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1-31 13:11:39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物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A 2.C 3.C 4.B 5.D 6.A 7.B 8.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9.AD 10.AD 11.CD 12.BCD
三、非选择题(60分)
13.(6分)
(1) 2.10(2分); (2)0.48(2分);
(3) ①木板的倾角要适中;②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2分)(给出其中一种说法即可)
14.(8分)
(1) AC(2分) ;(2)不变(1分);变长(1分)
(3)图像与x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与电容器的电荷量Q数值相等,由C=求出电容(2分)
(4) B(2分)
15.(8分)
(1)璃砖转过30°角时,折射光路如图,由几何关系可知入射角i=30°
又因为tanθ== 则θ=30
折射角γ=60° (2分)
由折射定律可知=
解得n= (2分)
(2)发生全反射时有sinC= (2分)
所以sinα = sinC= (2分)
评分标准:第1问,4分;第2问,4分。共8分。
16.(9分)
滑船从A点滑到C点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可知 (1分)
在C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分)
解得H=0.4R=5m (1分)
(2)划船到达D点时速度mg(H-h)=mvD2
解得vD= (1分)
滑船在斜面上只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则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0.6g (1分)
运动最高点J到水平底边ad的距离
s= =m (1分)
(3)滑船从D点开始到进入接收平台的
时间为t=2 (1分)
则x=vDcos53°t (1分)
解得:x=8m (1分)
评分标准:第1问,3分;第2问,3分;第3问,3分。共9分。
17.(13分)
(1)粒子在空间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qv0B= (1分)
得R= (2分)
(
x
O
R
r
θ
α
v
0
v
0
)(2)由已知可得,粒子在x<0范围中偏转,磁场为一圆柱体,如图可得磁场垂直y方向的截面半径 :r =Rsin30 (1分)
根据V =πr2h
可得:V= (2分)
(3)由分析知最低点的粒子x>0,y<0区域内向x轴正方向做螺旋前进,即yOz平面的圆周运动与沿x轴正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其半径为r1 =
由于两粒子在x轴相遇,可得:r1 = (1分)
其中速度v1=v0cosθ (1分)
联立可得:B1= (1分)
(4)由分析知最高点释放粒子在y方向为匀加速运动
可得:=at2 (1分)
由两粒子恰好在x轴第一次相遇,可知:t= (1分)
又因为a=且B1= (1分)
联立可得:E= (1分)
评分标准:第1问,3分;第2问,3 分;第3问,3分;第4问,4分。共13分。
18.(16分)
(1)设B到达水平位置时的速度为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mBgL=mBv2 (1分)
C击中B的过程中二者动量守恒,击中后BC的速度为v1:
mcv0+mBv=(mB+mC)v1 (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 -(mB+mC)g= (1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Tm=90N (1分)
(2)对M受力分析得:μ(mB+mC)g=Ma
解得:a=1m/s2 (1分)
由v2A=2ax
解得A碰P前的速度:vA=2m/s (1分)
由于碰撞挡板P之前A和BC总动量守恒,由(mB+mC)v1=(mB+mC)vB+MvA
解得:vB=4m/s (1分)
可求出碰撞P之后:(mB+mC)vB=-MvA
因此:A与P仅碰撞一次 (1分)
(3)由(mB+mC)vB=-MvA可知,碰撞一次后木板和木块最终会停下来
 有能量守恒可得:μ(mB+mC)gd=(mB+mC)v12 (1分)
 解得d=16m (1分)
(4)若木板A与挡板恰好发生了8次碰撞,最后,物块B和木板A都停下来。而每次木板发生x大小的位移所用时间t相同,则木块在第8次碰撞后:
15μ(mB+mC)gt=(mB+mC)v1-(mB+mC)vB (1分)
木板A每次与挡板碰撞的速度均满足:
μ(mB+mC)gt=MvA (1分)
由于恰好发生了8次碰撞:(mB+mC)vB=MvA
联立解得:vA=m/s (1分)
根据v2A=2ax解得:x8=m (1分)
同理:恰好发生了7次碰撞联立解得:vA=m/s
根据v2A=2ax解得解得:x7=m (1分)
因此能碰8次的条件是m≤x<m (1分)
评分标准:第1问,4 分;第2问,4分;第3问,2分;第4问,6分。共16分。(
A
.鱼漂上的
O
点每次经过水面时
,具有相同的速

B
.在鱼漂上升的过程中其加速度一直减

C
.鱼漂上
升到最高点时

B
点恰好与水面平齐
D


漂在上升的过程中其动能一直增大
)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 三 物 理
2023.01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 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 ,只需要上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下列关于物理
观念和科学思维的认识 ,正确的是
A .歌词“ …摩擦 摩擦 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句话不成立
B. 电学中引入点电荷的概念 ,突出带电体的电荷量 ,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C .某同学求出位移 x =(t1 +t2) ,利用单位制的方法发现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D .像电阻 R = ,加速度 a = 一样 ,很多物理概念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2 .2022 年世界杯开幕式上采用了无人机表演 ,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其中一架无人机 在一段时间内沿竖直方向运动,通过传感器获得其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速度以竖
直向上为正方向 。 已知无人机的质量为 2kg ,重力加速度 g= 10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 1s 时间内无人机上升 , 1~2s 悬停在空中做飞行表演 2 v/(m.s- 1)
B. 6s 末无人机上升到最高点 1
(
D

5
s
时无人机处于失重状态
) (
-3
)C. 0~6s 时间内无人机所受合外力做功为-1J 0 1 2 3 4 5 6 t/s
3 .钓鱼时所用的鱼漂由粗细均匀的塑料直管制成 ,如图所示 ,O 为鱼漂的中点,A、B 两点到 O 点的距离相等,鱼漂在水中平衡时,O 点恰好与水面平齐。将鱼漂向下按至 A 点与水面平 齐后由静止释放 。若不计阻力 ,下列对于鱼漂释放后的运动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 O
B
高三物理试题 第 1页 (共 8 页)
(
D
.小球
A
的转动角速度为
ω

,输出的电压为
U

U
0
+
E
)
4.如图,水平面内一绝缘细圆环的左、右半圆均匀分布着等量异种电荷。在过圆心与环面垂直 的轴线上的 A 点 ,有一质量为 m、电量为+q 的小球在外力 F 的作用下恰能沿轴线运动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 点场强方向水平向左 A +q
(
B
.小球运动过程中


势能
E
p
不变


)+ + -
(



)C. 由 A 至 O 点场强先变大后变小 + O -
D .若小球沿轴线做匀变速运动 , 则外力F 方向不变
5 .角速度测量广泛应用于航海、航天 。如图为测量角速度的简化装置 ,OO′ 为固定转轴 ,质 量为 m 的小球 A 与弹簧拴连并穿在光滑细杆上 ,小球下端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相连 。静止 时 ,滑片位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输出电压信号为 U0 ;当装置绕轴 OO' 转动时 , 电路会输 出相应的电压信号 ,从而测量出角速度ω 。 已知弹簧原长为 x0 、劲度系数为k , 电源电动势
(
A
.加速转弯时
,滑片
P
会向
B
端滑动
)为 E , 内阻不计 , 滑动变阻器全长为 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 ω
A
(
O
'
) (
B
.小球
A
的转
动角速度
ω
增大时

电路中流过的电流减小
) (
C
.小球
A
的转动角速度

ω


弹簧的形变量为
x

mωx
0
) 输出电信号 U P
k-mω2 B C
6.跳台滑雪是一种勇敢者运动,运动员在滑雪道上获得一定速度后从跳台飞出,在空中飞行一 段距离后着陆。如图,某运动员从跳台 a 处沿水平方向飞出,已知 2s 时运动员离斜坡面最远, a 到 b 的水平距离为 60m 。不计空气阻力 ,重力加速度 g= 10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离坡面的最大距离为 12m
B .运动员离坡面的最大距离为 20m
C .运动员在 a 处的速度大小为 10m/s
D .斜坡的倾角为 37°
7 .如图 ,弹簧测力计下挂有一匝数为 N 的正方形导线框 ,导线框用横截面积为 S 的导线绕制 而成 ,边长为 L ,质量为 M。线框中通有顺时针方向电流 I,它的上边水平且处于垂直纸面
向内、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线框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弹簧测力计示数 F、 电子电
荷量 e、导线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个数 n、重力加速度 g ,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A .v = B .v=
C .v= D .v =
高三物理试题 第 2页 (共 8 页)
(
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
)
8.将一小球以初速度 v0 竖直向上抛出 ,经时间 t0 后落回至抛出点 。 已知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 的阻力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 ,则小球落回至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A .v0
B .v0 -gt0
C.gt0 -v0
D .v0 -gt0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 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9 .无人机利用自身携带的小型电机升空 ,在航拍领域已被广泛应用 。 已知某品牌无人机 ,其 电池容量为 15000mAh , 电机额定工作电压为 25V ,无人机正常工作时电机总额定功率为 300W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人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 12A
B .无人机的电机总电阻是 2.08Ω
C. 电池容量 15000mAh 中“mAh”是能量的单位
D .无人机充满电后连续正常工作的时间为 1.25h
10.均匀介质中 ,波源位于 O 点的简谐横波在xOy 水平面内传播 ,波面为圆 。t =0 时刻 ,波面 分布如图甲所示 ,其中实线表示波峰 ,虚线表示相邻的波谷 。A 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 所示 ,z 轴正方向竖直向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A .该波从 A 点传播到 B 点 ,所需时间为 4s
B .t =6s 时 ,B 处质点位于波峰
C .t =8s 时 , C 处质点振动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D.E 处质点起振后 , 12s 内经过的路程为 12cm
11.2022 年 11 月 29 日神舟十五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飞船入轨后按照预 定程序 ,成功与我国空间站轨道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 已知空间站绕地球飞行的 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在离地高为 R 的圆轨道上,地球半径为 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物理试题 第 3页 (共 8 页)
(
4
m
)
A .成功对接后 ,空间站由于质量增大 ,轨道半径将变小
B .空间站在轨道上飞行的速度大于 7.9km/s
C .空间站在轨道上飞行的周期小于 24h
D .入轨后飞船内的宇航员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约为他在地面时的()2 倍
12.如图所示 , 两条粗糙平行金属导轨固定 ,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θ ,导轨间的距离为 l , 导轨电阻忽略不计 ,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 ,将两根相同的导体 棒 ab、cd 置于导轨上不同位置 , 两者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两棒间的距离足够大, 已知两导体棒的质量均为 m、 电阻均为 R,某时刻给 ab 棒沿导轨向下的瞬时冲量 I0 , 已知
两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焦耳热为
)A .达到稳定状态后两导体棒间的距离均匀减小 I02
C. 当导体棒 cd 的动量为 时 ,ab 的加速度大小
D. 当导体棒 cd 的动量达到 的过程中 ,通过两导体棒间的距离减少了Δx =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60 分。
13. ( 6 分) 某实验小组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
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整个装置位于水平桌面上 ,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 。将木块从倾斜木板 上 A 点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木板与水平桌面间夹角θ =37°,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9.8m/s2 。如图乙所示 ,利用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 x 随时
高三物理试题 第 4页 (共 8 页)
间 t 变化的规律。
(
A
)位移传感器
θ
接计算机

x/cm
49. 10
38.20
(
25.2
0
0
)0. 10 0.20 0.30 t/s

( 1) 根据图线可知 ,木块的加速度 a = _________m/s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 2) 测定动摩擦因数μ =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 3) 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的测量精度 ,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14. ( 8 分) 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 电流传感器可以捕捉到瞬间 的电流变化 , 已知直流电源电动势 9V , 内阻可忽略 ,实验过程中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 I-t 图像如图乙所示。
甲 乙
( 1) 关于电容器充电过程中两极板间电压 U、所带电荷量 Q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 ,下面正 确的是________。
( 2)如果不改变电路其他参数,只增大电阻 R,充电时 I-t 曲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将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变小”) ;充电时间将______ (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
( 3) 请定性说明如何根据图乙的 I-t 图像估算电容器的电容;
( 4) 某同学研究电容器充电后储存的能量 E 与电容 C、电荷量
Q 及两极板间电压 U 之间的关系 。他从等效的思想出发 ,认为电
容器储存的能量等于把电荷从一个极板搬运到另一个极板过程中
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 。为此他做出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 U 随电荷
量 Q 变化的图像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对同一 电容器 ,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 E 与两极间电压 U 成正比
B .搬运Δq 的电量 ,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近似等于Δq 上方小矩形的面积
C .若电容器电荷量为 Q 时储存的能量为 E ,则电容器电荷量为 时储存的能量为
高三物理试题 第 5页 (共 8 页)
(
θ
B
) (
h

) (
d
) (
θ
Da
) (

) (

收平台
)
15. ( 8 分) 如图 , 半圆形玻璃砖可绕过圆心的轴转动 , 圆心 O 与足够大光屏的距离d=
10 cm ,初始玻璃砖的直径与光屏平行 ,一束光对准圆心沿垂直光屏方向射向玻璃砖 ,在光 屏上 O1 位置留下一光点 ,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 ,让玻璃砖绕 O 点顺时针方向转动时 , 光屏上 光点也会移动 , 当玻璃砖转过 30°角时 ,光屏上光点位置距离 O1 点为 10cm 。求
( 1 ) 玻璃砖的折射率 n;
( 2 ) 当光屏上光点消失时 ,玻璃砖绕 O 点相对初始位置转过的角度α 的正弦值。
16. ( 9 分) 某水上滑梯的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 。 总质量为 m 的滑船 (包括游客) ,从图甲 所示倾角θ=53°的光滑斜轨道上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到达离地高 h =2.5m 的 B 点时 ,进入一 段与斜轨道相切的半径 R= 12.5m 的光滑圆弧轨道 BCD,C 点为与地面相切的圆弧轨道最低点, 在 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 1.8mg ,之后从 D 点沿圆弧切线方向滑上如图乙所示的足够大光滑斜 面 abcd,速度方向与斜面水平底边 ad 成夹角θ=53°。已知斜面 abcd 的底面离地高度为 2.5m 且 与水平面成β =37°角 ,滑船最后在斜面水平底边 ad 上某点进入水平接收平台 。求:
高三物理试题 第 6页 (共 8 页)
(
A
) C D c b (
β
) 乙
( 1) A 点距离地面高度;
( 2) 滑船运动最高点到水平底边 ad 的距离;
( 3) 滑船要进入接收平台时和 D 点的水平距离。
17. ( 13 分) 如图是科学工作者利用电磁场控制电荷运动路径构建的一个简化模型 :在三 维坐标系 xyz 中 ,x≥0,y≤0 的空间范围内 ,存在着沿 x 轴负方向的匀强磁场 B1 。x≥0,y >0 范 围内 ,存在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 E 和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 (图中未画出) ,E、B1 均未知 。在 x <0 空间存在着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 ,磁场方向与 y 轴平行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该磁场 区域在垂直 y 轴方向的截面为圆形 (图中未画出) 。在 xOz 平面上存在 O′点 ,过 O′点安装一个 平行于 y 轴的线形粒子源长度为h , 关于 xOz 平面上下对称垂直放置 ,可以沿 x 轴正方向释放 速度均为 v0 的带正电粒子,粒子的质量为 m ,电荷量为 q 。已知这些粒子通过 x <0 空间的磁场 后均能以相同的速度偏转过 y 轴,速度方向与 z 轴负方向成 30°角,已知从粒子源最高点和最低
点发射的粒子第一次到达 x 轴时恰好相遇 ,粒子重力不计 。求:
高三物理试题 第 7页 (共 8 页)
( 1) 粒子在 x <0 范围内磁场中的偏转半径; ( 2) 粒子在 x <0 范围内的磁场空间体积的最小值; ( 3) B1 的大小; ( 4) 电场强度 E 的大小。 h O' y B E v0 x O z B1
18. ( 16 分) 如图 ,质量 M=2kg 的木板 A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其右端与固定的弹性 挡板 P 相距 x ,一根长 L=0.8m 的轻质细线 ,一端与质量 mB =0.9kg 的滑块 B (可视为质点) 相连 ,细线一端固定在 O 点,水平拉直细线并由静止释放 ,当滑块 B 到达最低点时,被一颗水 平飞来的小钢珠 C 以 v0 =44m/s 的速度击中 (留在了 B 内) ,被击中后的滑块 B 恰好将细线拉 断 ,之后滑上木板 A 。 已知小钢珠的质量 mC =0. 1kg,A、B 之间动摩擦因数μ=0.2 ,木板 A 足 够长 ,滑块 B 不会滑离木板 ,木板与挡板 P 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不计空气阻力 ,重力加速度 为 g= 10m/s2 。求:
( 1) 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 2) 若 x=2m ,木板 A 与挡板 P 的碰撞次数;
( 3) 若 x=2m ,最终 B 与 A 左端之间距离;
( 4) 若木板 A 与挡板发生了 8 次碰撞 ,x 满足的条件。
(
O
)B l
P
C
(
A
) (
x
)
v0
高三物理试题 第 8页 (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