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汴河怀古》 唐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歌导入
诗中描述的是哪条河流?
这条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尧舜禹
炎黄部落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
东周
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
西晋
北方:十六国》前秦 》北魏
南方:东晋》宋》齐》梁》陈
南北朝至隋的更迭
(543—557年) (557—581年)
东魏 北齐
北魏
(439—534年)
西魏 北周
(534—550年)
(550—577年)
(420年—479年)(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557年—589年)
宋 齐 梁 陈
北朝
南朝
隋朝
活动1:通过阅读课本,找出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概况。
1、隋朝建立时间:
581年
2、建立者:
北周外戚 杨坚
(隋文帝)
3、都城:
长安
4、隋统一时间:
589年
5、隋统一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理。
史料
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1.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2.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经济的发展。
3. 隋朝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准备充分。
4.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研读材料】
(1)措施:
开皇之治
执行
皇 帝
中书省
内史省
吏部
起草
审核
尚书省
民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2)表现:
活动2:阅读课本,分析材料,找出隋朝统一之后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影响。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粮仓丰实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含嘉仓(遗址)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被誉为天下第一仓。
(2014年申遗成功)
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繁荣
强盛
读以下表格,分析隋朝采取措施带来的的效果?
活动3:阅读课本,找出大运河开通的概况,画出大运河的示意图。
目的
时间
三点
四段
五大水系
地位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605年起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记法:
5河
1条大运河
2千多千米
4段
3点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605年
三地:三个中心
( )
( )今( )
( )今( )
四段:分为四 段
( ) 渠
( )渠
( )
( )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长安
洛阳
涿郡 北京
余杭 杭州
永济
通济
邗沟
江南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活动4:阅读课本,找出大运河开通的概况,画出大运河的示意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汴河直进船》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至今仍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但也加重的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动摇了隋的统治。
活动5:分析材料,正确评价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今天的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
开通大运河
申遗成功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养儿不读书,莫如养条猪。
风吹金榜落风尘,
三十三人名字香。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十年寒窗苦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图片和名言和哪种制度有关?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隋朝科举制创立之前历朝历代有哪些选官制度?
世袭制(先秦)
察举制(两汉)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局面。
有何弊端?
认真阅读下列两份简历,假如你是隋炀帝时期主考官,你会选谁做官呢?为什么?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
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
文章一塌糊涂,平庸
人品:
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
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
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
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只注重门第
凭才学做官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开始:科举制
隋文帝——
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拨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只注重门第
凭才学做官
初步创立
正式确立
科举制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科——考试科目;举——选拔人才
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材料3: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
——张婷《科举制度与我国知识发展的关系》
材料2: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利,从地方豪门士族的手
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材料5: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对中国
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的培养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材料1: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
仕途的局面。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材料4: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术实学的人才。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活动6:分析材料,找出科举制的意义。
活动7:阅读课本和材料,找出隋朝灭亡的原因和时间。
581年
建立
589年
统一全国
618年
隋朝灭亡
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残暴统治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大兴土木,多次巡游,三征辽东)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隋炀帝
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
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时间与结果。秦、隋二世而亡,我们有何启示?
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结果
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时间
618年。
结果
人民是政权稳定的根本,统治者只有对人民实施仁政,才能使统治更加牢固。
拓展提高:隋朝在历史上的贡献?
(提示:从政治、经济和制度方面思考)
1、政治上:589年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2、经济上: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3、制度上:开创了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课堂小结
1.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作为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它的开凿源于哪一朝代(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A
课堂练习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C
3.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C
4.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