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科模拟测试卷(三)(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科模拟测试卷(三)(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31 06:3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科模拟测试卷(三)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浙江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M处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  )
A.洪积物、冲积物 B.残积物、坡积物
C.洪积物、残积物 D.冲积物、坡积物
2.N处发育的土壤类型是(  )
A.黑土 B.红壤
C.寒漠土 D.冲积土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信息,2020年11月24日20时至11月25日20时,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东部等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据此完成3~4题。
3.上述地区在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空气湿度小 ②气温较高 ③人口密集 ④风力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当地采取的最合理的防灾措施是(  )
A.紧急撤离全部居民 B.加强监测与预报
C.大规模砍伐森林 D.加固木质建筑物
下图是某中学地理研学旅行小组拍摄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貌名称是 (  )
A.沙丘 B.洪积扇
C.三角洲 D.冲积平原
6.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风力侵蚀
养分含量低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一系列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土壤养分含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下图示意“沃岛效应”现象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水分 D.植被
8.“沃岛效应”现象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A.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
C.增加生物多样性 D.调节气候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9~10题。
9.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50~3 650米的人口最为密集
C.距河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10.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罗布泊、古楼兰及克拉玛依等地的“魔鬼城”则是典型的雅丹地貌。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
11.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12.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拍摄的主要植被照片。据此完成13~14题。
①   ②     ③     ④
13.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14.③是香樟树的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0年8月12日北京迎来大到暴雨,密云某地山体垮塌。据此完成15~16题。
15.此次强降雨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河流的径流量增大 B.地下水水位迅速抬升
C.山区植被覆盖率锐减 D.有效缓解北京夏季干旱
16.密云某地山体垮塌的原因有(  )
①山体土质松散,不稳定   ②山地地形,起伏较大 
③植被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差 ④降水强度大,对山体侵蚀作用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7~19题。
17.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图中⑤表示大气的(  )
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保温作用 D.辐射作用
19.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  )
A.①增强 B.③减弱
C.④减弱 D.⑤增强
20.下列自然灾害中,主要由内力作用造成的是(  )
A.火山爆发 B.洪涝
C.寒潮 D.泥石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分)海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考察的地貌图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地貌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4分)
(2)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他考察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4分)
(3)学生乙自豪地说:“我看见了黄埔江畔的‘东方明珠’。”学生乙考察的是________图,图中显示的主要地貌是____________。 (4分)
(4)结合图中信息,简述B、D景观成因的异同点。(8分)
22.(20分)读我国某年五种运输方式客、货运周转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D表示管道运输,则图中A、B、C、E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分析E运输方式货运周转量所占比重最小的原因。(6分)
(3)指出铁路运输的优点,分析铁路运输未来的发展方向。(6分)
(4)目前,我国发展最多最快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分析其发展最快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2.B 解析:第1题,图中M处位于山坡处的凸出位置,其上的径流沉积物在此因地形阻挡会有一定的堆积,本身亦有坡地沉积物堆积,因此该地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残积物、坡积物。第2题,N处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发育的土壤类型是红壤。
3.B  4.B 解析:第3题,空气湿度小,空气干燥,容易发生火灾;风力较大,容易使火势蔓延,使发生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提高。第4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当地采取的最合理的防灾措施是加强监测与预报。
5.A 6.C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貌名称是流动沙丘。 第6题,形成流动沙丘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
7.D  8.B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沃岛”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现象是植物存在导致的。本题考查的是“沃岛效应”的主要形成因素,而不是植物在此处能够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不能选水分。第8题,由景观图可知,“沃岛效应”出现处形成固定沙丘,这是植物的根系能够固沙、枝叶能够滞尘所致,可见其主要生态效益是防风固沙。
9.B  10.D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高程3 550~3 650米处曲线斜率最大,说明该百米高程人口分布最为密集;距河1~2千米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总数累积频率变化较小,说明人口密度变化小。第10题,由图可知,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距离河流越远,人口密度越小,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
11.C  12.A 解析:第11题,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的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的总称,所以形成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是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第12题,雅丹地貌景观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
13.D  14.D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D选项正确。第14题,通过上题的分析得知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故D选项正确。
15.A 16.B  解析:第15题,强降雨可使地表径流短时间汇集,形成洪涝灾害。第16题,山体垮塌与山体坡度、地质构造、牢固程度、植被多少、降水和人类活动等相关。植被茂密,保持水土能力强,不易导致山体垮塌,排除③。
17.C  18.B  19.C 解析:第17题,由图可知,①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球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第18题,⑤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第19题,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④减弱、⑤减弱,对①③的强弱没有关系。
20.A 解析:火山爆发主要由内力作用造成。洪涝、寒潮、泥石流都是受太阳辐射影响,属于外力作用。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风蚀城堡 冲积扇 (2)A 海水侵蚀作用 (3)D 河口三角洲
(4)B是冲积扇、D是三角洲。相同点:都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不同点:冲积扇只在河流出山口附近发育;三角洲是河流在河口(入湖口、入海口)或下游末端形成的特殊地貌。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为海蚀崖,B是冲积扇,C是风蚀城堡,D是河口三角洲。第(2)题,海南的三亚是沿海城市,常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海水侵蚀地貌。第(3)题,黄埔江畔的“东方明珠”位于长江三角洲。第(4)题,B是冲积扇、D是三角洲,都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但形成的位置不同。
22.答案:(1)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运 空运 (2)运量小、运费高、设备投资大。
(3)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向高速化、专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4)机动灵活、装卸方便、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