表示正反应速率且v生成(Y)∶v生成(Z)
为3∶2,B错误;
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0<c1<0.14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化学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
衡状态的是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NH3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A项,未指明其速率是代表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且倍数关系也不正确;
由于得到的气体中NH3与CO2的体积比恒为2∶1,且体系中只有这两种气体,故NH3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B、D项不能说明是平衡状态;
该反应中NH2COONH4为固体,当压强或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能说明是平衡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在2 L密闭容器中,800 ℃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右图中,A点处v正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大于
图中表明A点的反应时间小于1 s,表格中数据表明在0~1 s内n(NO)呈减小状态,则反应2NO(g)+O2(g) 2NO2(g)在向右进行,v正>v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图中表示NO2变化的曲线是___。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1.5×10-3 mol·L-1·s-1
上述反应向右进行,则c(NO)由逐渐减小到保持
不变。表格中数据表明上述反应从开始到平衡,
n(NO)的减小量为0.020 mol-0.007 mol=0.013 mol,
则n(NO2)的增加量为0.013 mol。上述反应容器的
容积为2 L,则平衡时c(NO2)=0.006 5 mol·L-1,则表示NO2变化的曲线是b。表格中数据表明,在0~2 s内n(NO)减小量为0.020 mol-0.008 mol=0.012 mol,则n(O2)的减小量为0.006 mol,容器容积为2 L,
则Δc(O2)=0.003 mol·L-1,反应时间为2 s,根据v= 计算得v(O2)=
1.5×10-3 mol·L-1·s-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填字母,下同)。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c
(4)下列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
a.向容器中充入氩气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其他条件一定,升高温度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使用催化剂,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反之,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减小。a项,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氩气,v不变,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cd
15.甲、乙两个研究小组决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证明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平衡状态”。
Ⅰ.甲组:取5 mL 0.1 mol·L-1的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 mol·L-1的FeCl3溶液2 mL,发生如下反应:2I-+2Fe3+ 2Fe2++I2。为了证明该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反应液,滴加AgNO3溶液,发现有少量的黄色沉淀(AgI)生成,证明反应物没有反应完全;②再取少量反应液,加入少量CCl4,振荡,发现CCl4层显浅紫色,因为I2更易溶于CCl4,即证明有I2生成。结合①②的结论,他们得出结论:该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反应限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指导老师指出上述实验中①不合理,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该反应中KI过量,故不能直接检验是否存在I-
取少量反应液,滴加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证明还有Fe3+未完全反应
(2)有人认为步骤②适合检验生成I2较多的情况,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灵敏地检验是否生成了I2,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反应液,滴加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色,说明生成了I2
Ⅱ.乙组:取4 mL 1 mol·L-1的CaCl2溶液于试管中,发现滴入1 mol·L-1的Na2SO4溶液6 mL后就不再产生白色沉淀了,发生的反应是Na2SO4+CaCl2 CaSO4↓+2NaCl。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确认上述反应具有可逆性和反应限度,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1 mol·L-1的Na2C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反应有一定的可逆性和反应限度
甲组实验①不合理,因为所加的I-是过量的,不能通过检验I-存在证明反应的可逆性,只能证明少量反应物Fe3+是否剩余及是否生成了I2来证明,因此,用KSCN溶液、淀粉溶液(或CCl4)等合理方法。乙组从反应物的量的角度考虑,Na2SO4溶液过量,若反应无可逆性,则Ca2+沉淀完全,若反应有一定的可逆性和反应限度,则Ca2+没有完全沉淀,故可用Na2CO3来证明Ca2+存在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返回
本课结束
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