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体系构建 理清脉络 / 重点突破 素养提升
章末整合 重点突破
第六章
内容索引
体系构建 理清脉络
重点突破 素养提升
体系构建 理清脉络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与热能
(2)化学反应与电能——原电池
原电池
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形成条件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形成闭合回路
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理
正、负极的判断:活泼金属或参与反应的金属为负极
电子的流向:负极→正极
电流的流向:正极→负极
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正极
阴离子→负极
原电池
分类
一次电池
二次电池
燃料电池
应用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设计原电池
2.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
2
3
4
5
√
1
2
3
4
MnO2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2e-+4H+===Mn2++2H2O,C正确;
5
2.(2021·广东,9)火星大气中含有大量CO2,一种有CO2参加反应的新型全固态电池有望为火星探测器供电。该电池以金属钠为负极,碳纳米管为正极,放电时
A.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CO2在正极上得电子
C.阳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
D.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
2
3
4
5
√
1
2
3
4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放电时总反应为4Na+3CO2===2Na2CO3+C。放电时负极上Na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生成Na+,故A错误;
放电时正极上CO2得到电子生成C,故B正确;
放电时阳离子移向正极,故C错误;
放电时该装置为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5
3.(2022·浙江1月选考,19)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A(s)+2B(g)
3X(g),c(B)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甲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a、c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c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B.从b点切线的斜率可求得该化学反应在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
C.在不同时刻都存在关系:2v(B)=3v(X)
D.维持温度、容积、反应物起始的量不变,
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c(B)随时间变
化关系如图中曲线乙所示
1
2
3
4
5
√
1
2
3
4
图像中可以得到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反应速率是
单位时间内物质的浓度变化计算得到,从a、c两点坐
标可求得从a到c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A正确;
b点处切线的斜率是此时刻物质浓度除以此时刻时间,
为反应物B的瞬时速率,B正确;
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3v(B)=2v(X),C不正确;
维持温度、容积、反应物起始的量不变,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D正确。
5
4.(2019·浙江4月选考,17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I2(g) 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
应速率不变
B.C(s)+H2O(g) H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B(g) 2C(?)已达平衡,
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
D.恒压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当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
2
3
4
5
√
1
2
3
4
对于反应H2(g)+I2(g) 2HI(g),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相同的倍数,A项错误;
碳的质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平衡状态,B项正确;
恒温恒容条件下,若A、C同时为气体,当压强不变时,也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
反应N2(g)+3H2(g) 2NH3(g)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则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D项错误。
5
5.(2017·江苏,10)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
素影响。实验测得70 ℃时不同条件下
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
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
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
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
1
2
3
4
5
1
2
3
4
A项,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错误;
B项,NaOH浓度越大,即pH越大,H2O2分解速率越快,错误;
C项,由图可知,Mn2+存在时,0.1 mol·L-1 NaOH溶液中H2O2的分解速率比1.0 mol·L-1 NaOH中的快,错误;
5
1
2
3
4
D项,由图可知,碱性条件下,Mn2+存在时,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正确。
返回
5
重点突破 素养提升
突破一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计算公式
(1)反应的能量变化=_______能量之和-_______能量之和。
(2)反应的能量变化=_______断键吸收的能量之和-_______成键放出的能量之和。
生成物
反应物
反应物
生成物
1.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吸收的能量为E1-E2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
1
2
1
2
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
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C项错误;
该反应吸收的总能量=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成
键放出的总能量=E1-E2,B项正确;
某些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能发生,如Ba(OH)2·8H2O和NH4Cl发生的吸热反应,D项错误。
2.氮的固定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合成氨是人工固氮比较成熟的技术,其原理为N2(g)+3H2(g) 2NH3(g)。已知破坏1 mol有关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如表所示:
1
2
H—H N—H N—N N≡N
436 kJ 390.8 kJ 192.8 kJ 945.8 kJ
则反应生成1 mol NH3(g)所释放出的热量为_____ kJ。
45.5
1
2
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出破坏3 mol H—H吸收的能量为1 308 kJ,破坏1 mol N≡N吸收的能量为945.8 kJ,化学键被破坏吸收的总能量为2 253.8 kJ,形成6 mol N—H放出能量2 344.8 kJ,反应生成2 mol NH3(g)释放出的热量为2 344.8 kJ-2 253.8 kJ=91 kJ,则反应生成1 mol NH3(g)释放出的热量为45.5 kJ。
突破二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书写电极反应式的原则
电极反应式遵循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思路
特别提醒 给出原电池总反应式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可以先写出比较简单的某一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复杂的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较简单的电极反应式,利用此式计算时,须保证总式与分式中得失电子数相等。
2.电极反应式的正误判断
在选择题选项中出现电极反应式时,一般从以下方面判断其正误
(1)注意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是否正确。如O2-4e-+2H2O===4OH-( )
(2)注意电极反应式与正负极是否对应。如某电池正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 )
(3)注意电极反应式是否符合溶液的酸碱性。如碱性条件下:CH4-8e-+2H2O===CO2+8H+( )
(4)注意电极产物与电解质溶液是否反应。如铅酸蓄电池负极:Pb-2e-===Pb2+( )
×
×
×
×
1.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
Zn+Ag2O===ZnO+2Ag,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在装置中Ag2O作___(填“正”或“负”)极,发
生_____(填“还原”或“氧化”)反应,电极反应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装置中Zn作___(填“正”或“负”)极,发生_____(填“还原”或“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正
还原
Ag2O+2e-+H2O===2Ag+2OH-
负
氧化
Zn-2e-+2OH-===ZnO+H2O
2.(2022·长沙高一月考)肼(N2H4)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具有碱性和极强的还原性,在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
(1)试写出肼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2
1
(2)目前正在研发的一种肼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甲所示,___(填“a”或“b”)电极为电池的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肼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电极为电池的负极,负极是N2H4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又由于是碱性溶液,所以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2H4-4e-+4OH-===N2+4H2O。
2
1
a
N2H4-4e-+4OH-===N2+4H2O
(3)在1 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0.1 mol N2H4,在303 K、Pt催化下发
生反应:N2H4(l) N2(g)+2H2(g),
测得容器中 与时间的关
系如图乙所示,则0~4 min氮气的平均速率v(N2)=__________________。
2
1
0.012 5 mol·L-1·min-1
2
1
突破三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1)直接特征,直接判断
①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
②由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和体系的温度、颜色等特征不变可直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间接特征,变量不变
若由m、n、p、ρ、 等物理量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反应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当变化的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可记忆为“变量不变,平衡建立”。
1.如图所示是425 ℃ 时,在1 L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①中t0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
B.图①中t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图②中的可逆反应为2HI(g) H2(g)+I2(g)
D.图①②中当c(HI)=3.16 mol·L-1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
2
√
1
2
图①中t0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等,由于体系恒容,所以三者的物质
的量也相等,故A正确;
图①中t0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等,但t0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仍在变化,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由图②可知,该图表示的反应为2HI(g) H2(g)+I2(g),故C正确;
图①②中当c(HI)=3.16 mol·L-1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开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2.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④反应速率v(A)∶v(B)∶v(C)∶v(D)=m∶n∶p∶q ⑤单位时间内有m mol A断键反应,同时有p mol C也断键反应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
2
√
1
2
①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容器内温度是变量,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若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④反应速率v(A)∶v(B)∶v(C)∶v(D)=m∶n∶p∶q,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⑤单位时间内有m mol A断键反应,同时有p mol C也断键反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②③④⑥。
突破四 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的相关计算
1.列出一个模型——“三段式”思维模型
解答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题时,一般需要写出化学方程式,列出起始量、变化量及平衡量,再根据题设其他条件和定律列方程求解。如mA(g)+nB(g) 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
a mol、b mol,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mx mol。
mA(g)+ nB(g) pC(g)+qD(g)
起始量/mol a b 0 0
变化量/mol mx nx px qx
平衡量/mol a-mx b-nx px qx
注意 (1)a、b也可指浓度或气体的体积、压强等。
(2)明确三个量的关系
①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②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③各变化量之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掌握四个公式——“三段式”应用
1.(2020·浙江1月选考,21)一定温度下,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 3C(g)。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1
2
n/mol t/min n(A) n(B) n(C)
0 2.0 2.4 0
5 0.9
10 1.6
15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in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9 mol·L-1·min-1
B.该反应在10 min后才达到平衡
C.平衡状态时,c(C)=0.6 mol·L-1
D.物质B的平衡转化率为20%
1
2
√
1
2
根据化学方程式及题表中数据可知,达到平衡时消耗0.4 mol A,消耗0.8 mol B,生成1.2 mol C,则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1.2 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1,C正确;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题表中数据可算出0~5 min内,消耗0.3 mol A,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 mol·L-1·min-1,A错误;
根据题表中数据知,0~10 min内消耗0.8 mol B,此时剩余1.6 mol B,则在10 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B错误;
平衡时消耗0.8 mol B,则其平衡转化率为 ×100%≈33.3%,D错误。
2.恒温恒容下,将2 mol A气体和4 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 xC(g)+2D(s),2 min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1.2 mol,C的浓度为0.8 mol·L-1。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
1
2
0.4 mol·L-1·min-1
(2)x=__。
1
2
4
根据三段式:2A(g)+B(g) xC(g)+2D(s)
起始/mol 2 4 0
转化/mol 0.8 0.4 2×0.8
平衡/mol 1.2 3.6 1.6
即Δn(A)∶Δn(C)=0.8 mol∶1.6 mol=2∶x,解得x=4。
(3)A的转化率与B的转化率之比为_____。
1
2
4∶1
(4)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______(填字母)。
A.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1
2
ABC
1
2
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同,当压强不再变化时,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
反应有固体生成,当气体密度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同,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A和B的消耗速率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由此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返回
本课结束
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