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章 压强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章 压强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1-30 21:1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章 压强 同步题含答案
人教第9章 压强
一、选择题。
1、规格为12cm×6cm×3cm完全相同的两块砖A和B,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果A对B压强为p1,B对地的压强为p2,则:p1与p2的比为(  )
A.1:2 B.2:1 C.4:1 D.1:1
2、小亮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大胆探索,用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ρ甲>ρ乙 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3、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下列能帮助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验是(  )
A.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
B.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
C.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
D.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
4、公共汽车上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轮胎上有花纹﹣﹣用来减小摩擦
B、使用的IC收费卡﹣﹣利用了超声波原理
C、后门上方安装的摄像头﹣﹣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5、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吸管把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B.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C.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轮对路面的压强
D.起风时,屋内窗帘飘向窗外,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6、如图所示,将8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物体分两部分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乙所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等于(  )
A.5:3 B.5:2 C.3:2 D.10:9
7、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通过U形管液面的高度来体现
B.对于不同种液体而言,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就越大
C.液体压强的大小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有关
D.当手指用力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几乎无变化,可能是因为压强计的密封性不好
8、如图所示,将装满水的瓶子倒放在一个水槽内,因不慎,瓶底被碰破一个小孔,此时瓶内的水将(  )
A.从小孔喷出 B.要下降,直到液面与水槽面齐平
C.不喷出也不下降 D.无法判定
9、下列是同学们在家庭实验室中的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用圆珠笔芯制作的密度计,铜笔头向下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B、乙图是制作的水气压计,试管口的塞子要多打孔与大气相通
C、丙图潜艇的制作原理是通过排水、吸水的方法改变其重力,实现沉与浮
D、丁图是一个冷热水混合淋浴器,它利用了伯努利原理
10、如图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质量mA:mB和对地面的压强pA:pB分别为(  )
A.mA:mB=2:1,pA:pB=2:1 B.mA:mB=1:1,pA:pB=2:1
C.mA:mB=1:1,pA:pB=1:1 D.mA:mB=2:1,pA:pB=1:1
11、1648年帕斯卡做了著名的“裂桶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的阳台上往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桶就裂开了。木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  )
A.木桶内水的密度增加了 B.木桶内水的体积增加了
C.水对木桶的压力增加了 D.木桶内水的重力增加了
12、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实例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覆杯实验
B.水从容器侧壁流出
C. 抽药水
D.用吸管喝汽水
13、王伟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知识,揭示物理规律.下面的实验(如图)不是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
A、 B、 C、 D、
14、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右端与桌边相齐(如图所示)。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在板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B.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D.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15、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D.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二、填空题。
16、下面所述各事例是为了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 (填“增大”或“减小”)
(1)房屋地基的墙总比平地上的墙宽些   ;
(2)桥墩总是上端较细,下端较粗   ;
(3)钉子越尖越容易敲进木板   ;
(4)铁轨下都放上枕木   。
【答案】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17、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_____来实现的;潜水艇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之前,所受的浮力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受到水的压强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小敏同学在喝牛奶时无意中发现,喝完牛奶的纸盒变瘪了。她疑惑不解:“自己并未用力捏纸盒,怎么会变瘪呢 ”请你告诉她纸盒变瘪的原因:
  。
19、在科学晚会上,小亮用一根胶管表演了一个有趣的节目。如图所示,他一只手握住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一只手抓住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从上管口飞了出来。产生这一现象的物理原理是 。
2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并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4×10-4m2,轻轻往挂在吸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3.2kg,则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________N,大气压强的值为________Pa,若吸盘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则大气压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g取10N/kg)
21、图为小莉在水平地面上玩滑板时的情景。已知滑板重40 N,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10-4 m2,当体重为440 N的小莉站在滑板上时,滑板对地面的压强为: Pa,滑行过程中弯腰、屈膝、叉开腿的目的是   。

22、观察图甲、乙、丙所示茶壶、排水的 形“反水弯”和自动喂水器在使用上、构造上的共性是 。
三、作图题。
23、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会受到液体的压强,那么浸在大气中的物体,会受到大气的压强吗
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杯口,手压紧硬纸片,然后将玻璃杯上下倒转,杯口朝下,如图甲所示。松开压硬纸片的手后,看到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1)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硬纸片处于静止状态,它必定受到平衡力作用,但硬纸片受到的重力和水的压力方向一致,我们猜想硬纸片肯定受到另外一个力与这些力平衡,这个力就是大气对硬纸片的压力(即大气对硬纸片也产生压强),请在图甲中作出该力的示意图。
(2)不断改变杯口的朝向,发现硬纸片始终没掉下来,同样说明大气对硬纸片存在压力(即存在压强),分别在图乙及图丙中作出硬纸片受到大气的压力。
四、实验探究题。
24、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恃点,如图甲所示,小华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紧。
(1)将瓶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乙图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将瓶向下压,橡皮膜内凹的程度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2)接着将某液体缓慢倒入瓶中,当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如丙图所示,说明倒入液体的密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3)将甲图中装置倒置,然后在瓶口紧密连接一根无色通明胶管,并灌注红墨水,如丁图所示。使胶管内液面高于橡皮膜,将塑料瓶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_。
(4)使装置保持丁图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会有部分液体从洞口流出,最后稳定时,塑料瓶和胶管里的液面相平,此时塑料瓶与胶管构成一个______ 。
25、近代科学家利用托里拆利实验研究大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时,在不同高度的地方做了如图所示6组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归纳结论:
(1)由(a)或(b)或(c)或(d)或(e)或(f)可以得到            。
(2)由(a)和(b)和(c)和(d)和(e)和(f)可以得到            。
五、计算类综合题。
26、某学校研究小组查阅资料时得到地面附近的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1)分析图线,说出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2)某地的大气压为70Kpa,利用图线判断该地的高度约为多少千米?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章 压强 同步题含答案
人教第9章 压强
一、选择题。
1、规格为12cm×6cm×3cm完全相同的两块砖A和B,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果A对B压强为p1,B对地的压强为p2,则:p1与p2的比为(  )
A.1:2 B.2:1 C.4:1 D.1:1
【答案】B
2、小亮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大胆探索,用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ρ甲>ρ乙 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答案】 C
3、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下列能帮助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验是(  )
A.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
B.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
C.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
D.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
【答案】D
4、公共汽车上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轮胎上有花纹﹣﹣用来减小摩擦
B、使用的IC收费卡﹣﹣利用了超声波原理
C、后门上方安装的摄像头﹣﹣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答案】D
5、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吸管把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B.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C.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轮对路面的压强
D.起风时,屋内窗帘飘向窗外,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答案】B
6、如图所示,将8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物体分两部分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乙所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等于(  )
A.5:3 B.5:2 C.3:2 D.10:9
【答案】D
7、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通过U形管液面的高度来体现
B.对于不同种液体而言,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就越大
C.液体压强的大小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有关
D.当手指用力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几乎无变化,可能是因为压强计的密封性不好
【答案】D
8、如图所示,将装满水的瓶子倒放在一个水槽内,因不慎,瓶底被碰破一个小孔,此时瓶内的水将(  )
A.从小孔喷出 B.要下降,直到液面与水槽面齐平
C.不喷出也不下降 D.无法判定
【答案】B
9、下列是同学们在家庭实验室中的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用圆珠笔芯制作的密度计,铜笔头向下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B、乙图是制作的水气压计,试管口的塞子要多打孔与大气相通
C、丙图潜艇的制作原理是通过排水、吸水的方法改变其重力,实现沉与浮
D、丁图是一个冷热水混合淋浴器,它利用了伯努利原理
【答案】B
10、如图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质量mA:mB和对地面的压强pA:pB分别为(  )
A.mA:mB=2:1,pA:pB=2:1 B.mA:mB=1:1,pA:pB=2:1
C.mA:mB=1:1,pA:pB=1:1 D.mA:mB=2:1,pA:pB=1:1
【答案】B
11、1648年帕斯卡做了著名的“裂桶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的阳台上往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桶就裂开了。木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  )
A.木桶内水的密度增加了 B.木桶内水的体积增加了
C.水对木桶的压力增加了 D.木桶内水的重力增加了
【答案】C
12、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实例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覆杯实验
B.水从容器侧壁流出
C. 抽药水
D.用吸管喝汽水
【答案】B
13、王伟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知识,揭示物理规律.下面的实验(如图)不是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
A、 B、 C、 D、
【答案】C
14、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右端与桌边相齐(如图所示)。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在板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B.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D.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答案】B
15、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D.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答案】D
二、填空题。
16、下面所述各事例是为了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 (填“增大”或“减小”)
(1)房屋地基的墙总比平地上的墙宽些   ;
(2)桥墩总是上端较细,下端较粗   ;
(3)钉子越尖越容易敲进木板   ;
(4)铁轨下都放上枕木   。
【答案】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17、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_____来实现的;潜水艇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之前,所受的浮力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受到水的压强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自身重力;不变;变小
18、如图所示,小敏同学在喝牛奶时无意中发现,喝完牛奶的纸盒变瘪了。她疑惑不解:“自己并未用力捏纸盒,怎么会变瘪呢 ”请你告诉她纸盒变瘪的原因:
  。
【答案】喝完牛奶后,纸盒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19、在科学晚会上,小亮用一根胶管表演了一个有趣的节目。如图所示,他一只手握住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一只手抓住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从上管口飞了出来。产生这一现象的物理原理是 。
【答案】流体流速大,压强小
2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并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4×10-4m2,轻轻往挂在吸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3.2kg,则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________N,大气压强的值为________Pa,若吸盘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则大气压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g取10N/kg)
【答案】32 80000 小
21、图为小莉在水平地面上玩滑板时的情景。已知滑板重40 N,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10-4 m2,当体重为440 N的小莉站在滑板上时,滑板对地面的压强为:
Pa,滑行过程中弯腰、屈膝、叉开腿的目的是   。

【答案】6×105 增大稳度(或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
22、观察图甲、乙、丙所示茶壶、排水的 形“反水弯”和自动喂水器在使用上、构造上的共性是 。
【答案】上端开口,下端连通
三、作图题。
23、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会受到液体的压强,那么浸在大气中的物体,会受到大气的压强吗
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杯口,手压紧硬纸片,然后将玻璃杯上下倒转,杯口朝下,如图甲所示。松开压硬纸片的手后,看到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1)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硬纸片处于静止状态,它必定受到平衡力作用,但硬纸片受到的重力和水的压力方向一致,我们猜想硬纸片肯定受到另外一个力与这些力平衡,这个力就是大气对硬纸片的压力(即大气对硬纸片也产生压强),请在图甲中作出该力的示意图。
(2)不断改变杯口的朝向,发现硬纸片始终没掉下来,同样说明大气对硬纸片存在压力(即存在压强),分别在图乙及图丙中作出硬纸片受到大气的压力。
【答案】(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4、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恃点,如图甲所示,小华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紧。
(1)将瓶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乙图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将瓶向下压,橡皮膜内凹的程度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2)接着将某液体缓慢倒入瓶中,当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如丙图所示,说明倒入液体的密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3)将甲图中装置倒置,然后在瓶口紧密连接一根无色通明胶管,并灌注红墨水,如丁图所示。使胶管内液面高于橡皮膜,将塑料瓶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_。
(4)使装置保持丁图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会有部分液体从洞口流出,最后稳定时,塑料瓶和胶管里的液面相平,此时塑料瓶与胶管构成一个______ 。
【答案】(1)深度 (2)小于 (3)压强 (4)连通器
25、近代科学家利用托里拆利实验研究大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时,在不同高度的地方做了如图所示6组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归纳结论:
(1)由(a)或(b)或(c)或(d)或(e)或(f)可以得到            。
(2)由(a)和(b)和(c)和(d)和(e)和(f)可以得到            。
【答案】(1)大气能产生压强  (2)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五、计算类综合题。
26、某学校研究小组查阅资料时得到地面附近的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1)分析图线,说出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2)某地的大气压为70Kpa,利用图线判断该地的高度约为多少千米?
【答案】(1)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从图像可以看出大气压为70kpa时,所对应的高度大约为2.7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